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年俗

个人日记

干鱼腊肉
在荆楚大地,晒制干鱼腊肉历来是过年的重要事情之一。不仅仅因为它是招待客人的佳肴,还因它在春节后菜疏青黄不接、农忙时的下饭菜。同时制作它的多寡还是家境的体现。
过了冬至,腌晒干鱼腊肉的工作就拉开了序幕。在计划经济时期,猪肉一直是紧俏物质,购买肉需凭肉票。人们常将平时发的少得可怜的一点肉票积存到腊月才去购买,顶多不过腌制一两斤腊肉,并且以肥肉为主,以替补食用油。条件好的人家凭关系或用钱收购别人的肉票多购肉腌制,如果一根竹竿上能有两三串腊肉,那就是让人羡慕不已的富足人家了。
改革开放后猪肉依然紧俏,同时也因价格较高普通人家也不可能腌制太多。至于灌制猪肉香肠甚或牛肉香肠之类,则是中国经济迅猛发展的近十来年的事了。
腌制干鱼则不同,湖北是千湖之省,荆楚更是有名的鱼米之乡。童年时的家乡沟汊纵横,水草丛生,鱼的种类也多,几乎家家都有捕鱼的器具。每到腊月,各家门前的长竿上满是大大小小的鱼干。
父亲常在生产之余捕鱼。大点的好点的便卖点零碎钱贴补家用,小些的常晒成鱼干端上餐桌。我常提着渔篓跟随父亲捕鱼,却并未学到一点捕鱼的本领。
常言狗肉上不得正席,乌龟甲鱼历来是乞丐的专利食品。儿时记忆中如果谁捕鱼时捉到甲鱼乌龟之类,要么直呼晦气,要么直接扔向水中央。有时桌上无菜时也会带一只大甲鱼或乌龟回家偷偷煮来吃,但那香味却是藏不住的。邻里之间端着碗聊天时便相视一笑,互不言传......
而今家乡再也不见纵横的沟汊,吃鱼也只能购买鱼塘里的家养鱼,野生甲鱼乌龟早已绝迹,童年中那喷香的野生腊鱼干只能在梦中回味了......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