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塞秋行琐记(七)

个人日记

         图片  

           1012日,多云转阴。
   
今天不适于外摄,决定参观博物馆。为了重温儿时的记忆,先奔复兴门外大街的军博(全称为: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而去。
   
不料军博却闭馆大修,仅有舰艇、飞机、坦克及火炮等大型武器摆放在广场上搭建的棚子里展出,室内展馆均不开放。昔日挺拔高耸的,据说是用真金打造的军徽,都被包裹在施工围护中,不见庐山真面目,让人不免感到失望。
    
参观完己是中午时分,本想再去国家博物馆参观,但觉得一个下午的时间不够。于是决定就近参观首都博物馆,这个决定似乎是明智的,一个下午走马观花,仅看了三个展览。如果是国博,恐怕一天时间也未必够用。
    
所看三展是:老北京民俗展;白山黑水海东青(东北黑土地上的民族发展史);清代慈禧专用磁器字画展。还有许多展馆没有时间参观了。
    
明天若天气不佳,便继续参观博物馆,首要便是国家博物馆,再者是东交民巷的老使馆区。

    
1013日,阴间小雨,有微微的凉意。
    
这样的天气更不适于拍摄,原计划去天津的计划也取消了,改为参观中国国家博物馆。
    
国家博物馆原名是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位于天安门广场东侧,与人民大会堂遥遥相对。这是我从小就向往一览的地方,可是从未实现过。现在国家开放程度越来越高,这样最高规格的博物馆,我们这些普通百姓也可随意进出了。只需用身份证就可领票,票是实名制,当然安检是不可缺少的,程序与机场相似,如带液体要携带者尝试方可带入。
    
博物馆高宏博大,通过20072011年的扩建,更加宏大。馆藏丰富,不仅有丰富的历史展品,还有各种古今中外的展览,吸引着国内外人士的参观。一天时间也只能走马观花的看。
    
展馆之间设有小卖部、游人休息处,累了、饿了、渴了可以随时解决。
    
国家博物馆是到北京最值得去的地方之一,不仅有学习的价值,它的建筑规模也很值得一看。它的恢宏,它的博大,它的内容丰富,都体现了一个大国的王者风范。
    
下午四点来钟,天色已渐昏暗。从国博出来向东拐走正义路,不多远有一条东西走向,以灰色调为主的街道,朴素、宁静连行人也不多见。这条不起眼的街道,就是曾几何时赫赫有名的东交民巷,是百年来的使馆区。想象中应该是西洋建筑鳞次栉比,其实不然,并无多少特色建筑。让我记住的仅是在些许西式建筑中矗立着一座高楼,这是现今的最高人民法院,它的斜对面是公安博物馆。

    
1014日,阴。
    
铅色的天空低低地压在头顶,家中仍暖如夏季。透过窗子看到外面的行人加上了厚厚的冬衣,北风肆虐地吹,草木都弯下了头,才感到冬的来临。
    
天气不适摄影,但还是不愿浪费时间,决定到儿时去过的地方和住过的地方看看。于是从什剎海走到银锭桥,转入烟袋斜街,从地安门外大街到鼓楼钟楼,再到著名的小吃店——姚记炒肝店吃小吃。
    
之所以说“姚记炒肝”著名是因为:2011年美国副总统拜登访华时,曾经带着孙女在那里用过餐,仅花了79元吃的很开心。
    
但是,不要以为北京的名小吃“炒肝”是爆炒出来的。我们正吃着的时候,忽听身后有人用“乡音”——广州话惊呼“点解炒肝系哩样唧(怎么炒肝是这样的)?!”听到这种惊诧的口吻,不难想象“炒肝”名不副实有多严重了。这种炒肝有点像广府的“碗仔翅”,是用淀粉勾成浓芡,将煮熟的猪肝片、大肠段烩入,佐以花椒大料酱油,使之口味咸香浓郁。
    据说早年间的老北京在吃法上是有讲究的,不能用匙羹或筷子,而是趁热端着碗,沿碗边“吸溜”着喝——这是我第一次见到这种食品时,一位朋友告诉我的。当然,现在已见不到有人这样进食,店家也都配备了匙羹。至于这种羹状的食品为何要叫做“炒肝”,已是无从考究了。
    
饱餐后延着小胡同寻找鼓楼医院,这是一位世交阿姨工作过的地方,小时候常到这里找她。医院仍在宝钞胡同,但已不复原来的模样,原是灰墙灰瓦灰门楼的四合院,现在已改建成现代化建筑。延宝钞胡同转纱络胡同,看了曾经住过的老房子,家人读书的老学校——北京一中。家人说:学校全然没有了旧时模样,古旧的亭台已不复存在。
    
穿过北锣鼓巷,走集贤街(国子监、孔庙所在地)经雍和宫大街乘车回家。一日游内容丰富,感概颇多。北京的变化日新月异,古旧的痕迹日渐减少,但皇城必竟是皇城,它的风彩依然,它蕴含的历史气息,仍能在不经意间显露。

