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红香散文传记


 
                      制图/文字:春绿花红香

【题记】

    戎马疆场空有志,弓戈关塞梦中亲。

    恨吟苦句三千对,报国忧民一片心。

【赴国难,欣然入世】

 11251113,在宋金隆隆的炮声中,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一个新生的男婴,拖曳着长长的星彗,吹着清亮高亢的啼音,迎着纷飞的战火,降临在陆宰的家中,取名为游,字务观,号放翁。

 狼烟四起,烽火接天,让小陆游尝尽了颠沛流离之苦,也点亮了他幼小的心灵,勤奋爱国在他的心里生根发芽,在他“我生学语即耽书,万卷纵横眼欲枯”的发奋里,他结识并深交了屈原、陶潜、王维、岑参、李白、杜甫等大诗人,他奋力地从他们那里吸取营养,并站在这些诗坛巨人的肩上眺望。他师从江西诗派爱国诗人曾几,更是沸腾了他的爱国热血,从而确立了他爱国诗的基调,也娴熟了他的诗法技巧。陆游12岁便能诗,20岁便立下“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豪情壮志。

【坎坷仕途,熠熠诗华】

 1153年陆游赴临安应试进士,名列第一,因居秦桧孙前,秦桧大怒。1154年礼部复试,又居秦桧孙前,秦桧便借陆游不忘国耻,主张抗金收复失地的言论,冠以“喜论恢复”之罪除名。直至1158年,秦桧死后,陆游才有机会出任福州宁德县主薄,开始了他的政治生涯。其间,他施善政,深受百姓爱戴。1163年,宋孝宗鉴于其才学,赐其进士出身,并出任镇江通判,支持张浚北伐抗金。1164年张浚北伐失败,宋金议和。1165年陆游改任隆兴府(江西南昌)通判,不久,受张浚北伐失败牵连,削职回乡。幽居期间写下了美词《鹧鸪天懒向青门学种瓜》。

 轻快地浅唱《鹧鸪天懒向青门学种瓜》“懒向青门学种瓜,只将渔钓送年华。双双新燕飞春岸,片片轻鸥落晚沙。  歌缥缈,栌呕哑,酒如清露鮓如花。逢人问道归何处,笑指船儿此是家。”让人流连在初春景致里的那份悠然与闲适的美。词的上片写了赋闲在家的初春景致,说自己不愿象汉朝的邵平那样在长安青门外学种瓜,只愿回家垂钓溪边闲度年华。悠然的看着双双新燕在绿意绕绕的岸边飞来飞去,只只鸥鹭轻轻的飘落在暮色的沙洲上,一个“轻”字写出沙鸥下落时柔和美的姿态。这两句对偶清新流丽如画,细腻含蓄,委婉空灵,意蕴味浓,耐人寻思,是该词最美最微妙的佳句。词的下片写了湖中泛舟的感受。诗人在飘渺的歌声、呕哑的撸声中,饮着清芬如清露的美酒,吃着状美如花的鲊鱼(鲊,一种剖开腌制的鱼),路人问道:向何处归去?诗人笑答:船儿就是我家。可见那份悠闲自在的情趣和快乐!该词浅近明快,清妍自然,明丽隽永,温婉空灵,意蕴深厚,不失为咏唱闲适田园的上乘佳作。

 1170年陆游再次被孝宗召见,出任夔州(重庆奉节)通判。1172年入王炎幕府处理军务,在南郑实现了他戎马倥偬的梦。一年之后,由于投降派阻扰破坏,幕府解散,陆游调任成都府安抚司参议官。1173年陆游先后被任命为蜀州(四川崇庆)通判、嘉州(四川乐山)知事、荣州(四川荣县)知事。1175年范成大出任四川制置使,邀陆游出任参议官,他们以诗论交,不拘礼俗,兼其饮酒消愁,引同僚不满,朝廷遂以“恃酒颓放”罢了陆游的官职,他索性自号“放翁”。

 陆游在四川生活不到十年,可对他的影响是巨大空前的,来蜀前,他的诗偏重形式技巧,以藻绘为工,尚未形成自己的个性特色。来蜀后,蜀国那气象雄伟、壮阔浩渺的山水,悠久的文化蕴藏,给他以灵性与影响,潜移默化里渐渐的细腻隽永、奇健厚实了他的诗歌,加之军旅生活,更凝练奔放了他的爱国激情与思想,极大的丰富了他文学的内容、视野,开拓了他的诗歌境界,使他的诗中情感更真实、更丰富、更能触动读者的心灵。在蜀期间他的阅历、视野得到极大的丰富和拓展,使他的诗迅速的成熟起来,活跃起来,闪着熠熠的光芒;也使他的诗词有了“气吞残虏”的豪迈与悲壮,形成了他独特的个人风格,更完成了他从一个普通诗人向引领南宋诗坛的伟大诗人转变,从而奠定了他一代文宗的地位。

 这段时间陆游创作出了许多名篇佳作,诸如《游山西村》、《黄州》、《秋思》、《庵中晚思》、《病起书怀》、《关山月》、《临江仙·离果州作》、《秋波媚七月十六晚登高兴亭望长安南山》、《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卜算子·咏梅》等千古传唱名作,这些作品成了陆游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也使得陆游在尤袤、杨万里、范成大这中兴四大诗人中,成为中兴之首。

