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一下自己的念头.

法师开示

   0 若 水
    修行不在其它,而在修心。如果要修心,就必须了解自己的念头。了解念头以后,才能够透过念头找到心性。找到心性以后,才知道如何修心。
    如同要找水性,就先要找到并了解水波。因为水是无形的,而波是有相的。只有透过有相的水波,才能认识到无相的水性。除此之外,别无它途。

    念头是什么样的呢?

    按照马鸣菩萨的《大乘起信论》来说,念头有四种相,所谓的:
    (一)、生相,就是念头刚刚生起之相,往往是对着境界忽然而生的,或者是独自忽然而生的,它也就是最初的无明心动;
    (二)、住相,就是念头的持续之相,它的特点就是有了细微的分别和执着;
    (三)、异相,就是念头的变化之相,也就是从一个念头的住相,紧接着变化到下一个念头,沿着一个主题,衍生出一系列紧密相关的念头,一个紧接着一个,前仆后继,时间长短不定,它的特点是执着越来越深,并且产生了比较粗的爱、恨、取、舍的欲望;
    (四)、灭相,就是念头消灭之相,这个系列的念头终于结束了。

    为了能够清晰地了解念头的四种相,我们通过日常生活当中的一个典型场景来分析一下。
    好比一个人,比如一个男子吧,走在一条僻静的小路上,当转过了一个弯以后,忽然看到十几米远的前方出现了另外一个人。于是,他将会产生一系列的念头,并且具备生、住、异、灭四种相。

    什么是这个系列念头的生相呢?
    当他“看”到那个人的第一刹那,甚至还不知道对方是个人的时候,就在对方形象“出现”的一刹那,念头就已经产生了。而对方形象从无到有的极短暂的这个过程,就是念头的生相。
显然,这个念头的生相(也就是最初的无明心动),几乎无法被观察到。不妨暂时放下,后面再继续说明。

    什么是这个系列念头的住相呢?
    当他看到了对方,知道对方是个人的时候,就进入了住相的边缘。
    而当他确认了,对方就是一个人的时候——这就是第一个念头的住相。这时,就已经有了对于人的分别和执着。

    什么是这个系列念头的异相呢?
    当他确认了对方是一个人以后,在习气的推动下,他通常是不会就此罢休的。他的第一个念头不会等到消灭,立即就会发生变化,再仔细地观察一下,对方究竟是什么人——这就是念头的异相——从此将进入第二个念头。
    当他终于确认了,噢,对方是一个女人的时候——这已经是变化后第二个念头的住相了。
    一般人仍然不会就此罢休,他不会等到第二个念头消灭,他会在习气的推动下继续变化,再仔细地观察一下,这个女人漂亮吗——这就是第二个念头的异相——从此将进入第三个念头。
当他终于又确认了,噢,对方是个妙龄美女的时候——这已经是变化后第三个念头的住相了。
    ······
    就这样,他还会继续变化出一系列的念头,比如:
    第四个念头:啊,路遇美女真是有缘啊!——第五个念头:能和她相处真可谓不虚此生了!——第六个念头:我该怎样和她打招呼呢?——第七个念头:她会不会拒绝我呢?——等等等等。
    在念头异相的不断变化当中,执着越来越深,并且有了爱或者恨,有了想要得到的“取”,或者想要拒绝的“舍”。无论付诸行动与否,这里就已经有了所谓的“业”,将来也会随业受报。

    什么是这个系列念头的灭相呢?
    当这位男士终于回过神来:哎呀——我是一个学佛的人,怎么能够有这些胡思乱想呢!真是惭愧啊!
    ——这就是前面的一些列念头的灭相,它被另一个崭新的念头取代了,它终于结束了。

    大体了解了念头的情况以后,我们就可以开始着手修行了。也就是学会观察当下的念头,使自己的心一步一步地走向觉悟,并最终回归圆满的觉性。
    对于“觉悟”的含义和层次,马鸣菩萨在《起信论》当中说得很清楚,大致情况是这样的:

    一、凡夫修行者的觉悟
    对于普通凡夫修行人来说,只能够做到在起了一个或者一系列贪、嗔、痴的妄念以后,才觉察到:哦——我不应该起这些恶念!于是,他就不再继续产生恶念妄想,也就不会去发起身体和语言的恶业造作了。
    ——相比普通世间人来说,这已经很不错了,他的道德与人品堪称高尚。
    前面场景当中的那位男子就是如此,虽然他路遇美女,生起了攀缘、执着和欲望之心,但仍然能够及时觉察,而没有发起身体和语言的粗俗恶业。在如今的时代,还是难能可贵的。
    然而,马鸣菩萨的结论是:
    “虽复名觉,即是不觉故。”
    ——像这样,等到贪、嗔、痴的妄想杂念,经历了生、住、异、灭而结束以后才发觉,从真正修行的角度来说,并不能够叫做觉悟,因为已经造做了恶念(欲望念头)之业——它积累了贪欲习气——它属于三界内的分段生死。

    二、三贤位菩萨的觉悟
    所谓三贤位菩萨,指的是十住、十行、十回向位次当中的修行人。从初住位,也就是初发心住位开始,一共有三十个位次,在《楞严经》和《华严经》当中有详尽的说明。
    住位的菩萨,已经开悟无生法忍,相似见到法性。所谓法性,即是心性,即是佛性,即是觉性,即是大乘空性,即是圆满觉性。初住位的菩萨由于相似见到法性的缘故,得到菩萨三种不退当中的位不退,也就是不会再堕落到普通凡夫的境界当中。

    对于三贤位的菩萨来说,他们能够觉悟念头的异相。就是说,当念头从住相一发生变化的时候,他们马上就发觉了——于是,这个念头也就自然结束了。因此,他们很少造下三界内的生死之业。
    二乘人(阿罗汉和辟支佛)也是如此,他们与三贤位菩萨的觉悟大约相当。而且,他们可以做到完全不造作三界内的生死业。但是,他们的智慧通常却不及三贤位的菩萨们,这是由于他们心量不够广大的缘故。

    在前面的场景当中,如果这位男子是一位三贤位菩萨的话,在他看清对方是一个人以后,他会有细微的执着——这就是念头的住相。但他不会继续产生刻意观察对方是男是女的想法——也就是说,他几乎没有了念头的异相。与此同时,念头戛然而止——自然回到了如如不动的心性明了当中。
    在这种心性明了当中,他当然清楚地观察到了对方的性别、相貌、大致年龄等等,也完全知道对方是一位美女,而且,他对于这些都还有或多或少的分别和执着。但是,这种执着比较微弱,都只会发生到念头的住相为止,不足以推动他的心产生后续的强烈执著与欲望,更不会产生粗俗造作的口业和身业。
    ——必须要说明的是,悟道不久的初住位菩萨,通常还做不到这样完美,他们还需要进一步调训自己的心——禅宗把这叫做“牧牛行”。就是说,对于法性之理的悟已经比较透彻,而心念之行还没有到家。所以,只能叫做相似见性。或者,也有人把这叫做“解悟”。但是,初住位菩萨的确是悟道了,他们对于本然觉性能够当下不假思索地明了,只是这种明了还不能够完全相续——这要等到初地菩萨才能够做到。
    还应当说明的是,初住位菩萨已经具有了殊胜的智慧功德,《华严经》当中广为赞叹,他们是真正的佛子,“有所闻法,即自开解,不由他教故”;堪能住持正法,“赞叹远离生死轮回,为苦众生做皈依处”。《楞严经》甚至称之为“安立圣位”——他们已经踏上了“真菩提路”。

    三、初地以上法身菩萨的觉悟
    所谓法身菩萨,指的是从初地到十地,加上等觉菩萨,共有十一个位次。
    初地菩萨真实地见到了佛性,证得了法身,所以称之为“法身大士”——他们才是禅宗所说的,真正的见性成佛。
    虽然在经典当中,把初地菩萨叫做大乘见道位,把二地到七地的菩萨叫做修道位,把八地以上菩萨叫做无修道位或者证道位。而实际上,初地菩萨也完全可以称之为“证道”——因为他们已经证悟了法身。又因为法身就是佛法界的缘故,他们也可以称之为“佛陀”——真实的觉悟者。
    据天台宗的教典以及相关佛经,如果因缘成熟的话,初地菩萨甚至可以在一百个世界当中示现成就无上正等正觉,示现做佛。
    ——显然,称他们为佛陀是没有丝毫过失的。

