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嵩山笔记
个人日记
5月17日(阴历的四月初八),嵩山少林禅宗祖庭举办“浴佛节”归山朝圣活动,陈庙主联系想出去跑跑,心想反正不远,凑个热闹也行。由于没有仔细研究那些网帖,我们没有参团,当然也就没能实现免费逛少林寺的愿望。
离开少林寺门口,信马由缰的顺着绕城公路巡游一通,时间已近中午,准备集结队伍在太室山景区附近的树林里休息。巧有妇人搭讪,劝游嵩山,说此“儒道释”三教归真之地,风光无限,人文厚重,来而不登,必为遗憾。今有逃票之策,每人交十元车费,我用自家的车保送进入景区,而且可以省去好几公里盘山路,如何?大家都赞成,随往之。
面包车越过嵩阳书院、再穿过二道验票的闸门,经过几十分钟的盘旋,把我们送到一处寺院的侧门,司机师傅叮嘱,在这小转一下就赶紧沿右边的台阶上山吧,不耽搁时间到天黑可以下得山去。到顶峰,由三皇口、天梯回廊、老母洞、顺逍遥谷下山就直接回到你们刚才存车的地方。这也是最短的一个环线,走的快也得5个小时。
环顾四周,但见三面环山,松柏苍翠,正是"深山藏古寺",原来是大法王寺!它由低到高呈七进院落,浏览一下碑刻才知道它是佛教传入中国后建造最早的寺院,汉明帝专为印高僧摄摩腾和竺法兰译经传教而敕建的,传为中国第一所菩提道场,兴盛于唐宋时期。院内二棵千年银杏树和法王寺同龄,树叶茂密葱绿,犹如大伞遮掩。这里没有商业化那般喧嚣缭乱,只有学武的小和尚和不间断的敲击木鱼声和诵经声。置身此等幽境胜地,会被一种空灵、庄严、优雅、清新之气所陶醉。嵩山八景之首的“嵩门待月”就出自这里。禁不住奢想,我何时能有机缘赏到月出嵩门、银镜嵌峡之美轮美奂?唉!世上总会有些人和事能让我们的内心感受到安宁和美好,但世上又有谁能相伴那份美妙到永久、、、
在法王寺稍转一圈后,不敢怠慢的沿司机师傅所指的上山路行进,有意思的是在山道边碰到着棕色僧服的外国女孩和同样打扮的中国小和尚交流什么,女孩叽里呱啦的边说边用石子在路边石台上写画什么, 近前才知道,女孩在教那男童学外语呢。我想这外国女孩来中国,也许是为学习中华武术而来的吧。
行人不多,而前方又好似遥遥没有尽头,蜿蜒起伏着向前延伸,直到看不清路的痕迹,以为没路了,结果走到跟前折然的又是一段陡而长的石阶像多米诺骨牌般铺向远处,这种感觉很奇妙。不知不觉中,我和伙伴几个也渐渐拉开了距离,好在有对讲机可以随时联络。"鸟鸣山更幽、蝉啼林愈静”,禁不住在空旷的山野里,对着对面的山凹,放开嗓子大吼几声,然后倾听大山的回声,特别的爽。时间过得真快,我是我们一行里第一个到达山顶的,看看时间竟已然用去近4个小时。绕过一处金色琉璃瓦的三层殿阁——天爷殿,老母殿后,是一段稍为缓坡步道,有一处不大的平台,周围旗帜猎猎招展,这便是当年武则天登嵩山封禅的祭祀建筑-登封坛遗址了,一群少年闲散的坐在台子四周休息。
在《诗经》中就有“嵩高维岳,骏极于天”等诗句,足见嵩山地位之特殊。自武则天登嵩山封中岳之后,即成为五岳之尊,傲视群蜂。也正是由于武则天,山下的嵩阳县改成登封县。伫立峻极峰巅举目远眺,整个登封市一澜无余。近处连绵的太室山峦,西侧不远处的少室山,南面的箕山都尽入眼帘,伟乎。怪不得宋代范仲淹到此有“不来峻极游,何能小天下”的感慨,范先生说的一点不假!
四下转转,倚石俯瞰,可见脚下峰壑开绽,凌嶒参差,举头则是云岚风影瞬息万变。古人有诗赞太室山三十六峰曰:“三十六峰如髻鬟,行人来往舒心颜。白云蓬蓬忽然合,都在虚无缥缈间。”我想,山间四时景不同,全在乎人心也。
峻极峰去三皇口是一段向下的缓坡路,真不愧是天梯,阶梯多,又特别陡峭,看着绵绵不绝的阶梯,会有一种想直接滚下去的冲动。不知怎的我右腿抽筋了,不厉害,但是有点酸疼,走起来也相当不舒服。下台阶总想抓住栏杆趔斜着腰胯往下杵,心里暗笑,这走法简直是螃蟹——横行霸道!
