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时光流转的小路上之一:&quot我拿什么奉献给你&quot(记我的两个课题研究与论文)

个人日记

走在时光流转的小路上之一:"我拿什么奉献给你"
--------------记我的两个课题研究与论文
                开学初第一节课,我告诉同学们:什么是历史?学习历史的方法和思维.以及我的教学想法.最后我说:"我希望同学们"三不""三允许",就是不要迷信教材课本,不要迷信古人名人伟人,不要迷信教师.大胆地对历史提出问题,然后以事实为依据去验证它.允许做错,允许说错,允许考老师,做错了将它改过来就好,如果哪个学生以课本知识为基础提出了问题会考倒老师,作为老师是非常赞赏你的.希望我们共同合作将学习学好 .
             我不太喜欢死读书的学生,或者读死书的.为了配合"三不"想 将"角色扮演课题研究"今年再次在新班级做尝试.
              2012年12月12日下午在班级进行"漫谈一国两制"一节活动课,让我感慨万千.
             图片     
            当学生主持人请我对同学表现进行评议时,我说:"对你们表现,我可以用一首歌曲的名称来概括,那就是让我欢喜让我忧.忧的是这次活动有多少同学放在心上,认真地完成.如果在座同学是一家公司招聘经理,上台的同学是来面试,你们想想这样表现,你的公司要吗?.......起先有个同学问我:这样做有意义吗?我也在内心问自己:有意义吗?我说:有意义!为什么?因为让我明白了一些道理.但不知道在座同学们明白了没有?有的同学说哪要准备,到时就可以..有那么简单吗?俗话说得好台上 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看看你们今天表现就知道........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惰性,包括我.本来高中应该都要有这样课,可是因为种种原因又有几个老师想开?但是为了你我的进步,我们必须开这样课 .既然要做,就应该放在心上,努力地认真地去做,不要拖泥带水不要推托.喜的是你们基础薄弱像一张白纸,如果不是白纸,纸上有杂七杂八的东西还得漂白.现在你的父母和老师只是提供一个平台,父母给你钱,老师建议你买什么画笔 和颜料等,那么画什么写什么,需要你们自己动手去写去画,不应该有惰性......自然也要规划一下,有的同学说我很潇洒就行,管它呢?........可以做这样比喻,就比如是战场,当敌人没上来的时候,你的机关枪响个不停,你要怎么打就怎么打,看是很潇洒.但是当敌人上来时,你却没子弹,当你拿枪想吓吓,谁怕你?所以应该想想怎样用在刀刃上........开学初我已经说过,我不喜欢死读书的.这样的活动课,可以提高你们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历史信息整理信息提炼信息的能力,培养你们肯学、敢讲、会问,培养你们小组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等,可惜呀.....下学期和高二时候还有这样课,希望你们将它放在心上,我们不能做到最好,但我们可以尽力去做得更好,只要我们尽力,即使做得不够好但不感到后悔或者惭愧......
         当我说完,一个学生说:老师是慷慨发言.是的 ,忽地感觉学生一届不如一届,忽地感谢1999--2011那几届学生,让我收获了许多.真的感谢他她们.不然我的课题也研究不起来.刚刚今年毕业2011届学生在高二时确实表现相当好,于是我也特意对三个表现最佳的学生每人赠送一本名著书籍作为奖励.我说这是我个人的意思,希望你们再接再厉!.(遗憾的是这样课活动学校不给学生奖励鼓励).我为什么要赠送书籍?因为无意中曾听一个学生说过"老师你送了那本书挺好的..."于是我觉得一本十几元二三十元的书对学生有获益,值得作为老师去赠!值得一提的是也有两个毕业出去的学生在节日赠送给我一本相当好的书籍.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考察者身份的社会实践模式:2011届学生"田野"考察葫芦山罗王庙(2009年)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讲演者身份的讲述模式:《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选修课.以“姓氏”为切入点,开设“找祖先、颂英雄”为主题的一节课。要求:每位学生依据自己的姓氏找一个同姓的历史人物,读一篇历史文章,讲一段历史事迹,谈一点体会与感受。

     2011届学生手稿(2010年)

<林则徐>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陈毅>

图片

图片

图片

<韦拔群>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难为李鸿章>


图片

图片

图片

2012届学生手稿(2011年)

<走进郑板桥>


图片

图片

图片

<东兰出了个韦拔群>


图片

图片

<文学巨匠吴承恩>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两位主持人>
图片

 

<2011年>
图片

图片

 