    比如龙树菩萨,在他的一生当中,据记载,只证得了初地。而他所显现出的功德与智慧,简直就像佛陀一样了。
    龙树菩萨只用了九十天,就把人世间的佛经全部学完了,而且完全通达——他甚至觉得,这没有什么了不起的,这还远远不及他心中的真实智慧。
    于是,他准备不再做佛陀的弟子——他准备成为一位新的佛陀——他要做教主!
    这时,龙王菩萨出现了,他把龙树菩萨请到了龙宫当中,请他观看人间所没有的全部佛经——龙树菩萨惊呆了——他夜以继日地学习着。可是,越学他就越明白——他永远也学不完!而他引以为自豪的无穷智慧,都已经被展现在佛经当中了——不再有任何值得自豪之处。
    于是,龙树菩萨再次虔诚地做回了佛陀的弟子。后来,他也成为了禅宗传佛心印的祖师。不仅如此,几乎任何一个佛教宗派,都尊崇龙树菩萨为祖师。
    龙树菩萨证得初地以后,在他讲经的时候,时常会示现出不可思议的神变——他的色身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团圆光——犹如一轮明月一般。这就是传记中所记载的“现月轮相说法”。
    ——初地菩萨就已经有了这样的不可思议功德,难怪他们也会被称为佛陀了。
    初地以上的菩萨,完全具备了菩萨的三种不退,所谓位不退、行不退和念不退。他们既不会退入凡夫位当中,也不会退失广利众生之菩萨行,而且不会退失正念——在念念当中,都与法性相应,无二无别了。

    对于初地以上菩萨来说,他们能够觉悟念头的住相——就是说,他们心中的念头,已经不会再有住相了,他们已经远离了对待分别和执着的缘故。这并不意味着他们不会再有念头,而是说,在初地菩萨心中,生起的念头只是当下的明了之念而已,不会发展成为连续的分别。
    如果说初地以上法身菩萨还有什么不足的话,那就是他们还会有念头的生起,还有细微的了知——这就是无明。如《楞严经》所说:

    “知见立知,即无明本;知见无见,斯即涅槃。”

    在以后的修行当中,从初地一直到等觉,法身菩萨将会逐步地破除无明,逐步地圆满法身,直到最终成佛。

    在前面的场景当中,如果这位男子是一位初地以上菩萨的话,他将在念念光明当中自然行进。一旦对面的人映入了他的眼帘,他就会对应着产生明了的念头——这就是念头的生相,仅此而已。通过这种明了,他“知道”对方各方面的情况,但他不会再有后面的相续分别和执着。
    然而,一个念头既然已经产生,往往就不仅仅是一个念头而已,犹如一块石头落入了水中,自然会荡出几道涟漪。六祖大师说得再清楚不过了:

    “惠能没伎俩,不断百思想;
      对境心数起,菩提作么长。”

    ——“对境心数起”,就是对应着境界,自然动了几下念头。然而,在这几个自然生起的念头当中,都只具有生相而已,不会发展到住相,也不会产生执着。这就是初地以上菩萨的心行。
    由于有了这样纯净的心行,初地以上菩萨逐步展现出了法身,纯净智慧得以发生,不可思议的神通妙用也随之逐渐显露。在《起信论》当中,称之为“智净相”和“不思议业相”——而且会不断增上,永无断绝。

    四、佛陀的觉悟
    所谓佛陀,指的是菩萨地穷尽以后的圆满觉悟者。
    当三昧观行极其深入以后,因缘具备之际,如《起信论》所说:

    “一念相应,觉心初起,心无初相。以远离微细念故,得见心性。心即常住,名究竟觉。”

