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学佛?如何学佛?】

基础╬须知

 

 

【为什么学佛?如何学佛?】

­

 南无阿弥陀佛   感恩 您的 光临  

 

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
顶礼文殊智慧勇识!
顶礼传承大恩上师!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

图片

 

    为什么学佛?
思考题
1什么是佛?如果有人不相信佛陀在人间出现过,你怎么说服他?
2、了解佛陀的这些历史,对你有什么帮助?除此之外,你还知道佛陀的哪些事迹?
3、什么是佛法?不学佛有哪些过失?学佛有哪些利益?对此你有什么体会?

   今天借此题目,简单讲一下佛教的基本道理。
    (一)什么是佛
    作为一名佛教徒,对于佛陀的伟大,佛陀的智慧、大悲、救度众生的能力,都是必须要知道的。如果不了知佛陀的不共特点,反将其与外道、名人、天神、仙人等相提并论,那说明你还不认识佛陀的本来面目。因此,身为一个佛弟子,首先务必要了解自己所皈依的对境——佛陀。
从世间的角度来讲,佛陀这一伟大人物,在人类历史上确实出现过。关于他的出世年代,藏地、汉地乃至全世界的智者,所持的观点各有不同。仅仅在藏地,格鲁派的克珠杰、萨迦派的萨迦班智达、宁玛派的全知麦彭仁波切,及其他教派的诸位大德,由于所根据的历算不一样,故推出来的结果有很大差别。而从世界范围来讲,小乘各派与大乘佛教之间,对此也有极大的争议。
    鉴于此,1950年“世界佛教徒友谊会”在斯里兰卡召开了第一次会议,会上决定:佛陀的出世年代虽说法各异,但为了证明这段历史,也为了便于大多数众生接受,统一规定佛陀降生于公元前623年,圆寂于公元前543年,并以此为标准制定了佛历。按照这个来推算,今年(2010年)是佛历2554年。
    在过去那段时间里,佛陀尽管曾以人的形象出现于世,但他并不单单是印度王子这么简单,在往昔的无量劫中,他行持布施、持戒、安忍、精进、禅定、智慧等六度万行的行迹无法衡量,这一点,看过《释迦牟尼佛广传》的人都很清楚。不过,今天我们暂且不提这些,只是看一下在这个世间上,佛陀是如何示现的?
    在汉地,据史料记载:佛陀于周昭王24年降生,周穆王53年入灭。而佛教正式传入中国,则是在六百多年后的汉明帝时期。佛教既然如此殊胜,为什么这么晚才传到中国呢?公元67年,摄摩腾和竺法兰驮经书来到洛阳,汉明帝在为他们建造白马寺后,也问了同样一个问题。摄摩腾尊者回答说:“其实在佛法传入中国之前,佛陀早已派遣三位菩萨先来中国,结合此方众生的根基意乐作善巧度化,为将来佛法正式传播、弘扬尊定了基础。这三位大菩萨就是:迦叶菩萨化现的老子,儒童菩萨化现的孔子,光净菩萨化现的颜回。”
    此外,永明延寿大师在《万善同归集》中也引用教证说:佛陀曾派两位圣者前往汉土行化,一是迦叶菩萨化现的老子,一是儒童菩萨化现的孔子。这样看来,佛法尚未传入中国前,孔子和老子的思想应该是源于佛陀的加持。
    那么,佛教的这些时间,在藏地又是如何对应的呢?大家都知道,藏地最初的国王是天赤七王,虽然关于天赤七王的年代,历来说法不尽相同,但根据可靠的《藏族通史吉祥宝瓶》描述,这一时代始于公元前825年,结束于公元前545年,正好包括了佛陀降生至涅槃的时间。
    不过也有史料说:“释迦牟尼佛出世时,藏地是一片汪洋大海,佛经中授记:这个海慢慢干涸后,红面人类才会在此繁衍生息。所以,佛陀降生时,藏地还没有人类。”但是对照历史来看,这种说法恐怕有一定的密意。因为藏地苯教的创始人辛饶米沃且,有说与佛陀同时代出世,也有说早于佛陀一千年出世,不管是哪种说法,都表明佛陀在世时,藏地已经有了人类。
当然,对于这些历史,我们不是考古学家,故没必要去刨根究底。之所以给大家介绍这些,也是因为作为佛教徒,这些基本常识应该要明白。不然,一旦有人问起:“释迦牟尼佛在藏地是什么王朝出现的?汉地是什么王朝出现的?”好多人一问三不知,只能硬着头皮说:“反正就是来过人间……”具体时间却说不清楚,这是值得惭愧的。
