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们不能直接表达自己的请求

个人日记

 情景(一):老婆,我是今天理头呢,还是明天理头?
                   :你自己看吧。
                   :你说呢?
                   :你自己理头你自己决定。
                   :就不知道你明天有没有时间。
                   :嗨,你是说想让我帮你理头是吧?
      :那干嘛不直说呢?
     (不好意思的神情)  
     :是这样,老公,你看,咱们也都老夫老妻了,什么事情直接说好吗。
     :嗯。

情景(二):亲爱的,你先洗澡,我去锻炼,洗完澡,叫我,我帮你做按推奥。
     :好。
     :老婆,你今天洗不洗头发。
     :不洗了,时间有些晚。
     :奥,那水烧45度就行了。
      :行。
                等了好长 时间仍不见叫,于是,过去一看。老公已经躺床上,准备睡了。
                :刚不是说让你洗完澡叫我吗?
                :刚才我洗完的时候跟你说了呀!
                :说了?!
                :我问你,洗不洗头发,水烧45度就行了。说明我都洗完了呀。
                :嗨,都说好了直接叫我嘛!
                 :。。。。。。
       不知这样类似的情境有没有在您的家庭、办公室上演过。
       在我们有需求和愿望的时候,我们并不明白地表达我们的愿望和需求,而是通过各种曲里拐弯的话语,让别人来猜测我们的愿望和需求。

       为什么会这样呢?
       首先,在我们的意识里,我们觉得求人是一件不好的事情:一会降低自己的身份。二如果你在意我,你应该知道我想要的是什么。三,在意识和潜意识的深处,我们会觉得,我们是没有价值的,我们求别人做事,如果明确地表达出来,别人拒绝了怎么办?!我们会很没有面子,很没有价值感。
       那么这样的意识和思维过程是怎样形成的呢?
       如果追朔到童年,你会发现。在童年里,在父母跟前,或者最亲近的养育者跟前,你的愿望和要求很少得到满足,直接被忽视被否定更甚或在否定的同时,对你的愿望评头论足甚至大加指责。久而久之,就形成了这样的思维模式:对别人提出愿望和要求是不好的,如果他们愿意满足我,他们会知道我想要什么,该满足的才会满足。我是没有价值的(自卑)。
       这些种种的种种,都是童年缺爱的表现,或者说,童年得到的爱,是有条件的爱——你所做的事,只有符合父母的要求和愿望、或者在他们心情好的时候,才是对的才会得到回应。
       既如此,那么解决的办法,自然也就蕴含在成因里了。
      爱——是化解这一切的基础。这个爱包括当下最亲近者之间的爱(如果他或她有这样的觉知和能力的话),更包含了自己对自己的爱!同时,也有包含着引导在里面。这个引导背后的心也很重要哦。——它不是想着让对方改变,而是让他看见他自己的这份思维模式,同时,饱含着深深的怜惜和悲悯。
    
 
         
                 

文章评论

石家庄—从福奎

渴望满足的喜悦,担心拒绝的刺痛,当我们放心对得失的执着,也就不会再有这些虚而不实的生命浪费了

关关睢鸠

我家都是直来直去,不拐弯抹角。现在过年过节都是直接要礼物了。

青青子衿

在水一方你分析的很有道理的[em]e100[/em][em]e179[/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