    
1015日,晴。
    
一觉醒来,艳阳高照,心情兴奋无比,决定去景山和北海。
    
天空湛蓝如洗,空气清新透明。
    
景山是老北京城的制高点,位于紫禁城的北面中轴线上。它是辽代金章宗营建瑶屿行宫(今北海公园琼华岛)时,将余土堆积此处而成。历代有“青山”、“镇山”、“万岁山”、“煤山”之称,清顺治八年改名为“景山”。一直是皇家园林,寻常百姓不能步及,1928年才被辟为公园对民众开放。景山,以明朝末代皇帝思宗崇贞在此自缢殉国而著名。
    在公园的东边,景山脚下有一棵歪脖老槐树,明崇祯
17年(1644年)319日,李自成攻克北京,明崇祯帝自缢于此。清军入关后,为笼络人心,将此槐树称为罪槐,用铁链锁住,并规定清室皇族成员路过此地都要下马步行。歪脖槐树历经200多年,一直只有碗口粗没有长大过,老百姓都说这是被皇帝压得长不大了。文化大革命时,这棵歪脖槐树被当做“四旧”砍伐了,现在所见是文革后重新种植的。可能是没有被皇上压过吧,这棵槐树越长越粗壮,比起十几年前我见到时更是高大,且有不断发展的趋势。
    
站在景山的制高点——万春亭鸟瞰山下与之一路之隔的故宫博物院,阳光下一片金灿灿的皇宫,放射着无以伦比的奢美光芒,震撼着人的心扉。
    
北海是明清两朝城内的皇家花园,山水相映精美绝伦。永安寺内的白塔巍峨矗立在最高峰,与蓝天碧水交相辉映,显出庄严神圣的气度。

大修中的军博
图片

知道这是谁的手迹吗?(首博馆藏)
图片 

国家博物馆局部
图片

国博馆藏春秋时期铜鼎
图片

国博馆藏明代皇后冠
图片

国博大厅局部
图片

烟袋斜街清代邮政信柜(邮局)
图片

“骆驼祥子”的新职业——胡同游
图片

还记得老广州“大三元”吗?在广州站不住脚的老字号,皇城根儿扎下根
图片

景山西望北海白塔
图片

北海公园
图片

景山万春亭上眺望气势恢宏的故宫
图片




 

文章评论

江南野夫

咖啡君可算是住在广州的半个老北京了,随着她的行踪,让读者感到,作者面对自己从小生长的地方,这座城市既熟悉又陌生,透过她的文字和照片,让我们领略了古韵的皇城和现代的首都,还有老北京的多姿多彩生活和小吃。很精彩,因为这些文字和照片中,充满了作者的深情。[em]e163[/em]

蕉雨诗心

[url=http://r.photo.store.qq.com/psb?/07e104b8-84b2-4263-8763-ab780582db5f/s8x2uk.n8RGXldig2*A3jHuARfZe8u2OhSk4D*6cM.A!/o/dD0xr.wQAwAA&ampbo=gAJ*A9wCAAQBAAM!&ampsu=1240330961&amprf=2-9][img,732,1024]http://r.photo.store.qq.com/psb?/07e104b8-84b2-4263-8763-ab780582db5f/s8x2uk.n8RGXldig2*A3jHuARfZe8u2OhSk4D*6cM.A!/o/dD0xr.wQAwAA&ampbo=gAJ*A9wCAAQBAAM!&ampsu=1240330961&amprf=2-9[/img][/url] 只看到慈禧太后的印章,其他印章都看不清楚!呵呵,以大取胜,慈禧太后的手笔可能性挺高的。[em]e112[/em]

KG

皇家的建筑和物品真是大气恢宏。只有远远欣赏的份了。。。。。。[em]e100[/em]

兰色妖姬

跟着咖啡姐游北京是一种享受,兰姬到北京去最头晕的是没了方向感,习惯了向左向右,分不清南北[em]e140[/em]

咖啡

我和你差不多同一时间到北京游玩,和你一比,本咖啡简直就是小菜一碟啊[em]e127[/em] [em]e127[/em]

细雨

北京的古建筑很有特色很美,可是北京的小吃我还真的不敢恭维呢[em]e112[/em]

山丹丹

看着你拍的相片跟着文字细游了一次北京!

东山小土

[em]e179[/em]喜欢看咖啡串胡同的情景。外地人去北京,不是颐和园就是故宫,不是长城就是十三陵,不是天安门就是天壇,对于小胡同大概没有多少人会特地去行走一番。咖啡写小胡同写得有趣,连小吃也不放过。好个“炒肝”小吃,看了不由食指大动!“炒肝”居然是这样子的,不过也不错啊。写得有趣,拍得精彩!欣赏了。[em]e142[/em]

暖咖啡

看到描写炒肝那一段 不由地笑了 北京 这个融各地文化为一体的大都市 你会看到很多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 看了你一些列来自北京的照片 没有去过的地方一一在目 对你 深深感谢

之韵

原来北京是咖啡姐童年时代的居住地啊,怪不得你对它有着那么深厚的情感。我以为您的文笔句式及语言风格太符合类似这种文字的描写了,每读一次,都是极好的享受乃至快乐。我相信,这是因为内心的某种契合达到了高度的融合的结果吧?你高洁优雅的文人气质,真的让我喜欢、崇拜极了。[em]e181[/em] [em]e163[/em] 。

原野

谢谢你给我们带来精美的照片。你的摄影作品:北京街景系列作,无论在风格上,还是意境等诸多元素上都有新的探索。让人迷恋于描绘昔日老北京的街景和胡同,跟随镜头去寻求旧时的记忆。老京城系列中,一幅幅灰色调的旧京影像、似乎隐约听见有一曲曲怀旧的挽歌,伴以抖空竹幽灵般的音响,在北京混沌的上空中回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