    佛陀在印度的迦毗罗卫国降生后,按照《宝性论》的观点,在共同所化众生面前,主要示现了十二相:一、降天;二、入胎;三、诞生;四、长大精通工巧学;五、持王位,喜享妃眷;六、出家;七、六年苦行;八、入于金刚座;九、降伏魔众;十、大彻大悟;十一、转大法轮;十二、示现涅槃。这样的佛陀,是众生真正的导师。
    那么,“佛陀”是什么意思呢?它在梵语中发音是“布达”,汉语译作“佛陀”,藏语称为“桑杰”,是正觉者之义。所谓正觉者,“正”是纠正一切罪障,“觉”是觉悟一切智慧。其中,觉又有自觉、觉他两层含义,“自觉”是自身已彻底通达宇宙万物的真相;“觉他”则是依靠这种智慧宣说佛法,令无量无边的众生脱离苦海。
    因此,在这个世间上,唯有佛陀,才能从根本上拔除所有众生的痛苦。这并非因为我们是佛教徒,就拼命赞叹自己的本师,以此吸引更多的人加入佛教。其实佛教的精神是开放的,众生选择信仰是自由的,不像个别宗教那样通过武力等迫人入教。甚至佛教中还规定:“无信心者勿说法。”对没有信心的人,都不能给他宣说佛法,只有具缘者才可以度化。
    在一切人天中,佛陀是唯一的导师。《华严经》云:“唯除等正觉,最胜尊导师,一切天人中,无可归依者。”所以,要想获得暂时与究竟的安乐,唯一应皈依释迦牟尼佛,只有这样,无始以来的罪业、痛苦、烦恼才能一一遣除。所以,我们有幸值遇佛法、皈依佛陀,确实福报相当殊胜。
关于佛陀是否存在,曾经也有这样一则故事:一次,某国王故意刁难一位比丘:“你跟佛陀又不是同一时代,也没有见过佛陀,怎么知道有没有佛陀这个人呢?”
    比丘反问道:“大王,您的王位是谁传给您的?”
    国王答言:“我父亲传给我的。”
   “您父亲的王位是谁传给他?”
   “是我的祖父。”
    比丘继续问:“这样一代一代往上追溯,您是否相信您的国家有一位开国君主?”
    国王回答:“当然相信!”
   “您见过他吗?”
   “没有见过。”
    “没有见过怎能相信呢?”
    “我们的开国君主制定了典章、制度、律法,这些都有历史记载。所以,虽然我没见过他,但是,我相信他一定存在。”
    比丘微笑着说:“同样,我相信佛陀确有其人,也是因为佛教中有佛、法、僧,有经、律、论等《大藏经》,有佛陀所制定的戒律和历史事迹,所以佛陀绝不是虚构的人物,这个道理与你们有开国君主是相同的。”
    国王听了以后,心服口服。
    现在世间也有很多人,由于以前“文革”的影响,根本不相信佛陀存在。我们作为佛教徒,为了遣除人们的这种怀疑,一定要多看相关的历史资料,和佛陀所宣说的可靠经典,以了知佛陀在众生面前如何示现。
实际上,佛陀来人间也是有迹可循的。如果你去朝拜印度圣地,就会见到佛陀降生的蓝毗尼花园,六年苦行的尼连禅河,证悟成佛的金刚座之菩提树,弘扬显宗教法的鹿野苑、灵鹫山、广严城等,宣讲密宗《时轮金刚》的南方米聚塔,示现涅槃的拘尸那伽之双娑罗树……这些遗迹至今仍保留着。由此足以证明,在2500多年前,伟大的佛陀曾来到这个人间,为无量众生转了三转法轮,开示了密宗的不共教言,同时也留下了大量的文字典籍。就拿藏文《大藏经》来说,现在虽有各个不同版本,但公认的有103函。而在汉地,佛陀的教言也都完整无损地留存于世。面对这些事实,假如你还不承认佛陀的存在,那就有点说不过去了。
    (二)什么是佛法
    1、不学佛的过失
    如果我们没有学佛,来世间只是追求权力、地位、财产、感情、家庭,人生几十年很快就过了。假如人死如灯灭那还好,但关键是事实并非如此,我们的心识还要随业力在轮回中不断流转,这一点依靠教证、理证完全可以成立。既然来世是无疑存在的,大家若对它的苦乐不加关心,就实在太愚痴了。《诸法集要经》中云:“愚人无正智,如盲处黑暗。”愚痴的人没有正确的智慧,就像盲人处于黑暗中一样,根本不懂取舍因果。以至于大多数人造了太多不善业,死后只有堕入恶趣,感受难忍的痛苦。诚如《四百论》所言:“由于诸人类,多持不善品,以是诸异生,多堕于恶趣。”《大般泥洹经》亦云:“愚夫邪见,向恶趣门。”