 轻快的吟唱《游山西村》“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一份豁然开朗的情愫悠然的飞扬,回旋。该诗首联用笑、酒、丰、足等字给我们描绘了一幅农家丰收后的宁静祥和、淳朴欢乐的画面。浑浊的酒,满桌的鸡肉猪肉,足见农村人的那份粗犷与热情。颔联展现了一幅美妙的重山叠翠,水道曲折的山水图,仿若那迂回的清流在苍翠群山间穿行,浓茂的草木难寻路径,正在疑惑间,一个抬头一个转眸,便见一个掩映在青山绿水间,柳正绿,花正艳,疏落着几间农舍的小村庄,顿觉豁然开朗,使人警醒,该联明快晓畅,温婉流丽,寓含哲理。颈联由村外转写村内的风情风俗,人们衣着简朴,正练习箫鼓,迎接临近的春社(立春后第五日的祭祀土地,祈求丰年的活动)。尾联是作者这次游玩的心情表述,尚若今后有机会的话,我将乘着月色,拄着拐杖,轻叩农舍门扉,与老乡拉拉家常。“夜叩门”与“农家”相呼应,使诗境完整,更耐人寻味。全诗浅近明了,立意新巧,不着游字,又处处见游,尤其是颔联,自然天成,如珠落玉盘,圆润流转,清新唱响。

 高唱《黄州》“局促常悲类楚囚,迁流还叹学齐优。江声不尽英雄恨,天意无私草木秋。万里羁愁添白发,一帆寒日过黄州。君看赤壁终陈迹,生子何须似仲谋。”悲愁愤慨中凭添一丝豪气。首联用了两个典故,楚人钟仪被俘入晋为楚囚;孔子治理鲁国时,齐国担忧鲁国强大,便赠女乐(齐优)给鲁王,孔子被排挤离去。意为象囚徒般局促在狭小之地,常使我悲伤惆怅;漂流天涯为人幕僚,若齐优般的处境让我感叹。如那滔滔江声道不完英雄遗恨,草木临秋,枯荣尽随天意。该联隐喻赤壁之历史人物,又喻自然运行之理,草木遇秋而凋落,说是天意无私倒不如是说人事有私。颈联直写旅程,这些“万里”、“一帆”、“羁愁”、“白发”、“寒日”等意象在“添”、“过”两动词的渲染下,呈现一片苍凉萧瑟之景,更显出羁旅的孤寂凄清。尾联面对赤壁遗迹,感慨万千,发惊人之语,让沉郁顿挫在高亢中完结,又回旋。该诗沉痛忧愤、哀婉悱恻,沉郁中又扬着一丝豪情,使意韵更深沉更温藉。

    高诵《秋思》“利欲驱人万火牛,江湖浪迹一沙鸥。日长似岁闲方觉,事大如山醉亦休。衣杵相望深巷月,井桐摇落故园秋。欲舒老眼无高处,安得元龙百尺楼。”一缕似豪似闲又思情的愁绪飘回于胸。该诗前两联道出了诗人的生活感悟和生活状态,人在利欲的驱使下,如万头火牛般,东奔西突,不能自已,倒不如做个江湖人浪迹天涯,若沙鸥般自由自在。闲暇无事顿觉度日如年,天大的事不想不思,就只好沉迷在醉态中。诗人这因漂泊困顿而生的矛盾心态,忽又因捣衣声和深巷月勾起他的思亲思乡之情,井边梧桐叶已在凋落,这秋凉里,故乡的亲人又如何呢?想极目远眺故乡,可没有登高之处,怎么样才能有陈元龙那样的百尺高楼,让我登高望远,以解相思之苦呢?该诗后两联温婉细腻,自然流畅,尤其是颈联隽永飘逸,清新如画,顿扫前两句带来的涩滞突兀,转接不一之感(我想若第三句的“闲”用“夜”字替,诗人夜来自然有闲,夜来自会生思,这样前后的意象就因夜统一协调了,前后的转接就畅达了,愚见)。

 轻吟《庵中晚思》“小庵摩腹独彷徉,俗事纷纷有底忙?云影忽生鸦蔽日,雨声不断叶飞霜。经纶正复惭伊传,杂驳犹能陋汉唐。卷尽残书窗已晚,笑呼童子换炉香。”有一种忧伤惆怅中突来一缕光亮,给人信心而生一份豪情。该诗起笔点明地点,诗人在小庵中抚摸着腹部独自为这纷繁的没完没了的俗事彷徨,不知何时是个头?接着诗人的笔触由写自己转向庵外的景致,以景抒情:诗人正惆怅之时,忽然,天空那如乌鸦般漆黑的云影遮蔽了太阳,下起连绵不断的雨击打着树叶,氤氲的雨雾象飘飞的寒霜。这凄苦的景致也是诗人对现实和自己心情的写照,朝廷被投降派把持如那鸦云蔽日,自己空有一腔报国热情,那忧愁正若那寒霜弥漫。颈联诗人又回写自己救国之经纶渐成书传,其繁杂广博让汉唐都显得狭小了,隐含诗人受到排挤,并没有灰心,而是继续研习救国之道,相信自己满腹经纶能收复比汉唐还要大的国土。想到这,诗人豪气陡生,收起所读的书籍,见天色已晚,笑喊书童换掉香炉的香。“卷尽”、“笑呼”道出了诗人因心释怀而生的豪情,对未来充满信心。该诗颔联和尾联写得自然生动,隽永飘逸,意蕴深远,为该诗增色不少。

