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修实践指南】一
禅修日记
诸贤,彼应摈弃与佛陀真实教法相悖的虚伪法门,不依赖于天神和他人。唯有于世努力实践四念处,通过持戒的念住定精进开发内在的智能,觉醒自己,解脱自己,即可成就阿罗汉圣果。 诸贤,瞿昙为人类开拓了解脱诸苦之路,那就是精进念住禅法。通过自己对行、住、坐、卧中的修持,切断受、想、行、识的过患,达到无为的涅槃。佛所证的各种境界和神足无与伦比,只要在此地球上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不会有人超过瞿昙的境界。因佛陀发现甚深难解的四谛义理,所以难解,皆因为佛法不合世人五盖的本性,而觉悟的开发就是要去观察五盖的本性,入于愉悦的灭苦定当中,以精勤的修持达于义明、理通而达到苦灭的正果。真实的成就无为大神足,以无为大神足祛除邪魔,守护众生,成为不受任何业报的圣者。 诸贤,四念处是觉者所修禅,在行、住、坐、卧中时刻开发自己的智能。肉体是由五蕴和合的色身,不去开发智能的修行谁也不能得救。在解脱道上并无任何取巧之法,佛教弟子对于内在与外在的世界和事物都要寻其实质。云何寻其实质?有学于每一法的修证之前,首先要背诵《四念处》,要做到读懂和熟悉《四念处》中每一环节和内涵,从中找到应修而未修的内容。止于其处反反复复地去寻伺、慧观诸苦的因缘,四正勤于灭苦之道,直至彻底根除诸苦的集缘,此佛弟子修行的唯一法门。佛说:“唯此一途可以导致清净,克服忧愁、哀伤,祛除苦恼、悲痛,依正当的修行准则体证涅槃。”这条路就是在日常生活中时刻注意观察,念念分明,警觉对色身生起感受和心意与习惯的本性(世间法),以使自己在修持上保持真实的进步。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应如是住,如是降伏自己的五取蕴。
一、身 体 的 观 法
1.坐禅 诸贤,盘腿是为坐禅时身体保持平衡,只有保持身体平衡才能使其早入静修。坐姿分双盘或单盘两种,双盘是左(右)脚压在右(左)腿上,然后把右(左)脚压在左(右)腿上,两脚心向上。单盘先屈右脚在座位上,足心向上,再把左(右)脚压在右(左)腿上。坐好后,两手心向上,重叠于腹前,或分别放置两膝上,两手心向上,要自然伸展。坐时面向前方,双目微闭,舌尖轻抵上腭。若有人腿脚僵硬,不能结跏趺坐时也可交腿而坐,或端坐椅上,两足平置于地,两手放于膝上,手心向上。或采取跪姿,脚心向上,两手放于膝上,手心向上。使身体保持平衡,端直,而非挺直。修禅时无论采用哪种坐姿,在观察呼吸时姿势都要保持自然而轻松。尤其是年龄大和身体不适应的人,要以身体感觉舒适为宜。对于年轻的体健者来说则应训练自己双盘,最少应当争取单盘。
2.念安般 诸贤,呼吸有三义——声、气、息。出入息急促、粗重、出音者为声,此呼吸可导致心态浮燥不定;较粗者为气,此呼吸可导致身心的不安定;微细缓慢者为息。当于林间、树下或幽静处训练自己跏趺而坐,身躯端直,专心系念自己的数息。数息时不取声,不取气,应取自然的出息或入息,以保证觉醒的开发。 数息前先呼出一口浊气,然后闭口,以舌尖轻抵上腭。把注意力集中在数息上,意念鼻腔的出息或入息,而不是意念鼻端。然后再去按自然的速度去数自然的出息,或数自然的入息。数息时不要控制出息或入息,如果控制呼吸过长或过短就会使念失去觉醒,让正念变成杂念。若是注意力散失了就要及时把它拉回来,让意念始终完全集中在数出息或数入息上。注意:数出息时不要去数入息,数入息时也不要去数出息。 当经历一段念出、入息的训练,身体犹如莲花生长水底。根、茎、叶、花皆悉浸渍,滋润光泽普遍充满于身中。此时若生起欢喜力就要及时将其平熄掉,于此坚定正住念出息上,或坚定正住在念入息中,时刻保持觉知具足。不管身在何处,不管是在行、住、坐、卧时,随时随地训练自己保持了了分明,以促使正念的觉醒。随着时间渐渐推移,身心逐渐会增强舒畅和轻安,呼吸也会变得越来越细密。凭借着数息的正念,定力也会逐渐地增长,出入息的间隔也自然而然地不断增长。出入息的次数就会越来越难以寻找,最后,寻会失去鼻孔呼吸的目标。在停息一周后,从中未曾找到鼻孔的出息或入息,此时就可以进入不净观了。 诸贤,若在坐禅之时出现各种的幻影,如亭台楼阁、天人等,千万不可理睬,其中有极少数是罗汉前来观察你的修行,来了一般也不会现身,也有天人前来羡慕你的修行,还有魔王前来搅乱你的思路。