    其实,佛法所讲的宇宙人生之真相,最主要的目的是引导我们“离苦、得乐”。快乐分暂时和究竟两种,暂时的快乐只是有吃有穿、身体健康、心里舒服,而究竟的快乐,才能断除轮回的一切痛苦。人们要想获得这种快乐,就要明了“苦、集、灭、道”四谛——认识痛苦,寻找苦因,以道谛断除苦因,现前灭谛智慧。它涵摄了佛法的所有教义,只有通过这样修行,才能遣除轮回的各种黑暗。
    因此,我们首先要懂得,若没有学习佛法,就不会有真实的快乐。《华严经》也说:“世界若无佛,及众贤圣人,彼诸群生类,无有一切乐。”
    2、学佛的利益
    那么,学了佛又有什么好处呢?并不像世间人所认为的,只是为了治病、算命、打卦、搞些仪式。要知道,佛法的根本教义,是“诸恶莫作,诸善奉行,自净其意”,这一点特别重要,每个人务必要清楚。
    在唐朝,大文豪白居易曾去拜访鸟窠道林禅师。他问:“什么是佛法大意?”
    禅师回答:“诸恶莫作,诸善奉行。”
    白居易听了十分失望:大名鼎鼎的鸟窠禅师,怎么会如此平常,毫无玄妙高超之处?于是不悦地说:“这是三岁小孩也知道的道理。”
    禅师说:“三岁小孩虽晓得,八十老翁行不得。”
    可见,“诸恶莫作,诸善奉行”这句话,谁都会说,但每个人若扪心自问:自己是不是能真正做到?大多数人可能都非常惭愧。所以,学佛不能只停在口头上,而一定要落到实处。
    不过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今生有缘能遇到佛法,确实是十分幸运的。佛教的不共殊胜之处,并不是我们赞叹自己,而是古往今来无数智者共同认可的,也是世界许多宗教一致承认的。尤其是前不久我在课堂上也讲过,2009年7月,国际联合宗教会在日内瓦召开了会议,200名宗教领袖通过投票表决,一致认为佛教是“世界上最好的宗教”,并授予了“最佳宗教世界奖”。对于这一结果,穆斯林、天主教、犹太教的代表都纷纷表示:佛教得此殊荣并不稀奇,因为在过去的历史中,从未以佛教名义发生过任何一场战争,且佛教全是以慈悲为怀的理念,帮助天下一切众生。当时参会的佛教代表,虽然只占极少数,但得票数与呼声却是最高的。
    既然佛教如此殊胜,关于它的未来发展,我们也应该有所考虑。现在有些人认为,佛陀的教法就够学了,世间的学说和知识不必去了解;另一部分人则觉得,佛教的原始教理不太重要,应该将佛教人间化。其实这都是堕入一种极端。对于佛教的未来,我们应在完整具足佛教见修行果等理论和实修的同时,与时俱进,跟上社会的发展步伐,将二者有机地融合起来,这样才能使佛教得到更好的弘扬。
    其实,佛教的了不起,不是我们夸夸其谈,的确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在座的道友也可以想一想,如果你没遇到佛教,现在可能会有许多痛苦,而正是有了佛法的引导,你生理、心理、生活上的暂时痛苦才得以解除,并依靠这一因缘,最终在生死苦海中才有出头之日。因此,大家一定要明白学佛的重要性。学佛所能带给我们的,除了快乐,没有别的。在茫茫无边的轮回中,它是唯一的解脱津梁,故智者理应选择佛法。《别译杂阿含经》云:“唯有入佛法……是则归依处。”
    尤其是现如今,天灾人祸频频出现,世间灾难此起彼伏,在这种环境下,我们虽不排斥其他宗教的作用,但佛教的精神是最管用的。我今天听到一则消息,说是印度一架飞机降落时冲出跑道,至少造成160人死亡。还有前几天的玉树地震,死了好几千人,汶川地震也死了五万五千多人,海地地震死了二三十万人(另说是五十万人),印尼海啸死了近三十万人……这些人都与我们骨肉相连,然而一旦发生自然灾害,他们的生命瞬间就会失去。这些无常的道理,佛陀早就告诉过我们,同时也告诫人们要取舍因果,否则,如果再这样下去,恐怕将来的痛苦还会越来越多。
    总而言之,今天讲了两个问题:认识佛陀和认识佛法。以上只是简单介绍了一下,希望大家对此有所了解!

