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普世价值?简单地说就是:把其他人当人看!

转载

图片



          究竟我们怎样认识普世价值或者普世伦理的核心呢?怎样简单地接近普世价值浩瀚真理的不动点呢?用一句话概括:把其他人当人看。这就是道德的黄金律。其延伸或其他方式的表达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或其肯定的表达“己欲立立人、己欲达达人”。


价值论作为哲学的一大分支,起步较晚,始于19世纪的洛采、文德尔班,至今历时170年,其中有诸多核心问题需要并值得进一步探讨、研究和解决。价值哲学在中国,前有1934年的张东荪,后有80年代兴起的价值哲学热,现有2007年之后掀起的民间价值哲学狂潮。这恰好表明了中国人自传统价值体系崩溃以来面临的价值观危机,也说明建立我们自己的价值理论是时代的需要。

价值观是人对人生、社会与自然的一种根本认识和行动的出发点,是世界观的核心部分,是哲学之高峰。

价值论研究的对象是正确价值观的建立问题,也就是:人如何判别是非善恶美丑利害、正义非正义,判别利与不利,衡量利与不利的程度,怎样判别一些人们尚未达成共识的复杂关系,尤其是怎样辨析和认识一些看不见、摸不着的所谓“关系属性”和大概念如自由、民主等在社会科学与实践中的大是大非问题。

哲学中的本体论,回答的问题是:世界的本质是什么?认识论和方法论,回答的问题是:人类如何正确认识客观世界?而价值论要回答的问题是:人类为什么要认识世界?人生的意义和社会发展的正确方向和路径是什么? 也就是正确解答人类认识世界和改变世界的目的问题,正确解答人生观和世界观方面的各种问题。

与本体论、认识论相比,价值哲学是更高深的哲学问题,是更高级的哲学问题,它应该以正确的本体论和认识论为基础,充分汲取本体论、认识论和现代科学的成就。价值理论与人的理性、情感活动,以及人的种种有目的的行为紧密结合在一起。

显而易见价值哲学是哲学中比较新的领域,也是更为高深的理论。

价值理论是统领相关社会学科和科学的基本理论。与价值科学相比,伦理学、经济学和美学均属于实用科学。正确的价值理论无疑对各门涉及价值判断问题的科学有不可或缺的指导作用,乃统领伦理学、法学、政治学、经济学、美学等相关人文科学之总纲。能最大限度影响人生,左右社会的学问,莫过价值哲学。价值论和由此建立起来的人道主义,是辨别是非善恶之根本,是人生之至理,是社会之正道。价值理论错,一错百错,价值理论对,一对百对。

价值这个词汇由来已久,最早形成于经济学。人们在回答价值的定义时有不同解释,最早定义为“效用”,而后定义为“关系属性”,最后定义为“意义”。简言之,价值既是一种性质也是一种意义。

在价值哲学中,最大的价值判断莫过于“好与坏”,什么是好,什么是坏,怎样为好,怎样为坏,这是价值哲学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把这个问题的范围缩小一点,就伦理学而言,我们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为善,什么为恶?善与恶的判断,贯穿价值判断的始终,也构成全部伦理学的基础。

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人们对一些问题逐渐有了一些共同的认识,有一些不变的共同的善恶标准,为各种文明所共同拥有,直到今天依然有效,这就是普世价值。刘利华先生给出的普世价值定义是: 普世价值是适用于一切时代,一切文化,每个人、不同规模的人类群体和人类整体的积极意义或积极性质。他这个定义是目前比较先进的定义,好处在于把普世价值定义为“积极的意义或积极性质”,也就是“善”的属性或意义。缺点是没有包括把恶囊括在价值定义之内,相当于说出了1+2=3.

这个定义的外延,它所包括的具体内容,首先是伦理意义上的善及相关展开,其次是政治伦理学中的自由、平等、博爱、民主、人权等等。毫无疑问,能够成为普世政治伦理为全世界所认同的价值法则,集中体现在联合国的《普世人权宣言》之中。

那么,我们说,究竟我们怎样认识普世价值或者普世伦理的核心呢?怎样简单地接近普世价值浩瀚真理的不动点呢?用一句话概括:把其他人当人看。这就是道德的黄金律。其延伸或其他方式的表达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或其肯定的表达“己欲立立人、己欲达达人”。

这一条黄金律在人类社会和历史长河中的作用,如万物之拱北辰,无此无以为人类。

现代普世价值思想的发展与深度普及,是人道主义与封建专制主义斗争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十四世纪之后,人们在生活中发现封建专制制度的种种弊端,发现人的地位被置于神之下和皇权之下,被轻视和践踏。因此,反对专制的几个世纪之中由不同思想家最终发展出人文主义和自由主义的宏大思想体系,互相补充。

马克思充分认识到专制制度对人性的抵触和反动,他说:“专制制度的唯一原则就是轻视人类,使人不成其为人。”(《马恩全集》第1卷第411页)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