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邮银蜕变]--~-----
个人日记
[邮银蜕变]正在改革的中国邮政
邮小银说:信息化、金融化、高效化,中国邮政这只“恐龙”正在向现代化“巨舰”进 化,努力摆脱一个人、一辆自行车、一个 邮包的传统形象。本文为您解读改变之路 ···
曾经的“邮政印象”
墨绿色制服,大盖帽,永远伴随着“丁零”的自行车铃声出现,笑容可掬地递上贴着邮票的信件。这是中国人对邮政工作人员最深刻的印象。但这样的场景现在已很少见了。
最近十年,随着写信的习惯慢慢消失,民营速递的迅速崛起,中国邮政在国人心目 中的形象和地位渐渐变得模糊和陈旧。
从1896年3月清政府批准开办大清邮政官局算起的,中国邮政已经经历了上百年的 历史,因此常被称作“百年老店”,意指其历史悠久、信誉可靠;然而,在“百年老店”的背后,它一度也被认为发展缓慢、落 后于时代:它的大部分业务依然依靠人力,截至2013年底,中国邮政共有95.4万 名在职员工,几乎是员工最多的国企之 一;它的墨绿色制服、营业厅的式样,几 乎从未改变;而曾让它引以为傲的庞大身躯,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又显得身段不够灵 活……“时代不一样了,现在邮递员社会地位急剧下降。”一位老邮政人感慨,“以前邮递员带来的是乡音,是思念,现在他们送 来的多是交通违章通知单、信用卡账单等冰冷的信息。”
然而,它所覆盖的网络仍无人能够替代: 2.4万条邮路,总长度达586万公里,相当 于沿赤道绕地球146圈;4.7万处邮政支 局,70%分布在农村,保证60万个行政村 里通邮;在南沙,在边防线,在义务兵驻 地,可以说,在中国只要有人生活的地方,就有中国邮政的影子。
优势和局限并存。在日新月异的年代,这 家“百年老店”也在努力书写着自己的蜕变史。
走上独立运营之路
“百年老店”最辉煌的日子当算1980年代。 那时,中国邮政与中国电信还是一家人, 统称为中国邮电。不过,那是个“以邮养 电”的时代,邮电业每收入100元,邮政就 占到80元,再加上邮政业在人民生活中不 可或缺的地位,“邮政的日子过得很舒 服”,一位老邮政回忆。
时间到了1990年代,电话、传真以及互联网陆续出现,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惠及中国,却也冲击着中国邮政。中国邮政开 始进入亏损。据公开资料,到1995年时, 它的年亏损额已达20亿元。
与此同时,中国邮政还是承担中国普遍服务的主体。“普遍服务”是一国政府对公民的承诺义务,《万国邮政公约》对其定义为:“以均一低廉的资费向所有地区的所有用户提供经常、优质的永久性邮政服务。”
在中国,这个“均一廉价的资费”为本市0.8 元,国内1.2元。“比如一封平信从北京寄 到西藏边远地区的牧民家里,只需支付1块 2毛钱”一位老邮政人说,“远远覆盖不了运输成本、人力成本,而且这些成本仍在逐 年增长。在这个前提下,邮政很多业务是 不可能赚钱的。”
邮政还承担着义务兵免费函件和递送机要 邮件的任务。以2012年为例,便承担了义务兵免费函件609万件,机要邮件1995.3 万件。
国家对邮政企业提供邮政普遍服务、特殊服务给予补贴。然而补贴并不能弥补普遍服务的亏损;与此同时,邮政旗下百万员 工,也成为极大的负担。中邮集团上海研究院院长周焕德还记得当时中国邮政经营 状况的准确数据:1998年,邮电业总营收的3500亿元中,邮政收入287亿元,仅占 8.2%。
然而,在1990年代末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 大背景下,国务院提出了邮、电拆分的改革命题,并于1998年正式将中国邮政与中国电信分营,全国31个省区市、300多个地市和2000多个县市的邮电部门,都要进 行职能调整、机构重新设置、领导班子重新配备,以及人、财、物的分离。
中国邮政集团总经理李国华介绍,邮电分营标志着近50年“邮电合一”体制的结束, 邮政从原邮电部的一个专业,成为国民经 济中的一个行业。