 吟诵《病起书怀》“病骨支离纱帽宽,孤臣万里客江干。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天地神灵扶庙社,京华父老望和銮。出师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灯更细看。”浩气荡荡,忧国爱国之情溢满胸怀,生一份理所应当的责任。该诗首联切题写了自己的现实生活状况。多病羸弱,消瘦得让纱帽都显得宽大了,孤身一人居住在万里之外的岷江边上(诗人此时居在成都的浣花村)。颔联笔锋转写忧国之心,尽管自己病体羸弱、职位卑微,却不敢忘记忧虑国事,自己所行之事究竟如何,还得等死后盖棺定论。颈联写期望,希天地神灵佑护国家社稷,北方的百姓正盼皇帝亲征恢复国家统一。尾联用诸葛亮的《出师表》进一步表达了自己的期望,《出师表》的忠义之气横贯古今,深夜难寐,挑灯细细品读,愿有一天自己能为国家收复失地,尽这份心意和忠义。该诗贯穿了诗人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诗的最大亮点就是“位卑未敢忘忧国”,铿锵响亮,成为历代忧国忧民的寒素之士用以自警自勉的名言。

 低吟《关山月》“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戍楼刁斗催落月,三十从军今白发。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中原干戈古亦闻,岂有逆胡传子孙?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心中激荡着一种悲悯而又不甘不屈的爱国情感。这是一首乐府诗,诗人用旧题材写现实感慨,全诗分三层,每四句一层。第一层写屈膝投降政策使将军沉湎酒色以致战备荒废。下诏议和十五年来,由于无战事,将军徒然地住守边塞,无所事事就在自己庭院深深的豪华府邸饮酒寻乐、歌舞升平;不仅如此,那马棚里的战马因长期不战而肥死,弓箭也因经久不用弦已断;第二层写戍边战士功业不成、虚度年华。边塞的岗楼上刁斗(打更的器物)声声催月落,三十来守边关,如今已是萧萧白发的老者;笛音里飘着思乡之情,明月徒然地照着战死沙场的白骨,有谁知道这笛音那白骨都是战士不甘蹉跎岁月的报国之心呢?悲愤苍凉却见其不屈的报国志;第三层写沦陷区的人民渴望恢复的殷殷之情。中原战事自古就有耳闻,可从来未曾听说侵扰的少数民族在这里长期盘踞而繁衍生息,遗留下的人民忍受死亡威胁而苟活,就是期盼有一天能恢复统一,年复一年,他们不知有多少个夜晚为此伤心落泪。该诗语言凝练,构思巧妙,以边关、月夜统摄全篇,通过“朱门”、“厩马”、“断弓”、“落月”、“白发”、“征人骨”、“遗民泪”等意象构成了一幅苍凉悲壮的意境,催人感叹流泪,同时又洋溢着一份深沉的爱国情感。

 轻吟《临江仙·离果州作》“鸠雨催成新绿,燕泥收尽残红。春光还与美人同。论心空眷眷,分袂却匆匆。  只道真情易写,那知怨句难工。水流云散各西东。半廊花院月,一帽柳桥风。”似乎在明媚的春光里,看见诗人与友人作别的那番惆怅难舍之态。这是陆游由夔州赴任四川宣抚使,途经果州(四川南充)时所作。词的上片以景抒情,情中带议,以景起而以情收。诗人见到:在斑鸠声声的呼唤中,春雨把大地催成一片新绿,燕子在雨后啄尽了裹着残红花瓣的香泥。这春光与美人一样,相见时的眷念依依,却因要匆匆离别,顿觉心里空荡荡的。首两句为对偶句,工整灵巧,清丽温婉,意象丰富,色彩鲜明,“催”“收”二字灵动了佳句,使诗境生动鲜活,勾勒出一幅清美如画的初春图。后三句以美人代君子之友人,写出他们难舍难分的依依惜别情。词的下片继续渲染这份离情,以情起而以景收。只道是真情容易书写,那知离愁别怨却难以表述。这春光,这相聚如这“水流云散各西东”,易逝难留。最后诗人用轻松的笔触写了离别前后的美景:自己站在花院的行廊上,月光斜斜的照来,芬芳惬意;离途中,那桥边的柳树摇曳新姿,清风徐徐,拂过我的纱帽,清爽美妙。该词清新明快,流丽温藉,空灵隽永,意韵绵长,景中有情有议,议中有情有景,不愧为上乘之佳词。

 高唱《秋波媚七月十六晚登高兴亭望长安南山》“秋到边城角声哀,烽火照高台。悲歌击筑,凭高酹酒,此兴悠哉! 多情谁似南山月,特地暮云开。灞桥烟柳,曲江池馆,应待人来。”秋色的号角烽火里,豪情荡然于胸。该词是陆游任王炎幕僚,在南郑抗金时所作。词的上片写登高所见,秋天的边城鼓角声声,与烽火接天的光焰交织相映,展示了一幅悲而雄浑的画面。词人高歌击筑,凭高洒酒,为将士收复失地鼓呼加油,眼前胜利在望词人高兴不已。下片写在“兴”的作用下,词人所见景物“明月”、“暮云”、“烟柳”、“池馆”都拟人化了,并都有了情感。谁能象南山月这般多情,为了让词人夜里看见遥远的长安,特地把夜晚降临的层层云霭统统推开,只见那长安的霸桥烟柳,曲江池馆,正等待词人的到来。全词充满乐观气氛和胜利在望的情绪,构思巧妙,意蕴高远,大气雄浑,催人奋进。词中大胆的想象和拟人化的手法更添词的美感,使词韵味纷飞。

