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经|诵经|听经|请经|流通|破损处理】必读--否则有大因果!【别因无知犯下过患】

基础╬须知

 

 

【阅经|诵经|听经|请经|流通|破损处理】

­

 南无阿弥陀佛   感恩 您的 光临  

 

无上湛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意

图片

 

  至于阅经,当先阅经文,次看注疏。若欲随分亲得实益,必须至诚恳切,清净三业。或先端坐少顷,疑定身心,然后拜佛朗诵,或止默阅。或拜佛后端坐少顷,然后开经。必须端身正坐,如对圣容,亲聆圆音。不敢萌一念懈怠,不敢起一念分别。从首至尾,一直阅去,无论若文若义,一概不加理会。如是阅经,利根之人,便能悟二空理,证实相法。即根机钝劣,亦可以消除业障,增长福慧。六祖谓但看金刚经,即能明心见性,即指如此看耳。

  古人专重听经,以心不能起分别故。如有一人出声诵经,一人于旁,摄心谛听,字字句句,务期分明,若稍微放纵,便致断绝,文义不能贯通矣。诵者有文可依心不大摄,亦能诵得清楚。听者惟声是托,一经放纵,便成割裂。若能如此听,比诵者能至诚恭敬之功德等。若诵者恭敬稍疏,则其功德,难与听者相比矣。

  阅经之态度

  今人视佛经如故纸,经案上杂物与经乱堆,而手不盥洗,口不漱荡,身或摇摆,足或翘举。甚至放屁抠脚,一切肆无忌惮,而欲阅经获福灭罪,唯欲灭佛法之魔王,为之证明赞叹,谓其活泼圆融,深合大乘不执著之妙道。真修实践之佛子见之,唯有黯然神伤,潸焉出涕。

  阅经与研究义理之分别与时宜

  阅经时,断断不可起分别。自然妄念潜伏,天真发现。若欲研究义理,或翻阅注疏,当另立一时,唯事研究。当研究之时,虽不如阅时之严肃,亦不可全无恭敬。不过比阅时稍舒泰些。未能业消智朗,须以阅为主,研究但略带。否则终日穷年,但事研究,纵令研得能拨云见月,开门见山一样,亦只是口头活计。于身心性命,生死分上,毫无干涉。腊月三十日到来,决定一毫也用不著。

  写经之字体

  写经不同写字屏,取其神趣,不必工整。若写经,宜如进士写策,一笔不容苟简,其体必须依正式体,夫书经乃欲以凡夫心识,转为如来智慧,比新进士下殿试场,尚须严恭寅畏,无稍怠忽。能如是者,必能即业识心,成如来藏。今人书经,任意潦草,非为书经,特藉此以习字,兼欲留其笔迹于后世耳,如此书经,非全无益,亦不过为未来得度之因,而其亵慢之罪,亦非浅显。

  看经念佛妙法

  世出世间诸法,无不以诚为本,诸修行人,更当至诚。诚则业障消除,善根增长。凡诵经时,必须息虑忘缘,一心净念,如对圣容亲聆圆音,不敢稍萌懈怠疏忽之意。久而久之,自可潜通佛智暗合道妙。喻如阳春一到,坚冰自消。诚到极处,豁然贯通。此是看经念佛最妙之法。

  (以上出自《印光大师全集问答撷录》)

  阅经功德较之诵经功德,是否有一样?

  阅之义含有对文而看,检看的意思。诵之义含有大声的读,背熟称诵的意思。故其两者之作用,略有差别;阅经就是看经,检看经文,进而思惟经文,以达成体解法义。诵经就是大声的读经文、背诵,著重一心(梵语eka-citta)之定。

  这须视两者之心境所作所为而定,不得一概而论,因为阅经与诵经所起的变化与作用,的确不可思议,有些人因阅览经文而开悟者,亦有人诵经得开悟,其境界层出不穷,而非较量所能拟议也。(如本法师著《佛学问答》)

  问:经字认识不清而诵错者,有无罪过?(林淑贞)

  答:读经不可粗心浮气,如疑此字有错,即须求人指正,若图省事,将错就错,则失恭敬,不获益矣。(李炳南老居士《佛学问答类编》)

  问:身为优婆塞可以应人诵经做功德否?对此诵经若受人礼金,可有罪过否?(善因)

  答:不许赶赴经忏,纵有特别情形,为人作功德,以不受礼金为佳。(出处同上)

  问:阅读经书,可否随便?还是一定要焚香端坐而后才可以看?(张德明)

  答:印光祖师曰,佛法须从恭敬中求,有一分恭敬,得一分利益,有十分恭敬,得十分利益。读此数语,可知焚香端坐,较随便获益为多。(出处同上)