然而,邮电分营,给本就经济困难的邮政业发展带来了巨大困难。
李国华还记得当时的一组数据:中国邮政 独立运营时,带走了邮电业48%的人员, 却只拥有12%的收入和9%的资产。
与此同时,国家财政部门又决定,从1999 年起,减少对邮政普遍服务的补贴,以刺激邮政部门向现代市场化企业的转化。
种种因素,使得这次邮政与电信的拆分, 在邮政业内部形成了一次巨大的地震。不 少邮政老员工都记得,邮电分营前后,邮 政系统内部人心惶惶,觉得好日子到头了。一位当时在某省会城市邮政局工作的 老邮政员工说,分营前夕,多数地方的邮 政部门人都想去电信,生怕自己被留在没 有盈利前景的邮政部门;而最终结果是, 很多地方邮电局一把手进入电信,副局长 则留在了邮政;很多历史负债、离退休人员等负担都留给了邮政,好的办公场所和 很多优质资产和资金都分给了电信。邮电 分灶吃饭,邮政突然感到锅空灶冷,只留 下空荡荡的破楼和破家具,工作人员迷茫失落。具体到他当时所在的邮政局,当时 在职员工2000多人,但离退休人员近3000 多人,负担沉重。
1999年,邮电分营后第一年,年底一算 账,中国邮政亏损142亿元。
那几年,中国正在成为“世界工厂”,在彩 电、洗衣机、空调、摩托车等产品中“中国 制造”均已在市场份额中名列第一。此外, 申奥成功、加入WTO,中国已成为全球经济圈最热门的话题。一些学者预测,随着 市场日渐开放和跨国资本蜂拥而来,一些 老迈和缺乏活力的国有企业将很快被逐出 市场。风雨飘摇的中国邮政便是其中的代 表。
“二次创业”与深化改革
为了提高自身的盈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1999年,中国邮政提出“三年扭亏,五年形 成良性循环”的阶段性目标;后来喊出“一 天营收一个亿”的口号。
周焕德回忆:“那些年,邮政的日子非常艰 辛,想尽一切办法扩展市场,这可以说是邮政‘二次创业’。”但是,由传统国企向市场化企业的转型不 可能一帆风顺。周焕德说:“开始那几年战略思路不清,发展思路不明确,一年提一个思路,一会把物流当做重点,一会又重 点搞集邮,走了很多弯路,经营上很浮 躁。”
邮政营业厅也变得面目不清了,营业厅成 了超市,一度靠推销邮票、明信片、贺年 卡、挂历、IC电话卡甚至啤酒、月饼、方便面等过日子。
一名老邮政员工回忆说:“那段日子实在是太难了,一些地方局为了节省开支,上班不开灯,电脑设备不能及时更新,影响了正常的办公。为了增加业务收入,营销员 满市场跑,但当时的营销体系还不是很建全和规范,营销员主要通过亲情营销、友情营销,要是家里有个在政府机关、企事 业单位做负责人的亲戚,就方便很多,可以很快地把产品推销出去。”
另一位邮政老员工回忆说,当时每个职工都被摊派了任务。苏北农村一个镇的邮政 支局,全局8个职工,有一个月只领到 2000多元工资,人均200多元,原因是没 有完成当月推销商品的任务。
营收任务压力巨大,许多地方完不成指标,最后只能掺水。周焕德还记得地方邮 政局长的抱怨:“再努力也完不成,就只能 复制造假了。”
比如,当时为了增加营收,对集邮品掠夺 式开发,大量印刷明信片、邮票。2000年左右发行量都在几亿枚。事实上,这些明 信片、集邮品并没有都卖出去,却都入了 账,成为营收一部分。一位老邮政员工讲诉,河南、黑龙江等很多有邮票印刷厂的地方,集邮品一屋子一屋子的库存。
这些库存一直存在了大约10年。直到2011年,中国邮政集团痛定思痛,才开始对全 国库存的明信片、集邮品大批量销毁,一 车一车的邮票和明信片由武警押送到印刷 厂,打成纸浆。
“中国邮政发展到今天,走了很多弯路”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邮政老员工说,“但反过来看,经过这么多年的历练,中国邮政对 市场的认知和感悟,可能比很多其他国企 强很多倍。”
这种在市场经济浪潮中的历练、认知和感 悟,很快带来了成果。周焕德说,邮政十余年的改革历程,就是不断寻找定位、明确业务重心、不断改革以适应市场经济环 境的过程。
