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未都:有关鲁奖等……
分享文章
鲁奖的风波都平静了,我来说几句。先是有作协官员报料说有人打招呼贿奖,后是有的获奖者让读者揶揄,说这种顺口溜我也能写;再有参与评奖的双方各自诉说不平,获0票的吐酸水,做评委的吐苦水,剩下的吐口水,把个好端端的鲁迅折腾不浅。
鲁迅如果活着,一定极尽讽刺挖苦之能事,对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奖大为光火,说不定建议此奖改名鲁莽奖,简称还是鲁奖,但与自己无涉,也就好在九泉之下继续安息。可谁知今天的社会连死者也不放过,不管你同意不同意,凡对中国文坛作出过贡献的大作家们都得拽上评奖台,老舍、茅盾、巴金、曹禺、赵树理,还有谁谁谁,或者还准备有谁谁谁,不得而知。
关于文学评奖本是百多年的事。过去曹雪芹写《红楼梦》时也没见评奖,人家的小说也是巅峰;文学奖最初是西方社会小众的酸腐,后来被商业利用,又赶上资本主义大潮,遂评奖越发商业化,最典型的是奥斯卡奖。而诺贝尔,本是个化学家,发明炸药的人,文学是他个人的爱好,在所有奖项他本人将文学奖排在后面,表明他个人的休闲态度,只不过后来的公众仅关心文学奖而已,这是诺贝尔本人始料不及的。
大小文学评奖今天在我们纷杂的社会已成为常态,作为作家与公众应该习惯,如果今天的评奖是评奖者自掏腰包这也无可厚非,奖金爱给谁给谁,如果花纳税人的钱做人情,那就应该与纳税人商量商量,把纳税人不当事的年代理应在这一代人身上成为历史,让文学奖成为真正的光荣。 而我们的作家许多靠工资生存,比较一般百姓日子已算是富裕。钱是组织发的,但是从纳税人兜里掏的,不管纳税人愿不愿意,看不看文学作品,掏你没商量,许多纳了一辈子税的纳税人,一辈子也不看这些作家创作的小说诗歌之类的,实在有点儿冤枉。 各级作家协会养着一批专业作家,号称为纳税人提供精神食粮,可惜今天强大的各类媒体几乎不见这部分养尊处优的作家作品,他们常常印一些子书,也不管卖得好坏,只关心评奖,一到评奖季就鸡吵鹅斗一阵子,让别人看哈哈,自己还忿忿不平。 我心目中的作家有两类,一类是靠稿酬为生,今天靠码字赚得酬劳维持一个体面的生活已成为可能,今天社会阅读量极大,门类口味各有不同,但凡有点儿文字能力的人,维持吃喝轻而易举;另一类是有正当职业,写作是乐趣或精神必须,不写会出人命,这类作家今天也很多,把写作当做生活的补充,坚守日子的本来面目,该上班上班,该做生意做生意,正事闲差都不耽误。 真正的作家应该是具有人文关怀的,不写作就白拿别人钱(税款)应该不是伟大的作家。古今中外青史留名的大作家没一个拿过纳税人的钱,所以才成为大作家。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