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见人爱的家庭补血方

养生保健

一、人见人爱的家庭补血方

在日常的饮食中,还有很多的补血方,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按下面介绍的方法去做,也可换换花样,让家人更爱吃。

红枣、桂圆、花生、红豆、红糖、白果、枸杞子都是人们常吃的补血、补肾的食品,将它们互相搭配,就成了很好的补血食疗方。

红枣是补血最常用的食物,生吃和泡酒喝的效果最好。红枣还可以在铁锅里炒黑后泡水喝,可以治疗胃寒,胃痛,再放入桂圆,就是补血、补气的茶了,特别适合教师、营业员等使用嗓子频率较高的人。如果再加上4-6粒的枸杞子,还能治疗便秘,但大便稀的人就不要加枸杞子了。常喝红枣、桂圆、枸杞茶的女性朋友,皮肤白皙,美容效果不错。枸杞子不要放多,几粒即可,红枣和桂圆也就6-8粒就行了,每天早上上班后给自己泡一杯,不但补气血,还能明目,特别适合长期待在电脑前的工作狂。

而没有在铁锅里炒硬、炒黑的红枣泡茶喝是没有用的,因为外皮包裹住了枣子,营养成分出不来,而经过炒制的红枣,经开水一泡,表皮都裂开了,里面的营养成分才会慢慢地渗出来。红枣、花生、桂圆,再加上红糖,加水在锅里慢慢地炖,炖得烂烂的,经常吃,补血的效果很好。

红枣、红豆、放入糯米里一起熬粥,红豆比较不易烧烂,可以先煮红豆,红豆煮烂了,再放入糯米,红枣一起烧,也是一道补血的佳肴 

二、黑色食品就是补肾食品吗?

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宣传:黑色食品补肾、补血,如黑芝麻、黑豆、黑米、黑木耳、海带、紫菜、乌骨鸡等。其实并不尽然,温热是补、寒凉是泻。黑米、乌骨鸡性温,补血、补肾效果明显;黑芝麻,性平、补肾、补肝,润肠、养发;黑豆,性平,补肾、活血,解毒;而黑木耳性凉,海带、紫菜性寒,夏天可以经常吃,冬天尽量不要吃。

任何食物补还是不补,一定要看这个食物的属性,性平、性温的食物,一年四季对身体都有补益的作用,性凉、性寒的食物,除了夏天以外,其他季节尽量不要吃,非要吃的话,也要与温热的生姜,辣椒、胡椒、花椒配在一起,这样既能摄入这些食物特有的营养素,又不至于伤肾、伤胃。

 

三、你会缺乏B族维生素吗?

历次营养与健康调查发现,在中国,有相当比例的人处于B族维生素轻度缺乏的状况。你会缺乏B族维生素吗?那些糖尿病的人会不会更容易缺呢?

在以前的研究当中,人们并没有发现糖尿病人严重缺乏B族维生素。然而,最新研究揭示,尽管他们的维生素摄入量并不算低,但从尿中排出的数量却十分惊人。II型糖尿病患者的维生素B1尿排出量居然是正常人的16倍之多。研究者怀疑,可能是病人的肾脏吸收维生素的能力下降所致。

B族维生素都是水溶性的维生素。它们在代谢之后从尿里面排出。如果摄入过量也会从尿里面排出。对于正常人来说,身体有一定的调节功能,如果摄入偏少,尿中的排出量也会自动减少;但有些人的肾脏功能可能略低,不能充分保存血液中的B族维生素,而让它们“漏”到尿里面。特别是在排尿量较大的时候,这种问题不容忽视。糖尿病人都有“多尿”症状,所以他们的水溶性维生素排出量自然会高于常人,只是以前没有发现居然有如此之大的差异。

这种不足会带来很大麻烦,因为很多糖尿病人哪怕控制了血糖的稳定,仍然发生组织的加速衰老和血管内皮的损伤,从而增加罹患各种并发症的危险。除了心脏病之外,还要非常小心眼血管病变,以及下肢坏疽、坏死等问题,因为神经系统对于维生素B1的营养状况特别敏感。

对于普通人来说,也要小心B族维生素不足的问题。因为这种不足可能会引起轻度的疲乏、全身酸痛、情绪沮丧、工作效率低下等容易被人们忽视的症状。早就有研究发现,紧张、压力等因素都会增加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C等水溶性维生素的排出量。还有一些排尿量较大的人,或者服用利尿药剂、吃有利尿作用的食品的人也应当注意,适当补充富含B族维生素的食物。

膳食当中,B族维生素的最实用来源就是粗粮、豆类和薯类。瘦猪肉也富含维生素B1,牛肉富含维生素B2,但它们同时含有较多饱和脂肪和胆固醇,每天只能少量食用。牛奶和鸡蛋也是B族维生素的上好来源,但每天通常只吃一个蛋,喝一杯奶。而粗粮、豆类和薯类,是我们平日最容易忽略的,如果能够经常吃它们,就可以大大拓展B族维生素的食物来源,同时还能摄入大量的膳食纤维、抗氧化成分,以及维生素E和多种矿物质。

如果能把一日中的6两精白米面换成粗粮,可以把主食来源的维生素B1的摄入量提高4倍。如果能够增加豆类,更可以提高到6倍以上!对于希望预防肥胖的人、控制血糖的人,这些主食还能够提高饱感,延缓血糖上升,预防血脂上升。

四、回归心理损健康

回归心理多发生于老年人特别是已离休、退休者。他们爱追溯往事,炫耀自己的既往成绩,不易接受新鲜事物。

回归心理的发生与老人机体组织一系列进行性的退化有关。随着年龄的增加,老年人的思维、理解、记忆能力逐渐降低,大脑释放既往的信息大大超过日常生活所吸收和积累的水平,因而老年人回忆过去,夸耀自己,从而获得心理上的平衡和安慰。一旦这方面受到抑制,则烦躁、易怒、焦虑,有时指责这、指责那,看啥也不顺眼。

回归心理所带来的忧虑、悲观、厌世等消极情绪,会加速人的衰老过程。有关资料表明,有严重回归心理的老人,其死亡率和癌症、心脑血管病的发病率分别比正常老人高出两倍,同时也易导致老年性痴呆症的发生。

如何调整老人的回归心理呢?

首先,老人自身要心胸开阔,情绪乐观,积极对待新事物。还应培养各种兴趣爱好,调节、丰富精神生活。多出去走走、听听、看看,加强体育锻炼,保持良好的体力。生活上应注意饮食营养,摄取含蛋白质较多的食物,如瘦肉、乳、鱼、蛋及豆制品、莲子、桂圆等,适当服用何首乌延寿片、参茸王浆等滋补品也有一定作用。此外,社会、家庭也应该经常主动地关心老人,给予他们更多的温暖,帮助他们调节、消除回归心理及由此产生的不良情绪。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