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当煤矿工

个人日记

    王风矿附近高高低低的田野和荒草坡中,有一些山洞散落其间。洞口边生长着纷乱的灌木丛和高高的杂草,小心的驻足探头往下边看,深不见底。
    本地村民们称呼这洞为“窑咕筒子”,我们也跟着这么叫。父亲曾经告诫我们几个孩子,到外边玩千万要注意这些“窑咕筒子”,掉进去可了不得。后来我才知道,这些“窑咕筒子”就是过去勘探煤田时打的洞,或者就是早年间开采后废弃的小煤窑。
     至于矿上正规生产煤的地方,就不叫煤窑而称为“井口”了,但俗语也叫“坑”,王风矿就有三个井口也就是三个坑 。后来稍远的二坑和三坑都很快开采完了,只有一坑这个地方藏煤多寿命长,我所描述的王风矿的一切,实际上就是“一坑”这个地方。
     文革时候,矿上一方面疯狂的文斗武斗抓革命,一方面却也是真格的抓生产。尽管白天高帽子游街晚上开批斗会,矿工们却也是照常下井或者也叫“入坑”挖煤。
    不仅如此,矿上还时不时的就来一次“高产”行动。这高产就是要在这一天比平时多掘进或者多挖煤。譬如平时掘进是五十米,这一天要求努力达到六十米;譬如平日出煤的数量是五百吨,这一天就要努力达到六百吨。
   这里给大家介绍一下“掘进”,这个掘进就是用人力和机械先在井底下挖掘出一条石巷,这石巷类似于铁路的隧道,但要低的多窄的多和弯曲的多,因为它要根据地下埋藏的煤层来决定走向。巷道的两侧有许多小一些的洞口,洞口的纵深处就是挖煤的地方了。 
     如果我描述的还不清楚,大家可以想想电影《地道战》中的那些地道,那石巷子就好比是地道的主干道,那采煤区就是主地道两侧的小地道。
    相对于“掘进”的主巷开拓,所以挖煤的专业术语也叫“回采”。
    矿上“高产”的时候需要有人去帮忙劳动,各科室办公的人轮换着去井下。因为掘进要在石壁上打电钻布雷管放炮,技术性很强,所以这些业余的人到井下都是去回采挖煤。我们子弟校也经常安排学生去。
    于是我也就去了。那时我是个初中生,也就是十三岁左右的年龄,是个瘦弱的小女孩。还是个毛丫头的我居然也被安排去深坑中挖煤?现在想来不可思议,可文革那个疯狂的年代和矿上那个封闭的环境,这一切都是自然的。
    那天我和几个同学一起到矿上,先是去领了工作服工作帽,然后去领矿灯。那矿灯是一个封闭的灯泡连着一块蓄电池,蓄电池系在腰带下面,矿灯则顶在矿工帽的正前方。在井下大巷里有电灯,挖煤的地方大家叫做掌子面,掌子面没有任何照明设备漆黑一团,一切光源就来自头上的这盏灯。
     我穿了那身工作服哭笑不得,太大太肥了,你想想哪有十三岁女孩子穿的工装啊!帽子也大,矿灯顶在上面歪歪扭扭,那样子真是要多窝囊就多窝囊。对了,还有类似雨靴的一双工装鞋,自然也同样不合适。没办法,只有踢里拖落的穿着。
     然后就是到井口处乘电罐下井。这“电罐”就是一个闷罐一样的东西,人站进去挤满了关住门,有人操纵着就往下直直地落,速度快的人心里发毛。忽然“咣当”一声停下来,我们就到了几百米深的地层了。
    到了这里实际上才到了大巷,要到挖煤的掌子面还有很长的距离。大巷子铺有铁轨,几十个连在一起装满煤或者石头的铁罐车(就和铁路上装煤的货车箱相似,只是都是钢铁做的,而且小得多)不时轰隆而过。这些铁罐车返回时是空的,我们就可以坐在里面算是代步,也就是说这货车随时可以转变成“客车”。
    矿上挖煤是三班倒作业,换句话说就是井下时刻都处在生产的时候。三个班分别为早晨六点、下午两点和夜里十点。那时的人们见了面互相问:“你上几点啊?”回答则是简单的“六点”“两点”或者“十点”,有时也说“早六点”或者“夜班”。
    这早六点可真是早啊,是说你必须在六点钟赶到掌子面,之前的换工装等和在井下赶路都不算,如果一个人要上早六点,那么你在凌晨三点多也就是半夜就要起床,吃饭后从宿舍或者从家里四点多赶到井口,跋涉一个多小时才能六点前到达掌子面不迟到。下班后同样要返回井上,然后还必须要洗澡换衣,真正消停下来又要两个多小时。
   这就是说一个矿工工作时间虽然是八小时,但你实际要用十二个小时还多。再加上睡觉的八个小时,剩余的时间还不到四小时。矿工们不是半夜起床就是半夜睡觉,顶星戴月的真是很辛苦。我们这些孩子们一般都是上两点的班。
    终于来到了掌子面。因为地下埋藏的煤层不一样厚,这掌子面和掌子面也有很大不同。大家可能在电视上看过用采煤机切割煤层的镜头,那一般是比较厚的煤层 。我们今天去的掌子面煤层很薄,也就是一米左右,人进去直不起腰,要坐着或者蹲着干活,所以有个形像的称呼就叫“一坐”。