俗人肉眼凡胎,无法分辨他们,若是修持正法就不要去理睬他们,若修坏法就被他们所牵。若是遇到阿罗汉,他们会为你心一境性的专念而感到高兴,并很快离去。若遇到魔王,他们有的放光,有的放香味,以此来搅乱你的思路,因为他们害怕天上又多一名阿罗汉。此时你应把注意力及时拉回到呼吸上,如果他们不离去你就作三次深呼吸,而不让念头跟着幻相跑。要注意努力培养自己去坐觉醒禅,此时能开发你觉醒的也只有出息或入息。 诸贤,为了使正法常住,就要完成好自己的止观念住。首先应训练自己在行走中专注观察,在站立中专注观察,在坐姿中专注观察,在卧睡前专注观察,观察自己的出息,或观察自己的入息,每一次出息或入息都要了了分明。时刻观察气息的上下流动,吸气时要观察从鼻端至肚脐,呼气时再从肚脐又流向鼻端。随时观察气息的上下流动,气息流动到哪里就观察到哪里,观察之时要紧随着气息不放,而不要入于感受之中,出入息就会逐渐由粗变细,最后就会在观察之中找不到出息或入息,此时你就应该进入“不净观”了。 诸贤,有人在修定时喜爱玩弄气体,或入感受当中,结果造成气体随身游动。这是一种非常危险的修练,就像盖楼房一样应该使用钢筋混凝土你却使用黄土加麦秸,不但大的神通难以修出,更不能导致觉悟解脱,原因就是你的根基没打好。所以必须要立即把这些干净彻底地扔掉,从头再来。你随时都要提高警惕,每当一坐禅时它就会经常出来搅乱你的思路,一定要及时躲避它,千万不要再继续下去了,若是舍不得扔掉它,就会贻害你对涅槃的修持。所以,当你在念息时,千万不要控制气体的运行,只是不懈怠的去观察。注意,是观察,不是控制,更不是操纵。一旦发觉自己跟随着气体在游动时,要立即改正。更改的方法就是数数法,而不数息。从一数到六十,或者是从一数到九,要反复去数,数数中不缺不冒数。把念始终集中在数字的准确无误上,从而远离气体对正念的干扰。待气体不再游走全身时,再重新观察出息或入息,只是数息,而不要再玩弄气体了,或入于感受中。由此你就会渐渐入道了,只有数息才是修持的基础,从而远离世间一切错误和无意义的修法。 诸贤,有人在行禅中爱犯贪、嗔、痴,在三毒中去修持,使自己陷在危险中。不少人因此而走火入魔,影响了正法的修持,所以当心爱之物遭到别人的侵害时,要去观察他的业报。有人就因嗔恨心导致气体游身,乃至走火入魔,所以彼要从中灭除嗔恚。因为嗔恚和愚痴也是害你的恶魔,同样会影响正法的修持,使自己久久不能入道,更伤害到自己的身体。若彼之嗔恚心实在无法自制,届时可以先放下嗔恚,去念:“嗔恚害我,我离嗔恚,我无怨敌,怨敌化友,大慈大悲,离嗔解脱。”要常常反反复复的去念,让自己努力去平息心当中愤怒的情感,天长日久嗔恚就会渐渐的平息,以利自己早日进入正常的念安般之中。 诸贤,彼如是观察自己正确行于念安般,彼如是观察他人正确行于念安般,彼如是自己与他人相对照,以使自己正确的行于念安般,独立正住,远离执着世间的一切事物。
3.四明觉 诸贤,彼在行、住、坐、卧中必须要坚持不断地去修行,在每一种姿势中随时都要培养自己的觉知,无论出外、归家、视物、行走、伸手、持物、言语、饮食、睡眠,或去做任何的动作,无论处于何种姿势,都要了了分明地入于禅定之中按戒对号入座,及时纠正自己在日常生活中身、口、意的各种行动,使自己的一言一行都得到极好的修持。 诸贤,行时我知行,行前要观察天气,比丘雨天不入田野,尽量留守寺院中修持。行之时要专心一处,头部微微低垂,双眼不要睁得过大,双手重叠放在下腹前,手心向上。步伐不要过慢,也不要过快,要采取自然的步伐去行走,轻轻抬足,平稳落地。行走时不要左顾右盼,要把自己当成一个犯人,身后就像跟两个办差官在监视着。办差官把一装满油的碗放在自己手上,只要洒出一点点就要杀掉自己的头,如是小心翼翼的使步伐不慌乱。若遇拥挤的人群,或是热闹场所时要绕道而行,彼只有这样小心翼翼地训练自己,才能够避免失去清晰的慧观,培养自己的正念修行。止观走在行于无常造作中生苦,走在止观无常造作中灭苦。 诸贤,若是处在林中,要训练光脚行走,不要弯腰驼背,不要随意张望。要不断地将注意力集中在双脚上,训练自己的脚趾肚先着地,然后再落脚后跟,尽量避免足心着地。走时千万不要紧张,若心念散失或纷乱时可以先停下来,等心绪稳定后再继续行走。如果走累了,可以先停下来,将注意力转向站立或者是坐着观察。要时时刻刻观察自己行走的规范化,等行走规范化后再去觉察行走时的出息或入息。