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茶的 能力

个人日记

 如果不是长期喝的同一种茶,没有人一开始就准确知道这个茶如何泡最好,好的泡茶者在于他知道如何根据水温、汤色、茶叶舒展程度等等现场判断该泡茶的出水时间,知道如何根据水温、汤色、茶叶舒展程度、品饮口感等等对下一泡做及时的调整。

    就是说,现场的准确判断能力,实时灵活调整的适应能力,就是你泡茶的能力。

    我们冲泡前,根据茶类别、投茶量,心理就有个预估,该茶大概能泡几泡。每泡冲出后,根据品饮状况,判断下一泡该如何泡,是否需要调整。


    上面这个是观察茶,我们还要观察人。独饮的情况可能很少,还要看看同饮者的反应,因为我们不是光为了自己喝。多人聚会的时候就得看大家的反应,在泡好茶的前提下争取调整到中庸的状态让更多人喝得舒服点。



    第一、关于泡数

    根据茶类看,建议:
    绿茶2泡后变淡,3泡结束,极好茶可延一泡。
    观音4泡后变淡,6泡结束,极好茶能到8
    普洱即便是好茶,46泡后变淡,8泡结束;老茶撑到10泡就算极品。

    这里有一个误区,人为的技术调整可以使茶汤颜色和口感尽量保持一致,但是不是用来无限延长泡茶次数。

    常见到很多朋友动辄就是我的茶可以泡几十泡,1520算少的,老茶泡40泡也不稀奇。


    所谓几十泡的,乃人工控制茶量、水温、水量、浸泡时间,让茶汤平淡均匀,一味追求冲泡次数,只要茶汤前后变化不大,就叫能泡X泡。这样没有办法泡出茶的真正味道,对茶是浪费,对人是受罪。


    这类朋友可能喝茶标准与我有很大不同,只要是白开水里有点颜色、带点茶味就算一泡,泡到白水一般带点甜味也不舍弃,还迷恋地讲余香、余味,这样的标准除绿茶黄茶类的任何茶都能泡个几十泡。



    第二、浸泡时间

    茶的种类太多,每种茶等级复杂,现场环境器具茶量也不统一,每个人口味有轻重,因此没有标准的冲泡时间。我个人冲茶情况是视情况第一泡茶(注意以下讲的都是我的个人习惯):

    铁观音1030
    岩茶1020
    绿茶3060
    红茶2030
    普洱茶1020
    普洱熟茶1015
    我每次喝的茶不一样,也没有掐表数秒,上面这个是估的,不准确,供参考。

    还是以我常喝的生普洱茶为例,我的具体情况,第一第二第三泡水烧开不换,第四泡开始让水加温重新烧开,如果水消耗太多有可能在第四泡烧水时加水。

    因此第二泡时间与第一泡相当(因为水温稍降,但茶叶舒展程度稍大),第三泡时间比第二泡长10秒(水温下降一点,但是舒展程度高一些,如果用壶可能第三泡就要加水重烧,则第三泡时间必须略短于第二泡),第四泡不加水就重新烧开则浸泡时间与第三泡相当或者略长(水温有提升),加新水烧开则浸泡时间比第三泡长一些(茶闲置时间较长)。第五泡、第六泡可半分钟到1分钟,甚至2分钟,根据茶实际表现来定。像铁观音类的球形乌龙茶,要第三道叶片才充分吸水完全舒展开来,所以第三泡浸泡时间往往需要缩短,第四道以后才后逐渐增加浸泡的时间,但是这个也要看情况,这类茶经常是叶片吸水后膨胀很大,如果茶具空间不够大,里面的水就少了很多,相对而言有投茶过量的效果,因此第四泡不见得一定要长,要根据情况灵活变通。但是铁观音茶质不厚,第五泡比第三泡必须明显加长。