    头顶上是石头脚下面或者说臀下面也是石头,两侧是煤层。中间的地下有已经铺设好的一条传送带,矿上俗称“溜子”的运煤设备。那“溜子”用电控制着在不停的滚动,我们用铁锹把煤挖出来扔到“溜子”上,它们就“溜”到大巷的那一头,装上罐车再运上地面了。
    我们这些“临时工”自然从事的是最简单的作业,其实井下挖煤很复杂,复杂到我根本就说不清楚。我只知道这煤层也需要人打电钻放炮 ,把那些坚硬的煤层炸碎,然后还要用木头把炸虚了的地方顶起来,这叫“打点子”,目的是预防上面的石壁脱落。上面的石头壁这时被叫做“顶板”,顶板如果没事才可以开始挖煤作业。
    但是地质是复杂的,如果这“顶板”万一失控大面积掉下来,这就是“塌方”,会把人埋在里面砸死闷死的,这就是矿工们最危险的事情了。也会偶尔有小石块从上面掉下来,矿工帽一般可以抵挡。当然深井下更会有瓦斯爆炸,或者地下水突然冒出淹没巷道等情况,如果严重的话就是发生矿难了。
    那天我到了“一坐”就坐在那里挖煤,那挖煤的铁锨也是特制的,锨头小木把也短,长了也轮不转啊。因为铁锨小,所以挖煤也不算太累。而且也不是一直干活,煤挖一阵子没有了,就又要放炮打点子,我们就可以休息。
    说到休息其实也就是随地一歪或者一躺,掌子面除了煤还是煤 ,也就是我们随时都在煤堆上坐卧。反正是一身全副武装的工作服,摸爬滚打都是它了。煤这个黑东西这时也不觉得它像平时那样脏,似乎还很可爱。井下还有很好的一点就是温度适宜,永远的不冷不热。
    挖了一阵子煤我开始觉得有些别扭,一直不能直起身体的感觉很不舒服。长时间坐着或者趴着前进后退,身体不能舒展特不爽。可是想想我不过是偶然才来一次井下,那些矿工们长年累月的就是这样做工。我的身材那么瘦小,他们是成年人就更拘束了。更甚的是我做的仅是简单机械的挖煤,他们匍匐着甚至躺在地上脸朝上还要做很复杂的技术工作,那又是何等的艰难?!
    或许这些感慨都是以后才想到的,当时年龄小还不知道以己度人。稀里糊涂的下井也不知道多长时间,忽然听说送大馍的来了,我们要吃饭了。
    要说这“大馍”也是王风矿井下的特色之一。工人们要在井下呆很长时间,即使是从掌子面到下班算起,仅工作时间也要八个小时,这期间没饭吃没水喝也不是个事。所以就有专人来送饭吃,这“饭”就是四两重面粉的一个馒头。矿工食堂的馒头都是二两面粉的,这个四两面粉的馒头重一倍是个长方形,因此“号称”“大馍”。
    在上世纪六十年代那个艰难的岁月里,白面馒头也是个好东西,我们平时“小馍”也很少吃,“大馍”是“专供”井下工的只是听说过。这“大馍”不要钱不要粮票,是井下工人的班中餐。我这次终于拥有了属于自己的一只“大馍”,还很兴奋呢。
   那送馍的人还带来一只热水瓶似的东西,大家黑呼呼的手就那样直接啃“大馍”,也有人轮换着凑着水瓶喝几口水,这就是吃过饭了。于是继续一坐,继续挖煤。
    渐渐地,我头上的矿灯开始变暗了。先前它的光芒是白色的,能看出比较远的距离,可此刻它越来越黄,昏昏的不清楚起来。我心里有些紧张,想这矿灯如果灭了我整个人就是个瞎子了。也就在这时,带班的人告诉我们到了钟点,大家可以下班了。原来这矿灯的蓄电池也就只能充满十小时左右的电,第二天是由专门的车间重新蓄电的。
    又是走大巷又是乘罐车,不知为什么上井时我们不坐“电罐”车了,而是由低到高走了很长时间的坡路。这坡路很长很陡,还有个名称叫做“马蹄坡”。大约是原始的小煤窑要靠马把煤驮运出来的通道吧?那“马蹄坡”长的简直要累死我。终于走出来了到了地面,这时再看看我们,一个个都成了包公满脸黑,只有一口牙是白的。
    下坑的时候是中午灿灿阳光,此刻却早已是满天星斗。到了澡堂把那身沉甸甸的工作服脱下,沐浴后换上自己的衣服,这一天的矿工生涯宣告结束。
    这样的下井挖煤我记得有好几次。现在想来,这无论如何也是人生一次很好的体验。作为一个煤矿职工的子女,没有“下坑”过也会很遗憾。现在谁要想去井下参观一番长长见识,还真的很不容易呢。
    邯郸文友三北堂主老哥见多识广,但去过煤矿却没有能够下井参观,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我为此才有了这份思路写了这篇文字,虽然浮皮潦草词不达意,许多的井下见闻没能表现出来,但也只能如此差强人意了。
    这样说起来,是不是还要感谢那个特殊时代的特殊环境?我想说是。
    