辩手身份的辩论模式:<落后一定挨打吗?>

学生收集资料
图片

图片

图片

辩论会场

<学生布置辩场>
图片

<正方同学>
图片

<历史组老师随堂听课. 评议>
图片

图片

<华侨中学老师随堂听课. 评议>
图片


 

我的课题研究和论文

关注社会·回归生活·启迪人生

——————高中历史教学角色扮演法研究

                                              

  [摘要] “中学历史课程改革的价值取向”在于“关注社会,回归生活,启迪人生。” [1] “历史教学角色扮演法”是依据新课改的理念要求和价值取向而构建的一种教学模式,将历史与时代相联系,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合作、学会生存。本文以理论研究和实践教学为切入点,从提出依据、教学模式、实践要求、实践结果与反思等方面对“角色扮演教学法”进行具体阐述。

 

  (正文) 当今时代,科技迅速发展,知识日新月异,新一轮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正紧锣密鼓地开展,历史课堂教学方式发生很大的变化,而历史课堂情景教学是其一大亮点。笔者选情景教学之一“历史教学角色扮演”作为课题研究方向,现结合本人近年的课改教学实践,对“历史教学角色扮演法”做进一步研究与探索。

  一、研究的背景与依据

  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为“历史教学角色扮演法”提供了广阔舞台。《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决定》中提出“教育的目的是从传授前人积累的知识转化为培养受教育者掌握获得前人积累的知识的方法”,“要关注人的社会性,同时又必须关注人的自然性和个性”。这使得中学课堂教学从“知性教育”走向“人性教育”。所谓人性,即人之本性、本源,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根本;而人性的形成是在自主、温馨、平等、和谐的环境氛围中去体验与习得。传统教学过分强调单一知识传授,过分注重课本知识,“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使学生缺乏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的机会。新课程 改革把“人”放在首位,强调教师在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同时,加强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和个性化教育,“学习从历史的角度去了解和思考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而“关注国家、民族生存与发展以及全人类的历史命运。” [2] “历史教学角色扮演法”正是从“人性”养成的角度出发,从“以学生为主体”的层面考虑,将教学内容与时代主题、学生个性发展相融合,多样化、灵活性地让主体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性、密切合作性的作用。

   新课程改革的三维目标,为“历史教学角色扮演法”提出了明确要求。首先,新课改要求学生在掌握基本历史知识过程中,“进一步提高阅读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学生要扮演好角色,必须先查阅和收集资料,通过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等认知活动,才能形成对此角色较为完整的理解和认识;从而培养学生历史思维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初步的科学与人文素养、环境意识、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3] 其次,“角色扮演”过程本身体现了学生主动参与、学会学习的过程。学生学会收集和利用信息,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同他人尤其是与意见不同的同学合作学习与交流等。第三,教育的本质功能是育人,教学实践更不能脱离情感层面,应该从学生的情感层面出发,以可持续发展的眼光为学生的人生服务。学生在扮演角色中,完成了对角色的科学判断和评价,从反面材料中吸取经验教训,从正面事迹中感受真善美,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塑造健全的人格。

    构建主义(Constructivism)理论知识,为“历史教学角色扮演法”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撑。 构建主义( Constructivism )理论是教育心理学三大理论之一,由德国卡茨( Katz )、美国斯腾伯格( Sternberg )等学者提出。孙卫国、唐淑敏在《构建主义的知识观、学习观和教学观》一文中,对构建主义在教学中的运用作了科学阐述。 1 、它主张“知识是由学生主体构建而成,是内生、内化结果”。学习过程是学生主动的知识构建过程,“要重视情景、情感、合作等多方面因素影响。” 2 、“教学是创设提供认知的工具、蕴藏丰富的资源”,主张交流学习,重视参与。3、“否定传统的教师角色”,反对教师作为“操作教学的决定者,支配学生的权威者。” [4] 角色扮演教学过程中,角色怎么演如何演,由学生自身决定,教师只能是学生的协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灌输者。学生借助他人(教师、学习伙伴)帮助,正确分析人物所处时代背景、心理活动、形象表现等诸多因素,利用多种渠道收集了信息资料,运用多种方法完成对角色的构建。这个过程正是作为学习者的学生自主构建、自主探究、自主发现的过程,也是与他人团结合作完成任务的学习过程。这正好与构建主义理论不谋而合。图解表示如下:略

