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生问题的研究
个人日记
一个学校,一个班级,学生总有好的差的。“差生”问题一直是国内外教育工作者所普遍关心的课题。因为它不仅影响了教育质量的普遍提高,而且也给社会、家庭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强调竞争的社会,差生的问题更是整个社会所关注。差生的转化工作,不仅关系到人才的培养,而且直接影响整个社会和国家的发展。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转化差生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课题。那么,怎样才能从实际出了,“实事求是”“对症下药”,做好差生的转化工作呢?
文献资料中,学者专家们从不同的标准角度,对差生的类型分为不同的种类。通常可分为“绩差生”、“问题学生”、“双差生”。
(1)学生成绩差,称为“绩差生”。成绩差的界限大概为:班级名次为20%以后,或各科成绩分数不及格。
(2)品行不好,称为“问题学生”。这类学生通常喜欢打架、不尊敬父母长辈和老师、不思进取、整天就混天度日。
(3)“双差生”,所谓双差生就是不仅成绩差,而且品行不好、思想走了歧途。
差生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只有了解差生形成的原因,才能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差生的产生的原因是非常复杂的,概括起来主要有个人、家庭、社会、学校四大因素。1、学生自身的原因。包括遗传、营养不良及疾病、早期不正确教育、神经系统和整个机体的过度疲劳、适应能力差、缺少内驱力、连续挫折、青春期的心理不平衡等方面学生自制力太差,缺乏吃苦精神,缺乏是非观,讲义气,形成小帮派,注意力转移,无学习目标,为家长学,为老师学的错误观念,导致对学习失去了兴趣,成为差生。
2、家庭原因。包括家庭有缺陷、父母管教失当、家庭突然变故、家庭学习环境恶劣、父母偏心及不恰当的期望。
3、社会原因,有不正的社会风气、不良文化、坏人勾引。
4、学校原因,包括学校教育教学的失当、重点校与一般校(校舍、设备、师资、经费诸方面)差别过于悬殊、言教与身教、高负荷、班级超编、教材与教法、课内与课外、教育与训斥等原因。
在个人、家庭、学校和社会这四大因素中,人们一般认为学校教育是主要的影响因素。但是有学者发现某一局部地区的某一学校的学生,社会环境和学校条件基本是相同的,而只有少部分家庭环境不良;家长教育方法不当的学生成为差生。这说明社会、学校、家庭和自身四大因素中,家庭因素起主要的作用。社会环境、学校条件是两个比较稳定的因素,任何个人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改善社会环境和学校条件,但家庭环境却是一个比较灵活机动的因素。
俞国良等人对学习不良儿童的家庭环境及其关系进行过系统研究,发现:一、学习不良儿童的家庭环境和一般儿童比较有一定的差异,家庭环境与他们的社会交往(的发展)、自我概念(形成、发展)、和行为问题有一定的关系,家庭环境会影响儿童的社会性发展水平,家庭环境是造成学习不良儿童的重要原因之一②。二、学习不良儿童的家庭资源配置与一般儿童相比差异明显,如父母很少给孩子买适合他们看的书,很少对他们看电视的时间及节目进行限制,给孩子提供的学习场所和条件都比较差(学习不良儿童的家庭环境较差)③。三、学习不良儿童的家庭资源与他们的学习动机、认知水平有较大的相关,家庭资源通过两种途径对认知发展发生作用,一是通过影响学习动机对认知发生作用;二是直接对认知发生作用④。四、家庭资源影响学习不良儿童的社会性发展,家庭资源中的家庭心理环境、父母教养方式与学习不良儿童社会性发展的诸方面——自我概念、社会交往、行为问题等具有一定的因果关系,表明矫治学习不良问题时,家庭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⑤。五、一般儿童的父母的教养方式大大优于学习不良儿童,家庭心理环境,父母教养方式对学习不良儿童的社会性发展产生着重要的作用⑥。
雷雳(1997、1998)研究了学习不良少年对父母评价的认识,结果发现,他们对父母评价的认识与非学习不良学生有明显差异,比非学习不良学生消极,认为自己学业能力、一般自我及非学业方面的表现在父母看来比非学习不良学生差,在这方面没有性别差异,他们表现出对父母的评价认识有以偏概全的偏狭倾向,往往会错误地理解社会性暗示。
郑希付、张梅(1997)、季军、王玉凤(1994)等则从另外的角度对某些类型的学习不良儿童的家庭原因进行探讨,发现父母关系差、家庭不健全、父母的教养方式等都会影响孩子的行为。
差生的个性、社会性发展的研究比较零散,但其中的一些成果仍有重要意义。有关研究显示,学习困难学生和优秀生、一般生相比,注意力更不集中、更易分心、更多冲动、冲动性更强、行为问题更多、同伴关系更差、在同伴中的地位更低;男女学习困难儿童都以多动、注意力不集中和男性儿童违纪对学业成绩影响最大,并且,这种影响是负性的。
学生的学习态度不端正,要求自己不严格,为什么会这样呢?小学初中阶段的学生,身心发展非常迅速,这时他们自尊心,自信心,渴望独立的愿望以及求知欲都很强,他们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这时教师只有真正全面的了解他们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才能更好的沟通、激励、教育和影响他们。接下来,我就自己多年的教学工作总结了差生转化的五个重要措施:
一、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是转化差生的关键