     









文章评论

中庭栀子

回读此文,似乎不是我当煤矿工而是专门介绍煤矿井下环境的文字了。但年代久远记忆不清和水平所限,也只能如此的勉强完成。

中庭栀子

矿工们很危险很劳累,真是太不容易了,在这里我发自心底的向他们致以敬意!

◆秋葉◇

小小煤矿工辛苦啦![em]e160[/em] 栀子有着这样的经历,这是丰富的人生,宝贵的回忆。

中士

煤矿就是鬼门关 我在一制造矿难救生舱的企业干了一年 去年才离开 说是救生舱 看了老前辈所描述的矿井 出了事故 什么救生舱也没用啊

胖子

矿工用生命给人们送来温暖,向他们的辛劳与奉献致敬!

宇宙

马蹄坡好像不是栀姐说的古代靠马驼煤走出的路,应该是此路像马蹄一边厚一边薄的样子形成斜坡状故名!

梅歌竹韵【谢绝闲聊】

特殊的年代留给你深刻的印象,但是,十几岁的女孩子下井挖煤有点不可思议,有种糟践人的感觉。

沧桑无解

文字朴实简洁,叙事清晰有条理,同时还反映了特殊的年代以及矿工的辛苦。好文!拜读!

三北堂主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古人之语,所言不虚。女子下井,真是闻所未闻,可称为女中豪杰![em]e179[/em]

宇宙

栀姐经历不平凡,十三挑战黑煤团;亲身体验矿工苦,妙手成文不遗憾;看似传奇实有至,五味品尽才周全;顽强毅力从地起,昂首阔步永向前!

冥王星老虎^

栀子姐竟有下坑经历,而且把坑下经历和情况介绍得那么详细,真是难得。谢谢!

百合

在哪个特殊的年代,才能有的特殊经历,大姐亲自体检真是难得,煤矿工人太伟大了,真的领人敬佩!

静静的荷花(hg)

小时候,我对煤矿有很恐惧的感觉,因为从电影里看到矿难情景印象深刻,煤矿工人没有生命保障,发生矿难就会被活埋,那种苦难深深刻在脑海里。 读栀子写的《我当煤矿工》感觉自然轻松, 没有恐惧,佩服栀子小小年纪,就有这么一段体验,劳动光荣,劳动使人朴实,劳动者应该受到极大的尊重! 向辛劳的矿工们说声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