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兰茶,一片岳西树叶的故事

个人日记

        懂茶的人,都知道岳西翠兰。
        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岳西人,今年我将实地经历一个完整的岳城茶季。绝知此事要躬行。查阅了一些资料,说说我觉得有意思的岳西翠兰的故事。

1.一拍脑门就叫翠兰了!
        让我们把时间定格到1985年5月,去看看一个叫
安徽省新名茶与良种茶审议会的会议。
        新泡的茶叶散发出诱人的清香。
在场的人员却没有轻松的表情。困扰着众人的问题是,这个茶叶应该叫什么。突然有人一拍脑门:色翠兰香,就叫翠兰吧!
        关于这次会议并没有详细的信息,在百度百科上能看到这样一句话:“1985年有人提议,将这种“色翠兰香”的茶叶,叫“岳西翠兰”,得到了广泛认可。”只能知道是有人,有人是谁却无从考证。
图片 

     
2.翠兰与兰花姑娘
     
茶叶永远是跟人有关的茶叶。 
     
        “
相传明末清初,在岳西姚河乡境内,有一个叫兰花的姑娘,美丽娴淑、心灵手巧,所炒的茶叶质量特优。一年,有位徽州茶商慕名携巨资来到晓天,高价专购兰花炒制的茶叶。由于家贫,懂事的兰花姑娘,为了给家多挣钱,就不分昼夜,拼命采呀、炒呀,结果积劳成疾,英年早逝。当地人为了纪念兰花姑娘,就将她炒制的茶叶叫“兰花茶”。也就是今天的岳西翠兰的前身。 ”

        故事说的挺辛酸。至今岳西80年代以前出生的人,叫兰花的女性也比较多。
        岳西人经商的热情是众所周知的。 到了茶叶季,农村妇女摘茶热度极高,许多孩子一有空就来帮助家里采摘,以换取一点零用钱。到了下午快要天黑的时候,茶市开始热闹起来。茶叶小贩骑着摩托车穿梭于山间田野,收茶草。兰花姑娘的致富心代表着岳城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图片

3.八大王张献忠的兰花县 
        张献忠
,字秉忠,号敬轩,(1606年9月18日-1647年1月2日),明末农民起义领袖,曾建立大西政权。与李自成齐名。1640年率部进兵四川。1644年在成都建立大西政权,即帝位,号大顺。1646年,清军南下,张献忠引兵拒战,在西充凤凰山中箭而死。 民间关于张献忠的故事很多。
       这个传奇人物跟岳城有关系。而且跟岳西翠兰名称的形成有着关系。
       
明崇宗九年(1636年)张献忠率部攻占岳西后,由于岳西兰花较多,就将这里命为“兰花县”。兰花县的茶叶自然就浸润了兰花的芳香。兰花县的茶叶就叫“兰花茶”。这种解释似乎比兰花姑娘更为靠谱。而且兰花姑娘生活在明末清初,与张献忠攻占岳西地区时间吻合。图片


4.翠兰,胡书记,和梅德韦杰夫那点事——这造国宾礼茶
       
你造岳西翠兰为何叫国宾礼茶吗?
       
唐代陆羽《茶经》将此地列为寿州和舒州茶区,宋代以后,本区为大别山御用贡茶核心产地。这次一片岳西树叶漂洋过海去到了俄罗斯。胡总将岳西翠兰送给了梅德韦姐夫。这件事地球人不是都知道啊,所以要拿来说道说道。
         
2010年9月26日至28日,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对我国进行国事访问。“百年·翡冷翠”岳西翠兰被外交部选定,由国家领导人作为国礼赠送给俄罗斯总统及代表团成员,取得良好效果,外交部对此给予充分肯定,并寄发感谢信。“国宾礼茶·岳西翠兰”自此在安徽省茶叶史上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图片