  问:看经书,或密咒,有不识的字是否可以念白字?或超越念。(张德明)

  答:咒属于密,本重口传,可以越过不读,经属于显,有不识字,宜查字典。若诵白字,是心存苟且,当涉侮慢,大不可也。(出处同上)

  问:诵经在佛前,其实所诵的经典,并无一人听有了解,而且诵经的人,佛说的妙理全不知,照这样的诵经,是有功德否?假使诵经人是佛教徒,对本身有益否?众生有益否?愚迷想是唱歌一样吗?请指示疑虑。(叶特华)

  答:若解文义,诵之思维其理,以求开慧,不解文义,诵之收其散心,以求成定,能如此者,何人而无功德。虽无人听,却有天龙八部来听,且修道在于己之证不证,而不在人之听不听。若说与唱歌一样,是口诵而心不诵者之流,此辈心虽无道,但于诵经,口业却善。(出处同上)

  问:“我们在家居士诵经时,是站着好,还是坐着?请师父指点。”

  答:诵经是背诵,不需要看经本,坐着、站着都可以,这个没有一定;如果是读经,有经本坐着比较好。不用经本背诵这个没有关系,站着、经行都可以,散步的时候都可以背诵经典。(净空法师《学佛问答》21-90-21)

  问:他说一部经诵一半有事出去,或者是到第二天可以再接下来诵后面的一半(大概是这个意思)?

  答:这最好是当天不要等到第二天,当天我晚上少睡一点,我也要把这个经念完,这样才好,第二天是应当再诵一部。不能说我第一天诵一半,第二天再诵一半,这样不好。(净空法师·答福鼎温州居士提问-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2004/9/11)

  问:与人共住一室的情况,如果室友在睡觉时,我们在旁边读经,是否对他有不良影响?

  答:你不吵他就行了,不要干扰他。你读经,默念、不出声,我们一般讲金刚持。金刚持,口动,没有声音,这叫金刚持。这样你就不会干扰到别人。(净空法师·答香港参学同修之三十五 2006/6/2)

   免费结缘佛经,非为迎合贪心,而是導引衆生發無上菩提心,成等正覺。故,每一本经书,經書誕生的每一環節(請法,說法,记录,翻译,助印,流通等)皆饱含至诚恭敬之心。为不至于唐突佛经,特制定以下恭敬佛经的要求,请佛子参照执行。

(一)迎请佛经

1、请经若请佛讲法,当发菩提心,起大恭敬心,然后在根据自己的需求请需要诵持的经书(暂时不看的经书就不要请了,勿贪心,佛經非藏品,若束之高閣,而不使其流通,則有遮擋佛光之罪過,慎之!);

2、经书请到后,最好先放佛像前或清净高处,发愿并承诺自己所要读诵的次数;

3、借阅他人佛经,应按时送还,应视同己物般珍惜,切不可任意涂抹、窃剪、撕毁;依出世法论则为毁法,依世间法论有欠公德心。常住所有佛经佃户,未经许可不要动用,私自动用,则犯过失;若私自取走不还,为盗僧祗物,而获大罪;

(二)佛经放置

4、佛经要放在其它书籍的上面。举凡经、律、论其放置层次,由上而下依次为:原文经典、经典批注、一般佛学书籍、圣贤的言论、教化性书籍、一般书籍;

5、经书应恭敬放于清净高处,不可随意扔放床上、座椅上、矮桌几上,及不净处;

6、如手捧或装于口袋携持时,不得低于腰部,不可挟腋下。 男居士更不可将佛书卷起放入裤袋中,女居士不可将佛书塞入女用皮包中,女用皮包杂物太多,此皆不如法;小本佛经只宜放入上衣口袋,否则犯失敬意,虽细微小节,也不可不知,知即改正,不应再犯;

7、不得口吹经上灰尘,应以专用净布拭去;

8、书房和睡房若是同一间(限单身净房),睡觉时应用干净的布将经书盖好,且要安置在头的那一边;

9、不可在经典所在的地方,有种种污秽行为;

(三)诵读佛经

10、经典乃三世诸佛之师,如来法身舍利,亦当作真佛看,不可作纸墨等看。礼诵持念,种种修持,皆当以诚敬为主;

11、 必须端身正坐,如对圣容,亲聆圆音,不敢萌一念懈怠,不敢起一念分别,从首至尾,一直阅去,无论若文若义,一概不加理会。凡情妄想,卜度思量,将见亵慢之罪;

12、看经应专心,若有杂念,应先合上经典,净念后,再阅;

13、勿以口水沾指翻经页;