邮电分营后不久,中国邮政自身的改革再 次被提上日程。
2003年,国务院经济研究中心着手研究中国邮政的改革问题。4月7日,改革方案研究报告完成,10月16日,中国邮政改革方案征求意见稿出台;12月20日,中国邮政改革工作组成立,周焕德为工作组副组长。
周焕德介绍说,国家对邮政改革进行了总体的安排,概括起来说是“一分开,两改革,四完善”。
“一分开”是政企分开,重组邮政监管机 构,组建中国邮政集团公司;“两改革”即改革邮政主业,改革邮政储蓄;“四完 善”就是完善普遍服务机制;完善特殊服务 机制;完善安全保障机制;完善价格形成机制。
周焕德介绍,虽经过1998年的邮电分家, 但当时邮政部门政企合一、政资合一、政 事合一的管理体制,已明显落后于市场经 济及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另一方面,邮 政的普遍服务和竞争业务(如邮储银行、 速递物流等)交织在一起,无法科学核算 出普遍服务成本,还可能把普遍服务的政 策用到竞争性业务中,对市场上其他竞争 性业务是一种不公平。“而且,普遍服务和 竞争业务混合经营,两者都没做好,市场 份额都在下降。”
在国务院邮政改革方案征求意见过程中, 中国邮政也开始了自身谋变。
首先,中国邮政开始建设电子化支局,完 善财务结算制度,摸清邮政家底。周焕德 说,不算不知道,经过彻底的财务结算, 才发现早些年统计的营收水分高达到 17%。
此外,中国邮政也着手开始分离普遍服务 与竞争性业力,在2004年年底提出以邮务 类、速递物流类和邮政金融类三大板块为 主要框架,重新调邮政的业务板块。这个框架,一直延续到今天,成为中国邮政业 务转型的基础。
经过近两年的征求意见和讨论,《国务院邮政改革方案》于2005年9月正式下发。 一年多后,2006年11月,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完成工商注册。重组后的国家邮政局和 新组建的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变成了类似“企业”和“工商局”的关系,完成政企分开。
在此期间,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成立。
邮储银行的前身是邮政储蓄,依靠邮政系 统,它拥有分布最广的营业网点,以及享 受只存不贷、资金转存央行享受无风险利 差的优惠政策。
2003年,央行痛下决心,对邮政储蓄资金 实行“新老划断”,新增资金由邮政储蓄自 主运用,此举不但卸下了财政包袱,也促 使邮储面对市场学会独立生存。随着改革步步深入,2005年起,邮政储蓄转存央行的8290亿元资金分五年逐步转出,5年后全部转入邮储银行自主运用资金账户,不 再享受无风险利差的利率优惠。
2007年,银监会在报经国务院批准基础 上,批准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正式成立,全 国分支机构迅速完成挂牌机构组建。邮储银行与全资母公司中邮集团完成分账核算,邮储银行有了自己独立的资产负债表。
这家新生的银行优势明显,它没有任何历 史包袱,资产负债表健康,无论资产、收入、净利润、信贷规模等都发展迅猛。
据公开资料,到2013年底,邮储银行的资产规模由组建之初的2.13万亿元增长到 5.58万亿元,营业收入规模由300多亿元增 长到1544亿元。与此同时,邮储银行的资本金也由设立时不足200亿元,增加到 1600多亿元,而信贷资产不良率只有 0.51%,显著优于国内银行业平均水平。
3.9万个网点、98%的县域覆盖面、4.5亿的 有效客户,使邮储银行成为全国网点规模 最大、覆盖面最广、服务客户数量最多的 商业银行,以此为依托,邮储银行开展了 独特的普惠金融的商业发展道路:服务“三农”、服务中小企业和服务社区。截至2014 年6月底,邮储银行涉农贷款余额达4934 亿元,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达4817亿元,并 逐步加大农村地区“两小”贷款(小额贷款 和小企业信贷)的投放力度。
