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水乡顺德杏坛逢简
个人日记
苏杭有个美丽如画的周庄这是众所周知的,然而在顺德杏坛也有一个小桥、流水、人家村落----逢简,纵横交错的河涌,奔涌着盈盈清水,流淌进远近碧绿的田畴。密密的水道将可爱的街巷一块一块地分割开来,居民房屋临水而筑,前街,后河,街巷、河渠、桥梁互相联接,形成水陆交通网络。这里是顺德,这里是杏坛,一派"水巷小桥多"的水乡景色。
早闻逢简是顺德最早有人群居住的地方之一,民风古朴,经济发达,在清朝末年古村居住人口超过10000人,巢丝市场有3个,织机有300多张,产业工人1500多人,素有“小广州”之美称。
逢简古村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小小村落出了不少进士、举人,曾有一家8个秀才、3个翰林的佳话。据记载逢简曾有37座桥梁,33个坊,78间祠堂,32间庙宇,至今保留着古朴风礼貌的建筑物有:古桥巨济,明远,两桥均为宋朝所建,是当今顺德最有名的古桥,金鳌桥为康赐,李姓翰林古宅前的丹桂树为乾隆赐。
怀着对顺德真挚的爱,怀着对“顺德周庄”的曈暻,我们决定踏足这片热土,探索神秘的“逢简古村”。
逢简地处顺德杏坛镇北端,从大良出发经南国西路往杏坛方向,经过新涌大桥,直走到罗水路口转右入古粉方向,到达加油站转右就可以到达逢简,全程约半小时。这时候,“古桥、流水、人家”像一副副美丽的图画映入眼帘,逢简古村到达了,
明远桥、巨济桥、金熬桥作为逢简古桥的主要代表,其中明远桥始建于宋朝宝庆年间(月公元1225年),现存为明代风格,桥拱成纵联砌置法,红色砂岩结构。全长25.1米,顶宽4.6米。桥栏石板刻有各种图案,桥两边柱头雕有石狮子,桥面成斜坡形砌石级以利马车通行,是我国现存文献记录中最早的三孔石桥之一。巨济桥同建于宋朝宝庆年间,现存为清代三孔花岗岩石桥风格。金熬桥始建于清康熙年间(公元1700年),单孔桥结构采用红沙岩石料,该桥是据康熙授意“尔亦可返乡建一桥”,故取禁宫内御花园水池中的“金熬玉栋”之名。
刘氏祖祠、梁氏祖祠、李氏祖祠是逢简较具规模和影响的祠堂,刘氏祖祠始建于明朝永乐年间,(约公元1418年,比顺德设县还早),主建筑为三进结构,分为首座、中堂与后座,地势呈前底后高,寓意代代高和三生万物之道家思想。附属建筑首座东西设有钟、鼓二楼及乾、坤二门。梁氏祖祠建于光绪年间(公元1875年),砖、木、石结构犹为精细,灰雕工艺达显,是逢简村祠堂保存尚好之冠。该祠前地势开阔,左有古桥巨济,新桥长胜,右有百年古树,对岸御赐金桂吐香。
大约步行了两个多小时,还参观妙觉净院、御赐金桂、三界庙等景点,总把逢简村从头到尾走了一遍。这时候肚子开始抗议了,据当地村民介绍,我们来到了位于村委会旁的瑞昌楼食午饭,点了几个普通的农家菜色,不吃不知道,一吃可停不了口,“煎焗鱼嘴”甘香可口。“生炒骨”酸甜开胃,“瑞昌牡丹肚”,入口爽脆,“西蘭花炒牛展”:香、嫩、滑,最值得一提要数“家乡扣肉”,芋头松软、五花肉香滑,两者搭配得十分完美,热腾腾地端上来,香喷喷的,夹一件入口便融化了,一点肥腻的感觉都没有。现在想起那“家乡扣肉”回味无穷,真想立即再去吃个痛快,最后几个菜都被扫光了,大家都在摸者肚皮,回味逢简的水乡,回味着逢简的美食……
说起瑞昌楼的历史,原来这里还有一段故事,瑞昌楼是梁先生继承了他爷爷和父亲的衣钵,一直保留下来的,“瑞昌楼”已经有过百年的历史,它见证了逢简的光辉历史,伴随着逢简的发展。难怪瑞昌楼的菜做得这么好,很多烹调技巧都是祖传的。当我们看到瑞昌楼的一块世代相传金牌扁更令人佩服,牌扁是一个雕刻精美,金光灿灿,刻着“中秋月饼”四个大字,下面还有“加官进爵,一品当朝”的对联,是清末年间,瑞昌楼在中秋节期间挂在大门前的招牌,也是瑞昌楼的辉煌见证。
“游杏坛水乡,品顺德美食”确实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文章评论
永不卸磨的驴
@{uin:316523873,nick:天高云淡} [em]e163[/em]
木易自强
这是你们老家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