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净上人:人生再有味道,你心里不安,那就没有味道

佛教知识

 
          
       
        人生再有味道,你心里不安,那就没有味道。
像坐飞机一样,在飞机上,空中小姐的服务非常好,外面的风景特别好,蓝天白云特别美,但是就是有一件事情,就是这个飞机跟地面导航台失去联系。在茫茫的空中,没有导航,你喝着飞机上的饮料有味道吗?没有味道。一旦导航系统恢复起来,全飞机的人都欢呼雀跃了,「哎呀!我们终于找到方向,终于跟地面联系上了!」你说那是什么味道呢?就是心里踏实了,安心了,安稳了,放下来了。

      所以,念佛,如果讲味道,就是一种安慰、安稳,让我们的人生有一个方向。不然我们都浮着,找不到一个落脚的地方,多累呀!

     慧净法师刚刚讲的坐飞机的比喻是非常好的,可是一般人的体会很少。人生就好像坐在飞机上,从出生那一刻起,这架飞机就飞起来了。在飞机里面,空中小姐服务亲切,任何享受的东西应有尽有,可以说非常快乐、非常幸福。可是,当你知道这架飞机没有着陆点,那个时候会怎样?你会因为空中小姐服务亲切、享受应有尽有而快乐、而幸福吗?不会!那时候不但会淡然无味,而且极度地惶恐不安,那时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希望能赶快找到一个着陆点!」但是汽油即将用尽了,着陆点却迟迟没有找到,那个时候的心境会是怎么样?

    人生就像这样。生命将尽了,过一天就减少一天,过一年就跟阎罗王接近一年,可是人生到底生从何来、死往何去?死了会怎样?有没有死后的世界?都不了解,所以永远都是痛苦的,一直痛苦到死。因此有些哲学家往往都是自杀而死的,因为他知道油料将尽,可是没有着陆点,他比一般人敏锐,干脆就自残了。人生就是这样,除非他是麻木不仁、醉生梦死,认为「人生不过是这样嘛,几十年嘛,死了一了百了」,所以就尽情享受。否则的话,他的心是不安的。

      反之,人若心知有弥陀的救度的话,他现在当下就是一个重生的人,他的人生观、价值观就会不一样了。就像从鹤州来的杨居士,他把他的钱财奉献给众生、奉献给佛教,他不为自己储藏,甚至连房子也不买。人生几十年而已,睡就这么宽,吃顶多三餐。人生从饭桌到厕所,从床铺到单位,就这样一直循环往复到老,有什么好为自己储藏的呢?所以他没有自己的房子,反而是租便宜的房子,他把自己的所有都奉献出来,这就是真正学佛的人,学佛的人就是这样。

      一般人不是这样,「我有钱财,我要买股票,我要投资……」,这是一般人。

如果你能够把自己的所有奉献给大众,那天地不会亏待你,会百倍、千倍、万倍回馈给你,在该死的地方,人家会死,你不会死;在不能活的地方,你能活;在有灾难的地方,你一定消灾免难。

     所以真正学佛的人,了解因果报应,他就会这样做。如果不了解因果报应,不信有善恶报应、三世因果、六道轮回,他就会非常舍不得。人生空手而来,到时候也是空手而去,所谓「金也空银也空,死后何曾在手中;妻也空子也空,黄泉路上不相逢」,人生就是这样。

       如何能够不空?如何能够相逢?

       有一首偈就是:「普愿有情皆念佛,临终往生极乐邦;家亲眷属永团聚,光寿如同大愿王。

     《地藏经》说:「父子至亲,歧路各别,纵然相逢,无肯代受。」

         《无量寿经》说:「人在世间,爱欲之中,独生独死,独去独来。」真的是这样子。我生病,我的亲人不能代替;我的生死轮回,我的亲人也不能代替,最后各自离开,各自随业受报,互不相知,都是孤独而来、孤独而去。  

     如何才能不孤独呢?我念佛往生极乐世界,你念佛往生极乐世界,我们都念佛往生极乐世界。如果有亲人没有念佛往生极乐世界,我们到极乐世界再倒驾慈航救度他们往生极乐世界,这样就不空,就不孤独,就「家亲眷属永团聚,光寿如同大愿王」。我们身上都有光明,都有寿命,我们的光明就跟大愿王阿弥陀佛一样的无量光、无量寿,所以说「普愿有情皆念佛,临终往生极乐邦;家亲眷属永团聚,光寿如同大愿王」。


长春*上善若水的空间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