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眼睛”们长大后怎么办?

个人日记

  编者按                                            ———     ———大学网

咱们很多同学、很多青年人都是有很好的动机、很好的人品、很好的心肠,有人曾说过:“为自己的人是自私的,为家庭的人是狭隘的,为国家的人是开阔的,为人民的人是伟大的”今天韩老师跟我们分享的就从这四个概念开始,第一是为自己,很多人都不一定是自私的,第二是不为家,也有人不一定是为“家”这个层次的狭隘;但是不是到“国”这个层次、“人民”这个层次,这还值得推敲。
 

山区教师客观上加速了山区的衰亡


比如说,龙相老师百度百科资料他不自私吧——不为自己,不狭隘吧——不为家庭,但是从不自私不狭隘到“崇高,伟大”中间可能还有很多阶梯呢,他这一辈子奋斗努力牺牲,为学生做了许多辛苦的工作,承受了巨大的压力,可龙相老师培养的学生究竟是起了什么作用呢?究竟是去到哪里了?他这个贡献究竟体现在什么地方了呢?他十多年来培养的学生,有的可能上了初中、有的可能上了高中,有的去打工了,有的可能还上了大学了,上初中的没准儿就去贵阳这些地方打工了,上高中的可能就去沿海打工了,可能都不一定。总之吧,书读的越多走得越远。上大学的没准来到了上海、北京、武汉这些大城市,可能没准龙相老师那里还有最好的学生,他最得意的学生没准还出了国,我估计最后一种情况大概没有出现。但是如果说,龙相老师展示自己的教育成就的话,如果有一个人出国留学去了美国的话,他大概会是最得意的。你们诸位同意吗?

也就是说,龙相老师在满足乡亲们的愿望,帮助孩子们学文化长知识的时候他不知道他这件事情客观上是在加速贵州山区的衰亡,甚至是加入到加速逃离中国、逃离乡村的这么一个运动当中,客观上是这样。主观上,他是为孩子好,他为了家长好。那么,什么叫“好”?好,就是怎么样逃离乡村,逃离家乡,逃离中国就是好。龙相老师所教的学生的课程设置上,没有怎么养羊的课程,没有怎么养猪的课程,没有怎么种玉米、种高粱的课程,有的全是数理化的课程,可能还有学英语的,所有这些课程都不是面向乡村发展的,都是面向城市的,都是面向逃离乡村的。


“好”应该怎么定义?


刚才这位同学也讲到五年前的这个梦想,看到大眼睛小姑娘多么渴望学习,所以愿意去当一个山村的教师。愿望和动机是非常好的,但是好像他就没有想过,这个大眼睛的小姑娘如果初中毕业了会到哪里去,如果高中毕业了会到哪里去?所以,“好”是怎么定义的?

希望工程“大眼睛”长大了 手握铅笔头、蓬乱的头发下面是一双充满求知渴望的大眼睛——这是一个在中国家喻户晓的影象瞬间。16年来,这张名为“我要上学”的照片感动了无数人,却鲜有人知道这个“大眼睛小女孩”的故事。 苏明娟也许是中国最特殊的名人,几乎每个人都见过她的照片,但却鲜有人知道她的名字。为了配合希望工程宣传工作,从上初中开始,她就频繁参加各种活动。



(希望工程大眼镜女孩)


前些日子,有网友爆料称,中国希望工程形象代言人“大眼睛”苏明娟已经结婚,丈夫是其高中同学。83年出生的苏明娟,今年已经27岁,据了解,2006年苏明娟从安徽大学金融管理系专科毕业,07年进入安徽省工商银行工作,随后受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安徽)赛会志愿者招募组委会邀请,成为北京奥运会安徽赛会志愿者招募形象大使。

后来这个大眼睛女孩到银行去当白领了。对于她的家庭来讲,显然这是一件好事,对于她自己来讲,有了一个体面的、有较高社会地位的工作,可能也是好的。但是她加入一个追名逐利的大潮,这是事实。