    显然,究竟觉悟的佛陀,在最后一念当中,完全消融了念头。顺着这一念相应心,回归了真如心性之源。圆满心性得以显现,朗然大觉得以现前。
    此时,心性就是常住不变的法身,一切都在法身当中如幻地展现,如幻地消亡。而法身则没有任何变动。
    作为究竟的觉悟者,佛陀不再有任何扰动的念头,甚至连念头的生相也觉悟了——就是说,在如如不动的心性当中,即将要产生念头的时候,佛陀自然就觉悟了——于是,念头根本就不会生起。
    ——这实在是不可思议,一切智慧、妙用神通等等,都自然具足,随缘显现——而佛陀却没有丝毫的动念。

    佛陀觉悟的情形不胜枚举,详见各部大乘经典。

    从凡夫修行者的“觉悟”,到三贤位菩萨的觉悟,再到初地以上菩萨的觉悟,乃至于最后佛陀的觉悟,都离不开对于心念的了解,以及在此基础上的观察修心。
    在了解了念头以后,修行者就可以循序渐进地深入心念当中,先觉察念头的灭相——这样就不会让妄想一个一个地持续下去,及时阻止身体和语言的恶业造作;再觉察念头的异相——这样就不会产生粗重的执着和情染,很少造做三界内的生死之业;进而觉察念头的住相——这样就不会产生相续分别,执着心自然消灭,得以出离三界生死,念念融入清净法身;最后觉察念头的生相——这样就没有任何生死变动了,一切微细念都已经消融殆尽,修行者成为了圆满的佛陀。

    如是了解念头,如是脚踏实地地修行。
    ——我愿如是,也愿一切众生如是。



光明觉照QQ874058678

欢迎进入【光明觉照网】浏览同类精彩文章:

 

【修行方法】虚云和尚法汇法语(三)

【修行方法】【慧律法师】顿悟本心

【修行方法】虚云和尚法汇法语(二)

【修行方法】虚云和尚法汇法语(一)

【修行方法】广钦老和尚开示录

【修行方法】虚云老和尚说戒淫

【修行方法】【宣化上人】忏悔就是改过自新

【修行方法】【一行禅师】慈悲地沟通

【修行方法】【阿姜查禅师】放下苦乐,放下执着

【修行方法】【宣化上人】金刚棒喝

【修行方法】【元音老人】修行问答录(三)

【修行方法】【元音老人】修行问答录(二)

【修行方法】【元音老人】修行问答录(一)

【修行方法】【一念行者】如何在真实生活中解脱?

【修行方法】【南怀瑾】持咒念诵如何做到心气合一

【修行方法】晋美彭措法王开示

【修行方法】宣化上人关于大悲咒的问答!

【修行方法】忏悔罪业为何是一切法门的必修课?

【修行方法】虚云老和尚开示【珍贵】

【修行方法】有些人有了神通之后,下场反而很凄惨

【修行方法】天人感应与转祸为福之理

【修行方法】五福临门的正因与助缘

 

光明觉照网其他主题站精彩文章推荐阅读:

 

【佛法难闻】【科学探索】什么叫坐井观天?看过这些图你会有前所未有的震撼

【佛法难闻】【科学探索】光明:人生之路从这里开始【震撼与淡定】

【佛法难闻】【科学探索】沈家桢博士:佛家五眼【经典:从没看过这么生动透彻的讲解!】

【佛法难闻】【科学探索】中央电视台开始关注灵魂,不再说是迷信

【佛法难闻】【科学探索】台大校长科学证实神佛、灵界的存在

【佛法难闻】【科学探索】第一个灵魂存在的实验

【佛法难闻】【命运探秘】了凡四训精解【何改变命运】

【佛法难闻】【命运探秘】星云法师关于命运运命的开示

【佛法难闻】【命运探秘】一个女孩隐秘的膀!真实的奇迹!

【佛法难闻】【佛光初照】道不尽的悲寺

【佛法难闻】【佛光初照】您是否当面错过了佛菩萨?(一篇让人感动得落泪的好文)

【佛法难闻】【佛光初照】寂静法师智答疑问---孩子怎么教?

