论学菩萨戒的认识,今后於修持时,工作与生活中,如何运用菩萨戒与现代社会相适应?

个人日记

 

                                    作者:曙清法师   出自:曙清法师卐般若☆净土

通过《梵网经菩萨戒本》的学习,使我认识到戒是佛教诸宗的基础,是成佛的根本,也是佛教徒工作与生活行动的指南。戒律对个人来说,可以防非止恶、众善奉行、饶益有情,直至成佛;对整个佛教来说,则能够保持教团的清净与和合。所以,在家出家菩萨戒子,都应该认真学戒持戒。正如《华严经》云:“戒为无上菩提本,应当具足持净戒。”
     菩萨是梵语“菩提萨埵”的简称,意译觉有情,觉是觉悟,有情是众生。也就是上求佛道以自觉,下化众生以觉他。要做菩萨,必须先受菩萨戒。如《梵网经》中所说:“菩萨戒是诸佛之本源,菩萨之根本;是大众诸佛子之根本。”不行菩萨道,虽信佛而永不能成佛;要行菩萨道,须受菩萨戒,所以菩萨戒是一切诸佛之能成佛的根本原因,也就是菩萨之所以成为菩萨的根本所在。
    菩萨戒是佛法中戒藏,即是诸戒之藏,一切五戒、八戒、十戒、二百五十戒等,无不从此大戒流出。一切诸戒无不摄入此大戒。菩萨戒的内容是三聚净戒。即第一摄律仪戒,第二摄善法戒,第三饶益有情戒。所以三聚净戒,一共只有三句话,但包括了自度度人及上求下化的所有法门。这三句话是:1.持一切净戒无一净戒不持;2.修一切善法无一善法不修;3.度一切众生无一众生不度。可以说是无所不含无所不包的。摄律仪戒,涵容了大小乘的一切戒律、威仪;摄善法戒,包罗了八万四千法门;饶益有情戒,概括了慈悲喜舍,广度一切众生的宏愿与精神。因此,菩萨戒总持了四宏誓愿的精神。要实现四宏誓愿持好菩萨戒,必须从“孝顺”做起,这不仅与我国法律规定公民有 “孝养父母”的义务相应,而且符合佛陀的旨意。《梵网经菩萨戒本》中说:"孝顺父母师僧三宝,孝顺至道之法,孝名为戒,亦名制止。”可知,孝是菩萨戒的大纲,所谓:“戒相虽多,孝顺摄尽。”莲池大师云:“如孝顺父母,则下气怡声,言无扩逆,是名口戒。定省周旋,事无拂逆,是名身戒。深爱终摹,心无乖逆,是名意戒。顺止恶义,恐辱其亲,名律仪戒。顺行善义,思显其亲,名善法戒。顺兼济义,拾椹回凶,舍肉悟主,锡类不匮,名摄生戒。师僧三宝亦复如是。以要言之,但能孝顺,自然梵行具足。”从这段法语中,可以知道,孝顺含摄三聚净戒。所以,我们菩萨戒子必须孝顺父母师僧三宝。父母生我色身,才能依之修道。师僧生我戒身,由之成佛。三宝生我慧命,成就菩提。这是我们对上应该孝顺的原因。对下一切众生,也应孝顺。因为他们是我过去的父母,未来的诸佛。《梵网经菩萨戒本》四十八轻中“第二十不行放救戒”云:“若佛子,以慈心故,行放生业。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我生生无不从之受生,故六道众生,皆是我父母。而杀而食者,即杀我父母,亦杀我故身。”因此,我们对一切众生应该尽力慈悲救护。
    身为佛子,理当荷担如来家业“续佛慧命,绍隆佛种。”能持净戒即是续佛慧命,不持净戒则断佛种性。所谓:“毗尼藏者,佛法寿命,毗尼若住,佛法亦住。”父母师僧三宝对我们真是“恩重似泰山,教诲如春风。”身为佛子,理应知恩报恩。报恩的最好方法是各尽其职,认真做好一切工作,认真修持佛法。然而当今是末法时代,《大集经》云:“末法亿亿人修行,罕一得道,唯依念佛,得度生死。”显然佛陀预知末法众生,根器至钝,福报浅薄,若无此特别殊胜的净土法门,将何以脱离五浊恶世的苦海。只有自己信愿念佛,往生西方净土,将生死了了,得智慧神通自在,才能报答父母师僧三宝的恩,才能实现广度众生的大愿。否则,自己了生死都很难,更何况能度他?说自己怎样行菩萨道,便成了空口号。能生西方净土,便可行普贤菩萨的十大愿王及菩萨六度万行,圆满四宏誓愿。西方净土是大光明藏,诸佛菩萨,诸上善人及一切众生都是光明无量、寿命无量,亦即福慧无量。在那里修行没有退缘,国无女人、衣食随意、万物清净、六时闻法,善根殊胜於所闻法都能相应。所以往生的人都位登不退,直至成佛。到那时,我们可以倒驾慈航行菩萨道,广度众生。目前,我们要立誓严持戒律、深入经藏、信愿念佛,求生净土的同时,应该为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做一些贡献。当今人心不古,沉迷酒色,忤逆爹娘的人很多。身为菩萨佛子,应该尽力提倡众生孝顺至道之法。以孝导善,暗合道妙。所谓:“万恶淫为首,百善孝为先。”善巧方便,令众生孝顺父母师僧三宝。由事相上孝顺父母师僧三宝,渐次趋向理性的孝顺。莲池大师云:“父母者本觉义.师僧者先觉义.佛者满觉义.法者显觉义.僧者合觉义.於此随顺,不背不逆,岂非如来所证无上正等正觉之妙道耶。”众生都具佛性,只要帮助他们善根因缘成熟,自会归依三宝,发菩提心,求生净土,乘愿再来,广度众生,圆满宿世菩提大愿。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