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楷书“跪笔弹锋”和“一波三折”都是什么意思

手机日志

 
    楷书不好写,特别是绝对方方正正、绝对工整的工楷书,即使是中国最高的书法“殿堂”---中国书法家协会里的绝大多数会员都写不好,这还不算严重,中国书法家协会有个楷书委员会,就这个楷书委员会里的人,也绝大多数写不好,更严重的是,在这个委员会里坐头把交椅的主任也不会写。当然了,这些人有办法,搞出了一个歪歪扭扭的所谓楷书,起了个名叫“今楷”,说这叫创新,让很多人都笑岔气了。楷书的技法很好解释,但写起来却比较难,下面我就说说两个楷书技法名词:
 
               跪笔弹锋

  楷书竖钩的写法,有人归结为“跪笔弹锋”。现谈谈我的学习体会。

  先看看田蕴章先生在《欧体解析》中说到“永字八法”关于钩的解析:“永”字之钩不应长,要求外方内圆,在完成竖笔以后,回锋向上,调整笔锋,再向下行,至竖画下端,顺势向上提起45度角,提钩时要笔尖向下,笔腹向上,慢慢提起,在将近完成时,速度加快,使之出现钩锋,呈尖形,却又不可太锐。

  虽然田蕴章先生没说这是“跪笔弹锋”,但我觉得这是对“跪笔弹锋”很好的诠释:

 “在完成竖笔以后,回锋向上,调整笔锋,再向下行”——这是田蕴章先生常说的“衄笔”,其实这是为跪笔作准备(也可说为钩蓄势)。“再向下行”——我的理解是45度斜切。因为钩的方角在竖中线。

 “提钩时要笔尖向下,笔腹向上”——前面有“顺势向上提起45度角”,应理解为在45度角方向要“笔尖向下,笔腹向上”,要达到这个目的就要“跪笔”,就是在“回锋向上,调整笔锋,再向下行”中突然按折笔(跪笔),使笔腹朝钩起的方向,而笔尖拖后——这就是“跪笔”。

 “顺势向上提起45度角”,“在将近完成时,速度加快,使之出现钩锋”——这就是“弹锋”。

  为什么要“衄笔”呢?人拐弯要提脚,笔拐弯当然也要提笔(不离纸)调整笔锋。

  为什么要“跪笔”呢?你想我们运笔时,笔腹必然是朝前进的方向,横时笔腹朝右,竖时笔腹朝下,那钩时笔腹当然要朝钩的方向。“跪笔”的目的就是使笔腹朝钩的方向。

  为什么要“弹锋”?因为钩是连接竖的很短的笔画,钩也是笔出锋的过程,只有弹出去才能形成“短”“锐”“劲”“健”的钩,同时笔也出锋。田楷钩妙就妙在“弹锋”。

  要写好钩,田蕴章先生非常强调一定要写好竖。确实也如此。若竖不好,其末端不是右边缺一块,就是左边缺一块,那钩就更难了。另像田蕴章先生说的,竖是枝干,钩是末节,枝干不好,谈何末节。

有时写完钩后外方而内不圆,我的经验就是要大胆跪笔,并要掌握弹锋的技巧。这技巧没法说,只有自己在反复练习中慢慢体会。

  此笔画必须反复练,即使方法对头也不可能三两次就成功。

  学会“跪笔弹锋”,我认为可应用在很多钩中,只是根据钩的不同调整“弹锋”的角度和长短。

  希望我的体会对大家有启发,但千万不要起误导作用。不对之处,请大家指出,我们再探讨。

              一波三折

  楷书用笔时平捺在永字八法里称为“磔”法,这是古代的一种刑法,就是把人砍成三段。也称“波”,一波三折,指凡写捺笔要三次转换笔锋。经过三折之后,笔画才波发矫健。明代丰坊《书诀》载:“锺繇弟子宋翼每作一波常三过折笔。”即是记载宋翼原先写波往往犯平拖直过的毛病。经锺繇指导,才获得正确的用笔方法。北宋黄庭坚晚年的书法具有明显一波三折的特点。

  指写捺画时,起笔要束得紧,颈部要提得起,捺脚处要铺毫饱满,拓得开,如此一笔之中有三个转折笔势;后泛指在书写点画时,行笔中笔势起伏,含委婉意。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