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道外和靖宇街

经典珍藏

 

从头道街,到二十道街,靖宇街从中间把他们串联起来,贯穿了几乎整个老道外。

老道外,商铺林立。靖宇街,百年老街。从西至东,一道道街走过来,如同穿行于一条历史的隧道。

我不懂古建,也非如曾一智老师那样的立志于古建保护的有识之士。我在这座城市居住不过十几年的光景,对她的历史更是一知半解。此前的十年时间,我一直以审视的目光打量着她;直至这两年,我才试图走近她,熟悉她,感受她。

老道外犹如一位有故事的沧桑老人,我不了解她的过去。但我走近她时,依然能从她面上的褶皱、身上的衣纹中,感受到那个过去的傅家甸的气息,触摸到岁月的刻痕,瞻仰到她曾经的绰约……
(照片发出时没有整理,显得杂乱无章。无奈最近手头光阴窘迫,只好待闲暇时再行琢磨吧)

图片
南头道街0号,应该算是老道外的发祥地吧。当年(大约在1890年前后)傅家哥几个来哈创业的地方(药店、杂货店、大车店)。
后来道外就被称作傅家店(甸)了。可惜现在老房子、老物件都见不到了。

图片图片
北头道街上的老房子

图片图片
靖宇37号(1903年建筑,中华巴洛克风格)

图片
37号院里保存尚好

图片
37号门口由青石铺就,想见当年可能这条街也是如此

图片
新建中华巴洛克仿古建筑群街区之门牌楼

图片
傍晚,新建巴洛克仿古建筑群街区内放起了露天电影



图片图片
浴海街失修失养的危楼与南二道街上的新建仿古中华巴洛克建筑

图片
浴海街危楼

图片
回头,原来是一种带馅的面食

图片
图片图片
新建中华巴洛克街区中各种塑像很真实、贴切地反映了上世纪初期老道外人民的市井生活

图片
图片
靖宇街与北19道街交口处的北19道街3号楼:沧桑的大门

图片
北19道街3号院内老楼尚在住人

图片
北四道街18号:建于1928-1930年,折中主义风格

图片
北四道街与靖宇街交口

图片
北四道街上的松光电影院:多年前一场大火熏黑了记忆

图片
北四道街上一个门洞里是别有洞天,别小看这里,这里的大骨棒和老太太烧烤远近闻名

图片
图片

图片
北六边上的建筑和危楼

图片图片
北六道街上的更新饭店
还固执地坚持着国营的经营模式,店里的烧饼和豆腐脑也同样保持着老味道。卫生环境很差,门面也破败得无以复加。妻子过生日时,我花一百多元从更新饭店购得一块酱牛肉,质量无欺,价格(85元/斤)也是我迄今吃过的最贵的牛肉。当时,一位中年女服务员直接在就餐区收款、找零时,还一屁股坐在身后的餐桌上。



图片图片
小北六与北四边上两条又窄又短的小巷子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图片图片图片图片图片
上面几帧靖宇街上的老建筑很多人都熟悉了

图片图片
靖宇25号:网闻已拆,几日前偶然发现其健在,欣喜若狂。这是周恩来1917年来哈开展革命活动时居住地遗址。

图片
图片图片图片图片图片图片图片图片图片
那些渐行渐远的老字号,有的已经几乎彻底湮没了。

图片图片
原来这就是萧红在哈受困时住的东兴顺旅馆(靖宇16道街)

图片
图片
玛克威商圈已发展成新的道外商业中心,可是前几天老玛克威(金龙商厦)着了,烧得很惨。


图片
图片
南勋街上地龙宾馆(邻啤酒广场、张飞扒肉馆)与中央(龙江)大舞台

图片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清真寺:建于1837年,东北最大的伊斯兰清真寺庙,全国1500座清真寺中唯一的一座阿拉伯式建筑

图片
图片
太古街与南19道街交口处的武圣庙

图片
 道台府:哈尔滨关道也叫滨江关道衙衙门,俗称道台府。是哈尔滨当时最高级别行政机构,是中国封建王朝建立的最后一个传统式衙门



文章评论

松子

有心人,赞。我看三友照相馆是新址吧?不太像旧址。

松子

有心人,赞。我看三友照相馆是新址吧?不太像旧址。

松子

有心人,赞。我看三友照相馆是新址吧?不太像旧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