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阳石匠(石雕大师)——李天明

个人日记

     石匠,历史上传承时间最长久的职业,任务是把石头加工成产品,工具是锤和凿。
     
李天明,石匠(现在称为石雕大师),性别男,生活在清朝康熙和雍正年间的朝阳。
     按照70岁推算,定位在大约(公元1668年——1738年),可以上下误差20年。
     佑顺寺的部分石雕和朝阳县五佛寺的释迦牟尼佛像石雕,就是出自他的手,因为都镌刻着他的名字,很自谦的刻着“石匠  李天明”。
     年代久远了,小人物,没留下照片、画像和史志,朝阳100年内的事情都说不清楚,何况317年前了,一切都是我在瞎想,遐想。
     李天明,祖辈从事农业,到了父辈,会用石头打凿一些村里常用的碾盘,小石磨等,耳濡目染,李天明小时候就喜欢上了锤子和凿,男孩嘛,空间想象力好,3D立体画,自然也是画的最棒。
     李老爸也是大力支持,要他拜一位老石匠为师,创作与实践相结合,很快,就脱颖而出。
     李天明,从事的是技术工人的体力活,精雕细琢,所以不会是膀大腰圆的汉子形象。
     172cm的个头,体重72kg左右,川字眉,因为每一锤下去,都的条件反射的眯一下眼睛,眼角处,有很多细微的鱼尾纹;辫子盘在头顶,遮阳还能保护头顶,额头上一条几厘米的伤痕,小时候学徒时,被蹦飞的石块划破了额头,双手上厚厚的老茧,风吹日晒,黝黑的脸庞棱角分明,透着刚毅,刚劲。
      李天明,石刻技术好,为人诚恳,讲义气,还不拖欠工人工资,年纪轻轻(30岁左右)就担任了三座塔厅(现朝阳)石刻工程队队长。
      承揽的大型工程,主要有朝阳皇家寺院——佑顺寺的石雕工程,伍佛洞的释迦牟尼佛像。。。。。。
      还应该有很多,但现在就发现这2处。
      朝阳佑顺寺,
清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北京白马寺喇嘛卓尔济到辽西择地建寺,经康熙皇帝批准,第二年破土动工,八年后竣工。李天明石刻工程队,也的雕刻几年,才能完成,简单的活,小徒弟干,中度的,师兄师弟干,高难的,自然就落到李天明队长的身上。
       佑顺寺,天王殿门口石狮,大雄宝殿四周浮雕,东西侧浮雕上,留有“石匠 李天明”的镌刻名字。
       天王殿门口石狮子,依然很具特色,又是带着雌雄明显特征的一对狮子。
     
 朝阳县伍佛洞,清康熙年间,蒙古人敖奇胎基狩猎至此,发现了这个石洞,洞口宽四丈二尺,深一丈五尺,高九尺,里面有五尊石质佛像,代表的是五方佛。
    隔一年(公元1724年),敖奇胎基迎请一尊释迦牟尼佛,供奉于洞中,这也是李天明的雕刻作品。
    释迦牟尼
石佛的莲花座上镌刻“雍正二年”、“住持海镇重修”、“石匠李天明”、“功德主敖奇胎基
    李天明,有点小文化,不会太深,能刻上自己的名字,说明认字,而且会写字;
    李天明,没有佛教信仰,否则,不会把自己名字刻在佛像座和浮雕旁边,
追逐名,利不一定在乎
    李天明,聪明,有智慧,刻上自己名字的同时,也刻上功德主和赞助商的名字,做了好事,谁不想扬名啊?东家不能监工李天明干活,等工程结束,名字也刻完了,看看,自己的名字也在上面,也就无话可说了。功高不盖主,皆大欢喜,这样,这几个名字才能流传(317年)至今。
    李天明,
有技术,懂得团队的力量,组建石刻工程队,承揽朝阳市、县大工程,解决了很多农民工就业问题;
    团队有宗旨,严明纪律,李天明,就是团队的核心,就是工程队的标识,就是活广告。
    否则,大家完工,都刻上自己的名字,还不得乱套啊?
    我们维修朝阳北塔,发现塔顶内上面有红油漆写着“天宝”2字,很简单的2字,为我们提供了唐朝的天宝年间,维修过北塔的证据,但油漆工忘记了写上自己的名字,若画上几笔圆润流畅的曲线,人物花鸟图案,没准就是彩绘大师了,哎,错失了一次扬名立万的机会,只能是一个油漆匠了,成败取决于细节,以后真的多注意。
    雷锋做了好事不留名,都写在日记上;
    我做了好事也不留名,都写在日志上;
    李天明团队作品完成,就把名字刻上。
    李天明的客户群,都是有宗教信仰的大客户,给佛祖干活,谁敢拖欠工资,必须提前支付工时费,所以不会出现年底讨薪事件,这也是李天明工程队能够顺利完工的有力保障。


小人物的传奇

图片
佑顺寺大殿外墙佛教故事浮雕
(左下侧“石匠 李天明”)

图片
“石匠 李天明”

图片
佑顺寺大殿外墙佛教故事浮雕
(左下侧“石匠 李天明”)


图片
“石匠 李天明”

图片
佑顺寺井口水槽,团队协作的作品,一个人,的刻到啥时候啊!
(徒弟的手艺,猜测)



图片
朝阳县伍佛洞——释迦牟尼佛像
“雍正二年”(公元1724年)

图片
“石匠  李天明”

图片
“住持海镇重修”

图片
“功德主敖奇胎基”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