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转载文章,具体http://www.jdtop.net/thread-3492-1-1.html 关于SACD的介绍以及基本的播放方法,本论坛内的无忌版主已经发表了文章给予较详细的介绍。在下的这篇文章主要是介绍更多的播放方式供大家选择使用。
SACD的音质就不用说了,反正比CD好。根据各唱片公司的技术不同,有些SACD一耳朵比CD好,有些则好的不多,不过肯定都要好。目前我还没听过哪张SACD音质是不如或等于CD的情况。 SACD储存的是DSD文件,近期PS3被破解,能够提取出DSD文件,从而实现完美抓轨。
以下几种文件格式需要简单说明一下(当然,本人才疏学浅,说这个难免有技术性错误,看看即可): ISO:这是PS3直接把SACD做成光盘镜像,包括了两声道的DSD文件和多声道的DSD文件。目前,网上能下载的大多数SACD抓轨都是以ISO形式保存,一般叫做SACD-R。 DSD:不多解释了,索尼和飞利浦搞出来的一种次时代音频码流,和DVDA(24bit PCM格式)竞争。目前两者都一蹶不振,但是SACD的资源明显较DVDA多不少。DSD的详细介绍请自行百度。 DST:SACD碟片多是用一张4.7G的DVD光盘来储存数据,光头读取的是储存的DSD文件。但是,一张74分钟的DSD文件大小约为2.5GB,如果加上更大的多声道文件,那空间明显不够。于是有了DST格式,本质上就是把DSD文件无损压缩,碟机播放的时候实时解压播放。 DSD格式的后缀是.dff。如果有DSD解码器则可以直接播放。现在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在电脑上播放。
简单来说,播放SACD有以下几个方法: 1、foobar的SACD插件。安装后可直接将ISO文件拖进foobar中即可播放,有曲目信息。 foobar建议使用最新的1.1.9版本,音质好,功能完善,对SACD插件的兼容性也好。 foobar2000下载: http://115.com/file/clooqs4n#
2、ISO解压成DFF文件播放。需要用到scarletbook和audiogate这两个软件 scarletbook负责将ISO文件解压出DFF文件。
scarletbook.rar下载: 解压我提供的链接后,是一个文件夹。首先要注册DecoderComp.dll,注册方法:运行cmd.exe,win7和vista用管理员模式不解释,然后输入regsvr32 c:/path/to/DecoderComp.dll(这个文件的路径,这里仅举例)。注册完成后将ISO文件放入scarletbook文件夹,双击Extract DST Stereo Files则可解压出ISO内的二声道文件,双击Extract DST Multichannel Files则可解压出ISO内的多声道文件。更详细的ISO解压成DFF文件方法:http://www.jdtop.net/thread-2973-1-1.html
然后安装audiogate。首先安装这个:
装好后,直接将解压出来的dff文件拖进去即可播放。 3、DSD转换成PCM(wav, flac等)播放这主要是针对一些PCHIFI用户,比如WEISS DAC用户(WEISS火线解码用苹果电脑+amarra软件音质是最好的,但是amarra不支持DSD)或LINN DS用户(该播放器必须用自家的软件方能达到最佳音质,一样只支持PCM) 一般而言,为了突出DSD高密度的优势,肯定选择24bit输出。至于是88.2还是176.4khz(为何不是96或192khz,因为44.1的整倍数乐感相对更好),取决于你的解码是不是支持这么高的码率,或者你的硬盘够不够大。一般而言,176.4khz的听感最佳。 转换的话,可通过foobar插件转换、saracon转换、audiogate转换。第一种我没尝试,第二种这个软件就要卖几千上万,用了盗版的淋总(该软件的大陆代理商)会生气,我个人用第三种,免费软件,且软件的开发商krog公司对DSD很有研究和造诣。效果一样很好,绝不输saracon。转换很简单。audiogate主界面点击export,然后就自己选参数了。我个人喜欢这样,如图: 解释一下normalize这个选项,实际上就是由软件来调控输出电平。开不开这个见仁见智,一般多数专辑默认电平输出就已经比较合适。 如果感觉一些专辑电平过高,我个人喜欢手动调整,而一些专辑,比如本坛的邓丽君的SACD,为了得到甜美柔滑的音色,必须降低电平输出,一般要降3DB,一些曲目甚至要降4-5DB才行。 调整方法调节图里的这个GAIN就行,输入数字加电平,输入负号+数字减电平,推荐0.5DB一档逐个尝试,直到自己满意为止。 输出完毕后,就可以用WEISS DAC、LINN DS等大多数解码器播放了。
来一段SACD和CD的对比,邓丽君的一首日语歌。只要器材稍有一些档次,可一耳朵区分出SACD的好:
|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