 轻吟《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铁骑无声望似水。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 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一份悠悠的爱国情怀在激情的悲愤中呐喊。这是陆游调离南郑来成都后赠与友人的词。上片写梦境所见。词人在梦中不知漫游到何处,只见破晓时,雪花纷纷、笳声凄凄,四处响起,一队无声的铁骑象一条默默的河流前行。“雪花”、“清笳”、“铁骑”勾勒出一幅北方的边关景致,词人也自然的联想到,这就是关河,是雁门西,青海际的西北领地。词人用“梦游”表达了收复故土的信念。词的下片写梦醒后的景致和感慨。梦醒后,只见寒灯如豆,漏声滴断,斜月挂窗,一片凄凉冷落,以景抒发词人心之情感,环境凄冷,词人心中的报国激情却在澎湃,故词人说人虽老,心未死,心中还有一份期许:能封侯于万里之外的疆场,可这份心又有谁知呢?“有谁知”体现了词人对朝廷排斥主战派的愤懑和誓死抗金的决心。该词构思奇特,梦与实通过自己的爱国情感有机的联系成一整体,细腻壮阔,明快酣畅,是一篇极具爱国情怀的名篇佳作。

 悲唱《卜算子·咏梅》中轻唱“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一丝高洁之气在沉郁悲愤中升起。该词也是陆游由南郑来成都后所作。上片写梅花的境遇。诗人以物喻人,梅花之遭遇即是词人之遭遇,词人觉得自己如那驿亭外断桥边的梅花,孤独的自开自落,黄昏中,本就愁苦的梅花,却又飘摇在风雨中,任其摧残。词人用拟人化的梅花境遇:流离冷落,所居非地,所遇非时的愁思,来喻自己空有才华,壮志不能酬的境况。但词人不会因此而沉沦,故下阕,词人又用梅花的品格自喻自己高尚的人格情操:一任百花妒忌,无意与之争春斗艳,即使凋零飘落,碾轧成泥成尘,也依旧保持着那一缕清香,以梅亮志。全词托物言志,浅显明快,清俊疏朗,温婉深沉,意蕴高远,不着梅花二字,却见梅花之姿之性之神韵,是自古咏梅词的上乘佳作。

 离川后,1178年,诗名日盛的陆游,又被孝宗召见,被派往福州、江西任提举常平茶盐公事。1179年,陆游去抚州,改任朝请郎提举江南西路常平茶盐公事,其间抚州遇大旱大涝,陆游深入灾区视察灾情,见百姓贫困潦倒,就先开义仓拨运粮食至灾区,赈济灾民,结果以“擅权”罪革职回乡。在家闲居6年后,1186年,陆游又被启用为严州(浙江建德)知州,他赴京受命,诗人人虽老,可那火热的爱国情怀、报国之志未曾老过,感叹之余,欣然写下《书愤》传唱千古。

 高诵《书愤》“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激愤的情感,如风过峡谷,悲号而急促。该诗前四句回忆往事,后四句言誓报国。首联追忆青年抗金时,北望中原收复失地的豪情壮志,虽有如山的胆识和气魄,却不知世事之艰难。想当年自己任镇江通判时与张浚军马,雪夜在瓜州楼船横江,作王炎幕僚时,在大散关秋风瑟瑟中亲率大军,铁马金戈抗击敌军。可这一切都因投降派主政,自己革职回乡,虽有“塞上长城”之能,有着北征收复失地的抱负,也只是空自期许而已。眼见镜中的自己已双鬓斑白,怎不令诗人忧心如焚?他多么的渴望象诸葛亮一样作《出师表》后,为国建立千百年来无人可与之比肩的卓越功勋,继而万古流芳。该诗感情沉郁悲壮,气韵浑厚,愤情中有一缕浩气豪情,尤以颔联最为精炼明快,豪迈雄放。

 陆游在临安(今杭州)西湖边的一客栈等候皇帝召见期间,诗人在百无聊赖中,赤诚的报国之心与京城的春光交织在一起,别有一番感触,便挥毫而就《临安春雨初霁》。

 浅唱《临安春雨初霁》“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小楼听雨,深巷卖花,一幅恬然的初春景致,闲适清新,疏朗惬意,犹在眼前。该诗起笔道出一番感概,世态人情薄得如透明的轻纱,明知如此,又何必骑马来京复出为官呢?反衬诗人那恢复失地的壮志未灭,还想为朝廷出力。颔联写了诗人来京对初春的感受,清冷的小楼上,诗人想起世事怎能入眠,听得楼外淅淅沥沥的一夜春雨,还听得清晨深幽的小巷传来了叫卖杏花的声音。这一联写得深藉隽永,清新情趣,形象贴切而有韵致,是绝妙好句,该句与陈与义的“客子光阴诗卷里,杏花消息雨声中”(《怀天经智老因访之》)并称佳句,是诗人传唱千古的名句。在这惬意的初春里,为等候安排,闲极无聊的诗人就在短纸上以作诗写字消遣,以在窗前品茶看风景消磨时光。而此时国家正是多事之时,诗人自感这样的消磨光阴,实属无聊可叹。所以,尾联诗人在这无聊的漫漫等待中只好自嘲,羁旅京城,何必感叹洁白的衣服被尘土污染,说不定在清明前,自己就可以回到家了,想回家,足见诗人心中的愤慨。该诗首联有些牵强,尾联的意象与前面的又不谐和,显得唐突,有生吞之相,这样一来与佳句的颔联的景致不够相称,弱化了的诗境诗意。

 1188年,陆游又被召赴临安任军器少监。次年,光宗即位,改任朝议大夫礼部郎中。于是他连上奏章,谏劝朝廷锐意进取,减轻赋税,结果反遭弹劾,以嘲咏风月的罪名再度罢官。1202年,宋朝因孝宗、光宗两朝实录尚未完成,召陆游入朝修撰,次年修毕,即辞官还乡,自此陆游告别了他的政治生涯。