当获无为涅槃时,当身坏命终时,就会脱离行苦,以无为神足行于各天界之中。 诸贤,站时我知站。站时不要硬挺,也不可以弯腰驼背,双脚跟处应距离为一拳,脚尖处应距离为三拳。站姿要自然,不要左右摇动,以此增长站立之时的稳定性。不要随意乱张望,要集中思路于定中,以保持对法的专注。远离热闹人群,远离所有引起欲望的地方站立。应于乞食而站,或遇大长老而站,或遇有求居士而站,或于让路而站,或于观察死尸……而站。站立时不为外物所干扰,要培养在站立之中醒觉的能力。姿势是否规范化,是否在数出息,或是在数入息,是否在观察着色身的不净之中,通过站立之时对法的观察,使自己的觉醒渐渐生起,去作一个觉醒的明白之人。 诸贤,站立是觉醒的地方,证获涅槃的止观之处,彼要养成在站立中处于觉醒的习惯,在站立中时刻心念法住。时刻训练自己了了分明的修持于四圣谛,精勤灭除自己的五取蕴。要觉醒在站立时于无常造作中生苦,止观是在站立时观察无常造作中灭苦。当我达到无为涅槃时,当我身坏命终时就会脱离所依赖的站苦,以无为神足行于各天之中。 诸贤,坐时我知坐。坐禅地点要选择比较清静的地方,例如山窟,草舍,林间或树下适当的修行处。在坐禅之前先要敷设座位,放松裤腰带,不要被风所吹。若坐在美丽的园林,池塘、青山处,不要被外景所引,以免分散自己的注意力。身不可前倾,不可后仰,腰要自然正直,不宜硬挺僵直,以免影响全身放松。不可弯腰弓背以免压迫五脏,应避免背靠墙壁,以免血脉不能正常的运行。坐好后首先要放松全身,然后左、右肩稍微摇动几下以通血脉,双目微启,若观出息则收视线于眼前最近的鼻端处,或据所需选择(不净、白骨等……观)目前的应修处。 坐好以后首先要把思路集中在念住处,若在坐禅时感觉昏沉欲睡可稍微睁眼,昏沉较重之时可以干梳头发。如感觉很困可以行走一段,或改变一下姿势,以免引起昏沉睡眠来。如若实在是很困则不宜禅行,也可睡上一会。只要一觉醒来就要立即入于坐姿的修持当中,坐在无常造作中生苦,觉醒就要放在止观坐时的无常造作(如,当你坐之时遭遇的蚊虫叮咬时所生之苦,当遭遇到坏人攻击时所生之苦……,不要入于感受,只是观察其所生出的苦圣谛)中去(墓地观,不净观……)灭苦,当彼达到无为涅槃之时,当彼身坏命终之时,就会脱离坐苦的造作,以无为神足行于各天之中。 诸贤,卧时我知卧。睡卧之时要求彼(不是强求)采取右卧,因为有少数病人无法右卧,若没有因病影响到右卧,就要培养自己右肋而卧的优良修行卧姿。不要行于仰卧,仰卧容易引起打鼾,影响别人修行。也不要采取左卧,若是左卧容易影响心脏的功能。不要弯腰或挺背,以免作恶梦,影响注意力。不要追求高广大床,不追求富丽堂皇的睡卧之所。要随境而安,以免引起心不清静,这是脱离睡眠前应有的训练过程。每当自己一觉醒来就不可翻身再睡,要时刻把自己的精力集中于正念。去观察身、口、意中的行,要逐渐排除对卧姿行业的依赖,以培养自己常坐的禅行习惯。 睡前先要换掉室内空气,净手,一躺下来立即进行觉醒的正念。卧时枕头不可过高或过低,头不能高也不能低,右肋而卧,百汇穴要与身体的中心保持平衡。右腿伸直,左腿稍弯,双脚交叉。左脚趾低于右脚趾,左脚跟偏向右脚踝骨后方以防止睡后滑落。若无病碍之人,或特殊的情况,要训练自己双足相垒而不下滑,那样的睡禅为最佳。右手心向上放于头旁耳下侧。左手扣在左腿上放平,然后深吸一口气,吐出,舌尖轻抵上腭,去数息。 诸贤,每当一觉醒来不可翻身再睡,应立即观察睡前的身姿是否规范。若已散乱,这是你平时长养的恶习,要立即建立起正念来,及时纠正自己的睡姿。然后,重新训练自己数息的正念,修持十分钟之后再起床。开始坐禅前的准备工作,这是培养自己长时间坐禅前的过渡时期,一定要努力去培养自己逐渐远离睡眠的困扰。卧在行于无常造作中生苦,卧在止观无常造作中灭苦。当我达到无为涅槃时,当我身坏命终时就会脱离对卧苦的依赖,以无为神足行于人、天各界之中。 诸贤,不要认为只有在坐时才是禅修,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是你的修行处。佛教弟子要在日常的一切活动之中,无论持物还是穿衣,无论吃饭还是喝水,无论走路还是坐禅时,无论站或卧都要专注在四明觉中,要随时观察自己的一言一行,做到了了分明,而不使自己掉进昏沉之中。 诸贤,如是于自身注意观察一举一动,于他人注意观察其一举一动,于其自身与他身(老师)兼顾(对照)注意观察一举一动,观察自己的行动是否规范于定意之中,时刻专心系念四明觉,以明觉对治昏沉,以明觉对治散漫的习性,彼如是生活就会无所染着,不去执取世间的一切事物。