 

怎么样学佛?


思考题
1、在学佛的过程中,我们应具足哪几个要素?各自起到什么作用?请一一说明。
2、有些人认为:“佛法自学就可以,没必要去依止善知识。”这种观点正确吗?为什么?你是如何依止善知识的?
3、为什么说发大心利他的话,自己也很容易成就?你对此有哪些体会?

    前面从两方面阐述了什么是佛、什么是法。尤其是佛法,指释迦牟尼佛的八万四千法门,它可摄于九乘法门、三乘法门,或者分为显宗、密宗法要。这样的佛法,大家一定要认识,不然,有些人趋入显宗而不了解密宗,就认为密宗的法不殊胜、不究竟,对此产生各种诽谤,这是非常不合理的。

    我们对任何一个事物,不了解之前绝不能轻易诽谤,否则,且不论佛教的因果如何可怕,单单是世间伦理也说不过去。英国文学家莎士比亚就讲过:“千万不可妄自评论你所不知道的道理,否则,你可能会用生命的代价,来补偿你所犯过的错误。”
    佛法包括显宗和密宗,只有将这二者圆融无违地修学,学佛才会很全面。不然,你只学习密宗,却不了解显宗;或者,只喜欢显宗,而排斥密宗;又或,只接受显宗的小乘法门,对大乘教法一概否定,这样的学佛都不完美。因此,你如果自称为一个佛教徒,就要圆满地修学佛法。就好比学习世间的知识,读完小学、中学之后,只有再读上去,才算是学业完整。所以,我们一定要全面地了解佛教。
    假如你想诋毁某个法门,至少也应先亲自研究一番,看它的教义是否不合理。倘若真是如此,到时再诽谤也不迟。打个比方说,你看我钱包里有些东西,但根本没翻过,就断言“钱包里的钱全是假的”,这让别人怎么相信?如果你说“我是听别人讲的”,或者“我估计是假的”,那就极为愚蠢可笑了。同样的道理,不论是藏传佛教、北传佛教、南传佛教,大家不要在不了解的情况下随意诋毁,否则,除了有很大过失以外,只能说明你不认识佛教。
    那什么是佛教呢?昨天也讲了,佛教的教义归纳起来,是“诸恶莫作,诸善奉行”,在此基础上再“自净其意”,这就是所谓的佛教。以前我给很多有缘道友发过一张释迦佛的唐卡,下面就附有这个偈颂。此偈虽然看似简单,但涵盖了佛教的全部教义,所以,你们千万不要觉得它很好懂而轻忽了。
    今天我们继续讲,这样的佛法怎么样修学。此问题从三方面来阐述:一、依止善知识;二、发菩提心;三、次第闻思修行。这三个内容,可以说是修学佛法的三个要诀。
(一)依止善知识
    大家要明白,学佛必须依止一位具有智慧、悲心、经验丰富的善知识,否则,依靠自力想通达佛教的教义相当困难。世间人接触不了知的领域,尚且需要一个引路人,如学知识要找老师,治病要找医生,开车要找司机……那我们修学佛法时,善知识更是必不可少了。《法华经》也说:“善知识者是大因缘,所谓化导令得见佛,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当然,在依止善知识之前,首先务必要观察,要寻找一位有德行的人。如果你特别着急,刚听到某人的名字,刚刚见到他,就认定他是善知识,马上特别激动地去依止,这样会比较草率。《事师五十颂释》中讲过,依止上师之前,师徒间要互相观察六年或十二年。以前元帝忽必烈依止八思巴为上师时,就很有智慧,他观察六年后对上师说:“我观察您六年了,现在确信您是一位具德上师,请收我为徒吧!”八思巴回答:“你观察了我六年,我也要观察你六年。”
    可见,若要了解一位善知识,并不是一天两天就够了,必须要经过长期观察。而且,你在观察善知识时,不能以神通强、长相好、口才棒、财富多、威望高、名气大为衡量标准,关键要看他能否引导众生断恶行善。《大般涅槃经》中云:“善知识者,能教众生远离十恶,修行十善。以是义故,名善知识。”若具足这个法相,这样的善知识就可以依止。可是有些人并非如此,遇到一个上师就随便依止,过两天看他有许多过失,又开始极力诽谤,这种行为非常不合理。不过,这就是末法时代的标志。
    有人或许认为:“依止善知识是多此一举,我自学佛经就可以了。”这种想法不正确。佛法不可能以自力来通达,自古以来的佛教历史上,没有一个人能以自力证悟。佛陀在《华严经》中亦云:“譬如暗中宝,无灯不可见,佛法无人说,虽慧莫能了。”譬如漆黑暗室中的宝物,没有灯光则无法照见,同样,佛法中的甚深教义,若没有具证善知识的开示,纵然你才华横溢、智慧超群,也不可能通达,更无法趋入解脱正道。因此,有些人不要以为自己很有智慧、很了不起,你若想修学真正的佛法,必须要依止一位善知识。
    在我的一生中,最幸运的有两件事:一是遇到了佛法;二是依止了法王如意宝等很多具修证的善知识。钱财、名声等虚幻不实的东西,自己虽然也得过很多,但这些都没什么意义,最有意义的就是这两者。所以,大家在修行过程中,千万不能舍弃善知识。《大宝积经》说过:“能舍恶知识,亲近善知识,菩提道增长,犹月渐圆满。”只有亲近善知识、远离恶知识,我们相续中的菩提心、大悲心、信心、智慧,才会如初一到十五的上弦月般,越来越增上、越来越圆满。因此,道友们有机会依止善知识时,一定要好好珍惜!