【佛法难闻】【佛光初照】虚云大师智对烧杀僧之李根源将军【经典】

心有灵犀】【修心养性】世界上最最最让你感动的人,觉得生命无意义时就看看他

【心有灵犀】【修心养性】你内心还恶存在【汗颜】

【心有灵犀】【修心养性】看到这段话你将变成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心有灵犀】【修心养性】让你心静的75句经典语录,让我们学着安静点

【心有灵犀】【亲子教育】你想有这样优秀的女儿吗?妈妈很有范儿,女儿很靠谱

【心有灵犀】【亲子教育】哈佛大学凌晨4点半的景象

【心有灵犀】【亲子教育】《小孩不笨》天底下没有教不会的小孩,只有不会教的父母!

【心有灵犀】【婚姻家庭】原来他比想象中爱我,一位女子的婚后感言

【心有灵犀】【婚姻家庭】老婆其实就是天使

【心有灵犀】【婚姻家庭】外遇就是一只扣着的碗

【心有灵犀】【哲理故事】老伴啊我要走了,抱抱我吧(泪流满面)

【心有灵犀】【哲理故事】假如真神佛,你损失了什么?

【心有灵犀】【哲理故事】老英雄隐姓埋名40年真实身份震惊总参总政

【心有灵犀】【哲理故事】在洗手间陪女佣孩子吃晚餐的富人

【心有灵犀】【聊天摘录】循序渐进解决情绪障碍的思路方法(案例4

【心有灵犀】【聊天摘录】从根本上解决生气暴躁的方法(案例2

【福慧双修】【修行体验】女性修行者叶曼教授详细修行过程

【福慧双修】【修行方法】练双盘的经历和循序渐进双盘法

【福慧双修】【修行方法】经典:调息训练入虚无

【福慧双修】【元音老人】讲观音菩萨耳根圆通法门

【食素护生】【行愿无尽】这是一位真正的菩萨!他感动了中国,让我们顶礼膜拜

【食素护生】【行愿无尽】让善念在人间传递(此故事影响巨大).

【食素护生】【行愿无尽】遇到了一个佛菩萨般有智慧的放生人

【食素护生】【何故吃素】如果有人不理解素食,你可以这样回答

【食素护生】【保护动物】震撼视频:假如动物能说话

【食素护生】【保护动物】军人与军犬的感人瞬间

【食素护生】【保护动物】[控制眼泪]放生狮子认出主人后的拥抱

【过日子】【安全常识】行车警告一个高速交警的吐血救命忠告

【过日子】【安全常识】少在外面吃饭一组由一位匿名的厨师拍摄的图片

【过日子】【素食烹饪间】之菜肴篇:香菇豆腐

【身体有话说】【健康知识】体内湿气重怎样祛除

【身体有话说】【健康知识】如何将癌细胞变回成正常的细胞

【身体有话说】【健康知识】我长寿因为得了癌症

【身体有话说】【健康知识】30个写在脸上的健康密码

【身体有话说】【日常养生】养生之道:上养心、中养气、下养身

【身体有话说】【日常养生】五脏排毒简单有效的方法值得收藏

【身体有话说】【穴位详解】失眠有七种 一招就搞定

【身体有话说】【穴位详解】常揉三阴交,终身不变老

经典开示】【楞严经】元音老人:《楞严要解》节选之七处征心

【经典开示】【心经】元音老人:心经抉隐目录

【经典开示】【圆觉经】南怀瑾:《圆觉经略说》第一章文殊师利菩萨

【经典开示】【禅宗经典】天真禅师:用什么样的心来学佛?

【经典开示】【禅宗经典】天真禅师:学佛不是佛学,要觉悟成佛。

【经典开示】【禅宗经典】天真禅师:走出当代修行的误区。

【经典开示】【心经】大癫和尚《心经》注解(一)

【经典开示】【金刚经】金刚经的思想(一)

【何故流芳】【读会儿书】多情乃佛心——《金刚说什么》

【何故流芳】【读会儿书】《遇见未知的自己》书摘

【万里路不遥】【驴行天下】走进淡泊,让心宁静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