4.观身不净 净颠倒在哪里?就在皮肤的掩盖下,在健康的骨骼中,在黑色的头发中产生,以此升起我净的颠倒见。在皮肤病与残肢中,在花白头发中产生不净的受、想、行、识。于此期盼头发由白转黑,期盼一个永久的我净,长久的乐受,于是迷惑在十二因缘法则中。觉醒就是要明了身体转化的实相,明了生、住、异、灭的全过程,不过是如其所知,如其所观止而已。只有了知十二因缘的全过程,明了其实质,才会有生灭智。当培养自己的生灭智时才会真正明了它在转化中所产生的苦、集,才会有真正无轮回的造就,那就是:以智能去修持灭苦道的法义才不再为虚妄所染着。 诸贤,自头顶而下,足底而上,彼忆念此身。禅观此身中有发、毛、爪、齿、皮、肉、筋、骨、髓、肾、肋膜、脾、大肠、小肠、肠膜、心、肝、肺、胃、淋巴、脂肪、滑液、胆汁、屎、尿、涕、唾、脓、血、汗、泪。皮肤就像一只双口粪袋,里面装满像稻谷、玉米、菜籽、豆类、芝麻等等若干种子。聪明之士打开袋子于内观察:此是发、骨、大肠,就像稻谷、菜籽或芝麻一样,于其身内随其因缘而住其好恶。时刻在那里种植,发芽、成长,结成轮回之中的因缘,成为造作色身的根本。 例如,在观察骨架之时,要集中所有的精力去观察它,骨架是由五取蕴转生。借助父精母血而形成,依四食而养,形成坚性的地界——骨架,支撑起一个不净的四大。而此四大依受、想、行、识的影响,有人形成健康的,有人为畸形。当其出生后有人由于坏业,又无大恶,不致地狱果报,于是今世受残废报应,产生骨架分离,于此授予警示。有人蒙蒙昧昧,更加恶业;有人历经忏悔,颇多行于善事,下世得生人类,身体康健,无疾而终。 当骨架健康时,人们的受、想、行、识充分活跃起来,认为此骨架是净,于此生起乐受。骨架受损人们愁眉苦脸,认为此骨架是不净,而不知此是造作所致的苦果。为断其业就要从中找到受、想、行、识,在利用骨架的站立时,就去观察依赖骨架站立的受、想、行、识。游行时就去观察依赖骨架行走的受、想、行、识,无论你在做什么,时刻去寻找受、想、行、识当中地、水、火、风的四种内元素。然后按照苦、集、灭、道,从中断除四种内元素,从而断除五取蕴。当我获无为涅槃时,当我身坏命终时,就会脱离对骨架的寻求和依赖,以无为神足来往于天地之间。 ⒈发:四食所生,四大形成,长于头顶。观察新生黑色发,随着年龄的日益增长,由黑转成黑白相间色,逐渐白发增多,渐渐转成满头白发。于是引起人们对白发的厌恶,为了制服白发就去用手拔除它,可是白发越长越多,无法拔除,于是人们又是涂油,又染发,又插花,又涂抹香料等,于此盼望着返老还童。由于人们厌恶头发的衰老,致使在厌恶中升起新的希望,希望白发再转为黑发,在此新的期盼下因贪返老还童,促使其再生起坚固的发地界,造就又重新轮回于世的行业。 ⒉毛:四食所生,四大形成,盖覆于身体的皮肤上,其色不一。毛作用于调和,吐故纳新。为了健康人们用水去冲洗它,盼望它干干净净,在强烈的盼望之中,依赖于体毛的吐故纳新,于是又要重新轮回于世,促使再次生起毛地界元素。 ⒊爪:四食所生,四大形成,长于掌上,分于四处。上身长双手,双手有十指,下身长双脚,双脚有十趾,各为其用,功能不同。人们依赖手掌持物和建造,依赖脚掌行走和跑步。当失去手或脚就去造假肢,由于对假肢的不满足,于是升起再生全肢的渴望。在渴望中重又转生于世间,再次生起爪地界元素。 ⒋齿:四食所生,四大形成,于其观察:颜色为白,由坚韧的骨质与釉质组合成齿冠、齿颈、齿根,齿内有空腔,腔内有骨髓。上腭有十六颗,下腭骨有十六颗,共三十二个齿骨生于腭骨上。上下相助咀嚼以帮助消化,人们因为咀嚼的需要产生了坚固的齿地界。当人失去了牙齿的完整之时就去造假牙,由于对假牙的不满足,于是升起再生新牙的渴望。在此渴望中又转生于世间,再次生起坚性的牙地界元素。 ⒌皮:四食所生,四大形成,颜色不一,盖覆于全身的表面。就像一个袋子由骨架支撑,保护着身体。里面装满各种不净之物,调节着体温,排泄废弃物,因色体需要保护的功能,所以产生皮地界元素。 ⒍肉:四食所生,四大形成,柔韧物质,其色粉红,附于骨架上,作用于身体的直立和行动,为了满足色身生长的需求,为了维持生命的延续而产生肉地界元素。 ⒎筋:四食所生,四大形成,长形圆状,其色为红,联结体内骨肉。供应血液流通,把营养液输向全身,收集废物,供给排泄系统,众生为维持生命的需求,又产生了坚固的筋地界。 ⒏腱:四食所生,四大形成,联结体内骨肉。