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在感慨世风日下的同时还能做点什么?

手机日志

今早看新闻
发了一篇日志来抒发感慨
最近没上课  
老觉得心里憋了很多东西
无处排遣
朱志鹏写了一封信给我
建议不要给学弟学妹看《南方周末》了
怕看了越发偏右
我能体会他的心情

其实在高一的课堂上
我们一起讨论时事的情况并不多
不像当年在高三
我感觉大家心智都成熟了
也觉得18岁的年轻人
应该有了解真相的权利
辨别是非的能力
以及以天下为己任的抱负

当我们在感慨世风日下的同时还能做点什么?
我理想的状态是
不要将感慨变成长久的状态
那样容易沉沦为祥林嫂式的抱怨
我一向提倡的是做好小我
如果全社会的每个个体
都致力于做最好的自己
有存在感有价值感
那么整个社会就会稳定和谐很多

现代人擅长对别人指手画脚
多的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看客心理 
还有落井下石冷漠冷血的中国式寒暄
当我们的各大卫视分别冠名为
“幸福中国” “快乐中国”“梦想中国”等等的时候
我们每个人是否问过自己
“我幸福吗”“我快乐吗”“我有梦想吗” 
你还具备这些能力吗?
幸福是一种感受力
快乐是一种创造力
梦想是一种感染力
我们已经出发了很久以至于忘了为什么而出发
我们的内心变得彷徨不知所措
所以外在呈现的状态是烦躁的茫然的麻木的

一个人要有存在感和价值感
首先必须明确自己的位置
自己所扮演的社会角色
为人师为人母为人妻为人子女等等
这些角色的框定会帮助你感受到自己的存在
然后问问我的所作所为有没有越过这样的一些底线
价值感是在扮演好这些角色的基础上
有一种成就感
敢于去梦想敢于去创造
敢于去改造自己所处的这个环境
使它向更优化的方向发展

所以
当我们在感慨世风日下的同时还能做点什么?
做好我自己
做好当下的我
从每块地板的卫生
每顿饭的营养
每一句对孩子的教导和关心
每一个对丈夫的理解和支持
每一次和学生相聚的时光
。。。。。。。。。
当我们抛弃了狭隘的自我后
收获的将是碧海蓝天
那时候每个人的眼里将是透明的澄澈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