 诗人在家闲居期间,虽已离开政治,可诗人那一腔爱国的热情依然铿锵,畅响,那心依然在那铁马冰河里驰骋,飞扬。你听《谢池春壮岁从戎》、《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冬夜读书示子聿》、《枕上作》、《示儿》中,那不屈不甘的报国志,时时的纠结在他梦中,急切在遥远的北方,至死不渝。那高洁之心更是靓丽芬芳在《梅花绝句》里。

 高歌《谢池春壮岁从戎》“壮岁从戎,曾是气吞残虏。阵云高、狼烟夜举。朱颜青鬓,拥雕弋西戍。笑儒冠自来多误。  功名梦断,却泛扁舟吴楚。漫悲歌、伤怀吊古。烟波无际,望秦关何处?叹流年又成虚度。”豪情中生一份悲壮与无奈。该词上片写旧事,追忆当年从军的戎马生活。壮年从军,曾有气吞残虏的豪迈胆魄,阵前云烟密布,烽火狼烟夜夜不熄,年轻的小伙,手持雕饰精美的矛戈西去驻守边关。自古就笑儒生无力去战斗,白白浪费青春时光。由此,词从豪壮的边关转为词人对失掉这种戎马生活的感慨,故词的下片写现实,用居江南水乡的生活极力渲染这份感慨。上阵杀敌、建功立业的梦已破灭,只能泛舟吴楚的山水之间。伤心的凭悼古人,悲歌漫漫,透过这浩淼的烟波北望,那秦关的战事如何呢?叹息自己只能在这里虚度流年。该词凄婉悲壮,含蓄明快,起笔大气豪放,落笔清新婉约,在词人的感慨中谐和统一。

 高吟《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仿佛那壮阔的山河都在为遗民发出悲悯的渴求。诗一开篇就劈空而来,气象雄伟森严,“入”“摩”二字不仅展现了黄河、华山的雄伟大气,更是虎虎生威,仿若黄河夹着愤怒之气,滚滚而来,华山也含愤懑昂然挺立,直刺苍穹。这两句意境阔大、气势恢宏、震人心魄。诗人纵横联想,在这黄河之滨、华山之脚,遗留人民的境遇:他们生活在金人的铁蹄下,流尽辛酸泪,那金人扬起的胡尘,却阻不断他们苦盼王师归来的视线。一个“尽”字饱含遗民之辛酸,一个“又”字扩大了时间上限,年复一年道出了苦盼之久而无果之无奈。该诗雄伟肃穆、苍凉悲愤,读之令人拍案而起,深陷悲戚之中。

 豪唱《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一种慷慨之爱国豪情,充盈于胸。该诗前两句写诗人的境况。诗人自己穷居孤村病卧床上却不哀叹,心中还想着去替国家卫戍边关。可见诗人那一腔拳拳的忧国忧民之情。后两句写诗人的实感。诗人夜深难寐,听见窗外的急风骤雨,好似直入梦境的铁马冰河。犹见诗人多么的想上阵杀敌,收复山河。诗语浅近明快,意境开阔,气势雄放,如赵翼在《瓯北诗话》所赞:“言简意深,一语胜人千百”。

 聆听《冬夜读书示子聿》“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诗人的敦敦教导犹言在耳。该诗前两句以古人学习知识的锲而不舍精神教导自己的儿子,古人做学问不遗余力,为之一生,往往从少年开始,到老才有所成。后两句写前人及诗人自己的读书经验感受。从书本学来的知识终究是浅薄的,要想真正的理解掌握书中知识的深刻道理,必须亲身实践,方有所得。该诗简洁明快却蕴含着深刻见解,对后人求知具有很大的启迪,后两句更是教导人们求知应所为的名句。

 吟唱《枕上作》其二“萧萧白发卧扁舟,死尽中朝旧辈流。万里关河孤枕梦,五更风雨四山秋。郑虔自笑穷耽酒,李广何妨老不侯。犹有少年风味在,吴牋(同笺)著句写清愁。”豪情中扬着淡淡的愁怨。该诗首联写实自己的老来的境况。如今那旧时的朝中重臣都先后死去,诗人也是白发苍苍,泛舟时也只能躺在小舟上欣赏风景了。但诗人的忧国之心未老,那万里关河依然时时的出现在梦里,想到此诗人在秋夜里长夜未眠,自己就如那风雨飘摇的秋叶;纵然自己有唐朝郑虔之才,也只能自笑自己空有其才,穷困嗜酒,以酒销愁,要是自己能如汉将李广那样一生驰骋沙场,至死未曾封侯又何妨呢?而今诗人那少年时的风姿意气犹存,却只能在纸上写下诗句,来表达自己心中的失落与愁怨。该诗细腻悲豪,语句明快,语意含蓄沉郁,尤其是颔联和尾联,工巧深婉,意蕴绵长。

 低吟《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悲悯中散发着缕缕爱国豪情。该诗是诗人的绝笔,诗人自知死去原本就是万事成空,但诗人还是悲叹没有看见国家统一,所以叮嘱儿孙,当朝廷军队收复中原河山统一时,家里祭祀时不要忘记告诉他。该诗清新明了,句浅而意深,诗人真情率意,悲慨中洋溢着悲壮的爱国情怀,亲切朴素的语言,凝练出动人心魄的艺术效果。

