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千万千万不要损伤孩子的福报!!!!

个人日记


每逢年过节,很多人会给小孩子买很贵重的衣服,玩具。要不就买许多补品,害怕孩子营养不良。我们常常觉得,孩子一出生,能养大是靠父母的本事在养他长大。其实不是的,很多人说实话,与其说是养孩子,不如说在损坏孩子的福报。

孩子在十六岁之前,用的都是先天的福报,是上辈子的福报。不要觉得当父母的掏钱出来,就用父母的福报。不是这样子的,谁在使用,用的就是谁的福报。一个小孩子,不到三岁,给他买贵重的衣服,很好的营养品,这也是损害他的福报。所以很多人越长大越没有福报,一部分是父母帮忙损掉的。

孩子能成长,靠的是福报,长的健康与否,也是福报。父母都很健康的,生个孩子病歪歪的也有,这个怎么讲。就是孩子的福报问题。那福报要靠什么来培养,病歪歪的孩子,医院能治好吗?营养品能吃好吗?其实不是的。都不行。那么什么最有用。福报。

福报小的人,一出生就是病歪歪的。不是营养不良。我常常讲一句话:人的色身的健康,胖瘦,都是由福报决定的。但是现在的父母,不懂的爱孩子,觉得在孩子身上花越多的钱,就表示对孩子越疼爱。岂不知,这就是损孩子福报的方式。孩子从懵懂,到还没有成家,福报就被损的差不多了。那以后怎么办呢。

有句话,穷人孩子早当家。穷人因为穷,从小就要努力干活,干活也是培养福报方式。所以看过许多富翁,包括王永庆,李嘉诚,曹德旺,都是穷人起家的。很少看过富人能起家出富人的。富人无形中,损掉了太多福报了。所以你想,一味的消耗,天大的粮仓都有吃光的一天。南怀瑾说,以前许多富家小姐,吃馒头都要把皮剥掉,后来逃难时,个个都很辛苦。这就是福报损了的结果。

如果孩子没有福报,长大了走出去,做什么事情都很难成功。甚至做人也有做人的福报。没有做人的福报,就会夭折。如果因为夭折而舍报的人,下辈子很难做人。因为做人也要福报,才能做人。

古人治家,靠的是一个字:俭。就是要节俭,这个节俭,是为了珍惜福报。现在人,往往想自己受苦,而不让孩子受苦,觉得才是疼爱孩子的。岂不知,是害了孩子。受苦是了苦,每个人有自己的业力,虽然这辈子做你的孩子,但是他的业力,做父母的也无法承担啊。所以,让孩子多受苦,将来老了,自己就有福报享受了。年纪轻轻的,就只会享受福报,那么老了呢,下辈子呢。

自己要珍惜福报,也要给孩子珍惜福报。这也是为孩子好。有空可以多给孩子布施,多叫孩子做善事。孩子的福报够了,他自然就健康,就有智慧。福报不够,怎么吃也吃不健康。色身靠的是福报在养啊,你看佛,为什么怎么庄严啊,就是因为福报具足了。万事不顺皆因这七个字(能读到本文,你有福了)

以下再转莫居士的一篇好文详细说明一下这个问题:

今天吃晚餐时,一位同事说明年要让他女儿上一万多元一个学期的贵族幼儿园,我听了很惊讶,并警告他:

“每个活在世上的人都是因为有福报才能活命,福尽则亡,请不要把你小孩命中的福报提前用了!一万多元一个学期,那是你小孩命中注定的福报呀!要给她保存起来,给她将来用!”

世上很多人都有很多错误的教育小孩与孝敬父母的误区,故特作此文,以期抛砖引玉。

世上每一个活在世上的人,能活在世上,是因为他有福报。如果他的福报尽了,不论是天龙鬼神,还是帝王将相,皆命终。

从前有二个人打赌。有一个人念佛吃斋了很久,但他总是生病与贫穷, 后来他说念佛吃斋没用。当时有一位朋友听见,开玩笑说:

“你说念佛吃斋没有用,那你把你念佛吃斋的功德卖给我!”

那人当真了,收了钱并立了字据,把他念佛吃斋的功德卖了。第二天他便梦见鬼差来找他,说他福报已尽,某日当命终。于是他便急忙找朋友要回字据,他朋友说已烧了,不久他便命终。

类似的故事我看过好几例,我虽然不知故事发生在何时何地,但我相信是有类似的故事发生过。

我希望每位见文者都能积福惜福,不要浪费福报。每一有生命的众生,一生能吃能用的一切,都源于前世福报,福报尽则命终。是故,要积福惜福。

很多有钱人,从小就给小孩吃最好的,用最好,上最好学校的,结果小孩成长后,事事不如意,还染上种种不良习气,不久便因种种原因命终,白发人送黑头人。

以上现象,当今社会上比比皆是。如果要找例子,可以找上一大堆。可是有人找过真正的原因吗?其实原因很简单:是父母把小孩的福报提前用光了。

什么吃最好的,穿最好的,用最好的,那是在消他的福呀!你自己的小孩有多大的福报道呀?!你从小让他过上皇太子的生活,那是在折他的寿呀!

吃不必太好,卫生就行。穿不必太好,能暖就行。用不必太好,安全就行。上学校不必太好,老师有学问有品德就行。住不必太好,能让心安静就行。娶老婆不必太漂亮,能孝顺公婆、能持家就行。嫁老公不必太有钱太帅,能养家糊口、能不染恶习、能爱护自己,心地善习就行。求师学道,不一定要是大彻大悟的活菩萨,也不一定要是能飞天遁地的活罗汉,更不一定要是能青春永驻的长生不老活神仙,只要他的德行与学问比你目前高,皆可以为师。

古今中外很多伟人名人皆有云:“我幼年时,我父母给我最大的遗产就是贫穷!”