实际上,我还见过很多受滋根资助的90年代初期的那些学生,那时候这些学生七岁八岁,到现在都是二十七八岁,现在都在端盘子的端盘子,当保姆的当保姆,都在大城市里呢。然后二十年聚会的时候,感谢滋根给了他们走出乡村的通道,没有滋根他们还出不来呢。当时就是有一个“自主乡村的女童,让她们获得同样平等受教育的机会”,结果出了一大批到城市当保姆、端盘子的贵州山区的女学生。是在加速两极分化,服务城市富人的群体当中又多了山区女童的身影。

主观上想帮,是好事;客观上,不见得真是好事这就是龙相老师的狭隘之处。龙相老师自己到深圳打过工,用打工挣的钱来培养孩子们去打工。我们今天绝大多数慈善机构做的事情,都实际上是为这样一个主流弱肉强食的社会机制起一个补充、润滑、调节的作用,这个社会机制如果不变,从根本上就是一条两极分化、弱肉强食、道德沦丧的机制这个同学是不是觉得我这个分析残酷一点?


什么叫“新人新社会”?


所以,什么叫“新人新社会”呢?实际上是要改变这个社会的潮流,不是作为一个现有社会的组成部分,不是去让现有社会机制能够运行地更好,而是要寻找对我们今天这个社会的替代机制,这个才有价值,才有意义。

最近北林的学生到湖南去支教,他们也去支教,但是这个支教就不是沿着既定的教材,既定的课程去教——要教导孩子们孝敬父母、热爱劳动、热爱家乡,这已经有一点不一样的东西了,北林同学去支教已经是带着新思想去了。但是,假期的这两个月能够改变什么?如果说一到五年级都实际上是按照数学英语物理化学去教,如果说考试的指挥棒是怎么升初中,小升初怎么考高分,升学率怎么高,那么这些同学假期去做的努力是可以被忽略不计的。这个分析很冷酷啊,我们是带着善良愿望去的,但是我们不太愿意去做这种比较“冷酷”的分析,一旦做这种冷酷的分析,我们所做的努力就是可以被忽略不计的。

我们带着为人民服务的动机,这个是真的;但是也要考虑为人民服务的结果。

即是说小学毕业的学生,他不听从高考指挥棒,不听从小升初的指挥棒,那他干什么?如果说他只是要到深圳去打工,跑到上海去打工,那么无论怎么学,无论是不是受小升初指挥棒的指挥,实际上在受到的整个社会挣钱的大潮指挥,还是跳不出这个社会的游戏规则

所以说,如果没有一个就业机制,或者说没有一个新的工作机制出现的话,那么所有的教育最后都走不通,因为你是要服务于那个工作机制,没有一个新的工作机制、社会机制出现的话,等于你培养出来的学生没有出口。现在这个社会是环环相扣,社会上是弱肉强食,学校里面也就是竞争模式;社会上是争名夺利,学校里头也开始培养争名夺利,它是连贯的。学校里教的是数理化,社会上也要的是数理化,至于说乡村衰败了,乡村里的孩子都流出乡村了,这不很好嘛,这就叫“工业化,城市化”,它整个是环环相扣构成一个社会。当我们讲挣脱出来的时候,一个环节挣脱是挣脱不了的,得所有环节都挣脱才有可能挣脱。鲁迅先生当年“黑屋子”的感受,一个人醒了不管用,因为大伙都睡着了而构成一个睡着的环环相扣的机制,光你一个人醒来,行吗?

这个同学是不是觉得我这么分析太冷酷了啊?

(同学:我能理解老师)

感谢理解啊!所以龙相老师个人的品德是高尚的、他的事迹是了不起的,但是考虑到结果的话实际上就另当别论,这就是龙相老师的狭隘之处,他比只有小家庭的狭隘要开阔一些,但是比为国为民这种可能就要低一些。所以狭隘也有很多层次啊,家庭层次的狭隘,或者某个慈善事业的狭隘都是狭隘。


文章评论

沉醉

个人力量毕竟有限,很心疼那些自身力量微弱但为了公益过的艰苦的人,说到底还是社会没有把责任尽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