 慢吟《梅花绝句》“闻道梅花坼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前一放翁。”一幅梅花景致,高洁之气荡涤于心。该诗前两句就展示了一幅清绝梅花盛景。诗人听说梅花不畏严寒,晓迎北风淡放,漫山遍野如白雪般纷繁堆砌;后两句诗人作了奇特的设想,深表爱梅之心:有什么办法能变幻出千万个自己,让每一株梅花树前都有一个放翁来相伴呢?该诗浅显明快,瑰丽新奇,独辟蹊径,咏梅咏己,足见梅花和诗人那骨沁幽香,气傲寒雪之美。

【爱情流芳百世,却是情悲爱恨】

 1144年,20岁的陆游与自己青梅竹马的唐婉缔结良缘,他们志趣相同,才气逼人,相惺相惜间,他们夫妻“伉俪相得”、“琴瑟甚和”、甜蜜而美好。不料,陆母见唐婉久婚不孕产生了恶感,便以有碍陆游上进为由逼他休妻,陆游在苦求无果下,只得随母愿。但他们难舍难分,不忍就此“执手相看泪眼”,无缘相聚,陆游便悄悄另筑别院安置唐婉,陆游一有机会就前去与唐婉鸳梦重续,恩爱如初。可好景不长,被陆母发现,在其封建尊威的屠刃下,彻底斩断了陆、唐之间的悠悠情丝。1147年,在陆母的包办中,陆游另娶一位温顺本分的王氏女为妻。1148年,唐婉也由父母包办嫁给了名士赵士程。

 1151年陆游春游绍兴城外的沈园时,唐婉与赵士程也来此踏青,两人重逢,却无缘相诉离情,唐琬默默遣人送陆游一些酒菜,以示抚慰,便与丈夫离去。陆游感慨万千,叹同一种关怀,却别有一番滋味:昔日娇妻,今作他人妇,成了“满园春色宫墙柳”,怎能不百感交集、痛扬心扉?那激荡于胸的沉郁和悲愁,在酒精的刺激下,更加的狂放奔腾,迅捷地凝结在他的笔端,向园子壁间急切地倾吐,一首千古哀词《钗头凤》便舞动在墙上,迎风啼叹,迎眸飞泪,悲悲啾啾千年。

 轻吟《钗头凤》“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顿感一怀愁绪,一腔悲情,怅然在残春里,无处可诉,任风恶花残,独自哀叹。词的上片追忆词人昔日与唐婉爱情的美好与离异后的痛苦。想当初,唐婉用红润柔滑的双手轻轻的拆开酒瓮的黄色封绳,又殷勤的为陆游斟酒赏春,院内柳绿依依,春光漫漫,谐和而美好。“宫墙柳”也暗示如今这可爱的人儿已不属于他了,只能感叹:“东风恶,欢情薄”,“东风恶”一语双关,一是与下片的“桃花落”相对,实指春风吹落桃花,破坏了花容春态;二是暗喻陆母拆散他们婚姻的可恶,使他们两情不能长久相悦,几年的离散分开,带给他们的只是满怀愁怨。接着三个错字,强烈的表达了对陆母的强拆和自己不能坚持的不满,更是对这不合理婚姻习俗的呐喊指责,直抒胸臆,情感激奋奔泻,味绵而意长。词的下片写实,进一步抒发这分离之痛。依然还是从前的春日,可眼前的人儿却白白的憔悴消瘦了,那分离煎熬的相思,化作满面的泪水,湿透了纱衣。这份情感如那亭外桃花,闲落在池阁边,凄冷清寒,无人来慰,无人来怜。虽然曾经的海誓山盟犹言在耳,而今却不知如何去表达?近在咫尺,却咽泪无言,有情难传。词人见唐婉憔悴的容颜,悲戚的泪痕,心中那强烈的怜惜之情,抚慰之意却无法表达,一种难言的极致悲情化作“莫、莫、莫”,冲胸破口而出,悲天恸地,这情意明明是言犹未尽,意犹未了,情犹未终,可又不得不在这悲叹中不了了之。该词含蓄哀婉,流丽沉郁,读来荡气回肠,恸不忍言,哀不能语,催人悲悯,催人泪啼,是一首写悲情的绝美好词。

 1152年,唐婉再次游沈园见到陆游的题词,不由感慨万千,悲愤不已,心中的爱与恨急速的奔涌,化为秋雨冬雪之悲恨定格在壁上,奋力的向苍天、向路人诉说,那段哀愁与悲戚的爱,此恨绵绵无绝期的情。一阙多情的《钗头凤》,凄楚了爱情,悲悯了千古!留下不尽的唏嘘叹息……

 她在《钗头凤》中诉说“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栏。难!难!难!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瞒!瞒!瞒!”仿佛雨在泣,花在悲,泪流心中淌清溪。唐婉的这首词与陆游的《钗头凤》有异曲同工之妙,一样的含蓄温婉,荡气回肠,一样的流丽悲戚,催人泪下。把她心中那深深的相思,极致的悲苦境遇作了最精妙的表述,是一首凄美而清绝的佳词。通过这首词足见唐婉有李清照之才,只是她没能走出自己的悲情境遇成为一个诗词富有的大才女。

 这年秋天,唐婉在有情却生痛,有思却生恨中,追随萧瑟的秋风,毅然的化作一片落叶飘向天国,去寻觅心中那深深的真正属于她的眷恋与相思。

 唐婉的仙离,并没使陆游心中的这份情与爱因此而逝去,反而更为的璀璨与炽烈。他在垂暮之年,还常常来沈园,看望他的唐婉,看望他那扬在梅间,流在清波,飘在风中,舞在壁上的情与爱。又把这情与爱变成凄婉的文字,清芬慰藉那不成老去的心音。