行至红墙蓝瓦盖顶的唐风建筑——中岳行宫,据说此乃武则天封禅嵩山时待过的地方,那段险峻的天梯就算过了。行宫旁还有炼丹和镌刻有“定心石”、“第一山”等字样的一些摩崖石刻,其中刻在西南峭壁上的《赠嵩山焦炼师》一诗尤为突出,表达李白情愿跟焦炼师修道学仙的心绪。他一生追求仙道,曾多次到中岳嵩山游历或长时间隐居。开元二十四年(736),36岁的李白云游太原。因岑勋千里寻访李白至嵩山,元丹丘招李白回嵩山。写有《酬岑勋见寻就元丹丘对酒相待以诗见招》。李白和岑勋虽是初次会面,但一见如故。三人一同游嵩山,于嵩岳顶峰把酒临风,开怀畅饮。怀才不遇的李白借酒消愁,挥笔写下了千古名篇《将进酒》。可以说历朝历代访嵩山写嵩山的名家名篇简直不计其数。
继续往下走便可观赏独具“五世同堂”的世界地质奇观——“嵩阳运动”。山上的岩石一会横纹,转眼变成竖纹,纹道有宽有窄,岩石有的浑园,有的锋利。让人大开眼界,更佩服大自然的神奇与玄妙?至此才算遇到几段稍微平缓的直道,看到有些游客倒着走,心想该不也是腿疼而为之吧,随效仿之,膝疼果真减轻些。
天光渐暗,山风携着微雨,捉迷藏般忽来忽去。我们不由得加快些脚步,虽累但是心情是愉快的,快速的穿过安阳宫、逍遥亭和老君洞后又是一长段陡直的台阶,台阶的尽头是座古色古香的石坊,上有“静思”二字,其正面则是“寻真”二字。跨出寻真坊不远也就出了山门及嵩阳广场。看过登山导游图方知,登峻极峰有三条线,法王寺、俊极宫、卢崖瀑布三条线分左中右呈爪行汇合。此次限于日程,左路进山中路回还,没有时间和精力穿越卢崖瀑布线路,多少有些遗憾。
我见青山多妩媚,人生何处不青山?远眺烟雨迷蒙的太室山峦,向嵩山告别。的确嵩山是美的,这种壮美的山水和漫长的人类历史是它不休的生命之泉,有那山那人和那些故事相伴,生命绝不寂寞。
离开少林寺门口,信马由缰的顺着绕城公路巡游一通,时间已近中午,准备集结队伍在太室山景区附近的树林里休息。巧有妇人搭讪,劝游嵩山,说此“儒道释”三教归真之地,风光无限,人文厚重,来而不登,必为遗憾。今有逃票之策,每人交十元车费,我用自家的车保送进入景区,而且可以省去好几公里盘山路,如何?大家都赞成,随往之。
面包车越过嵩阳书院、再穿过二道验票的闸门,经过几十分钟的盘旋,把我们送到一处寺院的侧门,司机师傅叮嘱,在这小转一下就赶紧沿右边的台阶上山吧,不耽搁时间到天黑可以下得山去。到顶峰,由三皇口、天梯回廊、老母洞、顺逍遥谷下山就直接回到你们刚才存车的地方。这也是最短的一个环线,走的快也得5个小时。
环顾四周,但见三面环山,松柏苍翠,正是"深山藏古寺",原来是大法王寺!它由低到高呈七进院落,浏览一下碑刻才知道它是佛教传入中国后建造最早的寺院,汉明帝专为印高僧摄摩腾和竺法兰译经传教而敕建的,传为中国第一所菩提道场,兴盛于唐宋时期。院内二棵千年银杏树和法王寺同龄,树叶茂密葱绿,犹如大伞遮掩。这里没有商业化那般喧嚣缭乱,只有学武的小和尚和不间断的敲击木鱼声和诵经声。置身此等幽境胜地,会被一种空灵、庄严、优雅、清新之气所陶醉。嵩山八景之首的“嵩门待月”就出自这里。禁不住奢想,我何时能有机缘赏到月出嵩门、银镜嵌峡之美轮美奂?唉!世上总会有些人和事能让我们的内心感受到安宁和美好,但世上又有谁能相伴那份美妙到永久、、、
在法王寺稍转一圈后,不敢怠慢的沿司机师傅所指的上山路行进,有意思的是在山道边碰到着棕色僧服的外国女孩和同样打扮的中国小和尚交流什么,女孩叽里呱啦的边说边用石子在路边石台上写画什么, 近前才知道,女孩在教那男童学外语呢。我想这外国女孩来中国,也许是为学习中华武术而来的吧。
