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外公

心灵之声

    外公是较外婆先一年去世的,也离开我很多年了。

   

    外公姓孙,是一位医术精湛医德高尚的中医,听母亲讲,外公十几岁的时候,因为抬木头砸伤了脚趾,走路有些微微的跛,家里觉得孩子腿脚不好,不适合从事体力劳动,就举全家之力供外公学了“先生”既中医。外公凭着自己的聪颖、勤奋,不到30岁,就成为了远近知名的中医,主攻妇科。

   

    我对外公的印象是他60岁以后的样子,中等的身高,略胖,花白的头发,面色白净,温和的眼神,永远都是笑意融融的脸。拄着一根文明棍,一年四季衣服都是干干净净,妥妥帖帖,没有一个水点,上衣的两个口袋里,一成不变的永远都一边装的是洁净整齐的手帕,一边装的是叠的整整齐齐的草纸。光阴荏苒,岁月如梭,又是一个清明时节,华夏大地细雨霏霏寄哀思,炎黄子孙菊花朵朵吊先人,触景生情,我愈加的深深的怀念我的外公。

   

    怀念外公高尚的医德。那时候,我还很小,就是不明白,怎么天天有那么多的人找外公看病。常常是午饭做好了,我和外婆坐在饭桌前是左等他不回,右等不回,待我们要吃完的时候,外公才回来。这时候,外婆一定会冲着他发脾气:“你傻啊,吃饭都不知道回家,天下那么多的病人你看的过来啊?”而外公一定心平静气的回答道;“吃饭早点晚点都没关系,咱的理解病人,他们有了病,心情都是焦急的,早给他们看完,病人才会安心,我虽然不能把所有的病人都看完,但是能看一个是一个。”这一番话,通常是外婆就不做声了,气也就消了。

   

    那时候,我一般不出去,闷了的时候,就数着外公的病例玩,到现在,我还能清楚的记着那个数字,每天,外公都会看32个以上的病人。设想一下,看中医的,30多个病人,外公需要给他们诊脉、开方、解释病因、讲解如何服药、回答他们各种各样的问题等等,一个患者下来需要多少时间啊。真就像每次外婆去外公诊室的时候,都要冲着那些患者吼道;“你们可真残忍,连喝水去厕所的时间都不给他。”患者们习以为常了,也不在意,大多都嘿嘿的一笑了事。就算按每天32个患者计算,外公行医40余年,那么,他这一生为几十万次的病人解除了痛苦,这是做人多大的功德啊!

   

    怀念外公精湛的医术。虽然外公去世很多年了,但一提起他的医术人们还是啧啧称赞。母亲的一个朋友的弟弟小的时候患上了癫痫,他的父亲是个位高官,家里就这一个男孩,很是宝贝。为了给孩子治病,他们跑了很多的大医院,求医问药,都不见成效。后来,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找到了外公,听说只吃了外公的几付药,就再也没犯过。他的母亲到了晚年仍然念念不忘,总是说;“我们一生都不要忘记孙先生,是他医好了咱小权的病。”而母亲的这位朋友,现在也是古稀之年了,每次见到我,都不免感叹一番:“孩子,你们家为什么不把你外公的药方留下哪?要是药方还在,会治好多少人的病啊!”是啊,很遗憾,这一类的药方母亲真的没有刻意收集过,就是真的有,家里现在也没有人搞医,也不敢随便的给人用。

   

    怀念外公的真实坦诚。外公赢得患者敬重的不单是他的医德医术,还有他的坦诚,他既不忽悠患者也从不欺骗患者,对于那些病入膏肓的病人,他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别糟蹋钱了,这人就是搬到了药架子也不会好了。”听母亲说过这样一件事情,曾经,有一位年轻的媳妇,感觉身子不舒服,婆婆就带着她找到了外公。外公给她了诊脉以后,就笑呵呵的说:“孩子,宽心吧,没啥大病,少生气,多想点高兴的事情,喜欢吃什么就吃点什么。”在患者离开的空挡,外公对她婆婆说:“老嫂子,别费劲了,孩子的病治不好了,别糟蹋钱也别让孩子受罪了。”她婆婆不信,“怎么我们孩子年纪轻轻的,有病就治不好了,天下也不就你一个先生,我们找别的大夫去。”结果,她果真带着媳妇满世界的找大夫看病吃药,花了很多的钱,可是,不到半年,媳妇还是死了。她的婆婆的肠子都悔青了,来到外婆家,和外婆哭诉道;“我怎么就不听孙先生的哪?花钱不说,媳妇这半年天天吃苦药,临了临了净受罪了,一想到这些,我这一辈子心都不安啊。”

   

