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品生活之 一次走心的阅读

个人日记

     “许多年过去了,人们说陈年旧事可以被埋葬,然而我终于明白这是错的,因为往事会自行爬上来。回首前尘,我意识到在过去二十六年里,自己始终在窥视着那荒芜的小径。”... ...阿富汗旅美作家勒德·胡赛尼在《追风筝的人》的开篇写道。

象一位成熟稳重的中年人,坐在你的对面,坐在桔黄的灯光下,低沉、缓慢而又平静地述说一个关于亲情、友情、父子、兄弟、种族、家国、忠诚、背叛等等美丽、残忍的故事,述说一个凡夫俗子在历史狂涛中独力奋斗的煎熬与艰辛。

故事的主人公,阿富汗富家之子——少爷阿米尔12岁前,与家里老仆之子、小他一岁的哈桑情同手足。因身份与种族不同,白天他们相互追逐、玩耍、爬树、用弹弓射邻家独眼德国犬,晚上,各自回自己富丽的华宇、简陋的泥屋,一段注定没有前景的友谊。

阿米尔不受父亲待见,却对哈桑关爱有加,不仅年年记得他的生日,还送给他昂贵的生日礼物:请大夫为他治好兔唇,而阿米尔费尽心思写的第一篇精彩小说,倍受父亲朋友拉辛汗的称赞,父亲却不置可否。冷漠的父亲让阿米尔缺乏安全感、急于想取得父亲的认可。在阿米尔看来,风筝是自己健全人格的象征,赢得风筝,就赢得了父爱与尊重。1975年的某个冬日,阿米尔与哈桑终于凭着高超的技艺力压群雄,赢得了风筝比赛的胜利,为找回那只能为阿米尔赢得父爱与尊重的风筝,哈桑不顾一切去追回那只胜利的风筝,途中,发生了意外。于是,便有了开头的一幕:阿米尔趴在那堵坍塌的墙上,在那荒芜的小径,在那结冰的小溪旁,眼睁睁看着哈桑被人欺负而不出手相助。

象断了线的风筝,阿米尔与哈桑的友谊从此风雨飘摇。不论哈桑如何努力,阿米尔始终无法原谅自己对哈桑的背判,最终施计逼走哈桑。自此,阿米尔痛苦地生活在愧疚之中。

由于战争,阿米尔和父亲被迫逃往美国,并在那里有了自己的事业。看似平静的生活再次被拉辛汗的电话掀起波澜。“那里有再次成为好人的路”。拉辛汗希望阿米尔重新回到阿富汗,帮助哈桑。

经过内心苦苦的挣扎,阿米尔重新回到曾经温馨闲适、如今面目全非的故土,却也得知一个令人晴天霹雳的秘密:哈桑是自己同父异母的弟弟!而哈桑却至死都不知道。因种族歧视,哈桑和他妻子被当街枪毙,他们的儿子索拉博成了孤儿,被送进孤儿院,且被塔利班头目带走。阿米尔历尽千辛从塔利班手中解救出索拉博,并想带回美国收养。因无法证明索赫拉博是孤儿,而无法取得美国签证,从而收养索赫拉博。索拉博需要暂时入住孤儿院。出于对孤儿院的惧怕,索拉博割腕自杀被救。在阿米尔带着索拉博回到美国之后,索拉博因为感情受到伤害不再和任何人交流。在2001年9.11事件之后的一个周末,在一个公园里,索拉博终于因为玩风筝对阿米尔微笑... ...

故事敏感、真实、能引起人的共鸣。作者用笔凝炼,娓娓道来,擅长描写缓慢而沉静的痛苦。在作者笔触的牵引下,几度落泪:为哈桑、为阿米尔、为美丽的阿富汗!

风筝是一个隐喻,或许象征友情、爱情、亲情,或许象征忠诚、正直、善良。其实,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风筝,不论象征什么,勇敢地去追吧!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