 君读《沈园二首》其一:“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其二:“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飞绵。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可见诗人对唐婉那份深深的情感,飞扬缠绵在他的文字间。尽管诗人来沈园已不见与唐婉一起同游的旧时池台,城上的斜阳也在刻花号角的哀声中西沉,可诗人还是看见了,桥下春水一如既往的荡漾着绿波,仿佛看见那心爱的人儿对水照影,飘然于绿波之上,款款而来,可惜这已成为过往,徒引无限心伤。第二首更是表达了诗人对唐婉爱情的坚贞不渝。唐婉香消玉殒已是四十年了,诗人也逾古稀,正如那园中的柳树已老得不再飘飞柳絮,寓意诗人感叹自己已老无所为了,自己也将不久于人世,埋葬在会稽山下而化作黄土,但对唐婉的爱却历久弥新,故要来沈园凭悼一番,感慨之余,泫然涕泪。这两首诗写得含蓄蕴藉,浅近流丽,深沉哀婉,诗中飘荡着清新而又深恋的情感。

 浅吟《梦游沈氏园亭》其一:“路近城南已怕行,沈家园里更伤情。香穿客袖梅花在,绿蘸寺桥春水生。”其二:“城南小陌又逢春,只见梅花不见人。玉骨久成泉下土,墨痕犹锁壁间尘。”一幅景致,一段相思,诗人的爱穿越了时空,经久缠绵,飘扬在空中。诗人在梦里,当要行进到城南的沈园时,心里生出了一丝担心,害怕到了沈园睹景思人,更是伤心。那伊人般的梅花馨香扑袖,那伊人曾照丽影的桥下青波正依依流淌,伊人却不知在和方,诗人的心又怎会不悲戚彷徨。第二首实写梦里园中景,触景生叹。梦里沈园的小路上又是一年绿意飘飘的春色,梅花依就而心中伊人却不见踪影;叹息伊人早已成了泉下土,而那昔日留在墙壁间,因落满灰尘,遮住了墨迹的词句,却还在不屈的倾吐着那份相思。在这浅近明快、温婉清新的诗句里,充满了诗人的相思之情,足见诗人对唐婉的爱的情有多深,多痴!

 诗人在84岁时,知道自己即将仙去,又专程去沈园,知会了他的伊人,作别了这似梦非幻,给他不尽爱与恨的温暖之所,并作《春游》记之。

 他在《春游》吟叹“沈家园里花如锦,半是当年识放翁。也信美人终作土,不堪幽梦太匆匆。”该诗是陆游对唐婉爱情的最后陈词。沈园的鲜花似锦,一半是当年与唐婉共赏的老相识;光阴一去几十年,虽已相信心中美人终是化为黄土,却还是不能忍受那一起相依相伴的美好日子,如幽梦般来去太过匆忙。该诗清新明快,浅显明白,可见诗人至死不变的这份情思,依旧对这份香甜而又伤痛的爱情,充满了深深的眷念和不舍。

 这些诗词深深表达了陆游对唐婉的爱与情,这悲悯的怀念与相思的文字,和那凄楚不幸的爱情,在哀怨悲叹又惆怅中,暂时安抚了陆游的心,也愁苦解慰了天下有情人不能相守相依的情,也芬芳完美了千百年来的爱情诗句,成就流芳百世的悲剧爱情经典。不能与陆游相守一生,是忧郁而去的唐婉之不幸与悲哀,而陆游为她不尽的相思与痴情,并为她留下这么多精美多情的诗篇,这份深挚的爱情也因此而天长地久,唐婉泉下有知,也有幸可慰了。

 陆游有七子一女。长子陆子虞、次子陆子龙、三子陆子修、四子陆子坦、五子陆子约、六子陆子布、七子是陆子聿。陆游的爱国思想也深深地影响了他的子孙,其孙子陆元廷,在闻宋军兵败崖山后忧愤而死,其曾孙陆传义闻崖山兵败后绝食而亡,其玄孙陆天骐在崖山战斗中不屈于元,投海自尽。他们以铮铮铁骨,用生命彰显满怀的爱国热情,告慰亡灵。

【陆诗陆词的特点与成就】

 陆游一生文学创作颇丰,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留诗9300多首,词130首,散文数卷。

 陆游的诗始终贯穿着炽烈的爱国情怀,尤其是入蜀后的诗歌更为明显,似乎抗敌御辱是最能触发他创作灵感与激情的思想题材,那奔驰的马,盛开的花,低回的雁唳都能勾起他金戈铁马,驰骋疆场的豪情;几杯薄酒,几行草书,几招剑术都能惹起他报仇雪耻,洒血沙场的气慨,这沉郁悲怆的爱国情感也自然泛滥在他的梦中,飞扬在他的诗里。

 陆诗在入蜀前,虽已有爱国基调,受江西诗派影响,视野偏窄,偏藻绘,未形成其创作个性,佳作很少。

 入蜀后,军旅生活、蜀之风物底蕴为其诗歌创作开辟了新天地,频繁的迁徙开阔了诗人的眼界和心胸,他的诗风跨出了江西诗派的藩篱,形成了自己独有的创作风格,其诗渐放光芒,走向成熟,名篇佳句层见叠出,被人们千古传诵。

 陆诗多为激昂慷慨、沉郁悲壮、雄奇奔放、意远情挚的特点。这与他满腔的爱国情怀有关,他想为国报仇雪耻,收复失地,解放沦陷的人民,可又偏不得志,故陆诗多为抒发其政治抱负,反映人民疾苦,批判南宋统治集团的屈辱投降,渴望恢复国家统一的强烈愿望,因而陆诗也表现出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色彩。如《黄州》、《庵中晚思》、《病起书怀》、《书愤》、《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示儿》等。你会在“江声不尽英雄恨”、“雨声不断叶飞霜”、“位卑未敢忘忧国”中,感受到他对现实不满的忧恨伤愁;在“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诗句里感受到他悲壮的豪情;你也会感知,在这豪迈间生一份悲怆,苍凉里生一份高远,奔放中生一份奇警,句句铿锵有力,掷地有声,字里行间处处闪现他悠悠的爱国情怀,这在中国文坛是绝无仅有的,梁启超有诗赞曰:诗界千年靡靡风,兵魂销尽国魂空;集中什九从军乐,亘古男儿一放翁!