行人不多,而前方又好似遥遥没有尽头,蜿蜒起伏着向前延伸,直到看不清路的痕迹,以为没路了,结果走到跟前折然的又是一段陡而长的石阶像多米诺骨牌般铺向远处,这种感觉很奇妙。不知不觉中,我和伙伴几个也渐渐拉开了距离,好在有对讲机可以随时联络。"鸟鸣山更幽、蝉啼林愈静”,禁不住在空旷的山野里,对着对面的山凹,放开嗓子大吼几声,然后倾听大山的回声,特别的爽。时间过得真快,我是我们一行里第一个到达山顶的,看看时间竟已然用去近4个小时。绕过一处金色琉璃瓦的三层殿阁——天爷殿,老母殿后,是一段稍为缓坡步道,有一处不大的平台,周围旗帜猎猎招展,这便是当年武则天登嵩山封禅的祭祀建筑-登封坛遗址了,一群少年闲散的坐在台子四周休息。
在《诗经》中就有“嵩高维岳,骏极于天”等诗句,足见嵩山地位之特殊。自武则天登嵩山封中岳之后,即成为五岳之尊,傲视群蜂。也正是由于武则天,山下的嵩阳县改成登封县。伫立峻极峰巅举目远眺,整个登封市一澜无余。近处连绵的太室山峦,西侧不远处的少室山,南面的箕山都尽入眼帘,伟乎。怪不得宋代范仲淹到此有“不来峻极游,何能小天下”的感慨,范先生说的一点不假!
四下转转,倚石俯瞰,可见脚下峰壑开绽,凌嶒参差,举头则是云岚风影瞬息万变。古人有诗赞太室山三十六峰曰:“三十六峰如髻鬟,行人来往舒心颜。白云蓬蓬忽然合,都在虚无缥缈间。”我想,山间四时景不同,全在乎人心也。
峻极峰去三皇口是一段向下的缓坡路,真不愧是天梯,阶梯多,又特别陡峭,看着绵绵不绝的阶梯,会有一种想直接滚下去的冲动。不知怎的我右腿抽筋了,不厉害,但是有点酸疼,走起来也相当不舒服。下台阶总想抓住栏杆趔斜着腰胯往下杵,心里暗笑,这走法简直是螃蟹——横行霸道!
行至红墙蓝瓦盖顶的唐风建筑——中岳行宫,据说此乃武则天封禅嵩山时待过的地方,那段险峻的天梯就算过了。行宫旁还有炼丹和镌刻有“定心石”、“第一山”等字样的一些摩崖石刻,其中刻在西南峭壁上的《赠嵩山焦炼师》一诗尤为突出,表达李白情愿跟焦炼师修道学仙的心绪。他一生追求仙道,曾多次到中岳嵩山游历或长时间隐居。开元二十四年(736),36岁的李白云游太原。因岑勋千里寻访李白至嵩山,元丹丘招李白回嵩山。写有《酬岑勋见寻就元丹丘对酒相待以诗见招》。李白和岑勋虽是初次会面,但一见如故。三人一同游嵩山,于嵩岳顶峰把酒临风,开怀畅饮。怀才不遇的李白借酒消愁,挥笔写下了千古名篇《将进酒》。可以说历朝历代访嵩山写嵩山的名家名篇简直不计其数。
继续往下走便可观赏独具“五世同堂”的世界地质奇观——“嵩阳运动”。山上的岩石一会横纹,转眼变成竖纹,纹道有宽有窄,岩石有的浑园,有的锋利。让人大开眼界,更佩服大自然的神奇与玄妙?至此才算遇到几段稍微平缓的直道,看到有些游客倒着走,心想该不也是腿疼而为之吧,随效仿之,膝疼果真减轻些。
天光渐暗,山风携着微雨,捉迷藏般忽来忽去。我们不由得加快些脚步,虽累但是心情是愉快的,快速的穿过安阳宫、逍遥亭和老君洞后又是一长段陡直的台阶,台阶的尽头是座古色古香的石坊,上有“静思”二字,其正面则是“寻真”二字。跨出寻真坊不远也就出了山门及嵩阳广场。看过登山导游图方知,登峻极峰有三条线,法王寺、俊极宫、卢崖瀑布三条线分左中右呈爪行汇合。此次限于日程,左路进山中路回还,没有时间和精力穿越卢崖瀑布线路,多少有些遗憾。
我见青山多妩媚,人生何处不青山?远眺烟雨迷蒙的太室山峦,向嵩山告别。的确嵩山是美的,这种壮美的山水和漫长的人类历史是它不休的生命之泉,有那山那人和那些故事相伴,生命绝不寂寞。
文章评论
梅开无声
我见青山多妩媚,人生何处不青山,好诗,好词,赞一个
山里人
[em]e179[/em] 赞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