其色为白,质地坚韧,从颈的上部开始,前面有五根大腱向下延伸,后面有五根大腱向下延伸。左右双手前面和后面各有五腱连接。双足前面和后面有五腱相接,如是共有六十根大腱连接着全身。它的形状有粗有细,散在各处连接着骨、皮、肉,在色身之中维持生命活动的需求。所以,当人们再次的转生之时,还需要产生腱地界。 ⒐骨:四食所生,四大形成,色白,支撑着全身。头骨中间有一连接缝,有两个眼窝空洞,鼻窝空洞,两个耳腔空洞,上腭连接十六颗齿骨,下腭骨连接十六颗齿骨。头骨后有一块枕骨,下面连接七节颈骨,颈骨下连接两根锁骨,锁骨下连接两根肩胛骨,臂骨连接着有两根桡骨和两支尺骨,下面连接十六根手骨,手骨连接二十八根指骨。中间有十七块脊椎骨位于颈骨下方,脊椎骨两旁有二十四根肋骨,脊椎骨连接在骶骨之上,骶骨下是尾骨,尾骨两旁连接髋骨,髋骨下连接两根股骨,股骨下面连接髌骨,髌骨下面连接两根胫骨,胫骨两旁长有两根腓骨,下面连接的是十四块跗骨,再下面连接十块跖骨,跖骨下面连接二十八块趾骨。它们既互相依托又各为其用,因为色身需要直立与活动的需求,因此产生了支撑的骨架,以此组合着二百零六块骨地界。 10.骨髓:四食所生,四大形成,存于各骨腔的内部。其色为白,质地柔软似胶,它在制造着血液,培养着骨质的基因。为了生存的延续,骨质的需求,产生了骨髓地界。 11.脑:四食所生,四大形成,住头骨内,由前脑和后脑组成,共分四个脑室。内有脑浆,外层有硬脑膜,中间有蜘蛛网膜,内层有软脑膜。下方是脑神经,脑神经是身体中的支配器官,掌管着运动和思惟的功能,是神经系统的主要组成。人们为了色身的活动,为了受、想、行、识,为了生存的需要,因此产生了所依赖的脑地界。 ⒓肾脏:四食所生,四大形成,其色暗红,存于脊柱两侧。左右各一,外缘突出,内缘凹进,血管从内缘输入肾内。血液流过时血内的水份被吸收入膀胱,废水经输尿管排出。因为生存依靠肾脏的功能,产生了肾脏地界。 ⒔心脏:四食所生,四大形成,其色红褐,偏于身内左胸腔。外部光滑,呈椭圆形,与拳头大小相似,内部有四个空室。它推动着血液的循环,人们为了生存的需要,离不开这心脏地界。 ⒕肝脏:四食所生,四大形成,其色为赤,位于胸下部右侧,形如俱毗兰罗叶。它分泌胆汁,储藏淀粉,调节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的新陈代谢,又有造血和凝血作用。人们因为生存和生长的需要,就离不开这肝脏地界。 ⒖肋膜:四食所生,四大形成,其色为白,包于两侧肺脏的表面。共分两层,中为囊状,为保障呼吸运动,防止肋膜摩擦,囊内有少量积液。人们为了生存的需求,所以产生了肋膜地界。 ⒗脾脏:四食所生,四大形成,呈现于椭圆型状,其色红褐,质地柔软,长在心脏的左侧,依止于胃膜上侧。制造血球,产生淋巴球与抗体,储藏铁质,调节脂肪、蛋白质的新陈代谢,所以人们依赖和需要此脾脏地界。 ⒘肺脏:四食所生,四大形成,其色灰粉,位于胸腔内部两侧。表面有深长裂沟,左肺有两个肺叶,右肺有三个肺叶,它们与支气管相接。由心脏送来含二氧化碳的血液,经由肺泡内的气体进行交换,变成带氧气的血液,回流到心脏之中。因为肺脏在此身内起着呼吸的功能,所以生存离不开这肺地界。 ⒙胃:四食所生,四大形成,其色灰白,形似口袋,上端连食道,下端与十二指肠相接。内有毛头胃腺,被胃粘膜所覆盖,分泌胃液分解和消化食物,将食物转化为营养液,通过胃粘膜将其输送到毛细血管,将其剩余排入大肠。为了生存,所以人们又生起了胃地界。 ⒚小肠:四食所生,四大形成,其色为白,形似管状,上端联接胃,内有细绒毛,下端联接着大肠,内含小血管,吸收养份供给色体,将其剩余排入大肠。因为小肠具有着吸收营养与排除废物的作用,所以人们又生起小肠地界。 ⒛大肠:四食所生,四大形成,色为白,上端连接小肠,下端连接直肠。先由大肠进行分解和消化食物,再由肠内粘膜分泌多种酶,进行下一步消化,将废物逐渐化为粪便,经由肛门排出。因为大肠在此身内起着吸收和排泄的功能,所以人们又生起大肠地界。 21.膀胱:四食所生,四大形成,形囊状,位于盆腔内,由平滑肌组成,具有很大伸缩性,由肾排泄出废水储存于此。因为人们需要储存尿液器官以保证有足够的活动空间,所以为了生存,又生起了膀胱地界。 22.脂肪:四食所生,四大形成,色如郁金,由三份脂肪酸和一份甘油化合物组成。存于众生皮下组织和体内,呈凝固脂膏状,起着储存热量、营养的功能。因为人们需要储存热量以保体温,所以又生起脂肪地界。 