    (二)发菩提心
    学习佛法最根本的就是发心。所谓发心,其实就是制定目标,比如你想前往拉萨,方向和目的地一定不能弄错。佛法就像个超级市场,内容十分丰富、应有尽有,无论你是要发财、要治病、要解脱,在里面都可以得到,而每个人最后所得的之所以不同,就是因为各自的目标不一样。我们作为大乘行人,学佛时一定要利益众生,千万不能困于自利的发心。只要你把方向搞对了,有了大乘的发心,那么成就一定很快。
    大乘的发菩提心,其实不仅为藏传佛教所重视,汉传佛教也有许多这方面的教言。如印光大师言:“菩提心者,自利利他之心也。此心一发,如器受电,其力甚大,而且迅速;其消业障,增福慧,非平常福德善根之所能比喻也。”省庵大师在《劝发菩提心文》中也说:“言多善,则莫若发广大心……发大心,超过修行历劫。”
    所以,以自利心修学佛法,即使有成就也不大,而只有发心为利益一切众生成佛,这种力量才不可思议。如今学佛的人有很多,但以利他心摄持的却很少,正因为他们最初的发心错了,以致最后的果也不圆满。就好比你只想呆在成都,不想前往拉萨,这种发心就把你限制在那儿了。因此,我们现在虽然是凡夫人,难免有自私自利,但只要有一个广大的誓愿,力量自然也就大了。
    如同台湾的证严法师,虽然看起来瘦瘦的,似乎只是个普通的比丘尼,你在路上碰到了都不一定跟她打招呼。但因为她的发心极为广大,所以力量非同小可。看到“慈济”在全球的事业,当初很多人问她靠什么力量,她回答说:“愿大力就大。”可见,心的力量的确不可思议,《华严经》也说:“欲得一切佛,明净智慧灯,应建弘誓愿,速发菩提心。”要想获得一切佛的智慧,就要先建立宏大的誓愿,速速发起度化无边众生的菩提心。
昨天有个人跟我说:“我要建立一个慈善机构,一定要利益众生!”我试探她说:“这个还是很难吧,不是那么容易吧?”但她的誓言很坚定,我见后也暗自高兴。我们做利益众生的事情,就要有这样的心力,不能遇到一点点挫折就畏缩,发愿力也变得越来越小,像分子、原子、原子核、夸克……最后就没有了。其实只要你心够坚强,任何困难、痛苦都可以转变。有句格言说得好:“只要心能转变,世间就可以变得美好。”因此,只要心能承受一切,就没有面对不了的事。即使你这辈子做不成,那就下辈子;下辈子还不行,再下一辈子……就像佛陀在因地时多生累劫利益众生一样,只要有不退的誓愿,最终一定能呈现出宏大的事业。
    有些人可能是接受过外道或小乘的原因吧,一直发不起大心来,甚至听到大乘广大的发心和行为,就有点害怕、担心、犹豫、困惑。实际上,这种心态是可以改变的,只要你经常串习利益众生的念头,这些就慢慢可以消失。其实不管你修哪一个法门,利他心都特别重要。现在有些学净土宗的人,认为自己往生就可以,其他众生都不管。如果你有这种想法,那绝对无法往生。且不说藏传“往生四因”中必须要有菩提心,就连汉传的弘一大师也说过:“唯求自利的人,不能往生。”因此,求往生者一定要发菩提心。如果你能放下自私自利,一心一意帮助别人,劝人念佛、行善,即使自己积累的善根不多,来世也很容易往生。
    宋朝的王龙舒居士在《龙舒净土文》中,就讲过这样一则公案:唐朝有个人叫房翥,有一天忽然死去,神识到了阴曹地府。阎罗王接见他时说:“你一辈子行持的善法不是很多,但因曾劝一位老人念佛,这个老人现已往生。以此功德,你也可以往生。”房翥说:“我发愿要念一万遍《金刚经》和朝五台山,这两个愿没有完成,现在还不想往生。”阎罗王说:“诵经、朝山固然是好事,但总不如早日往生好。”房翥没有回答,阎罗王只好放他回到人间。(如果是我,肯定高兴坏了,马上选择往生。)由此可见,劝人念佛往生的功德非常大。
    此文还引用《劝修西方偈》说:“若能劝两人念佛行善,超过自己精进的功德;劝十人行善,有无量的福德;劝千百人行善,是真正的菩萨;劝万余人行善,此人即是阿弥陀佛。”现在有些人号召力很强,动员别人做善事一呼百应,大家都纷纷行动,这也是诸佛菩萨的加持入于心,诸佛菩萨之事业可以展开的一个标志。既然利他心有如此的功德,大家就应共同发愿行持善法,有机缘的时候,一定要度化众生。
    我希望在座的道友,从今天开始,应该发愿:“为利益一切众生,我要示现成佛!”不然,你学佛几十年,全都是为了自利,临死时还在贪执自己,修行绝对不会成功。而有了利他心就完全不同了,纵然你没有为自己做很多事,修行自然而然也会成就。所以,大家一定要为利益众生而发愿。
此外,你们在实际行动中,能不能至少劝一个人行持善法?我想在座的每一个人,能力虽然千差万别,有些人只要振臂一呼,当下应者云集;而有些人即使磨破嘴皮,说上一百遍,连最亲的父母、孩子、亲友也无动于衷。但不管怎么样,只要你发心不退,在这一辈子中,至少劝一个人皈依佛门应该没问题。
