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芳老师:感悟《抗大抗大》 :爱国主义精神的物质基础与青年立志

个人日记

                                         ——写在“九一八”国耻日

 “许多人都问我打仗时害怕不害怕。我说:我从来就不知道什么叫‘害怕’,也从来都不知道什么叫‘死亡’。我就知道你不打他(日本人),他就打死你!”(抗大学员 李源智)

“我能怕死吗?你还要不要国,要不要家了?日本人的残暴难道你没有看到吗?我在上海过一些桥的时候都要向日本人低头,如果不向他低头,刺刀就过来了。你愿意过这种日子吗?还有什么怕死不怕死呀!”(抗大学员 张优)

“起初我并不知道什么抗大,本来是准备去北京考北大的,结果郑州到北平的铁路被日军炸毁了,回家的路上被日本人检查证件,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就被打了一个耳光。那种亡国奴的屈辱深深地烙印在了我的心里。那时候真是‘天也茫茫,地也长长’,就是在一种看不到出路的情况下要找出路,恰好就看到了抗大的招生广告。”(抗大学员 罗高)

……

在看到《抗大抗大》第二集“到延安去”当中的这一段,即抗大学员回忆当年是如何走上抗日救亡的道路时,我不由得想起了韩老师在2007年纪念“一二九”运动的讲座当中的一个假设。他说:“当年‘一二九’运动有一个基本的动员口号就是‘华北之大放不下一张平静的书桌’。假设‘放得下’呢?放得下可能就不出去游行了。可见,爱国主义精神常常跟一个国家的危机联系在一起。如果没有这场民族的危机,就是说如果那张书桌还能‘放得下’,实际上大家也不一定那么爱国;或者说即使爱国也不见得有那么强烈的行动。所以,一定是当大家感受到了强烈的挑战危机的时候,更容易激发爱国主义精神。”

将抗大学员所回忆的各自走上抗日救亡道路的原因与韩老师的这一耐人寻味的“假设”结合在一起,我们可能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当我们试图以危机作为切入点来激发学生的爱国意识和使命感的时候,总是感觉那么步履维艰,总是会产生主席在《心之力》当中所描述的那种痛心与无奈的感觉,即“虽有智者、勇者愿作中流之砥柱,却犹如闹市之人语,瀑下之鱼鸣。请问周边,还有几人执着于真理,还有几人去探本求源?一句开心就好,便甘愿随波逐流。”甚至在某些情况下还会招致人家产生我们是在“洗脑”的嫌疑。因为任何思想的产生都需要有其现实根源,爱国主义精神的产生也同样需要有其现实根源,而这一现实根源就是老师所说的迫在眉睫的民族危机和苦难。“至少有了这个现实根源之后,就可以较大批地产生忧国忧民、立志改造世界的人。”

而今天的现实情形就在于哪怕我们是泣血地呼喊,希望可以有更多人认识到中国当下内忧外患、危机四伏的社会现实,可是无论是普通大众还是青年学生,他们的心理感受以及对社会现实的认知却与我们所描述的情形大相径庭。你固然可以跟人家讲美国对中国的C型包围,讲中国因过度开放而导致的自主工业技术体系的瓦解,讲转基因的阴谋,讲美国的文化入侵和“十条戒令”,可是人们更多感受到的则是一座座高楼大厦拔地而起,一条条高速公路宽阔通畅,一台台汽车川流不息,一部部手机更新换代……这种物质上的繁荣丰裕的确很难使人联想到危机,相反倒是很容易沉浸在一种“太平盛世”的幻觉当中。既然是太平盛世,那爱国与否似乎也就显得不那么重要了,因为无论你爱国与否,国家似乎都在发展,那就各自都去忙自己的事情吧。也就是说,我们试图向人们描述的那种迫在眉睫的危机和困境,不像上个世纪的中国所面临的危机和困境那样可见、可触摸,它是隐性的,不易被普通人所察觉的。韩老师讲“精神来源于物质,受物质制约,同时主导物质。”那就意味着爱国主义精神也要来源于一定的物质基础和社会现实根源,受物质现实的制约,而制约着当下国人爱国主义精神广泛形成的物质基础就是那个繁荣和发展的假象,就是那些不是很“可见、可触摸”的危机。

由此我们不难想到,在这样一个看似歌舞升平的和平年代里,还要高扬爱国主义精神,那就意味着有一部分人预先意识到了危机的即将来临。这些先感受到危机的人该怎么办?是不断抱怨国人的麻木不仁、不知危机之降至?还是整天在那里探讨和辩论危机何时爆发,以怎样的形式爆发?抑或是将危机的现实牢牢地铭记在心底,发愤图强,修学储能,不断去探求大本大源,逐渐立下宏大的志向?韩老师常常讲,时局其实是很难判断的,它取决于各种力量的较量。与其去判断外在的不易判断的力量,不如去踏踏实实地积累力量,让自己真正地成长提高。动荡当中的社会其实是需要应变能力的,所以,修学储能的“能”在各个时期从本质上都是相通的,就是要弄清楚“大本大源”。如果我们自己不能树立新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那么改造社会的过程同时也就是我们被社会改造的过程,那就意味着我们自己已经成为未来腐败社会的组成部分。所以,立下改造世界的志向,认识到社会问题的根源,是在价值观层面对社会进行最深远、最长期的改造,而这个改造的过程就是我们人生的过程。

如果我们真的读懂了韩老师的这段话并且能够将其谨记于心的话,我们就能明白对于当下的我们而言,爱国究竟意味着什么。换言之,我们就能明白自己的精力和时间究竟该往哪里投放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爱国,才是更高层面上的爱国。我们常以“铁肩担道义”自勉,但现实的情形却是我们的肩膀还非常稚嫩和柔弱,还仅仅是“肉肩”而不是“铁肩”,还担不起那个救国的大义。正因如此,立志对于我们而言就显得尤为重要。倘若我们能够在探求大本大源的过程中逐渐明晰并坚定自己的志向,并为之付出不懈的努力,那我们就有可能将目前的“肉肩”变成“铁肩”,就有可能在未来危机爆发的时候有能力担当起救国的重任。

明天又是“九一八”国耻日了。

在那段浸透了中国人民血泪的苦难岁月中,无数优秀中华儿女用自己的生命和热血重塑了这个国家的历史,获得了民族的解放和新生。“黄河之滨集合着一群中华民族优秀的子孙,人类解放、救国的责任,全靠我们自己来担承!”抗大的校歌不应该仅仅唱响于过去,更应该唱响于现在和未来,唱响于每一个优秀中华儿女的心底。它不仅是歌词,更是誓言,是全体优秀中华儿女的誓言。在激荡着豪情壮志的歌声里,共同承担起人类解放和救国的重任!

文章评论

新青年--行者无疆

如果我们自己不能树立新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那么改造社会的过程同时也就是我们被社会改造的过程,那就意味着我们自己已经成为未来腐败社会的组成部分。

[em]e328581[/em]不再聯繫。

以“铁肩担道义”自勉。忧国忧民迫在眉睫,爱国主义时代潮流。追忆九一八,缅怀先贤前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