23.粪:吃下的食物,进入胃中,由胃加温后变软,胃液消化,再经大肠消化,余黄色渣滓,又经小肠消化压入直肠,排泄而出。人们为了生存离不开排泄废弃物,所以在此身中又生起粪地界。 24.胆汁:四食所生,四大形成,其色黄绿,胆汁内有胆碱、胆酸、胆色素和胆固醇等等。胆固醇在日光照射下转变成维生素,胆碱对脂肪具有代谢的作用,胆酸具有对脂肪的消化功能。由肝脏产生胆汁存于胆囊,再经胆管流入十二指肠,进行对脂肪的分解皂化和吸收。胆囊长于肝脏右侧与胆管相连接,胆管又与十二指肠相接。因胆汁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人们又生起流动的胆汁水界。 25.痰:四食所生,四大形成,色白,由气管和支气管分泌出来的粘液。一般在正常的状态下分泌较少,一旦有病就会增加分泌。因为痰液维持色体的生存,所以人们又生起流动的痰水界。 26.脓:四食所生,四大形成,其色黄白,没有固定处所,如浓粥泡沫状,因受伤肉体的血液停止被细菌感染成脓。人们因求生存常被感染,在此身中生起流动的脓水界。 27.血:四食所生,四大形成,其色为红,呈粘液状,气味为腥,由血浆、血球、血小板等所构成的。它分布于静脉和动脉当中,在流动中把养份输到各个器官,并收集废物传递给器官。它具有调节体温和抵御细菌侵袭的功能,因生存离不开血液的功能,所以又生起流动的血水界。 28.汗:四食所生,四大形成,其色透明,味微咸,调节体内热量。每当天气炎热时,或心情紧张时,由汗腺输出,排出体外。因为人们对生存的需要,所以在此身中产生起流动的汗水界功能。 29.泪:四食所生,四大形成,无色透明,由眼中泪腺分泌出来。当心情欢畅而大笑之时,或当生悲哀而哭泣时,或吃了特殊的食物时,或因浓烟及灰尘侵入时,就会由眼窝渗出,时刻杀死侵入眼球的细菌,保持眼球的清洁与湿润。因此人们为了健康的需要,在此身中依赖着流动的泪水界。 30.唾:四食所生,四大形成,无色透明,由口腔内分泌出液体,以保持口腔内的湿润。可使食物变软下咽,抵抗疾病发展,分解淀粉,帮助肠胃发挥正常的消化功能。人们为了生存,在此身中依赖着流动的唾水界。 31.涕:四食所生,四大形成,分为无色和有色两种,当脑部受刺激时,当吃特殊饮食,当鼻腔有病,当气候转化时,则从头脑中流出,经由鼻腔粘膜分泌出液体。因为色身需要保持着清洁,所以在此身中产生流动的涕水界。 32.尿:四食所生,四大形成,色黄白,当体内具有适当的水分时,肾将无用废水储存膀胱,充满时就会排出体外。如若不慎就会引起感染,受尽苦痛折磨,因为人们离不开排泄的功能,所以又产生流动的尿水界。 彼如何正确地修持呢?是要把三十二身分结合于地、水、火、风四大元素去观察。去观察它的苦聚处,观察每一个身分中所引起的苦受、乐受与不苦不乐受。观察受、想、行、识如何造作于“常、乐、我、净”的颠倒处。进入此灭故彼灭,以破除“净、乐、常、我”的颠倒想,从而解脱自己。 诸贤,要结合“四食”去观察其不净处,要与三十二身分相结合。要与五取蕴相结合,要与四大相结合,要与六根触六尘相结合,要结合自己的身口意。此是流动的,无思、无记、空、非有情的内水界,似其种子于其身内随住其好恶,乃至种种不净充满。但是千万不要一下子全都结合进来,要一点一滴去结合,一次只结合一点来专注观察。等此点确实观察透彻,再去进行下一项的观察,待全部观察完毕,再进行全面的串连和总结。 诸贤,彼如是在日常的生活当中先去注意观察自身,然后再于他(老师)身注意观察。由于彼专心系念,就会不为虚妄所染着,不会执取世间似乎美好的一切事物。
5.四大种 诸贤,自己的身体称为内世界,把赖以生存的房屋、田地、衣食、住所、工具等称为外世界。并执此内世界为“我净”,执此外世界为“常乐”。在内世界的自我中生起了可爱、我慢、主观和固执的四种内元素,在四种内元素中造作着苦谛。此四大于何处产生和生长,就在众生的欲爱之中,以欲爱(贪)延续着生命之火,燃烧出无尽的苦迫。 当深入去观察时就会发现:色在四种元素的能量发挥时不断地转化着,每一瞬间都在创造新的精神和物质。为未来世积蓄了潜在的能量,这种能量随着过去世的愿望和渴求,在不同的环境当中不断地改造,从未停止过依恋此等的色界,这些就是有学所要开发出的明觉。 诸贤,应于禅定之中慧观,验证内与外因的真实性,无论你现在所做何事,无论置身于何处都要观身诸界。犹如熟练屠夫或学徒,于十字路口杀牛剥皮,支解成块,分类安顿。