    总而言之,修行要用利他的菩提心来摄持,这一点非常关键。否则,即使你依止了善知识,但如果发心不对,每天都是为自利而奋斗,修行的力量恐怕也不强。
    (三)次第闻思修行
    修学佛法必须要有次第,而这个次第,就是闻、思、修。上师如意宝在《忠言心之明点》中也讲得很清楚,闻思修是佛教的根本,如果没有它,人与佛法就很难融合,所以大家对此不能轻视。
    1、听闻正法
    我们这些具无明烦恼的轮回众生,对于跟贪嗔痴相关的事,生来就有意乐,串习这些也很容易,而出世间的解脱法门,则很难依靠自力掌握,此时就必须依止一位上师,在上师那里听受佛法,令心逐渐得以调整。否则,我们相续中的智慧日光,被无始以来乌云般的浓厚习气所覆盖,很难自然而然现前。
    关于闻法的功德,《正法念处经》第六十一卷中讲得比较多,如云:“以闻法故,心得调伏。”所以闻法能够调伏自心,而从没闻过佛法的人,不管是说话、做事,都会与贪嗔痴比较相应,无法趋入出世间解脱。因此,我们首先听闻正法非常重要,作为智者,乃至命终之前,也要听受佛法。《正法念处经》云:“是故智者,乃至失命,常应听法。”萨迦班智达也说:“即使明早要死亡,亦应学习诸知识,今生虽不成智者,来世如自取储存。”
    有些道友闻法的意乐很强,只要是真正的佛法,就会通过光盘来听受,其实这跟在善知识面前听受一样,甚至比这个还方便。试想,假如你找一位上师亲自听法,戒律中说要依止十二年,这对城市里的人来说比较困难。而且就算你有这个条件,能始终陪在上师身边,上师也不可能天天给你传法。然而,听光盘就不一样了,你想听课的话,随时都可以听。依靠这种方便科技,如果你能听十年课,实际上跟依止上师十年没什么差别。
    为什么呢?因为你依止上师,并不是依止上师的身体,也不是依止上师的心,而是依止上师所传的法。毕竟我们末法时代的众生,没有米拉日巴尊者那样的根基,只靠一种表示就成就了。所以对一般人而言,听法非常重要,它可以让我们通达佛法、不造恶业、舍弃无义之事,乃至获得涅槃。如《大宝积经》云:“多闻解了法,多闻不造恶,多闻舍无义,多闻得涅槃。”
    2、如理思维
    对于所听闻的法义,不能只停留在书本上,而要反反复复去思考。否则,我们无始以来的习气根深蒂固,仅仅只听一两句佛法,不可能那么容易对治它。有些人说:“我学佛已经七八个月了,为什么还有分别、执著、妄想?”其实不要说七八个月,就算七八年也不一定奏效,修行应该是有生之年,如果你没有这样坚持不懈,依靠不断如理思维来调心,习气则不可能被断除。
    在藏传佛教中,如理思维的最好方法就是辩论,大家通过互相提问、答疑、探讨,就可以遣除相续中的怀疑。《大宝积经》中曾说过:“不如理思维,愚痴无解脱……若如理思维,息广大烦恼。”可见,如理思维还是相当重要的,没有它就无法脱离愚痴,有了它则可以息灭广大烦恼。
    大家若要如理思维,就应从人身难得、寿命无常、轮回过患、因果不虚、皈依三宝、菩提心之利益……一层一层上去,若能如此,最后定可安住于禅宗的明心见性、大圆满的觉空无二、中观的离戏空性等境界中。所以,一心一意思维很重要,否则,你听完一堂课后,什么都不想就倒下呼呼大睡,这样肯定收获不大。反之,你若能好好回想今天讲了什么,对每个道理慢慢去思维、消化,不但会对自相续有利,而且功德也非常大,《佛说宝雨经》云:“如理思维故,即为供养一切如来。”因此,大家听闻以后,一定要如理思维。
    3、如实修行
    1)修行之理
    假如你依止上师后,仅仅是听了佛法、稍作思维,却从来没有修行过,那也不能断除烦恼。就像饭是要自己吃的,如果光是看别人吃,或听别人吃饭的声音,根本不可能填饱肚子一样。不过现在很多人不懂这一点,尤其是学术界的人,只对理论研究很有兴趣,成天探讨公元多少年发生什么,这个人跟那个人的时代如何如何……可是对佛经中所讲的人身难得、寿命无常、轮回痛苦、万法皆空等甚深道理,从来没有思维过,更没有修行过,这样的话,这些内容就无法与自相续融为一体。
    佛陀在《华严经》中也说过:就像穷人日夜在数富人的珍宝,自己却身无分文;良医知道如何开药方,但自己有了病,不吃药也治不了;聋子弹奏悦耳动听的乐曲,但自己根本听不到……同样,我们理论上再精通、嘴巴上讲得再漂亮,但内在没有修证的话,还是解决不了实际问题。到了最后,“靠山山会倒,靠河河会干”,什么都靠不住。即使你天天求上师加持,但自己不修行的话,烦恼种子也很难断除。
    所以,广闻和实修比起来,实修更为重要。我们每个人都会面临死亡,当那一刻到来之时,唯有平时修持的善法才有用,名声、地位、财富等世人羡慕的对境都无济于事,只能全部留在人间。我们如今既然有缘相聚,互相信任,我常常考虑对你们最有利的是什么?众生的业力各不相同,死时都是各奔东西,谁也帮不上谁,我现在唯一能做的,就是劝大家行持善法,这远远超过给你们金银财宝。