  绿茶白茶类的,水温低,可溶物释出缓慢,浸泡时间明显要长。

    切得碎的茶叶、茶末,可泡次数少,因为可溶物浸出非常很快,因此前面23道时间要非常短,几乎都要马上出水才可,往后几道的时间则要明显长时间浸泡。

    但如果是很紧的紧压茶,比如普洱铁模饼、砖、沱,三泡后舒展程度才比较好,此时浸出物多而快,则前2泡时间要长,尤其是第一泡要长,第三泡要明显减少浸泡时间,第四泡参照第三泡情况微调

    岩茶类重焙火茶,每泡浸泡时间要比观音短,并且因为茶质析出快,前面几道浸泡时间相对要短,三泡后要明显加长时间。

    红茶内涵物出得也较快,几泡下来味道减弱明显,但是颜色较耐冲泡,因此比正常冲茶浸泡时间也是前快后慢。

    另外有人称做过试验称用茶缸泡茶的方式,为了不至于过浓,茶与水的比例在1.5%比较合适。道听途说,大家有空自己实践一下。

    以上这些都不是一定的,根据茶、水、容器、环境都是可变化的,重要是要随机应变,比如浸泡时间长,茶汤较稠,但易出苦味。如果一个茶的甜度不够,就要尽量将冲泡时间缩短。这个需要经验,慢慢琢磨吧。

 
 

    当然还有一说:好茶不怕泡,差茶要技巧

    好茶比如我们说的甜茶,第一泡闷泡几分钟,照样好喝;差茶则本身的苦涩、工艺缺陷、异味杂味都出来了,怎么能好喝?因此差茶需要通过冲泡技巧扬长避短,以技巧把茶泡得尽量好喝。

    当然茶商在非常了解自己茶品的状况下,经常以高超技巧迷惑大家的口舌,避免缺点、最大化发扬优点。把茶泡得好喝的技巧是必须的,有益的,茶商这样做把茶最好的一面呈现给你并没有错,可以明白告诉你这个茶卖得贵因为上限就是能达到这样的高度;但是如果是为了迷惑你的判断,告诉你这个茶卖得贵因为它就是这样的高水准,谋取高额不当利益就不妥了。

    当然,固然别人不对,光是埋怨是没有任何用处的。茶商让你交学费,给你上课,是给你机会学习,你自己要努力。如果要独自去卖茶,你得知道自己的斤两,能看出茶商采取了什么冲泡技法,这个技法可以掩饰什么、突出什么。

    比如高水温快速出水,香气迷人不苦涩,你能喝出香气迷人的背后是滋味淡薄,能看到香气迷人的背后是延长浸泡时间出苦涩的可能;

    水不加温,沿杯壁细水慢注,延长浸泡时间,水甜滑,你要能喝出水甜滑间香气的降低、茶汤力度的减弱,能看到水甜滑的背后是换高温水出苦涩、出青味异味的可能。

    冲泡前快后慢,茶汤均匀耐泡,你要能喝出茶汤均匀但是淡薄、无层次,能看到茶叶耐泡背后是改变冲泡时间后茶不耐泡的可能。

    怎么透过现象看本质?

        1、先了解基本知识
    水高温时间长:出香,出苦涩,汤浓厚,不耐泡
    水高温时间短:出香,不易苦涩,汤淡薄,耐泡
    水低温时间长:出甜,出滑,香气低,汤稠,口感单一,耐泡

        2、再注意细节
    延长冲泡时间的方法:使用出水口小的器具,放慢泡茶动作缓慢拖拉,故意与你聊聊天,点支烟,先泡茶再洗杯,刷刷茶盘……

    降低水温的方法:一壶水用到底不加温,动作迟缓,增加洗杯、闻香、看叶底环节,高冲细水慢倒沿杯壁下流……
(注意以上方法反过来自己用,就是提高你冲茶技法的手法,只不过不必这么掩饰做作)

    或者最好的方式是干脆自己来泡,按自己的习惯来泡,对比自己熟悉的茶判断高下、确定价位。又或者叫茶商长时间闷泡,一口便知。



    第三,出汤

    器具要求出水尽量快速,从出水到出尽最好68秒内。.

    泡茶时除了绿茶类留根外,其他茶类茶汤需要出尽。

    出完汤可以看叶底,但不要搅动叶底翻看,除非不打算继续喝这一泡茶了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