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
个人日记
迎着呼啸的寒风,动车组奔驰在中华大地。
我要“回家”去过春节,这是国人化不开的一个结。
与我同坐在动车上的旅客,也是回家的居多。除去学生,他们中的很大一批人,都冠以一个当代流行的名字:农民工(也可以称之为打工仔、打工妹)。这些人上车之后,就在夸夸其谈,有的谈论在外的心酸和机遇,有的在谈论外面的世界的精彩与无奈,有的在谈论外出这么些年对家人的亏欠与思念,还有少数的人在谈论在外曾经的冒险与辉煌。
我在无语静听,就像在翻阅一张长长的答卷,当然,免不了在思考。无论这些人在外面成功还是失败,抑或能混个温饱比在家种地强一点,但我觉得总体上他们还是得不偿失的,失去的永远比得的多。就讲讲他们对家人的亏欠吧,这批人去了城里,留在家里的是老人与小孩,老人得不到安慰与帮助,小孩得不到属于他们的教育与抚养。老人都还好说一些,他们已经离天远离地近,给点钱就可以满足孝举。小孩呢,误了童年与少年时代,他们怎么会有一个美好的未来呢?
当然,我还听到他们当中的有人谈起,这次回家了就不准备在外出,公司裁员,工资太低,不想干了。要干,就在当地找个事干干。其实,他们回家的真正原因,很少有人回归到本质的东西。
他们或许在完成一次正常的位移——回家过春节。实质上他们大多数都是全球金融危机的牺牲品(任何形态的国家都会出现经济危机),在我们国家,户口二元化的管理,不会给农业户口以真正的优惠。城市借助危机推行“腾笼换鸟”的政策,在产业升级换代的旗帜下(淘汰落后产能,沿海开放城市的落后设备转移内地及西部),大量淘汰农民工,农民在城市里永远是水土不服的患者,房价的居高不下,你想找个藏身的地方也困难。农民工除了选择离开,别无选择。
离开卖命多年的城市,农民工能去哪里?答案只有一个:回家。
只有家乡才能宽容地接纳满身疲惫的他们,家乡才是他们啄羽疗伤的唯一去处。
离开家乡的时候,他们没有文凭,没有技术,只有一身力气,只有一个虚幻的淘金梦。十年过去了,二十年过去了,如今他们容颜已老,青春已逝------
但是,家乡早已变换了模样,一切物是人非。苍老的不止是容颜,不只是疲惫的灵魂,还有日渐模糊的家乡。在文人笔下,家乡是诗意的,温暖的,也是洒满乡愁的地方。然而,这是一厢情愿的美化。他们回避了久居城市的农民工早已不适应乡村的生物钟了,更遮蔽了乡村一步步沦陷的残酷现实。
我上月在家里与我的老父亲抵足而眠,过了两夜, 家乡的寂寞和了无生气让我感到极不适应,就像生活在荒漠的月球上一样。哪里还有我记忆中的家乡那充满诗情画意的韵味呢?
其实,人一旦离开家乡,是很难再回去的。
没有家乡的人是孤独的,回到家乡也是孤独的。------
我是一个孤旅者,是一只找不到笼子的鸡(我的属相是鸡)。我想退休了回老家乡下养鱼,干他五年,谋定而后动,享受退休后的自由生活,再走定下一个目标。可是,命运改变了我的走向和目标,我不得不重新考虑我的未来。
我从15岁离家,就一直漂泊在外,我感受到了外面的世界的精彩,也感受到了外面的世界的无奈。我始终没有捅破宿命的天盖,命运一次次让我山重水复,难道命运注定我就是一个浪迹天涯无家可归的游子吗?不!我要向命运抗争,我一定会找到我生命的美好归宿,重建一个幸福的家,让身体和心灵都有一个安驻的美好环境。
朋友们,让我们回到真正属于自己的幸福的家,让身子不再漂泊,更让心灵不再漂泊。
文章评论
东方
祝福您心想事成,找到您的世外桃源,
沙漠中的胡杨
让我们回到真正属于自己的幸福的家,让身子不再漂泊,更让心灵不再漂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