自身与他(她)身是由地、水、火、风四大种聚合所成。此是发的地元素,此头发以造作而产生摇摆变换(由黑变花,变白的风元素,于是引起渴求想有一头黑发。一会想成为天人,到了天界又想下界)的风元素,以受、想、行、识产生热恋的火元素,以五盖产生了流动造作的水元素,如是正确由此依次慧观其实质。 诸贤,彼要先观察它的形象,再去观察它的功能,然后观察它的四食依赖成长,最后观察它的轮回苦生。只有全面观察才能去除对色的执取,受、想、行、识的造作,才能全方位灭除五取蕴。 诸贤,识在地界中住着,以眼见色带动了色识住,受识住,想识住,行识住,在识住当中生起了喜爱和贪着,于此攀援于取蕴。贪喜润泽,生长增广,于此造作色身的四大,这就是行取蕴,而行蕴就是流动的内水界。当眼见适宜的生喜爱,见厌恶则生起仇视的想蕴,形成变换摇摆的风界。因苦恼和乐受形成火元素,以此火的元素延续了一切的受取蕴,由受发展动作,如抬腿、举手等等动作的外水界,由外水界引起轮回中的内水界,在眼所见的净颠倒形成流动中,十二因缘不停的转动。 诸贤,当你禅观时发现此身非他造,而是依四食长养,由受、想、行、识造作着四大之体,并依各自不同的造作力,转化不同的有色生命体,其中无有一个永恒“神我”的存在,也没有一个固定的人类或它类。 诸贤,彼要觉知出入息是风界,疑和摇摆性也是风界;色体内的水分子是水界,懈怠和意识的流动也是水界;体温是火界,爱和恨也是火界;骨肉是地界,坚固信也是地界。于其观察五取蕴中的四真谛和十二因缘法,这样精进观照,不久之后念住觉知就可以生出智能来,依智能超越于色界。 一、地界 坚固的本性,坚固的信仰,色身为地界。 诸贤,一切固体的属于地界,地界是物质的基础,以此占据着色身的空间。它具有其坚固性的元素,并与水互相关连着,亦被水所软化。当你去观察色身的毛发、皮肤、肠胃、骨架时就会发现,它们都具有形成、成长、腐朽、消失的特性。正因为这一特性才会产生由健美到衰老、死亡的因素,即生、住、异、灭的十二因缘。 诸贤,彼如是观察内地界:是内坚性,谓发、毛、皮、爪、齿、筋、骨、心、肾、肝、肺、脾、肠、胃、肌肉、粪为内地界。彼由发、毛、……依次第观察,此在流动中无思、无记、空、非有情所造的内地界,而是跟随着十二因缘(就像被狼所吃的羊,认为还是做狼好,于是向其方向转化,但因内外十二因缘的条件,不能保障它能够转世成狼一样。),似其种子,于其身内随住其好恶,乃至种种的不净充满。 无形的内地界在哪里?它就在受、想、行、识中。依识生起坚固信的内地界,依受生起了五盖的内地界,依想生起坚固有的内地界,依行增长取蕴坚固的内地界,这就是受、想、行、识当中的内地界,依执着五取蕴的内地界轮回于六道。 当观地元素时,应如是去观察:由六根生起判断的地元素,依判断生起坚固信的想,依坚固信增长五盖感受的内地界,以感受的五盖去索取世间的一切,于索取一切适意中增长牢固的地元素,又在不适意当中引起了地元素的损坏;于是在内地界中又增长了摇摆性的风元素。由于六根生起了净的颠倒见,所以要去观察颠倒见带动不净的地元素,从而去灭除由颠倒见引发五盖的地元素,地元素灭则轮回灭。 如,当舌对食物生起受取蕴时。在感受中生起适意与不适意坚固信的地元素,以坚固信的地元素造作于(成、住、坏、空的运动过程)不净,以不净而轮回。要超越轮回,那就去灭除在适意、不适意中对食物所生起厌恶或喜爱坚固信的感受。 当舌根对食物生起了想取蕴时,在想中生起适意与不适意之坚固信的地元素,以坚固信的地元素造作了不净,以不净轮回于世。要彻底超越轮回那就去灭除在适意与不适意之中,对食物所生起厌恶或喜爱之坚固信的想。 当舌根对食物生起行取蕴时,在厌恶或喜爱的行取蕴中,生起了抛弃或索取的地元素,以地元素造作了不净,以不净而轮回于世间。要想彻底的超越于轮回,就去灭除在适意与不适意中对食物生起抛弃或索取之坚固信的行。 当舌根对食物生起识取蕴时,在认识当中生起适意与不适意之坚固信的地元素,以地元素造作了不净的色身,以不净的色身轮回于世。要想彻底超越轮回,那就去灭除在适意与不适意中,对食物所生起好或坏之坚固信的认识取蕴。因为此等地界造就了稳定性,以坚固的稳定性去索取轮回之中的五取蕴。 诸贤,彼如是观察外地界:外地界有土地和房屋,他人、动植物的色身等等外地界。以此生起“我常”或“断灭”见,生起“净”的颠倒见,在净颠倒见中生起了坚固的“我”与“我所”之地界。修行并不是要去仇视自己的色身,而是要去除造作色身的五取蕴。