对待后进生要与对待优等生一样,对他们不歧视、不疏远,要关怀他们、亲近他们,用博大的胸怀去容纳他们,与他们促膝谈心,交流感情。针对后进生的形成原因,分清其主流和支流,注意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哪怕是微小的闪光点都要及时表扬与鼓励,坚定他们的自信心和乐观向上的精神。不断完善自我。对他们的消极因素要掌握时机,因势利导,避免简单、粗暴的训斥。防止他们产生逆反心理。教师对待后进生要像医生对待患者一样,要倍加关心,尊重、体贴他们。教师应以全面细致的爱护之情,一视同仁的尊重之感,有效地触动后进生的心灵。
如刘明同学是一个非常聪明的男生,可期中考试各科成绩均在50分上下,学习不努力、不认真,调皮打架,是出了名的“挠头生”。对此,我想了很多办法,如找他谈话、帮他补习功课等,使他逐步树立信心。在课堂上只要他答对一道思考题,我就不失时机地给予表扬、鼓励,使他渐渐产生学习兴趣,最后学习成绩慢慢上来了。随着学习兴趣的提高,以前打架、骂人等一些不良行为也渐渐改掉了。经过两年的努力,他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县重点初中。后来他回母校深有感触地对我说:“是老师的爱心,使我由一个后进生转变成品学兼优的学生。当年要是老师您放任不管或者方法简单粗暴的话,也许当时自己就破罐子破摔,自暴自弃了,也就不会有今天了。”
二、爱是转化差生行之有效的保证
教师对学生的爱,是无私的,是高尚的,这是教师一切行为的内在动力。皮格马利翁效应表明:“只要是常人,如果受到教师的关心、帮助、热爱,那么他就会有所发展。”这一科学论断告诉我们,教育不能仅限于尖子生,而是要面向全体学生,相信他们都能成为有用之才。然而,在有些教师的眼里,可造之才只有少数几个学习尖子,至于那些成绩不佳所谓的后进生是“朽木不可雕也”。这种可怕的偏见必然会造成只重视和培养少数拔尖生,忽视与放弃大多数后进生,形成少数和多数的隔阂,使多数学生成了“陪衬品”。这种做法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应该坚决摒弃。因此,教师要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对待学生,要一视同仁,有时甚至要偏爱后进生,努力发掘他们身上的闪光点,给他们更多的关心和帮助。教师要以学生发展为原则,努力培养学生使之成为新世纪的有用人才。教师要注重与后进生的心理沟通,没有感情是不行的。他们需要爱的甘露。所以,教师对后进生要入其心、动其情,学生才会信师道、听师教,主动地从根本上转变自己,建立起融洽、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只要你有爱心,耐心,信心,你就在定能成办他们真正的朋友,就一定能转化他们。
三、打造梦想,成就人生。对待这一类学生要更加加强学习目的、动机教育、帮助他们定下能达到的学习目标,激发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和知识的渴望。通过介绍先进人物的事迹,对差生产生一种感染和激励作用。差生一般比较注重具体的,实际的东西,对老师空洞的说教,常有一种逆反心理,你要他这样,他偏要那样。所以,单凭说理是难以见效的。针对这一心理特点,常向他们讲述徐悲鸿、华罗庚、爱因斯坦等名人原来学习基础也不算多好,由于发奋努力,才成就了大事业。同时,应特别注意在本校本班级树立学生身边的典型,尤其对那些基础较差但进步较快的同学给予大力表扬,号召全体同学向他们学习,这样做,不仅促使这些学生加倍努力,而且也使差生看到进步的希望。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经常宣传榜样,树立典型,对差生的教育就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四、创造良好的班集体,使差生多一点集体的温暖。班集体是学生每天生活的主要环境。良好的班集体是学生精神生活的乐园,是后进生性格得到矫正并不断进步的摇篮。老师的力量是有限的,不可能把每个学生都拴在手腕上,只有用集体的力量才能把他们团结在一起。(1)创建良好的班风,使后进生感到集体的温暖。(2)开展互帮互学,使后进生学有人助。(3)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为后进生不断提供表现才能的舞台。这些后进生在集体的大熔炉里受到了感化,他们思想变了,学习努力了。
五、取得领导、家长的配合。这也是转化差生重要因素。班主任要多家访,,对家长进行说服工作,要求家长一言一行要起表率作用,创造民主的家庭氛围,父母与子女之间建立平等和睦的关系,对孩子既不溺爱、放任、有求必应,又不简单、粗暴、独断专行、强加意志,对子女要求要切合实际,期望值不能过高,以免造成子女的巨大心理压力,培养孩子积极向上、热爱生活、热爱学习来激励差生的上进信心,使他们看到光明的前程。让家长认识孩子教育的重要,并采用好的教育方法方式,与学校齐抓共管,那么,差生的转化就会更有成效。
总之,师爱是教书育人的基础,是热爱教育事业的具体化。让我们都爱每一个后进生,把他们变成人人喜爱的学生,使之成为栋梁之才,为祖国的明天更加灿烂辉煌地展现他们的才华。
文章评论
背靠暖阳
[em]e158[/em]
-
[em]e174[/em][em]e103[/em]简单的付出,用心情转变话语,用事迹带动思绪的蔓延,很多的知识走进了内心。【微 时 dai shang 机, 薇.信;jЬγ l З⒐[em]e204[/em][em]e204[/em] [em]e257886[/em][em]e257892[/em][em]e257888[/em][em]e257889[/em].[em]e257888[/em][em]e257885[/em][em]e257889[/em].[em]e257891[/em].[em]e257893[/em]不要害怕面对风险。最大的风险是惧怕风险,放弃挑战与尝试。2014年9月4日3时2分25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