中国邮政的改革还在继续。按照国务院 《关于2009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工作意见》,要求“深化邮政体制改革,推动邮政 速递物流业务重组改制”。2010年6月,中国邮政将速递物流两大专业重组,组建了中国邮政速递物流股份有限公司。
邮电分营、政企分开、邮储、速递与邮政在中国邮政的大旗下分业经营,16年间, 中国邮政完成了改革的三级阶梯,逐步向现代企业制度靠拢。2013年,中国邮政集 团公司营业总收入完成3625.4亿元,同比 增长13%,函件业务、报刊发行、邮政速 递、邮储银行等各项业务,都有不同幅度 的增长。
困局与机遇
发展与改革过程中,仍有困难。比如,在电子商务大发展、国内外速递公司纷纷加 入中国速递领域的环境下,邮政速递的发展正面临着挑战。
周焕德介绍,据国家邮政局统计,中国快递业已经连续44个月业务量递增超过 50%,这种情况在全世界都没有发生过, 中国物品寄递业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带动, 正在实现井喷式的发展。
邮政速递业务开办于1980年,是中国第一 家快递企业,也曾是中国唯一一家快递企 业。但随着市场环境巨大变化,邮政速递 业务的市场优势正在减少。
中国邮政速递物流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马占红介绍,随着民营和国外速递公司进入中国速递领域,中国邮政速递正面对越来越多的对手:一类是FedEx、UPS、DHL等国际快递巨头;另一类则是顺丰、申通、圆通、中通、韵达等活动力极强的民营速递企业。
马占红说,“速递属于网络型企业,最典型 的特点是‘木桶原理’,就是说一件快递,一 个环节耽误了,全程就延误了。”而相比于 民营企业的活力,邮政速递作为老国企, 面临方方面面的约束,比如反应速度慢、 效率低下等等,因此必须进行专业化的改革 来解决这些问题。
人力资源是邮政这个老牌国企的另一大困 境。传统邮政行业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企 业,中国邮政拥有百万劳动大军,但其中 约50%是劳务用工,随着《劳动合同法修 正案》及相关细则出台,劳务用工要求“同 工同酬”,且只能用于临时性、辅助性、替 代性的岗位,这意味着,邮政业务将面临 人力成本剧增的难题。
劳务用工占比例高的原因之一,是邮政基 层员工的工作量比上个世纪大幅增加。以 投递为例,中邮集团邮务局投递管理处业 务主任王海珍介绍,一名投递员经常早上7 点上班,到晚上7点还干不完。“一次投递 最低30~40公斤,很多女投递员都推不 动。”而邮政系统的资薪待遇却毫无竞争 力。王海珍介绍,北京地区投递员平均每 月工资2000元左右,边远地区甚至更低。
但困局之后,往往蕴含着机遇。周焕德分 析说,在建立中国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型 的背景下,中国邮政的许多劣势完全可以 转换成优势,同时依托老牌国企的品牌和 实力,大力发展公共服务,“如网点多,造 成运营成本高,但完全可能通过这个网 络,帮助民政部发放政府助农款、新农保 等”周焕德说,“当然,要将劣势转变成优 势,最核心的是转变传统国企的经营观 念。”
新的形象
部分转变正在进行过程中。
中国邮政正在与民政部、交通部、铁路总 公司、财政部等多个部门洽谈合作,通过 代开税票、出售高速ETC、代收交通违章 罚款等等获取代理费用。
2012年1月,邮储银行完成股份制改造。 股份制改造之后,邮储银行董事会成员来 自中国邮政集团公司的只剩30%(此前占 70%),并一直在做着上市和接受战略投 资的准备。
邮政速递也曾距上市只有一步之遥。马占 红说:“当时已通过证监会发审过会的审 核。”不过,由于公司实施战略调整策略, A股市场低迷等多方面因素,邮政速递主动 撤回IPO申报材料,踩下上市“刹车”踏板。