    而每当外公和病人家属说这些的时候,外婆也总是责备他说;“有病人的,谁愿意听治不好啊,找你你就给看,人家要吃药你就给开,至于好不好那是人家的事情。”而外公则神色凝重的说;“人家信任我,找到我,我怎么能骗人家,能治就是能治,不能治就要说实话,家家过日子都不容易,让人家人财两空的缺德事我不能办。”

   

    怀念外公的乐观豁达。乐观豁达是外公的性格特征,作为医生,他不但给患者医身体的病痛,也在情绪上影响和疏导她们。他常常和患者说;“人要多快乐,少忧愁,就会不得病或者少得病,也不用把先生找,得病是花钱受罪,太不划算了。”而患者大多数都会说:“老先生啊,敢情你医术高明,吃穿不愁,你那知道我们的难处啊。”其实,那个人的一生能有没有磕磕绊绊的,外公也是平常人,他也一样有喜怒哀乐,只是他能看淡而已。早年间,外公开个药铺,自己坐堂看病,外婆虽然是个旧式的家庭妇女,一个大字不识,但是她精明干练,就负责跑外采购,家里的账务就雇了一个先生管账。那知道,账房先生见财起意,几年后,竟然卷走了账上的全部钱财跑了。事情一出来,外婆就病倒了,牙疼嗓子疼,天天躺在床上不吃不喝。而外公还和平时一样,该看病看病,该吃饭吃饭,该睡觉睡觉。外婆看着生气,和他抱怨道:“你没心啊,钱都让人家卷跑了,还能吃还能睡的。”外公说;“难道我不吃饭不睡觉钱就会回来吗?钱财再重要也没有身体重要,再说了,他只是卷走了钱财,也没有卷走我的手艺,只要我有手艺,还怕没钱吗?”确实,外公外婆一生的生活水平都高于普通人之上。

   

    随着外公年龄的增大,一些和他共事的都人即便没有外公的水平却也都升了一官半职,而外公只是挂了个县委委员的闲职。外婆心里不平衡,总是唠叨。外公却说:“我们是搞医的,给病人看好病才是我的本分,谁当不当官那是人家的事情,和我们没什么关系。再说了,多少人还羡慕我们哪,总不能好事都是我们一个家的吧。”

   

    怀念外公的勤奋刻苦。外公没有读过医学院,他学医就是和先生在给病人看病的实际过程中学的。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当年一同和外公学医的不止多少个人,只有外公学到了这样的程度,这里有外公的聪颖,也有外公的勤奋。在他的古稀之年,只要他在家没事,就一定是举着那些发黄的药书看,就连吃饭,都得我和外婆一次一次的去叫他,而每次,他都是恋恋不舍的放下书。而外公的那些书,外婆也视为珍宝,就是外公后来生病了,不能行医了,他的徒弟借走的书,外婆也不厌其烦的一遍一遍的要回来。

   

    怀念外公的深情慈爱。我一岁多就被寄养在了外公家,家里除了两位老人就只有我这一个孩子,自然宝贝的不得了。每日里,大门不让出,二门不让迈,只是在夏天的时候,看我实在是闷了,下午外公上班的时候,我若是要吵着要跟着去,外婆才会答应。而这样的时候,外婆通常会给外公一些钱,因为有个能干的外婆,外公家事一概不管,兜里从来不揣钱。我跟着外公来到他的诊室,自己玩累了,就在他的大床上睡一觉,而每次必定都是被一屋子患者的说话声给吵醒。大家看到我,也都会问,“老先生,这是你的孙女啊?”外公会笑呵呵的回答道:“是啊。”下了班,外公带我回家,夕阳西下时,一个穿着整洁时尚的慈祥老人,带着一个穿着连衣裙扎着蝴蝶结的小女孩,无论走到哪里,都会引来路人关注的目光,路过食品店,他会带我进去,让我自己挑选想要的零食,付完帐后,再带我回家。

   

    还有一次,外婆带我去她的朋友家串门,她家的孙女大我几岁,会织毛衣了,我羡慕的不得了,回到家,就吵着要学织毛衣。外婆烦了,告诉我:“找你外公去。”我楞了,难道外公还会织毛衣?外公笑呵呵的说道:“当初你妈妈织毛衣都是我教的,来让外公教你。”就这样,为了满足我的好奇心,两个老人,一边一个,坐在我的身边,带着老花镜,一人手里拿着一副织针和一团毛线给我起头,我是这个织坏了,就仍给他们,再拿另外一个练习织,他们就不断的捡起我织坏的,拆开再从新起头。就这样,一直到我的新鲜劲过去了烦了为止。而今天,多少年都过去了,当初外公带着老花镜,认认真真的教我学织毛衣的情景,深深的烙在了我的脑海里,成为了我一生中最温馨最难忘的回忆。

   

