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宾医师谈舌诊与五行之气 (转载)
个人日记
第二、中土:一节
黄元御讲:“方见上热,必知下寒”。这个上热就是他中土虚,升降的力量都不足,郁在上面了,这个肾气一定是亏的,这个人是偏瘦的,肾气亏,升达的力量不足,中气弱,也没有一个很好的收纳能力,火气飘在上面,郁而生火,这个小点也不是很大,说明气比较虚。颜色又比较深,说明时间比较久了。
这个格局和1-1-1是一样的,主要是虚,不过这个正气比较足一些。这个就好调一些。的方子也类似,不过用了一些熟地、黄连来补肾,力量相对强一些,因为他本身的正气强一些,脉稍微有力,所以用药的力量也可以大一些。
有时候不光虚,还有浊气!看这个,当然这个凹陷偏后一些,实际上他的亏偏向肾气了,这是一个产后身体虚的妈妈,你看她这个舌苔是很粘的,中下焦偏于下焦的地方凹陷进去了,下焦亏虚,从湿气的角度,你要运中才能除湿。下焦的凹陷你要学会用补肾的药。
用药的时候当时处理的我是以运中化痰为主,补肾的稍微用了一点枸杞子,用的还不是很多,就是先给她祛浊。这个舌头为什么放在脾胃这一块儿来讲呢,你要知道这个虚证的时候,给她补的时候一定要先把它这个浊气去掉。浊气不去,肾气很难给补进去。所以我们看到了虚,不是要马上补,一定要看他正气的虚实。正气只要不是太虚,就要先给他祛浊,再扶正。
苍术、白术并用,运化的力量就更强一些。其他就是该化痰的化痰,该流通的流通。丹参、丹皮是血分的流通,柴胡陈皮是气分的流通。只要中焦的痰浊重一些,你运化的力量强一些就行了。比方说平时只用到白术,现在就苍术和白术一块儿用,或者把苍术的量再大一些都可以。
我们的目的无非就是让这个气能够流通起来。哪儿虚就给他扶助一下,脾胃虚了,党参,白术,干姜、炒山药、白蔻、竹茹这些都是扶助脾胃的药。干姜偏温运,白术偏固守,白蔻偏运转,芳香运转,化湿。只要有痰浊,皂角、大枣是必用的。一般来说我都会用上一组调血调气的药,丹皮、桃仁、柴胡、陈皮,这个地方用的是丹参。为什么用上调气血的药,气血双通双调,让这股气动起来。
这个舌头也是,所有的中土虚都是中间凹陷,这个有一种明显偏凉的感觉。这个舌苔啊,如果生气旺盛,像地上长得草一样,是带着一股气的,这个看不出来,舌苔很薄,贴在上面,长不起来,有点凉的感觉。这个方子可以适当的用些生麦芽,量大一些,适当用一些细辛、肉桂啊把这个气给鼓动一下,比较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