不过,专营化改革后的邮政速递发展迅 速。比如,国际E邮宝已成为国际速递的重 点产品,几乎每年营收增幅都超过100%, 已成为eBay、阿里巴巴、亚马逊等国际性 跨境电商平台上的推荐物流产品。
2014年,作为全国唯一承担高考录取通知 书递送业务的速递商,邮政速递推出了录 取通知书微信查询服务,考生只需输入准 考证号,就可以随时跟踪录取通知书的“行 踪”;针对电子类客户的航空运输需求,邮 政速递疏通了含锂电池物品的邮航运输渠 道,提升了邮政速递在电子产品寄递市场 的竞争力;推出“EMS极速鲜——源产地直 通车”平台,成功运作了烟台樱桃、广东荔 枝、阳澄湖螃蟹等多个项目,实现了在生 鲜类寄递市场的突破……
今年6月,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宣布与阿里巴 巴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物 流、电商、金融、信息安全等领域全面开 展深度合作,合力建设中国智能物流骨干 网络。分析人士认为,基于阿里的电商大 数据和互联网技术,配以中国邮政遍布全 国网点的优势资源,中国邮政将迎来改革 转型的一次新契机。
信息化、金融化、高效化,中国邮政这 家“百年老店”正在向现代化企业蜕变,努 力摆脱一个人、一辆自行车、一个邮包的 传统形象。
在《财富》杂志发布的2013年世界500强 企业榜单中,共有6家邮政企业,中国邮政 排名第196位,虽然位于排名第13位的日 本邮政、排名第108位的德国邮政和140位 的美国邮政之后,但已较2012年上升了62 位。
最能够代表中国邮政新形象的,大概是刚 投入运行一年多的南京航空邮件处理中 心。
这座占地1200亩,处理能力亚洲第一、世 界第三的集散中心,完全仿照美国FedEx的 集散处理方式,用信息技术操控和指挥每 一个物流细节。
邮政速递网运处处长武建楠讲诉,这里几 乎每一个技术细节,都是为了提高效率、 减少因人力和制度造成的迟滞而设计的。
比如,为了增加飞机的载货量,邮政速递 特意定制了专用的航空集装箱,将传统航 空集装箱的直面斜角改成圆弧形;为了提 高邮件上机分拣率,这里采用的是外包公 司录入信息,以确保每个包裹的条形码都 能有完整的收寄信息——考虑到信息安全, 分发给外包公司的信息是打散的,录入后 再由系统重新组合;为保证每个信息扫描 准确率,包裹分拣机加设大型的扫描仪, 可以同时进行三面扫描;提高了信息扫描 的准确性后,分拣工作也可由机器完成。
武建楠做过测算,一个包裹从抵达南京航 空邮件集散中心到再次装箱准备登机,只 需要13秒钟。“在这里,人是给机器打工 的”他说。为了保证机器运转良好,每晚上 都有两名专业技术保障人员值守现场,详 细统计每台设备和配件的更替频次,以便 预测、制定维保方案。
机器分拣还提高了安全性和准确性。运行 一年多来,这里最大的一条新闻是:曾在 包裹中检出一条重达15公斤的金条。“人工 分拣可能根本无法发现”武建楠说。
如今,南京集散中心每天接待37条干线邮 路上的汽车,18架邮航飞机往返于此,日 处理邮件25万件,高峰时可达32.89万件邮 件。这个数字还在不断地刷新中。
据公开资料,到2013年底,邮储银行的资产规模由组建之初的2.13万亿元增长到 5.58万亿元,营业收入规模由300多亿元增 长到1544亿元。与此同时,邮储银行的资本金也由设立时不足200亿元,增加到 1600多亿元,而信贷资产不良率只有 0.51%,显著优于国内银行业平均水平。
3.9万个网点、98%的县域覆盖面、4.5亿的 有效客户,使邮储银行成为全国网点规模 最大、覆盖面最广、服务客户数量最多的 商业银行,以此为依托,邮储银行开展了 独特的普惠金融的商业发展道路:服务“三农”、服务中小企业和服务社区。截至2014 年6月底,邮储银行涉农贷款余额达4934 亿元,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达4817亿元,并 逐步加大农村地区“两小”贷款(小额贷款 和小企业信贷)的投放力度。
