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迄今最贵的5幅画 杜卡/整
个人日记
世界上迄今最贵的5幅画
杜卡/整理
1.保罗·塞尚 《玩牌者》 2011年以超过2.5亿美元成交
后印象派大师保罗•塞尚(Paul Cézanne,1839—1906)出生于法国普罗旺斯的一个殷实家庭。按照父亲的意愿,塞尚在法学院毕业后,应该继承其父的银行经理职位。然而,从中学起就对素描色彩十分痴迷并且一直刻苦练习的塞尚,无心从商。22岁那年,他不顾父亲反对,只身来到巴黎,开始了漂泊不定的绘画生涯。
这位一生郁郁寡欢的艺术家,不懈追求几何的形体和坚实的结构,大胆表现主观色彩,被后人尊奉为“现代艺术之父”。
2011年,塞尚最重要的画作之一《玩牌者》,以超过2.5亿美元易手。它原是希腊已故船王George Embiricos的旧藏,如今则成为卡塔尔王室的新宠。
塞尚一共画过5幅《玩牌者》,其它4幅全都收藏在世界各大博物馆中。此幅是最后一幅,昏暗的色调中蕴藏诸多变化,塑造出形象的立体感。画面上的两位玩牌者分别是园丁和农民,他们都是塞尚的老乡。塞尚曾说,“我生活在家乡,我在同龄人的脸上看到了过去的影子。”这种对乡亲的朴实情感,让他笔下的人物散发着真实的生活气息。
2.杰克逊·波洛克 《No.5,1948》 2006年以1.4亿美元成交
抽象表现主义先驱杰克逊·波洛克(Jackson Pollock,1912-1956)出生于美国西部的农民家庭。年少的他就表现出不羁个性,虽然对艺术充满兴趣,却没能完成高中学业。1930年,波洛克随哥哥来到纽约,师从画家Thomas Hart Benton。这开启了波洛克的创作之门。日后,他以巨幅“滴溅” 画,颠覆了当时艺坛。1949年8月,美国《生活》杂志封面宣告波洛克是“美国最伟大的活着的艺术家”,他的作品成为二战后新美国绘画的象征。
波洛克的创作并没有草图,而是由即兴的行动完成。他在地板上作画,从外围渐入中心,并且使用木棒、泥刀和稀薄的流质颜料,或者一种和了沙的厚涂料,加上破碎玻璃等。绘画的过程变得像某种祭礼中的舞蹈。催眠状态般的专心致志,是一幅画形成其"独立生命"的关键所在。
2006年,美国娱乐界巨头大卫·格芬(David Geffen) 为了筹款竞买《洛杉矶时报》股份,售出4件抽象表现主义杰作,共创下4.21亿美元。其中波洛克的《No. 5, 1948》以1.4亿美元成为标王。画面中密布着纵横扭曲的线条,传达出一种随心所欲的活力和穿越时空的内在力量。
3.威廉·德库宁 《女人 III》 2006年以1.375亿美元成交
美国抽象表现主义的灵魂人物之一威廉·德库宁(Willem De Kooning,1904-1997)出生于荷兰。5岁时,父母离婚。在母亲极力争取到抚养权后,德库宁跟随母亲和继父长大,后进入鹿特丹美术学院的夜校学习。22岁时,一心闯世界的德库宁从荷兰偷渡到美国。
初到美国的10多年,德库宁并未得到机会从事创作。直到上世纪40年代末,他才在纽约开始探索抽象绘画。50年代后,他逐渐转向纯粹女性题材的创作。他以迅疾的笔触和狂放的色块,表现不那么优雅的女性形象,传递出躁动不安的混乱情绪。
这与德库宁生命中的两个重要女人息息相关,分别是他严厉的母亲以及强势的妻子伊莲娜(Elaine de Konning)。伊莲娜曾经是德库宁的学生兼模特儿,才华横溢,不甘于做丈夫背后的女人。于是,德库宁长期生活在恼怒与压抑中,画布成为他自我宣泄的园地。
2006年,美国娱乐界巨头大卫·格芬将德库宁作于1953年的《女人III》(Woman III)以1.375亿美元卖给美国对冲基金大亨史蒂文·科恩(Steven A. Cohen),让世人再次为德库宁笔下的女人“疯狂”了一回。
4.克里姆特 《阿黛尔·布洛赫·鲍尔I》 2006年以1.35亿美元成交
维也纳分离派大师、奥地利画家克里姆特(Gustav Klimt,1862-1918),是七兄妹中的长子,父亲从事金银雕刻兼铜版工艺。在家庭的熏陶下,他与两个弟弟一起进入奥地利工艺美术馆附属工艺美术学校学习,毕业后进行壁画、壁饰创作。
克里姆特早年的画风承习了英国拉斐尔前派和法国印象派的传统。在1905年自己创立“分离派”后,他开始把亚述、希腊和拜占庭镶嵌画的装饰趣味引入绘画中,用“孔雀羽毛、螺钿、金银箔片,蜗牛壳的花纹、色彩或光泽”,创造了一种“画出来的镶嵌”绘画,使作品的装饰性达到了极点。
2006年,他耗时三载的代表作《阿黛尔·布洛赫·鲍尔I》以1.35亿美元被化妆品巨头、雅诗兰黛掌门人Ronald Steven Lauder买下。这幅完成于1907年的名作被誉为“奥地利的蒙娜丽莎”,画中人是奥地利制糖业富商Ferdinand Bloch-Bauer的妻子阿黛尔。她身穿黄金华服,仪态优雅、眼神迷离,双手交叉在胸前,掩饰一只残疾的手指。美术史家认为,克里姆特和鲍尔夫人保持了多年的情人关系。而这幅作品表现的正是沉浸在爱河中的阿黛尔。
5.爱德华•蒙克 《呐喊》 2012年以1.199亿美元成交
二十世纪表现主义艺术大师爱德华·蒙克 (Edvard Munch,1863—1944),出生于挪威。他幼年丧母,姐姐被肺病夺去生命,妹妹患精神病,父亲也在蒙克青年时去世。这些接二连三的重创,为其一生定下了压抑苦闷、无比悲伤的基调。
16岁的蒙克原本读的是工学院。然而,频繁的患病中断了他的学业。隔年,蒙克改志成为一名画家。于是,他很快考进了奥斯陆皇家艺术和设计学院。
蒙克一生的创作风格多变,不变的是对人物内心世界的刻画而非对外在现实的描摹。其旷世经典之作非《呐喊》莫属。蒙克共创作过4幅《呐喊》,其中3幅被挪威的博物馆收藏。而唯一流传于私人手中的那幅,创作于1895年,原属挪威富豪彼得·奥尔森(Peter Olsen,其父是蒙克的朋友、邻居及艺术赞助人)旧藏。今年5月纽约苏富比拍卖上,它以1.199亿美元成交,买家是纽约金融家、亿万富翁莱昂•布莱克(Leon Black)。
画作中那张惊惧变形的面孔和强烈冲撞的色彩,一直被看做是现代人苦闷精神的象征。而蒙克也曾说此画的灵感来自于某个黄昏时“突然感到不可名状的恐怖和战栗,大自然中仿佛传来一声震撼宇宙的呐喊。”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