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修常考的单选题知识点NO1

个人日记

第三部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NO.1

1.勇于实践、艰苦奋斗是实现理想的根本途径

2. 爱国主义与拥护祖国统一的一致性。在这个问题上,爱国与否最基本的政治原则

3. 爱国主义中华民族精神核心热爱祖国是贯穿中国历史发展的一条主线,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团结统一精神,这是中华民族的立身之本

4. 改革创新时代精神核心改革创新是中华民族进步的灵魂,是我国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是中国共产党永臊生机的源泉。

5.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自然属性是人的社会属性的物质承担者,但不是人的本质属性,人的本质属性是社会属性

6.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应当成为我们时代最崇高的精神。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内容的人生观,才是科学高尚的人生观

7. 个人主义是生产资料私有制的产物,是资产阶级世界观核心

8.人生观包括人生目的、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核心人生目的。人生观回答的根本问题就是“人为什么活着”问题

9. 人生价值评价根本尺度是看一个人的人生活动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否通过实践促进了历史的进步。劳动以及通过劳动对社会和他人作出的贡献,是社会评价一个人的人生价值的普遍标准

10. 社会实践是人生价值真正的源头活水,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

11.人与自然关系的协调最终取决于人与人关系的协调。脱离人与人的社会关系,就不能从根本上认识和解决当代世界出现的尖锐的环境和资源问题。

12. 道德作为人类社会特定的意识形态,从本质上讲是社会经济状况的产物,是由社会经济基础决定的。道德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式归根到底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是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

13. 在中国传统道德的发展演化中,公私之辩始终是一条主线“公义胜私欲”是中国传统道德的根本要求

14. 道德建设核心的问题实质上是一个“为什么人服务”的问题。为人民服务作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是社会主义道德区别和优越于其他社会形态道德的显著标志

15.在社会主义道德体系中,集体主义原则是指导人们行为选择的主导性原则。长期以来,集体主义已经成为调节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利益关系的最重要的原则

16. 社会主义荣辱观体现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客观要求。社会主义荣辱观反映了社会主义道德的本质要求,是人们选择行为、评价善恶的普遍标准,也是衡量社会道德与精神文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尺

17. 公民道德建设以诚实守信重点, 在我国传统道德中,诚实守信被看作“立身之本”、“举政之本”、“进德修业之本”

18道德修养的实质,就是在各种道德观念冲突中,自己跟自己“打官司”,在自己的头脑中进行不同道德观念之间的选择。与社会实践相联系,是进行道德修养的根本途径

19.在社会公共生活中倡导助人为乐精神,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和原则在公共生活领域的体现,也是社会主义人道主义基本要求遵纪守法是社会公德最基本要求

20爱岗敬业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最基本要求;奉献社会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中最高层次的要求体现了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最高目标指向

21.婚姻家庭的社会属性,是婚姻家庭的本质属性

22.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社会主义法治的精髓和灵魂,也是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和法律监督的指导思想,包含“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五个基本要求。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社会主义法治核心内容执法为民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当家作主的必然反映,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公平正义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服务大局是党和国家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是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使命;党的领导是我国宪法确定的基本原则,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保证

23法律上的自由平等观念最为核心的内容是依法享有和行使自由的观念、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

24平等权是我国宪法赋予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公民实现其他权利前提和基础

25.与其它类型的思维方式相比,法律思维更为关注行为的程序问题

26维护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是我国公民的最高法律义务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