中国邮政的改革还在继续。按照国务院 《关于2009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工作意见》,要求“深化邮政体制改革,推动邮政 速递物流业务重组改制”。2010年6月,中国邮政将速递物流两大专业重组,组建了中国邮政速递物流股份有限公司。
邮电分营、政企分开、邮储、速递与邮政在中国邮政的大旗下分业经营,16年间, 中国邮政完成了改革的三级阶梯,逐步向现代企业制度靠拢。2013年,中国邮政集 团公司营业总收入完成3625.4亿元,同比 增长13%,函件业务、报刊发行、邮政速 递、邮储银行等各项业务,都有不同幅度 的增长。
困局与机遇
发展与改革过程中,仍有困难。比如,在电子商务大发展、国内外速递公司纷纷加 入中国速递领域的环境下,邮政速递的发展正面临着挑战。
周焕德介绍,据国家邮政局统计,中国快递业已经连续44个月业务量递增超过 50%,这种情况在全世界都没有发生过, 中国物品寄递业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带动, 正在实现井喷式的发展。
邮政速递业务开办于1980年,是中国第一 家快递企业,也曾是中国唯一一家快递企 业。但随着市场环境巨大变化,邮政速递 业务的市场优势正在减少。
中国邮政速递物流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马占红介绍,随着民营和国外速递公司进入中国速递领域,中国邮政速递正面对越来越多的对手:一类是FedEx、UPS、DHL等国际快递巨头;另一类则是顺丰、申通、圆通、中通、韵达等活动力极强的民营速递企业。
马占红说,“速递属于网络型企业,最典型 的特点是‘木桶原理’,就是说一件快递,一 个环节耽误了,全程就延误了。”而相比于 民营企业的活力,邮政速递作为老国企, 面临方方面面的约束,比如反应速度慢、 效率低下等等,因此必须进行专业化的改革 来解决这些问题。
人力资源是邮政这个老牌国企的另一大困 境。传统邮政行业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企 业,中国邮政拥有百万劳动大军,但其中 约50%是劳务用工,随着《劳动合同法修 正案》及相关细则出台,劳务用工要求“同 工同酬”,且只能用于临时性、辅助性、替 代性的岗位,这意味着,邮政业务将面临 人力成本剧增的难题。
劳务用工占比例高的原因之一,是邮政基 层员工的工作量比上个世纪大幅增加。以 投递为例,中邮集团邮务局投递管理处业 务主任王海珍介绍,一名投递员经常早上7 点上班,到晚上7点还干不完。“一次投递 最低30~40公斤,很多女投递员都推不 动。”而邮政系统的资薪待遇却毫无竞争 力。王海珍介绍,北京地区投递员平均每 月工资2000元左右,边远地区甚至更低。
但困局之后,往往蕴含着机遇。周焕德分 析说,在建立中国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型 的背景下,中国邮政的许多劣势完全可以 转换成优势,同时依托老牌国企的品牌和 实力,大力发展公共服务,“如网点多,造 成运营成本高,但完全可能通过这个网 络,帮助民政部发放政府助农款、新农保 等”周焕德说,“当然,要将劣势转变成优 势,最核心的是转变传统国企的经营观 念。”
新的形象
部分转变正在进行过程中。
中国邮政正在与民政部、交通部、铁路总 公司、财政部等多个部门洽谈合作,通过 代开税票、出售高速ETC、代收交通违章 罚款等等获取代理费用。
2012年1月,邮储银行完成股份制改造。 股份制改造之后,邮储银行董事会成员来 自中国邮政集团公司的只剩30%(此前占 70%),并一直在做着上市和接受战略投 资的准备。
邮政速递也曾距上市只有一步之遥。马占 红说:“当时已通过证监会发审过会的审 核。”不过,由于公司实施战略调整策略, A股市场低迷等多方面因素,邮政速递主动 撤回IPO申报材料,踩下上市“刹车”踏板。
