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有多少总裁一直做着员工的事?

个人日记

“猛虎只能生存于森林,雄鹰只能飞翔于天空”,优秀员工只能生存于良好的制度与流程中。所以,如何回报员工,最好的方式就是建立有利于员工成长的良好的制度、组织与文化环境。
  鱼钩与长矛是两个比喻,源于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对可能发生的安保事件的一种分类,即一类是鱼钩事件,一类是长矛事件。所谓鱼钩事件,是指事件本身并不是新闻,但如果你上钩了,就有可能会激化成新闻,比如集会、贴标语、喊口号等事件;而长矛事件的特点是对方一开始就选择了暴力攻击的方式,比如爆炸、暗杀、武力攻击等事件。

  如果我们从人一生的角度来看所谓的成功与失败,为什么在差不多同样的环境下,有些人可以从容地做出一番伟业,而有些人却到处碰壁?

  结论是:

  所谓的成功人士,无非是那些在正确的时间、正确的地点,做正确的事的人;而所谓的失败者,大多是那些在错误的时间、地点,做错误的事的人。在正确的时间、正确的地点,做正确的事,这就是战略。

  总裁要做总裁的事,要把时间放在处理“长矛”类事件上;总裁不要做员工做的事,要懂得拒绝“鱼钩”的诱惑,不要被“鱼钩”钓住。

  我与一位企业家讲起这个分类,一讲完,他就坐不住了,立即大声说道:“原来我是被‘鱼钩’钓住了,一直在做员工的事,那我浪费了自己多少时间啊,怪不得我没有休息时间。”

  “为什么这么说?”我问道。他说:“我每天很早就到公司,然后总会发现有人做得不对,于是我就到处指导。表面看我给这些员工提供了有价值的意见,但实际上真正让产品产生价值的是他们,不是我。我是总裁,我需要做的是从大局着眼,营造一个为客户创造价值的环境,而不是去具体指导某一个人。”

  当然,我不是说总裁不能指导某一个员工,只是不能花大把时间在这上面,否则公司的战略、公司的方向、公司的其他员工该怎么办?现在的问题是,为什么一些企业家或管理者在创业时往往很懂得“战略”,大多会选择在正确的时间、正确的地点,做正确的事,而成功之后,他们当中的很多人却被“鱼钩”钓住了?

  在我接触过大大小小上万个企业家与高管,公正地讲,他们都有其优秀之处,所谓“成功自有道理”。但有时却因为一句话,很多企业家就被“鱼钩”钓住了,这句话就是“优秀往往是卓越的敌人,成功往往是更成功的阻碍。”

  为什么优秀反而会成为卓越的敌人?美国学者诺斯与安德森曾做过一个实验,其内容是先给每个参加实验的人输入一个错误的信息,然后让每个人列举支持或反对的理由。结果发现,那些列举支持理由的人,在正确答案公布后,仍然更多地倾向于认为错误信息是成立的。对于这种现象,诺斯与安德森称之为“信念顽固症”,或者叫“过度自信”。怎么解释这种现象呢?

  答案是:

  人们往往会去寻找那些支持自己信念的信息,而有意或无意地忽略那些不支持自己信念的信息。在研究过程中,诺斯与安德森发现在时间急迫、疲惫不堪、情绪激昂、顾虑重重、成功气盛这几种情况下,“信念顽固症”或“过度自信”会让成功者感到既轻松又高效。

  对照一下当前处于这种状态下的企业家,他们何尝不是正在享受着“信念顽固症”与“过度自信”,从而让自己很轻易地就被“鱼钩”钓住,去做本应当下属或员工做的事。

  那么,怎样让企业家或高管进入战略状态,去处理长矛类事件,而不是被“鱼钩”钓住?我的建议有三个:

  一、建立做事的“原罪感”。从原点上建立起“长矛”战略思维。所谓“原罪感”,就是著名投资大师索罗斯的名言“我容易犯错”。这句话指出了企业家或高管不太愿意承认的事实,即人其实是很渺小的,困难中的自信是一种美德,而成功后的自信多半是一种狂妄。面对成功,有效的办法是告诫自己“我会犯错”,而要做到不犯错,就要敬畏规律。

  二、建立起面对客户的“空杯心态”。所谓“空杯心态”,就是要适时地清空自己,随“需”应变。要随时对自己拥有的知识和经验进行重整,从而留出空间来接收和容纳更多更新的内容。市场经济中最体现规律的便是客户的行为,客户需求是一切竞争的起点与归宿。所以,面对客户需求,应倒掉一切自以为成功的经验,留出一些空间给客户。有客户价值做“心之主导”,自然就不容易被“鱼钩”钓住。

  三、是培养回报员工的“感恩之心”。经营企业有两个原点,一个是客户,另一个是员工。《论语》中讲“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如果我们想成就一番事业,那就应先成就客户与员工的事业;如果我们想做事顺利,那就应先让客户与员工做事顺利。客户给予我们利益,而员工则是实现这种利益的核心。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