14、不可在看经的桌面上,摆置杂物,或躺着看经书,更不可以污手触经;

15、经书上不可涂写,不得一边谈说杂话、吃东西,一边看经书;

16、中断不看时,应夹放纸条做记号。不可折页、折角,或经书面朝下、作「人」字形搁置;

17、不可在洗手间内看经。

(四)佛经流通

18、佛经不可作为了藏书,那是要犯了遮盖佛光的罪。若无暇阅读,应转送他人,广为流通;

19、一切报纸型之佛刊,不可做包扎物品之用,也不可任意丢弃、撕毁,应侍机转赠他人阅读。凡流通之佛书不宜存置,而应辗转流通,咸令受益;

20、除自己结缘外,还可到经书互换版块进行互换,或者寄回代为结缘;

(五)破损处理

21、佛经是法宝,为众生离苦的指南,应尊重恭敬,若有破损,应速修补,经典所在之处皆有龙天护佑,若任其损坏废置,罪过无量;

22、以前请到过一些印刷不精美的经书,或有缺字、漏字的情况。后来又请到了精美的经书,您可以把前者的错别字找出来,用不干胶、计时贴等修正过来,以后再结缘给别人。这个功德是很大的,相当于为寺院漏雨的屋顶补漏;

23、对破损比较严重,无法修复的经书或者错误比较多的经书,可以焚毁,将灰放在流动的河中;

(六)禁止贩卖

24、宗教用品是神圣的,《梵网菩萨戒经》明文规定“不得贩卖佛像佛经”。凡在此处所请之佛经,必须严格按此要求执行;

25、在此请经者被认为承诺接受此条要求,此承诺具备法律效力,若有违背者,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附佛经记载相关戒律:
  《梵网菩萨戒经》:若佛子。常应一心受持读诵大乘经律。剥皮为纸刺血为墨。以髓为水析骨为笔书写佛戒。木皮谷纸绢素竹帛亦应悉书持。常以七宝无价香花一切杂宝。为箱囊盛经律卷若不如法供养者。犯轻垢罪。
  《梵网菩萨戒经》:佛言。佛子。佛灭度后于恶世中。若见外道一切恶人劫贼卖佛菩萨父母形像。贩卖经律。贩卖比丘比丘尼亦卖发心菩萨道人。或为官使。与一切人作奴婢者。而菩萨见是事已。应生慈心方便救护处处教化。取物赎佛菩萨形像。及比丘比丘尼发心菩萨一切经律。若不赎者。犯轻垢罪。

各位请经注意:请务必详细读此文3遍!!!

 
图片推荐日志图片

网络学佛|传播|护持须知

如何闻法

如何辨别、依止善知识

认清真相,撑握命运

生命的本质

戒风远播 见闻受益!影集

如何对待色丄情的诱丄惑

如何忏悔|学佛从忏悔开始

在线发露忏悔堂

解脱、成佛必须要过三个关

【菩提心修法(共2之2)】

【菩提心修法(共2之1)】

八种后悔【警世人】

为什么要皈依?如何真皈依为什么放生功德最为第一

让世界充满爱【唤醒爱心】用佛法来实现婚姻幸福 

【慈善点击=日行百善】

肉食的害处和素食的好处

菩提心贯注在整个生命中如何营造幸福美满的家庭佛教的财富观【智慧理财】

 
  

愿以此功德   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 下济三途苦

若有见闻者  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  同生极乐国

 

文章评论

忘记ing

[B][ft=#ff0000,4,]南无阿弥陀佛!!![/ft][/B]

风儿

阿弥陀佛!你对佛经很有研究。

妙明

受教。请走了。[em]e196[/em]

阿弥陀佛

[ft=,2,]必读--否则有大因果!【别因无知犯下过患】阿弥陀佛[em]e183[/em][em]e160[/em][/ft]

善美

[ft=,2,]阿弥陀佛 [/ft]

我爱你

河北柏林禅寺我上网一查,本来想请经,一看都是卖经,而且大正藏还不单卖某部。又有谁管呀?这些和尚是修什么呀!修下地狱呀!

我爱你

说到罪,讲如法,真正修大乘的,按金刚经修行,就没有如不如法,罪不罪的,万法都空了,罪从何来?不过未证之前如法总是对的,证了之后,法尝应舍。

勿忘发心

.南无阿弥陀佛。顶礼师兄。我在十多年前从寺院偷拿一部僧人早晚课的佛说阿弥陀经,后来不小心撕坏了。丢失了。万分忏悔。怎么补救.?我叫何涛,牡丹江人。

惟华

[ft=,2,]阿弥陀佛 [/f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