不过,专营化改革后的邮政速递发展迅 速。比如,国际E邮宝已成为国际速递的重 点产品,几乎每年营收增幅都超过100%, 已成为eBay、阿里巴巴、亚马逊等国际性 跨境电商平台上的推荐物流产品。
2014年,作为全国唯一承担高考录取通知 书递送业务的速递商,邮政速递推出了录 取通知书微信查询服务,考生只需输入准 考证号,就可以随时跟踪录取通知书的“行 踪”;针对电子类客户的航空运输需求,邮 政速递疏通了含锂电池物品的邮航运输渠 道,提升了邮政速递在电子产品寄递市场 的竞争力;推出“EMS极速鲜——源产地直 通车”平台,成功运作了烟台樱桃、广东荔 枝、阳澄湖螃蟹等多个项目,实现了在生 鲜类寄递市场的突破……
今年6月,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宣布与阿里巴 巴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物 流、电商、金融、信息安全等领域全面开 展深度合作,合力建设中国智能物流骨干 网络。分析人士认为,基于阿里的电商大 数据和互联网技术,配以中国邮政遍布全 国网点的优势资源,中国邮政将迎来改革 转型的一次新契机。
信息化、金融化、高效化,中国邮政这 家“百年老店”正在向现代化企业蜕变,努 力摆脱一个人、一辆自行车、一个邮包的 传统形象。
在《财富》杂志发布的2013年世界500强 企业榜单中,共有6家邮政企业,中国邮政 排名第196位,虽然位于排名第13位的日 本邮政、排名第108位的德国邮政和140位 的美国邮政之后,但已较2012年上升了62 位。
最能够代表中国邮政新形象的,大概是刚 投入运行一年多的南京航空邮件处理中 心。
这座占地1200亩,处理能力亚洲第一、世 界第三的集散中心,完全仿照美国FedEx的 集散处理方式,用信息技术操控和指挥每 一个物流细节。
邮政速递网运处处长武建楠讲诉,这里几 乎每一个技术细节,都是为了提高效率、 减少因人力和制度造成的迟滞而设计的。
比如,为了增加飞机的载货量,邮政速递 特意定制了专用的航空集装箱,将传统航 空集装箱的直面斜角改成圆弧形;为了提 高邮件上机分拣率,这里采用的是外包公 司录入信息,以确保每个包裹的条形码都 能有完整的收寄信息——考虑到信息安全, 分发给外包公司的信息是打散的,录入后 再由系统重新组合;为保证每个信息扫描 准确率,包裹分拣机加设大型的扫描仪, 可以同时进行三面扫描;提高了信息扫描 的准确性后,分拣工作也可由机器完成。
武建楠做过测算,一个包裹从抵达南京航 空邮件集散中心到再次装箱准备登机,只 需要13秒钟。“在这里,人是给机器打工 的”他说。为了保证机器运转良好,每晚上 都有两名专业技术保障人员值守现场,详 细统计每台设备和配件的更替频次,以便 预测、制定维保方案。
机器分拣还提高了安全性和准确性。运行 一年多来,这里最大的一条新闻是:曾在 包裹中检出一条重达15公斤的金条。“人工 分拣可能根本无法发现”武建楠说。
如今,南京集散中心每天接待37条干线邮 路上的汽车,18架邮航飞机往返于此,日 处理邮件25万件,高峰时可达32.89万件邮 件。这个数字还在不断地刷新中。
欢迎欣赏红媲媲日志
文章评论
红媲媲
@{uin:1078656426,nick:玉儿,who:1} [em]e181[/em][em]e160[/em]周末快乐!
玉儿
[em]e100[/em][em]e163[/em]
Harriet
写得真好![em]e179[/em] 把我们邮政的发展历程写得很实际,邮政过去的社会形象和现在的社会新形象说得非常到位。[em]e179[/em]
朋友快乐
祝福奋战在邮政占线的工作者,工作顺利、幸福美满!
红媲媲
中国邮政随着时代需求,树立新的形象,有效发挥新驱动作用。[em]e100[/em]
聆听
邮政人话邮政[em]e179[/em]
聆听
祝你开心快乐[em]e192[/em]
媚妩
日志里 [em]e6091[/em]记录了邮政的发展历程
媚妩
你的日志 [em]e6091[/em]让大家了解了邮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