    因此,我内心非常希望大家:从现在开始,抓住机遇学习佛法,不要天天忙于世间琐事。现在很多人都是在用“生命”赚钱,但你的生命又能维持多久?大家不妨想一想。你以分别念计划的有些事,不要说这一辈子,可能千百世也做不完。故而,世间的很多事情,我们只能选择一部分重要的、非做不可的去做,尤其是家庭、社会的一些责任,有些人必须要承担,而至于其他的,就应该有所取舍。
    所以,我不会劝所有的人都出家。其实我若多讲些出家的功德,等一会儿下课后,可能会有好几十人跑来剃度。但我并不这么强调,因为出家需要认真观察,绝非一时的冲动。如果你因缘具足,到山里出家也未尝不可,但若暂时没有这种因缘,那也应以在家的身份,安排好自己的修行。对每个人来说,尽管各自的工作压力、生活情况不相同,但肯定都有一分自己的空间,若能从中抽出一点,把它用于修行方面,这对你的死亡和来世才真正有意义。
    在佛陀时代,曾有两个比丘,一个听闻佛法后就去实修,结果证得阿罗汉果;而另一个只注重闻思,不重视修行,一直在字面上耽著,时间久了,他成了有名的三藏法师,座下有五百名弟子。
    有一次,三藏法师想用些难题难住那位阿罗汉,从而抬高自己的身份,当众羞辱他不懂佛法。佛陀了知他的用心后,不忍他如此造业,便前往二比丘住的地方,一再赞叹那位阿罗汉的功德。当时,三藏法师的弟子们很不平,议论佛陀为何赞叹那个什么都不懂的长老,却对熟读经典的三藏法师不赞一词。
    佛陀知道他们的心思后,便开示道:“在我的教法中,你们的法师犹如被雇来看管牛的人,而这位阿罗汉长老,犹如独自拥有牛的主人一般。”弟子们闻后恍然大悟,原来只说不修是不行的。
    通过这个公案可以了知,修行才是最重要的。只是口头上夸夸其谈的学者,最多不过像仆人一样,自己没有任何东西。所以,我们作为修行人,应该成为法的主人。
    2)修行之方便
    在修行过程中,显宗、密宗的法门特别多,但最契合我们,对直断烦恼、往生净土最有帮助的,应该是净土宗、禅宗、密宗。在修持这些法门时,我们一定要有方便方法,若以殊胜窍诀来摄持,便可如《华严经》所言:“以一方便,入一切佛法。”
    以前有位弟子向赵州禅师求法:“我非常困惑,请您给我指点开悟之道。”禅师问他:“你米粥喝了吗?”他说:“喝了。”“那就去洗碗吧。”听到这句话,弟子当下开悟了。所以,弟子的信心与上师的方便法聚合时,稍稍一句话,也可以让人明心见性。
    还有一个弟子问百丈禅师:“您能教我如何修行吗?”禅师回答:“饿了,就吃饭;累了,就休息,不需要文字和语言。”弟子依此慢慢思维修行,结果就开悟了。
    不光禅宗有这种开悟的方便,密宗也有一些特殊的行为。例如,第四世多竹钦在12岁时,上师命令他喝酒。他刚开始不敢喝,后来想到上师跟佛没什么差别,就一口气把酒喝了,以此瞬间证悟了心性。
    还有一个猎人叫达吉,他经常牵着国王的猎狗在森林里打猎,猎杀了难以计数的鹿子、獐子等野兽。他自认为是打猎高手,常在钦则益西多吉面前夸耀,尊者也饶有兴趣地听着。有一次他猎杀了一只鹿,又来到尊者面前炫耀。尊者见状,脱下鞋子,抓住他的胸口,用鞋在他脸上狠狠地扇了五下。当时他就昏厥在地,醒过来之后,上师的一切证悟已完全融入其心,他成了一名具证的大成就者。
    这样的事例,不是一种传说,而是真真实实发生过的。所以,有了以智慧摄持的方便,开悟并不是那么困难。《法王经》中说:“若有慧者,则方便解;若无慧者,则方便缚。”如果是有智慧的人,一些窍诀可令其马上解脱,比如上师跟他说“吃饭、走路”,甚至把鞋脱下来重重打一下,他当下就开悟了。但对没有智慧的人而言,方便就会成为束缚,不要说用鞋子打,就算上师给他传密法中最殊胜的窍诀,他也会对上师生邪见诽谤,最终让自己堕入地狱。所以,窍诀还是要靠智慧来掌握,这一点相当重要。
    以前藏传佛教中有个人,一直恳求上师给他讲最甚深的窍诀。后来上师跟他说:“我也会死!你也会死!”——假如是有邪见的人听了,肯定不屑一顾:“这个我早就懂,算什么窍诀?”但那个弟子对此真的生起了信心,想到自己总有一天会死亡,于是精进修持善法,最后已经开悟了。
    可见,开悟说起来似乎也并不难,但我们作为普通修行人,有生之年还是要闻思修行,只有这样,才不会浪费自己的一生。不然,倘若你舍弃了善法,今生也就白过了,如经云:“若人舍善法,今生则虚过。”现在你们这么多人行持善法,我见后发自内心地高兴,这比什么都让人开心。大家若能一直如此,就不会天天杀生、造恶业,前途必定是光明的。很多人学佛后有深刻的体会:“我遇到佛法真幸运!不然,这一辈子在无明、烦恼、业力的束缚下,恐怕还要造无数的业,最终招致无边痛苦,太可怕了!”所以,大家有缘依止善知识修学佛法时,一定要学会珍惜。