  历史知识和历史学科的特点,为“历史教学角色扮演法”提出了现实需求。历史教材知识的最大特点是“二手性”,即“中学历史学科的内容是运用别人的研究成果和思想”,使得生活在现实中的学生难以准确、科学、深刻、全面地理解、掌握、运用“二手性”历史知识。 [5] 历史又是一门人文学科,它涉及古今中外,包罗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等,知识丰富,内容充实。教师应该依据历史知识特点,帮助学生克服学习历史知识的障碍,在教学中尽可能地再现历史事件存在和历史人物活动的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理解角 色—体现角色—表现角色—品悟角色 ”,使历史教学充满艺术性,历史课堂充满趣味性,提高历史知识的应用性。

二、概念的界定

“历史教学角色扮演法”指的是在教学实践中,历史教师创造一个温馨、和谐、自主的环境,让学生扮演成讲演者、记者、考察者、调查者、辩手、教师和某个历史人物等角色,运用短剧、演讲、辩论等教学方式,让学生通过各自的表演和体验,实现知识掌握和价值取向的一种教学法。角色扮演按角色所处时空位置不同,可分为真实角色扮演和虚拟角色扮演。真实角色扮演指学生直接扮演老师、考察者、辩手等现实生活中的人物。虚拟角色扮演是指学生模仿成文学或历史中人物。

  三、历史教学角色扮演法的实施

 <一>主要模式

  教学模式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研究和指导实践的需要”,对具体的教学活动进行科学的处理,“能明确反映中学历史学科教学特定个性特点的典型形态,或‘标准’样式。” [6] 任何一种教学法的实施通常都有相应的教学模式,研究教学法的应用模式有助于更好地发挥教学法的有效性。现结合本人教学实践,依据历史学科知识的特点,对角色扮演教学模式的具体做法做初步探索,希同行斧正。

  1、“以人带事”历史知识,适用讲演者身份的讲述模式

   历史知识是由时间、空间、事件和人物及其活动等具体要素构成,任何一种历史现象和历史事件都脱离不了一定的人物及其活动。在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比较全面了解某个人物或某一类人物及其具体活动,适合运用此种模式。这里所说的讲述模式有别于以往模式,是指学生用自身的口才,以讲演者身份讲述某个历史人物的教学模式。根据人称不同,分为自述式和他述式。自述式指学生直接扮演某个历史人物,以“我”第一人称讲述主要事迹和贡献。例如上《百家争鸣》一课,我针对诸子有各自的思想主张和贡献,创设“百‘生’争鸣”教学思路;事先将各“家”分配到各个小组,要求各小组完成本“家”资料收集,写成自述的短文。课上,小组选代表讲述,其他小组根据讲述情况,概括其思想主张和判断其自我评价正确与否。结束时评出表现最佳小组和个人。他述式指以第三人称讲述历史人物的事迹和贡献。例如上《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选修课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正确评价人物的方法,激发学习兴趣,以“姓氏”为切入点,开设“找祖先、颂英雄”为主题的一节课。要求:每位学生依据自己的姓氏找一个同姓的历史人物,读一篇历史文章,讲一段历史事迹,谈一点体会与感受。如“我姓郑,我的祖先是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史上举世闻名的民族英雄郑成功……”,“我姓孔,春秋战国时期杰出人物孔子是我的先辈……”因贴近学生实际和生活,大大增强了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学生在讲述中也加进自身情感,之后教师讲评价人物标准时,水到渠成。

   2、“以事带人”历史知识,适用直接扮演历史人物的短剧模式

    历史现象和历史事件都有其发生和发展的历程,有具体人物,有实际情节,有具体经过。短剧表演比较形象生动地反映历史面貌,再现情景,还原历史现象和历史事件,拉近了学生与历史的距离,帮助学生准确地领悟历史。例如上《百家争鸣》可让五位学生分别扮演《论语-侍坐章》孔子和四位弟子。短剧扮演让学生了解孔子的“仁”“礼”的思想及如何渗入教学活动,并为下一个教学环节“师生互动”奠定基础。

具体教学设计如下:

孔子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给我们留下了丰厚的教育思想。有一天,孔子和四位学生坐在一起,孔子是如何教学生,课堂上又是如何与学生交谈了?请看——