 陆诗亦有明快工巧、温婉细腻、恬淡新奇、流丽空灵的特点。多为诗人在闲居时,或抒发生活感情,或描写山川风物,咀嚼出日常生活的深永滋味,熨贴出当前景物的曲折情状,有些诗还将诗情和哲理艺术地交融在一起。如《游山西村》、《秋思》、《临安春雨初霁》、《沈园二首》、《枕上》等。你会在“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感受景物变幻间的美妙,那闪现的哲理之光,更是顿生一种豁然开朗的惊喜;当你读到“

文章评论

舜华馨宁

欣赏才师经典华章!为您喝彩!![em]e142[/em]

舜华馨宁

收藏!谢谢您!![em]e183[/em] [em]e160[/em]

舜华馨宁

.....送上我真诚的祝福 [url=http://soso2.gtimg.cn/sosopic_f/0/16087110562338240166/0][img,86,85]http://soso2.gtimg.cn/sosopic_f/0/16087110562338240166/0?pt=3&ek=1&kp=1&sce=0-12-12[/img][/url] 幸福永远属于您 ...... ★☆ ——【舜华馨宁·诚访】

慈恩致富--温暖

[em]e163[/em] [em]e179[/em] 问候哥哥晚上好!感恩相遇,感念才师厚爱!

慈恩致富--温暖

[em]e163[/em] [em]e183[/em] 敬仰才情!唯有祝福遥寄!愿快乐安康,幸福永远!

水逝晨夕

陆游是古代中国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诗人,他生活在南宋时代,虽有心杀敌,却被谗佞之徒排挤和打压而郁郁不得志,然尽管如此,也不能他一腔报国的赤子之心,临死时还发出“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咏叹,这样的话令炎黄子孙堕泪不已,相信他的精神会万古不朽![em]e181[/em][em]e183[/em][em]e160[/em]

夜空星星 暂别网络

看望哥哥,欣赏学习哥哥的新作!分享哥哥的精彩[em]e179[/em] [em]e179[/em] [em]e160[/em] [em]e160[/em] [em]e142[/em] [em]e142[/em] !祝哥哥身体健康!周末愉快!文字温情如水,安静地诉说着内心的情愫。岁月像流逝的河水,那些精彩点滴会在心中永远积淀,无论时空如何流转,岁月如何变迁,牵挂的心永不会变。[em]e163[/em] [em]e177[/em] [em]e160[/em] [em]e176[/em]

夜空星星 暂别网络

阅读哥哥的文章,文字展向我们的不是别的,那都是我们思想中的精华。使人充实,使人敏捷,使人精确,使人明智,使人巧慧,使人精细,使人深沉,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与修辞使人善辩。谢谢你哥哥,这里是美丽的地方,这里是知识的海洋,这里是才华的汇总;这里有为人之典范,这里有品格之优良,这里系我学习之园地。累了,来此歇息。乏了,来此补充营养。这是一块风水宝地,我将乐此不疲。哥哥,我来看看你,也充实我自己,问候哥哥,晚上好!周末愉快![em]e177[/em] [em]e177[/em]

夜空星星 暂别网络

空间互动让我结识了很多优秀的朋友,每一个朋友的到访都让我珍惜,因为同样的爱好,可以在网络的天空中自由旅行,无论是祖国的北疆,还是南海,每到一个温暖的家,都会感到主人精心打理他(她)的家的快乐,都能品尝到主人给我们准备的精神食粮。在交流与学习中得到充实,以人为镜,正自己之不足。随着知识的丰富,我们的人生也像四季一样,享受着春的暖风,夏的凉爽,秋的厚实,冬的暖阳!哥哥,天冷了,请照顾好自己,保重![em]e176[/em] [em]e175[/em]

夜空星星 暂别网络

赞哥哥空间 才子佳人聚一团,谈天说地话诗篇。 博学多才真君子,浩然正气洒满园。

夜空星星 暂别网络

【精】心制作献美文 【品】读佳篇感悟深 【之】哥之情之诚真 【作】品经典显才能 【醉】在文中不知回 【人】人欣赏笔墨纯 【心】想事成万事顺 【田】地博大朗乾坤

夜空星星 暂别网络

七律 网络情缘 网络哥哥启明星,临屏会哥诉衷情。 哥哥空间频频顾,墨客闻声步步匆。 唐宋杏坛集远客,诗文天下聚长虹。 风云散后留余韵,花繁叶茂四季同。

夜空星星 暂别网络

七律 网络情深 相携屏前共风光,兄妹情深日月长。 意愿相和多趣味,你来我往话衷肠。 相牵数载情不减,诗词唱和互欣赏。 互赠诗文多畅意,心声吐露共芬芳。

水之韵

落叶知秋,友情永久, 岁月难留,暮然回首, 几多问候,心愿依旧, 友情相伴,祝福长留! 祝愿花魂老师,开心幸福! 周末愉快![em]e160[/em][em]e160[/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