古德云:“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孟子》云:“天将降大任斯人也,必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古谚云:“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在当今物质丰富的社会,我不可能叫大家以贫穷来逼孩子早懂事、早立志、早当家。但是,必须早让你的孩子知道你的钱一分一毫都来之不易,要让孩子在寒暑假期间点体验生活,知道知识的好处,知道知识在人生的道路上是十分重要的。知道品德人格在未来的人生上是宝贵的财富。唯有这样,孩子才有可能用功学习,不交恶友,不染恶习。如果你整天把他棒在手上,让他当一皇太子,那只有折他的福寿。

●★是的,小孩要从小培养。但是要分开时间段。小孩的纯真童心是不必刻意去修的三际托空,真人心境。这种纯真童心会使元神自生精气神。一至十六年的童心保持得愈久,那这小孩的精气神就会愈充足。精气神充足才有精力去保家卫国,当国之栋梁。所以,教育子女,培养后代良材,当分时间段来管教。

一至八岁,主要教育礼仪,修养德行。

●★什么是礼仪?比如说:尊敬师长,见师长要问好。吃饭喝茶用水不要浪费,诸如此类,应从小管教。人的修养德行,外交礼仪,将影响一生的成败。但知识不是这个时间段教育的。如果一至八岁教育他太多的文化知道,会使过早把他的清净元神转成随六根六尘转的识神,会使他将来精气神内三宝不足,将来难当大任,折其福寿。如果一个人学富五车,但如体弱多病,那如何利益众生,造福社会?

等他八岁以后,再让他学习世间基本学问。

等十六岁后,精固血暖,三宝充实,四大调和,五脏安泰,百骨精髓充满后再学习世间千万学问也不为迟。如果从小就娇生惯养,吃好用好,汗不出,太阳不晒,那是折他的福寿呀!希望众人能明白其中的真实道理。

以上说了当今社会教育子孙后代的误区,下面说说孝敬父母的误区。

说到孝敬父母,我先说说古今很多名医的经验。有很多古今名医给病人看病有个习惯:穷苦人得了绝症他会接。但很多高官贵豪得个小病他却不敢接。为什么穷苦人得绝症他敢接,还能治好。但高官富豪得个小病却不敢接?

据很多名医的经验是:官贵富豪得小病是表相,其实已经福报已尽,就像晋景公一样,早已病入膏肓。而穷苦而有善根之人,表面已经病入膏肓,其实未病到心,因为善根还在,良心未泯。由于一世穷苦又有善行,故福报未尽,故命不该绝。

很多人孝敬父母是愚孝。给父母吃龙肝凤脑,山珍海报,给父母穿上千块一件的名牌衣服,给父母用最好的生活用品,给钱父母嫖赌。这样孝敬父母,你想父母早死呀!?

我给你们讲二个故事。

故事一:从前有个人娶了个蜜口蛇心的老婆。他老婆非常希望她公婆早死,但是又不能直接杀死他们,那怎么办呢?后来有个教了她一个方法:每天给公婆吃最好的,用最好的。此法果然管用,她公婆很快就福报用尽而亡。这招够毒,博得好名声的同时还可让父婆早死,可谓一举二得。请问:你们是这样孝敬你的父母吗?

故事二:从前有二夫妻常吵架,老公总是一天到晚打骂他老婆。后来他的老婆皈依了佛门得道高僧。有一次,他老婆跟她的师父讲她的苦楚,说她老公天天打她骂她,该怎么办?她师父听后告诉她:“你前世为夫,而你夫为你妻。你每天打骂她,所以你今世欠他一千余次打。”她听后大惊:“问师父该怎么办?”她师父教她一个妙计:“你回家把你老公放棒子的地方换成放马尾扫帚。你老公打你几下就不想再打你了。”后来妇人回家后把她老公平时放棍棒的地方的棍棒丢掉,然后把千百条竹林枝捆成的扫帚。她老公有个习惯,一回到家,不管他老婆坏对,先到老地方拿棍棒把老婆打一顿再说。后来,他拿扫帚打她打一顿后,莫名奇妙的不想打了。更奇的是以后也不想打了。你知道为什么吗?因为那扫帚是上千条竹枝捆成的。打一下就相当于打上千遍。民间有传说,不可用扫帚打人。说用扫帚打人会倒霉。其实原因是用扫帚打人造业太重。

人生在世,衣食住行,福禄有定数。那能浪费福报?要惜福才是福。凡夫俗子,不知积德积福,只知一味的享福,寿能几何?

孝敬父母是天公地道的,是应该的。但不可愚孝,不可浪费。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给父母钱财是应该的,但是不要忘了引导父母惜福积福。如此一味的光给钱而不引导父母惜福积德,那就算你天天给父母吃龙肝凤脑,山珍海味,那也是黄泉路近。

所以,希望各明白这个道理。给父母吃,能饱,卫生就行,不一定要山珍海味。给父母穿,能暖就行,不一定要上千块的国际名牌。什么狗皮猪皮鞋,什么狐皮狸皮衣,人还没死就先披畜生皮,你想让父母先投畜生道吗?

父母是尊长,孝敬天公地道。先有天地,后有君王。先有父母,后有我身。没有天地,就没有万物生灵。没有君王领导管理泱泱大国,那我们随时都可以被强盗恶人抢财劫色。是因为有君王,才有安定的社会。所以我们应该礼敬国家主席、总统、国王。没有父母生我血肉之躯,就没有我身。没有师长授我生存知识,那我可能如畜生般无知。故我等理当敬天地日月星辰,理当礼敬明君贤相良将,理当礼敬生身父母,理当礼敬授我生存知识的师长。但是,不可愚忠愚孝。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