1 ﹑短剧《论语-侍坐章》略

2 ﹑问题创设与师生互动:略

3、乡土历史知识,适用考察者身份的社会实践模式

社会实践模式是指历史教师结合教学内容,组织学生以考察者、调查者的身份深入社会进行专题采访、实地考察、社会调查等实践活动来组织教学的模式。乡土历史是我国文化遗产瑰宝之一,内容丰富,贴近生活,将乡土历史与中国史有机结合、联系、渗透历史课堂教学,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不仅充分利用校外的课程资源,包括社区的图书馆、档案室、少年宫、文化馆、历史遗存、家庭及个人等,是课堂教学模式的一种延伸、拓展,充分体现回归现实、回归生活、关注社会、关注自然的课改主题;而且实现教育部关于“两史一情”教育的号召,同时让学生了解家乡,培养热爱家乡和建设家乡的情感。例如上《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一节,我将学生带到社区保留下来的人民公社遗址进行实地教学。当地群众自述经历、墙上和柱子上的标语和口号等无不形象地述说那段特定时期的历史。如群众讲述:一坑马铃薯重达三百多斤;实际没有这么重,是将一整块地的马铃薯挖来放在一起称。这个事例比课本上的“大猪”宣传漫画更“活”地体现当时浮夸风盛行,学生易于理解。

下面是一份讲述《中国的古代艺术》“戏曲艺术”一目时,与乡土历史屏南“四平戏”戏曲社会调查相结合的设计案例。

屏 南 四 平 戏 调 查 案 例

一、设计目的

屏南四平戏被戏剧专家喻为“文艺百花园中的一颗明珠”、“带泥巴的古莲花”,真正是“中国戏曲的活化石”,并于20065月被列入首批国家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录。通过调查四平戏产生、发展过程和原因及现状,促进学生理解中国古代戏曲艺术产生、发展的因素,形成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和爱护文化遗产的意识。

二、调查过程

1 、准备:将学生分成四组,每组选一个组长。分配各组具体任务。

2 、计划制定:组长组织本组成员制定具体的调查计划,将调查任务具体化、细节化,明确资料收集的方法和每个成员具体分工。

3 、收集资料:按计划的规定,依各成员承担任务要求,通过访问戏曲老演员、上互联网查阅资料、翻阅县志等途径广泛收集资料,并做好记录。

4 、总结整理:将收集的资料进行分析、整理、组合,针对资料,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见解。

三、交流小结

通过小论文、主题演讲、出板报等形式发表调查成果,教师再次指导学生分析调查这个问题有什么意义等,引导学生分享调查的成果,感受调查过程的苦与乐。

     4、历史观点、历史人物和事件评判,适用辩手身份的辩论模式

   辩论对抗赛模式是学生充当辩手,针对历史某个问题的两个方面进行对抗辩论。历史知识错综复杂,存在各种各样的矛盾与斗争,而学生难以准确地科学地掌握。这种模式让学生通过辩论,加深对矛盾双方的理解,明确是非;同时有效地训练学生思维的敏捷性、独创性,拓展知识面,陶冶情操,学会竞争。例如为了评价“秦始皇”,教学中设计为“秦始皇更象政治家或更象暴君”矛盾双方。通过课上辩论,学生认识了秦始皇作为一名杰出的政治家那种气魄和胆识,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制度为中国古代树立起一座里程碑;也认识作为一个暴君,耗资巨大,劳民伤财,最终导致秦末农民战争爆发。而且让学生掌握了正确评价人物的方法:评价历史人物及其主要活动应将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运用唯物主义和辨证主义观点,一分为二的方法评判功过是非。

    此模式在教学实践中遇到了困难和具体解决办法:1、自由辩论时,有的辩手会“抢着说”“管着说”,课堂也不可能有规范电脑计时器,教师应予以限时,20秒左右为佳,有利于形成“你争我辩”直接对辩局面。2、有时同学之间本身存在矛盾,性格不和,辩论时出现人身攻击;有时组与组之间也存在攻击现象,是自己组的辩手发言,就鼓掌欢迎,轮到别组的辩手发言,就恶语相对、酸溜溜地起哄;教师应该事先予以规定,希望同学们友谊第一,争当文明的辩手。3、辩题不应太泛、概念不明确,辩论问题应该溶入教学内容。4、为了使辩论过程更精彩,辩论双方最好各有指导老师,事先动员学生自找历史指导老师或者向熟悉的老师请教。

附:辩题表(以人民版的教材为例)

 

      目(部分)

设 计 意 图

章 节 位 置

 

 

1

战争/和平更有利于进步

理解战争双重影响

专题二、七

秦始皇更象政治家/暴君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

专题一

落后(不)一定挨打

分析国情和国际形势

专题二

辛亥革命是成功了/失败了

正确评价历史事件

专题三

法律能/不能有效维护人的自由

法律的阶级本质认识

专题六

应该/不应该全面禁止核武器

科技双重作用

专题九

 

 

2

战争刺激/破坏经济发展

战争双重影响

专题二、五

经济全球化不/有利于经济发展

经济全球化“双刃剑”

专题八

改革(不)须不破不立

中外改革过程区别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