    总之,在学佛的过程中,各位一定要先认识佛陀,并了解佛法到底是什么;然后这样的佛法要靠上师开示,自己同时要发菩提心、闻思修行。只有依照这种途径,修学才会稳固有序地向前迈步。否则,随便打乱这种次第,修什么法都不会成功。
    我本人而言,虽不是什么智者或大成就者,但依止上师的时间,比大家稍微长一点。就像一个开车的司机,时间久了的话,技术应该会不错——不过我的时间虽长,技术也不一定就好。但不管怎么样,在我这一生中,年轻时有福报依止上师,对佛法有特别大的信心,对佛教的教理也有坚定不移的正见,若把这些与大家分享,对社会也好、个人也好,应该只有利益,不会有任何害处。假如你们通过学佛,有了健康的身心,在生活中遇到什么都能快快乐乐、心平气和地面对,这就是幸福,这就是美好! 

 

 

下载资料

1.为什么学佛?
  
音频MP3 / 配套文本 /视频WMV
2.怎么样学佛?
  
音频MP3 / 配套文本 /视频WMV

如何学佛?

 

 图片
图片推荐日志图片

网络学佛|传播|护持须知

如何闻法

如何辨别、依止善知识

认清真相,撑握命运

生命的本质

戒风远播 见闻受益!影集

如何对待色丄情的诱丄惑

如何忏悔|学佛从忏悔开始

在线发露忏悔堂

文章评论

释迦果清

[ft=,5,]怎么样学佛? [/ft] [ft=,5,][/ft] [ft=,5,]思考题 [/ft] [ft=,5,]1、在学佛的过程中,我们应具足哪几个要素?各自起到什么作用?请一一说明。 [/ft] [ft=,5,]2、有些人认为:“佛法自学就可以,没必要去依止善知识。”这种观点正确吗?为什么?你是如何依止善知识的? [/ft] [ft=,5,]3、为什么说发大心利他的话,自己也很容易成就?你对此有哪些体会? [/ft]

释迦果清

[ft=,5,]为什么学佛? 思考题 1什么是佛?如果有人不相信佛陀在人间出现过,你怎么说服他? 2、了解佛陀的这些历史,对你有什么帮助?除此之外,你还知道佛陀的哪些事迹? 3、什么是佛法?不学佛有哪些过失?学佛有哪些利益?对此你有什么体会?[/ft]

真诚

阿弥陀佛!!! [em]e160[/em]

珊の瑚あ

"说到做不到,就不要发心。人有发心,才有目标。”

知足常乐

南无阿弥陀佛![em]e196[/em][em]e196[/em][em]e196[/em]转走了,谢谢。

至心

[B][ft=,6,]阿弥陀佛 阿弥陀佛 阿弥陀佛![/ft][/B] [B][ft=,6,]顶礼师父,感恩布施![/ft][/B]

葒塵愙

[B][ft=,6,]阿弥陀佛 阿弥陀佛 阿弥陀佛![/ft][/B] [B][ft=,6,]顶礼师父,感恩布施![/ft][/B]

葒塵愙

阿弥陀佛 师父我拿走了[em]e183[/em]

风轻云淡

[ft=,2,]阿弥陀佛[url=http://b51.photo.store.qq.com/http_imgload.cgi?/rurl4_b=14299483074dca9aa7bbaf0d7b2b42922695cd7fa21d6510455e269929beb8453e516f673e4d0902e834ea44f0083417a6e5546e81eb0090f22bdab760270d268620ddb9906706d06f6bcdd1b6eb415cda07f281&ampa=39&ampb=51][img]http://b51.photo.store.qq.com/http_imgload.cgi?/rurl4_b=14299483074dca9aa7bbaf0d7b2b42922695cd7fa21d6510455e269929beb8453e516f673e4d0902e834ea44f0083417a6e5546e81eb0090f22bdab760270d268620ddb9906706d06f6bcdd1b6eb415cda07f281&ampa=39&ampb=51[/img][/url][/f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