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课堂]:应该培养孩子哪些良好习惯?

null

   

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内容
1、举止文明的习惯

  (1)热爱祖国,升国旗奏国歌时自觉肃立。

  (2)见到老师、客人主动问好

  (3)自觉使用“请”、“您好”“谢谢”、“对不起”、“再见”等礼貌用语。

  (4)在接受别人的帮助时,要微笑着向别人致谢。

  (5)向别人请教,态度要诚恳。

  (6)不打架,不骂人,公共场所不喧哗。

  (7)不给同学起绰号,不歧视身体有残疾的同学。当同学答错问题时,不起哄、不嘲笑。

  (8)集合做到“快、静、齐”,观看比赛文明喝采。

  2、诚实守信的习惯:

  (1)诚实守信,说了就要努力去做。

  (2)答应的事确实难完成的,应向对方说明原由,用诚挚的态度向对方表示歉意。

  (3)借了别人的东西要按期归还,说话要算话。

  3、尊重他人的习惯:

  (1)耐心听他人说话,不随便打断他人说话。

  (2)用心听对方说话,不要一边听一边考虑自己的事。

  (3)听到别人的批评时,不要激动,平静地听他把话说完。

  (4)不打扰别人的学习、休息、工作和生活,一旦妨碍了他人要及时道歉。

  (5)未经允许,别人的东西不乱动。

  (6)学会保护自己的隐私,自己的家庭情况不能随便告诉别人。

  4、守时惜时的习惯:

  (1)晚上按时睡觉,早上按时起床。

  (2)放学后按时回家,不在马路上溜达玩耍。

  (3)回家后,马上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当天事当天毕。

  (4)做事有计划,不盲目、不拖沓 。

  5、懂得感恩的习惯:

  (1)听从父母、老师的教诲,不顶撞父母、老师。

  (2)体会父母、长辈的艰辛,主动给老人洗脚、捶背、夹菜等。

  (3)主动替父母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

  (4)孝敬父母,以优异的成绩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5)要尊重环卫工人、交通警察的劳动。

  6、勤俭节约的习惯:

  (1)爱惜学习用品,不在课本上乱写乱划,不随便撕扯作业本。

  (2)不随便向家长要钱,不乱花钱买零食、玩具等。

  (3)珍惜粮食,不挑食,不浪费饭菜。

  (4)节约用电、用水,做到人走灯灭,水龙头用后随时关紧开关。

  (5)对自己、他人、集体的财物要爱护,轻开关门窗,轻拿轻放物品。不在桌子上凳子上乱写乱划乱贴

  7、遵守秩序的习惯:

  (1)上下楼梯,轻声慢步,靠右边行。

  (2)上下学排路队,红灯停,绿灯行,不乱穿马路,不在马路上追跑打闹。过路口,注意避让车辆。

  (3)购物、上车时自觉排队,不加塞,集会时按指定位置就座。在公共场合遵守纪律,不大声喧哗。

  (4)爱护学校、公园花草树木和公共设施,不乱踩绿地,不随手折花枝,不乱涂乱划。

  8、勤于动手的习惯:

  (1)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整理书包、收拾房间叠被褥,自己洗衣物。

  (2)利人利已,用过的东西放回原处。

  9、锻炼身体的习惯:

  (1)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和课内外文娱、体育、科技活动,上好“两操两课”。

  (2)学习运动常识,做好自我保护。

  (3)在运动中要听从指导教师的安排,在活动中不做带有危险性的动作,不参加危险性较大的活动。

  10、讲究卫生的习惯:

  (1)勤洗澡洗头,勤剪指甲,勤换衣服,睡前刷牙、洗脸,指甲内无污垢,身体无异味。

  (2)饭前便后洗手。

  (3)定期整理和清洗书包。

  (4)爱护环境,不随地吐痰,不乱扔杂物。见到废纸等垃圾物要主动捡起放到果皮箱里。

  (5)不在墙壁上乱写、乱画、乱贴、乱挂。

  (6)不吃变质食物,不喝生水。)


 

16条学习好习惯让孩子终身受益

学习习惯是在学习过程中经过反复练习形成并发展成为一种个体需要的自动化学习行为方式。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形成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培养自学能力,提高学生素质,使学生终身受益。

  1.认真听取别人讲话的习惯

  认真听取别人讲话是对讲话人的尊重,在听取别人讲话时眼睛要盯住对方,不随便打断别人的讲话,能力掌握别人发言的要点,对别人的发言作内心评价,并时时配合以点头、微笑等表情,让讲话人自始至终都感觉到你在专心听他人讲话。

