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霾天气是怎么回事?

个人日记

        从今天早上开始我们这个地区地区一直被雾霾天气笼罩,到现在外面还是浓雾笼罩,能见度很低。那么雾霾天气形成原因是什么?今闲着没事上网查了一下。事实上,雾霾天气形成原因其中既有气象原因,也有污染排放原因。专家指出,近期中东部地区出现的雾在气象学上称为辐射雾,雾霾天气形成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这些地区近地面空气相对湿度比较大,地面灰尘大,地面的人和车流使灰尘搅动起来;
  二是.没有明显冷空气活动,风力较小,大气层比较稳定由于空气的不流动,使空气中的微小颗粒聚集,漂浮在空气中;
  三是.天空晴朗少云,有利于夜间的辐射降温,使得近地面原本湿度比较高的空气饱和凝结形成雾。  四、汽车尾气是主要的污染物排放,近年来城市的汽车越来越多,排放的汽车尾气是雾霾的一个因素;
  五、工厂制造出的二次污染;
  六、 冬季取暖排放的CO2等污染物。
  大范围雾霾天气主要出现在冷空气较弱和水汽条件较好的大尺度大气环流形势下,近地面低空为静风或微风。由于雾霾天气的湿度较高,水汽较大,雾滴提供了吸附和反应场所加速反应性气态污染物向液态颗粒物成分的转化,同时颗粒物也容易作为凝结核加速雾霾的生成,两者相互作用,迅速形成污染。
  环保专家表示,通常在北方地区冬天因为采暖期猛增的能源消耗排放,中等以上城市人口集中排放量大的主城区连续三天的空气污染物积累就可能达到重度污染的程度。随着空气质量的恶化,阴霾天气现象出现增多,危害加重。我国不少地区把阴霾天气现象并入雾一起作为灾害性天气预警预报。统称为“雾霾天气”。其实雾与霾从某种角度来说是有很大差别的。目前公认的影响因素是气象和污染因素。气象是自然过程,污染是干扰过程。环保专家指出,空气中的悬浮颗粒物肉眼是看不见的,但它们能降低空气的能见度,导致灰霾天。空气中不同大小的颗粒物都能降低能见度,不过,与粗颗粒物相比,细颗粒物(PM2.5)降低能见度的能力更强,是灰霾天能见度降低的主要原因。
  
“借我一双慧眼吧!”不少网友在微博上感叹,看来雾霾天气各地都不同程度出现。想在雾中把城市看清,更想明白雾霾原因所在。为何出现如此大范围的雾霾天气,大气中悬浮的水汽凝结,专家说,当空气容纳的水汽达到最大限度时,就出现饱和。如果水汽多于饱和量,多余的就会凝结出来,与空气中微小的灰尘颗粒结合,形成小水滴或冰晶,悬浮在近地面的空气层里,成为雾。气温愈低,空气中所能容纳的水汽也愈少,越容易形成雾霾。 雾霾天气使空气质量明显降低。气象专家提醒居民需适当防护,尽量减少室外暴露的时间,减少开窗,长时间在室外需要佩戴口罩。由于能见度较低,驾驶人员应控制速度,确保安全。专家还说:“雾本身不是污染,但产生雾的大气环境处于比较稳定的状态,空气中的污染物不易向外扩散,造成集聚效应,会使污染越来越重。同样,城市污染物在低气压、风小的条件下,与低层空气中的水汽相结合,也会加重雾霾程度。”  


 

文章评论

野疯子!

唉,这就是家里的大气环境啊!多少年来盼望家里能有个好的环境,可是又过去多少年,环境依旧在变化,变得越来越难以令人适应。我记得曾衙门的大老板说过:“宁可呛死,也不能饿死”。这就是我们赖以依赖的衙门的态度。唉,还能指望什么呢?

野疯子!

我们的家啊,西望有西山,东看有安邦河,真可谓是左青龙右白虎,尽得地利之优势。背靠一片大平原,是世界三大黑土地之一的三江平原腹地。三山六水四分半田,三江最高峰七星砬子就坐落在我们家的境内,本来气候条件,自然条件都是很不错的。可是,我们在那什么的领导下,而且还是正确的领导下,多年来,环境、生活环境却没见到好转,谁之责、谁之过,又有谁应该反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