5.你应该亲自做一次茶 
     
到现在我也没真正自己做过一次茶,但是今年绝对要尝试一下。
      
     
鲜叶标准:采摘标准现分三级:一级为单芽;二级为一芽一叶初展;三级为一芽二叶初展。
       制作翠兰技艺:包括:采摘、摊凉、杀青、整形、摊凉、毛火、摊凉、足火等。 

(1)
采摘:岳西翠兰对鲜叶要求严格,一般清明前后开采,要求做到“三要、三不带、五不采”,即同一级别的鲜叶“要求大小匀齐,老嫩一致,壮瘦相同;不带老叶、老梗、单片叶;不采鱼叶、雨水叶、病片损伤叶,紫芽叶、对夹叶。”鲜叶放入随身携带的竹篮中,上覆薄布,以防曝晒。图片

(2) 
摊凉:采回的鲜叶要及时摊放,摊放场地要求阴凉干燥、通风良好;摊放器具要求是洁净的竹匾。摊放要匀、薄,边摊边拣剔。图片

(3)头锅:头锅的作用是散发青气、形成茶香,也就是翠兰制作过程中的杀青。杀青是鲜茶绿叶制作的第一道关键工序,对翠兰品质起着决定性作用。通过杀青来破坏鲜叶中酶的活化,阻止多酚类物质氧化,防止芽叶变红,形成绿茶“绿叶绿汤”的品质特征,并随着叶内水分的散失,鲜叶里的青草气芳香物质挥发消失,增进茶香。头锅锅温为120℃-130℃,以叶片投锅后“沙沙”响为宜,每锅投入鲜叶量按茶的等级各不相同。翻炒要求干净利索。炒制分为三个阶段,手法分别是“抓、抖、撒”, “抖、带、甩”和“拢、带、甩”。待叶质变软,青气消失,茶香出现时用小棕帚扫入第二锅。
 
 图片
 (4)
二锅:二锅的作用是理条、增香。这是茶叶塑造外形的一道工序,锅温为80℃-100℃,以手触锅底烫手为宜。其手法为“拢、带、撒、磨、滚”,直到茶条成形,用棕帚扫出锅面。不同等次的翠兰,整形的手法都有微妙的区别,手工整形最大特点是干茶条形舒展自然。通过杀青和整形两道环节后,茶叶已达到七成干。

(5) 
初摊:初摊是将二锅叶均匀薄摊于桑皮纸上,散去湿热,使叶内水分均匀分布。让茶叶的水分和青草气进一步散发。完全冷却后,再毛火烘干。

(6)毛火:毛火用的工具为烘笼,栗炭火烘焙。这是茶叶干燥的第一道工序,主要在于蒸发水分,并整理外形,充分发挥茶香。烘笼顶部温度80℃—90℃。通过铺皮纸、摊茶叶、提纸等手法,使茶叶滚落到烘笼之上。在毛火中,要定时轻翻,待至七成干时,下烘摊凉。

(7)复摊:在红炭火上架上竹编的烘罩(俗称焙笼),烘罩上再放一层皮纸,目的是防止茶叶的细末从烘罩的缝隙漏下,产生烟雾影响茶叶的味道。把整形、摊凉后的茶叶用纸盛着,两手捏紧纸边,有节奏地轻轻筛动,使茶叶均匀地落在烘罩里的皮纸上进行烘焙。
 
(8)足火:足火是低温慢烘。烘笼顶部温度为50℃-70℃。毛火烘焙能使茶叶达到九成干。再将茶叶摊放至完全冷却,再足火提香至十成干。在用火上,也十分讲究,从杀青、整形,到毛火、足火,用的是无烟无味、火力均匀的木炭火。烘焙中要定时翻动,直至足干后,下烘摊放备装。 
       图片

6.是该行动了
       2014,全程记录,敬请期待。
        跟我一起走遍岳西,去看看高山茶园雨后的云雾缭绕,看看艳阳下的兰草花的倩影,还有那些可爱的人们!视频图片,给你看不一样的茶叶季。最后给大家看看我们船长庄园的“翠兰侠”!

      我不是小李飞刀,我是岳西翠兰侠!
图片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