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顶级红茶及红茶鼻祖“正山小种”
个人日记
“正山小种”红茶是史记记载最早也是中国出口最早的红茶。明代万历年间(1604年)荷兰商人第一次运销欧洲的红茶就是“正山小种”。最先它是以治病功能在药店出售,此时世界其他红茶均未诞生。1650年以前,“正山小种”红茶的经贸权几乎被荷兰人垄断,但英国政府觊觎中国武夷茶叶市场,与荷兰人发生摩擦,终于在1652年至1654年两国兵戎相见,爆发了第一次“英荷战争”,1665年至1667年又爆发了第二次英荷之战,两次战争均以英国获胜告终。英国人渐渐垄断茶叶贸易,1669年英国政府成立英国东印度公司专门经营武夷茶,从此大量将“正山小种”输入欧洲市场。 时下人们对“正山小种”红茶并无太多了解,甚至不了解它,它属于墙内开花墙外香的产品,其生产出来一直都是作为最好的红茶(CHINA BLACK TEA)远销国外,它在欧洲国家拥有几百年的历史渊源及文化底蕴,一度闻名于欧洲。1662年葡萄牙公主凯瑟琳嫁给英皇查理二世带去的红茶就是“正山小种”,这位英国皇后每天早晨起床后第一件事,就是要先泡一杯“正山小种”,因此“正山小种”成为珍品。随后,安妮女王提倡以茶代酒,将茶引入上流社会,“正山小种”作为当时的奢侈品是英国女王及皇室家族的御用饮品,英国皇家对其的美誉为“健康之饮”、“灵魂之饮”、“快乐之饮”、“茶中皇后”。是它诱发了盛行欧洲的“下午茶”、“午后茶”,英国老茶师诺顿夸奖说:“喝这种茶胜过饮人参汤”。因此在欧洲的一些国家人们可能不知道“大红袍”、“铁观音”但却知道“正山小种”。 “正山小种”红茶生长在“世界自然遗产地”武夷山市星村镇桐木村既武夷山国家级重点自然保护区内,产区地势高峻,海拔1000~1800米,群山环抱,山高谷深,气候寒冷,年均气温18℃,年降雨量达2300毫米以上,相对湿度80~85%,雾日多达100天以上,日照较短,霜期较长,土壤水分充足,肥沃疏松,有机物质含量高。茶树生长茂盛,茶芽粗纤维少,持嫩性高。经过精心采制的成品茶,条索肥壮,紧结圆直,色泽乌润,冲水后汤色艳红,经久耐泡,滋味醇厚,似桂圆汤味,气味芬芳浓烈,以醇馥的松烟香和桂圆汤、蜜枣味为其主要品质特色。如加入牛奶,茶香不减,形成糖浆状奶茶,甘甜爽口,别具风味。一位日本茶人曾说:“这是一种让人爱憎分明的茶,只要有一次你喜欢上它,便永远不会放弃它。”其一直是美国、德国、日本的有机食品认证产品,2005年桐木村里的茶厂又在传统的“正山小种”制作工艺上研制出了风靡全国的“金、银骏眉”珍品红茶。 为什么叫“正山小种”呢?“正山小种”红茶一词在欧洲最早称武夷为(BOHEA)是闽南语武夷地名的谐音,在欧洲(英国)它是中国茶的象征,英国17世纪著名诗人拜伦在他的著名长诗《唐璜》里道:“我觉得心儿变得那么富于同情/我一定要去求助于武夷的红茶。”给予了正山小种富有文学浪漫色彩的赞评。后因茶叶贸易繁荣,当地人为区别其它假冒的小种红茶(人工小种和烟小种)扰乱市场,故取名为“正山小种”,“正山”即指正确、正宗表明是真正的“高山茶地区所产”之意。“正山小种”即指的是桐木村及桐木村周边相同海拔;相同地域;用相同制作工艺制作;品质相同,独具桂圆汤味的红茶称“正山小种”。而小种是指其茶树为小叶种,且产地地域及产量受地域的小气候所限,故“正山小种”又称桐木关小种。产于其他地区的小种红茶统统称为“外山小种”或“人工小种”。 “正山小种”红茶开创了中国红茶进入欧洲的纪元,走过辉煌的历程至今仍誉满西方国家。为什么其在国内的知名度并不高呢,是出于桐木村原是革命老区,在战争年月“正山小种”红茶无人生产,几乎面临绝迹。解放后才恢复生产,身处计划经济中的“正山小种”红茶根本不愁销路问题,无论生产多少,都出口至欧洲国家,成为福建特色出口产品之一。 “正山小种”红茶在欧洲世界走过了辉煌的昨天,我们相信它在当今广大茶人的悉心呵护下在国内也将会有更好的未来!!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