    外公晚年患了中风,行动很是不便,就不去上班了。而这样,经常还是有一些方圆几百里之外的患者找到家里,有的甚至是一坐就是一上午一下午不走,非得让外公给她们瞧病。而外公再也没有给人看过病,他说:“手不受使了,看脉不准了,不能拿病人的生命当儿戏。”再后来,他生活完全不能自理了,连吃饭都要人喂了,那时候,我已经参加工作,年轻的孩子正是长身体的时候,每天没到下班就饿的不行,恨不得马上到家就吃饭。而到家一看,母亲是已经摆好了饭菜,但是她还忙着,看着坐在那里的外公,我都会毫不犹豫的先给外公喂饭。而外公也会比划着,让我先吃。我告诉他:“我不饿。”让他先吃,每当他吃饱了,既会示意给我,也会示意我自己快去吃饭。其实,每次喂完外公,我的饿劲早都过了,也都不想吃饭了。

   

    就这样,每天三顿全靠喂饭的外公在他80岁的时候,在我订婚的前一年的隆冬时节,永远的离开了我。

   

    自长大以后,我一直把外婆作为我的人生典范来效仿,她生性好强,做什么都要做的最好。对待生活要求的也特别的精致,头发不能乱,衣服不能脏,床单被褥要每周一换,屋子要收拾的整洁,饭菜要做的色香味俱佳,在那个年代,外婆家就是分餐制。这些年,我一直按着外婆的标准打理着自己的生活。而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有所感悟到,外婆持家有道的能力固然值得我学习,而外公勤奋刻苦的敬业精神、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宽厚仁爱的性情,是更高一层的人生境界,也更值得今天的我好好的学习!

   

    外公去世的这些年,因为身体的原因,年节祭奠和扫墓都是妹妹和母亲去,但是我并不觉得遗憾,因为我觉得,只要我学习和继承了外公勤奋刻苦的精神,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好好的生活,就是对外公在天之灵的最好告慰,也是对他最深切的怀念。

   

   

   

文章评论

等我有空了..

[ft=#6600ff,4,]你的外公就像你的文章一样朴实。老前辈虽然带走了他的学问 可留下的是一种精神风骨 一种后世人永远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风骨。[em]e183[/em][/ft]

云水禅心

老人的一生是很有成就的一生,天国里没有病人,老人可以安息了!

逐浪鸥

[ft=#006666,4,楷体_gb2312]缅怀,勿忘记。。。[em]e183[/em][/ft]

东北虎

[ft=,5,] 愿老人家在天国里一路走好。[em]e183[/em][/ft]

杏林飞红

[ft=,2,]听雨在这清明时节写下这篇悼念外公的祭文,应该是对他最好的缅怀吧。斯人已去,音容笑貌永存,老一辈的乐观豁达、慈爱安详、宽厚淡定的精神品质永远给我们启迪和教益。[/ft]

從此卟洅灞道 ╮

[ft=,2,]外公一生行医救人,受人爱戴,在天国一定也受人尊敬,为老人家祈福[/ft]

老虎

[M][ft=#6600ff,4,][B]祝老人家在天之灵安宁幸福,我们永远怀念他。[/B][/ft][/M]

梅花凯撒

[B][U][ft=#ff00ff,6,]敬仰……[em]e183[/em][/ft][/U][/B] [url=http://b26.photo.store.qq.com/http_imgload.cgi?/rurl4_b=119f51b12b515eaa520ada3371b2d730569e28937f5bc5586d3990ac4729e304cbcf5071588eb9e52ebd8df46105c35dcc853264325903b0ec72ba7ebd607564a47625d9bc46aaa0be83982d4b3dc6beaa8d2c24&ampa=27&ampb=26][img]http://b26.photo.store.qq.com/http_imgload.cgi?/rurl4_b=119f51b12b515eaa520ada3371b2d730569e28937f5bc5586d3990ac4729e304cbcf5071588eb9e52ebd8df46105c35dcc853264325903b0ec72ba7ebd607564a47625d9bc46aaa0be83982d4b3dc6beaa8d2c24&ampa=27&ampb=26[/img][/url]

麒麟

[ft=,5,楷体_gb2312][B]敬重老外公,祝他老人家天堂幸福。[/B][/ft]

琼花开

[ft=,4,]高明的医术,崇高的医德,慈祥的老人,怀念外公。。。[/ft]

一叶扁舟

[ft=,2,]深情怀念,激励自己——让我们平安生活每一天![/ft]

夜未央

[ft=,5,]好样的外公,会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ft]

漫步轻云

清明时分,以这种方式缅怀外公,他老人家在天堂也会开心有感应的

绕指柔

[ft=,2,]一位慈祥的老人,一位医德高尚的医者,一位值得缅怀的人。[/f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