  2.学习卫生的习惯

  (1)读写时,要做到“三个一”:即“眼距书一尺,胸距桌一拳,手距笔尖一寸”,读写姿势要端正,脊柱正直,不耸肩,不歪头,不伏在桌子上,大腿呈水平状态,两足着地,连续看书一小时中间要休息一会儿。

  (2)读写时光线要充足、适度,左侧采光;不要在强光或弱光下看书、写字。

  (3)不要在行进的车上看书;不要在走路时看书;不要躺着看书。

  3.科学安排时间的习惯

  小学是人生发展的基础阶段。要科学安排学习、劳动、娱乐、锻炼、交往等活动。要制定活动计划,安排活动时间:包括每天的阶段性安排、每周的较大活动安排、考试复习和双休日、寒暑假的专题安排等。做到该学学、该玩玩,该学习时不用别人督促主动学习,该活动时快快乐乐去活动。

  4.预习的习惯

  课前预习可以提高课上学习效率,并且有助于培养自学能力。预习时应对要学的内容,认真研读,理解并应用预习提示、查阅工具书或有关资料进行学习,对有关问题加以认真思考,把不懂的问题做好标记,以便课上有重点地去听、去学、去练。

  5.认真听课的习惯

  会听课是搞好学习、提高素质的关键。听课要做到情绪饱满,精力集中;抓住重点,弄清关键;主动参与,思考分析。

  6.上课记笔记的习惯

  在专心听讲的同时,要动笔做简单记录或记号。对重点内容、疑难问题、关键语句进行“圈、点、勾、画”,把一些关键性的词句记下来。有实验表明:上课光听不记,仅掌握当堂内容的30%,一字不落地记也只能掌握50%,而上课时在书上勾画重要内容,在书上记有关要点的关键的语句,课下再去整理,则能掌握所学内容的80%。

  7.多思、善问、大胆质疑的习惯

  上课要严肃认真、多思善问。“多思”就是把知识要点、思路、方法、知识间的联系、与生活实际的联系等认真思考,形成体系。“善问”不仅要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还虚心向老师、同学及他人询问,这样才能提高自己,发现问题,增长知识,有所创造,要做到决不轻易放过任何一个问题。

  8.敢于发表不同见解的习惯

  不唯上、不唯书、敢于怀疑、敢于突破旧观点,敢于对问题进行讨论、争论、发表自己的看法,有理有据的阐明自己的观点。发表自己的看法,声音要宏亮,表述要准确,逻辑要清楚,要先把问题想好。“想”是“说”的先导,只有“想”的周密,“说”得才有条理,才透彻。

  9.协作研讨的学习习惯

  要学会团结协作、相互配合、合作完成学习任务。要善于帮助别人,也要善于向别人学习,通过协作研讨,使自己在叙述、解释、验证事实、解决矛盾等方面调整看法,实现对知识的科学建构。

  10.课后复习的习惯

  课后不要急于做作业,一定要先对每一节课所学内容进行认真的复习,归纳知识要点,找出知识之间的联系,明确新旧知识的关系,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主动询问,补上没有学好的内容。对不同的学习内容要注意进行交替复习。

  11.及时完成作业的习惯

  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和自己选做的作业,认真思考,认真书写,一丝不苟,对作业中出现的问题,认真寻找解决的方法。作业写完后,要想一下它的主要特征和要点,以收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作业错了,要及时改过来。不迁就、不谅解,不拖延时间。

  12.阶段复习的习惯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要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归纳,形成知识网络。这样可以进一步理解知识间的联系和区别,有利于知识的整体建构。

  13.留心周围事物,认真观察的习惯

  观察对我们学习知识、发展智能起着重要作用。为此,要学会调动多种感官留心周围的人、事、物、景,变无意为有意。要养成观察兴趣,创造良好的观察条件,明确观察的目的要求,设计观察程序,并且把所学知识与观察对象联系起来,做到边观察边思考。

  14.动手操作的习惯

  动手操作非常重要。对每一个实验,每一件学具都要亲自动手操作。通过操作,既锻炼了手和脑,又能帮助理解,使知识记忆深刻。

  15.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习惯

  要做到把书本知识和实际生活相结合,把知识运用到生产生活中去,在生活和实践中验证知识,培养自己的实践能力。

  16.爱惜学习用品的习惯

  学习用品是学习生活必需品,来之不易,应当爱惜。对学习用品要珍惜、保护,小心使用,不乱扔、不故意损坏。要敢于向任意损坏学习用品的行为作斗争。



 

 网络素材和文章
边框及编辑制作/爱无痕迹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