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那些事儿
个人日记
火盆
记忆中童年的秋冬气温要低得多。收完晚稻,霜降过后的日子,只要有雾,第二天早起就会见到满地寒霜:草尖上、庄稼茬上,雪白的一片似撒了细细的晶亮的盐末。天越冷,前晚雾越大,霜就会越浓越厚。有时田野里竟似下了一场雪屑儿。
清晨,三三两两的伙伴背着书包沿着收完庄稼的小路,踏着一地寒霜,呵着满嘴白气,一路疯疯闹闹地上学去。到得学校,布底鞋上(胶底鞋稀罕,我们多穿母亲做的布底鞋、棉鞋)早已被草尖上的霜洇得润透。
雨过天晴后的清晨,踏着被霜冻住的大地上学,有时还未及到校,路面已被的升的太阳晒得像刚泼过水似的湿漉漉一片,到校时鞋底往往会粘着一层厚薄不匀的泥块,鞋底自然湿透。
早读课还未过半,脚早已冰得禁受不住。不知谁轻轻地跺了一下 脚,接着便是由轻而重的一阵有节奏的跺脚声伴着琅琅的书声在校园里飘荡。起初老师还呵斥几声,后来只是提醒我们脚跺得轻些,别影响了学习。
小雪前后,冷得受不了的同学就会相继从家中提来火盆取暖。起先是一色的买来的小火盆:带提梁中间略鼓的圆形泥烧盆,提梁两边刚够放两只脚烤火。每到秋末,便有老者挑着一担尺盆和其它生活用具沿村叫卖,有时也可用家中的废铜烂铁换取。这种火盆带着方便,但却禁不起碰撞,提着上学若不小心摔坏,除了挨冻,回家准得挨一顿骂。后来有高年级同学从收破烂老头那儿换来小铁桶(装油漆类的)代替火盆,大家就纷纷效仿,但小铁桶不常有,往往要等很久才能换到。
火盆里通常是放些谷壳、碎木屑等做底料,然后在上面用软草引火,待底料引燃,烟雾散去,便可随身提着取暖了。最好的底料当属锯末了,它细腻、耐烧、易燃,且无烟、火猛。因父亲是木工,常有锯末做底料,常引来伙伴的羡慕,也常匀些底料给喜欢的伙伴......
火盆不光取暖,有时还能代替炉灶。时常有玩伴从家中拿来玉米棒子、黄豆、蚕豆或从已枯的蛾眉豆藤上摘来的蛾眉豆,找来两根木棍儿,就着火盆炸爆米花分着吃,那香味儿至今想来依然齿有余香......
为了不影响下午取暖,我们常带些底料,需要时利用课余时间在操场一角将底料加入火盆,然后操动火盆边,底料就顺着边沿翻入底下,且不影响取暖。只是加完料后会有几分钟时间烟雾缭绕、呛得人眼泪直流。有同学在上课前匇忙添好料,将火盆带入教室,上课时教室里乌烟障气,老师来后免不了责备一番,然后责令将火盆放在教室外空旷处......
大约八九岁时的隆冬,天冷得出奇,我们疯玩一阵后便有大些的玩伴提议到河边敲冰来玩。呼啦一阵跑到诃边,找来木棍、砖块敲击冰面,纹丝不动,胆儿大的便拉了同伴的手慢慢走向冰面,用力踏几下,还是没动静。大伙儿便大着胆儿在冰面之滑来滑去。一个同伴带着火盆,顺手放在冰上玩得起劲。
到回家吃饭时,再来找火盆,哪有火盆的踪影?冰面上只留下一个圆溜溜的冰洞......
火盆伴随着我们一个个漫长的冬季,也温暖着我们童年的记忆。
记忆中童年的秋冬气温要低得多。收完晚稻,霜降过后的日子,只要有雾,第二天早起就会见到满地寒霜:草尖上、庄稼茬上,雪白的一片似撒了细细的晶亮的盐末。天越冷,前晚雾越大,霜就会越浓越厚。有时田野里竟似下了一场雪屑儿。
清晨,三三两两的伙伴背着书包沿着收完庄稼的小路,踏着一地寒霜,呵着满嘴白气,一路疯疯闹闹地上学去。到得学校,布底鞋上(胶底鞋稀罕,我们多穿母亲做的布底鞋、棉鞋)早已被草尖上的霜洇得润透。
雨过天晴后的清晨,踏着被霜冻住的大地上学,有时还未及到校,路面已被的升的太阳晒得像刚泼过水似的湿漉漉一片,到校时鞋底往往会粘着一层厚薄不匀的泥块,鞋底自然湿透。
早读课还未过半,脚早已冰得禁受不住。不知谁轻轻地跺了一下 脚,接着便是由轻而重的一阵有节奏的跺脚声伴着琅琅的书声在校园里飘荡。起初老师还呵斥几声,后来只是提醒我们脚跺得轻些,别影响了学习。
小雪前后,冷得受不了的同学就会相继从家中提来火盆取暖。起先是一色的买来的小火盆:带提梁中间略鼓的圆形泥烧盆,提梁两边刚够放两只脚烤火。每到秋末,便有老者挑着一担尺盆和其它生活用具沿村叫卖,有时也可用家中的废铜烂铁换取。这种火盆带着方便,但却禁不起碰撞,提着上学若不小心摔坏,除了挨冻,回家准得挨一顿骂。后来有高年级同学从收破烂老头那儿换来小铁桶(装油漆类的)代替火盆,大家就纷纷效仿,但小铁桶不常有,往往要等很久才能换到。
火盆里通常是放些谷壳、碎木屑等做底料,然后在上面用软草引火,待底料引燃,烟雾散去,便可随身提着取暖了。最好的底料当属锯末了,它细腻、耐烧、易燃,且无烟、火猛。因父亲是木工,常有锯末做底料,常引来伙伴的羡慕,也常匀些底料给喜欢的伙伴......
火盆不光取暖,有时还能代替炉灶。时常有玩伴从家中拿来玉米棒子、黄豆、蚕豆或从已枯的蛾眉豆藤上摘来的蛾眉豆,找来两根木棍儿,就着火盆炸爆米花分着吃,那香味儿至今想来依然齿有余香......
为了不影响下午取暖,我们常带些底料,需要时利用课余时间在操场一角将底料加入火盆,然后操动火盆边,底料就顺着边沿翻入底下,且不影响取暖。只是加完料后会有几分钟时间烟雾缭绕、呛得人眼泪直流。有同学在上课前匇忙添好料,将火盆带入教室,上课时教室里乌烟障气,老师来后免不了责备一番,然后责令将火盆放在教室外空旷处......
大约八九岁时的隆冬,天冷得出奇,我们疯玩一阵后便有大些的玩伴提议到河边敲冰来玩。呼啦一阵跑到诃边,找来木棍、砖块敲击冰面,纹丝不动,胆儿大的便拉了同伴的手慢慢走向冰面,用力踏几下,还是没动静。大伙儿便大着胆儿在冰面之滑来滑去。一个同伴带着火盆,顺手放在冰上玩得起劲。
到回家吃饭时,再来找火盆,哪有火盆的踪影?冰面上只留下一个圆溜溜的冰洞......
火盆伴随着我们一个个漫长的冬季,也温暖着我们童年的记忆。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