有些无明之人错误的断言:佛教是消极的,迷惑于阿罗汉死后有,阿罗汉死后无的种种揣测当中,这正显示出他们的无明。佛教是解脱诸苦的,消除构成轮回当中的地、水、火、风元素,以此断除轮回的根本。培养起解脱后慈悲向众生的无为大神足,而并非是什么厌世或断灭。 二、水界 体内所有的水分子是水界,懈怠和十二因缘造作也是内水界。 诸贤,湿性的属于水,它是液体,同时也代表着清凉,它具有流动性与凝聚性,也具有膨胀性和分解力。它和地界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如血液、唾液、水份等。待其凝聚力消失时那坚固力也随着消失了,变成了分解力。它和地、火、风一样都有着成、住、坏、灭的习性。当观察凝聚力时会发现水随风而动,随地、火、风而凝聚、收缩、扩散,同时也与地、火、风相互作用、相互排斥。你必须要一心清静,逐一分类,逐个止观。 诸贤,如是观察内水界,内水界是内湿性,谓汗、泪、涕、唾、脓、血、痰、胆汁、尿等等。我受此身,色法粗质,四大之种,从父母生,以饮食长养,常衣被覆,坐卧按摩,澡浴强忍,于其身内所摄湿性。去粘结、依赖着攀援于外水界而造作成色身之体,是谓内水界。你要由汗、泪……等依次第去观察,此是流动的,无思、无记、空、非有情的内水界。也就是说:众生并非是跟随着自己的意愿而决定,而是以六根的所识处,在寻求当中就像种子一样,于其色身之内随住其好恶,乃至种种的不净充满,以此慧观其真实。 无形的内水界在哪里?就在受、想、行、识当中生起。在感受当中生起流动着的,变换着五盖的内水界,在想中生起渴望与厌恶的内水界,在行中生起执取与丢弃的内水界,在识中生起追寻与厌离的内水界,以此等受、想、行、识中的内水界滋养着五取蕴,轮回于六道。 当观察水元素时,由于造作的延续,精神的水元素也随执取而延续,以此引起物质水元素的生起和延续。由于水元素的生起和延续造成了水元素的坏灭,人们在贪、嗔、痴中生起净颠倒见。彼要通过观察,精勤灭除颠倒见的水元素,灭除流动起五盖的水元素,五盖的水元素灭则轮回灭。 例如,舌根对食物生起了适意与不适意的受取蕴时,对食物生起厌恶或喜爱之流动变换和粘着的水元素,以此水元素造作了不净,又以不净而轮回于世间。要想彻底超越轮回,那就去灭除在适意与不适意当中对食物所生起的感受。 当舌根对食物生起想取蕴时,在想中生起了适意与不适意之变换的水元素,以此水元素造作了不净,以不净之水而轮回于世。要断除轮回就去灭除在适意与不适意中,对食物生起厌恶或喜爱中引发出想取蕴的水元素。 当舌对食物生起厌恶或喜爱之时,在适意与不适意中生起抛弃或索取之行蕴的水元素,以此水元素造作了不净,以不净而轮回于世。要断除轮回就去灭除在适意与不适意中,对食物生起抛弃或索取之行取蕴的水元素。 当舌对食物生起识取蕴时,在认识当中生起适意与不适意的水元素,以此水元素造作了不净,以不净而轮回于世间。要想断除轮回的要素,就去灭除对食物所生起之识取蕴的水元素,因为此水元素而产生粘着,聚集起所依赖内湿性的水元素。 诸贤,外水界是外湿性,河流和雨水等都是外水界,受他人的行蕴也是外水界。以此生起我常或断灭见,当河水泛滥之时,人们就去仇视它,当大地干旱之时,人们又去期盼它,造成外水界变异当中的流动性。以此产生了生法、尽法、衰法、变易之法,陷落于欲漏、有漏、见漏、无明漏的内水界之中。好似洪水迎头濯灌,欲断轮回必灭水界当中的诸漏,诸漏灭尽则无轮回。 三、火界 体温是火界,急躁和三毒也是内火界。 诸贤,暖性的属于火,众生在欲望支配中产生着火元素。依靠着四食作燃料,以火而造业,以火而受业。生命攀援着火元素,因为地需要火元素而坚固,水依靠需要火元素而膨胀,风依靠火元素而活跃,于取蕴中形成体温与燥动,支持色身的成长与衰老,在取蕴中燥动起五盖的内火性。 诸贤,彼如是观察内火界,内火界属于暖性和燥热性。身火之元素依赖饮食消化为能源,以它而燃烧,以它而衰老,以它而暖身。以此生起感情中造作的五盖,以五盖支配着众生的动力。生起各种各样的感受,在感受当中生起爱欲、嫉妒或仇视的内火界。在爱火中燃烧起绮语,咒术和仙药,于中行蕴着索取与执着,我与我所。在怒火的燃烧下行于咒骂或申斥,丢弃或仇杀,成为苦的来源。彼去观察任何其它身火,似火者,所执着的内火界。依 |
文章评论
令狐一谦
有心修行的朋友请仔细阅读
满江红
真好!终见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