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绝句和律诗的两种孤雁格式(飞雁入群格和飞雁出群格)太行才子

诗词基础

 
古人有时喜欢把绝句称为“两韵诗”,把律诗称为“四韵诗”。因为古人认为,绝句只要有严格的两韵脚就可,律诗只要求有严格的四韵脚就可。以律诗来说,古人把首句不入韵的五律视为“正格”就是很好的证明。不过,为了音律的和谐和吟唱的悦耳,人们又要求部分格律诗的首句也押韵。这是因为格律诗首句押韵更容易记忆,吟唱时更悦耳动听,赏心悦目,辞畅意达。自北宋以来古人开始大量使用这中特殊的“临韵通押”情况。

        格律诗因为增加了一个韵脚,却增加了不少的麻烦。为了减轻负担,人们又想出了一个“偷工减料”的取巧办法,那就是:允许格律诗的首句和最后一句借用邻近韵部的字作为韵脚。格律诗的首句借用邻近韵部的字作为韵脚的,称为“孤雁入群格”这好像一只孤单的白雁带着一群黑雁振翅高飞。而格律诗的最后一句借用邻近韵部的字作为韵脚的,称为“孤雁出群格”。
一、律诗:
(一)孤雁入群格,例如:

雪作(曾几)

卧闻微霰却无声,(庚韵)起看阶前又不能。(蒸韵)
一夜纸窗明似月,多年布被冷于冰。(蒸韵)
履穿过我柴门客,笠重归来竹院僧。(蒸韵)
三白自佳晴也好,诸山粉黛见层层。(蒸韵)

又如:

访戴天道士不遇(李白)

犬吠水声中,(东韵)桃花带露浓。(冬韵)
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冬韵)
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冬韵)
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冬韵)

(二)孤雁出群格,例如:

言怀(黄景仁)

听雨看云暮复朝,(萧韵)谁于笼鹤采丰标。(萧韵)
不禁多病聪明减,讵惯长闲意气销。(萧韵)
静里风怀玄度月,愁边心血子胥潮。(萧韵)
可知战胜浑难事,一任浮生付浊醪。(豪韵)

无题(鲁迅)

惯于长夜过春时,(支韵)挈妇将雏鬓有丝。(支韵)
梦里依稀慈母泪,城头变幻大王旗。(支韵)
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支韵)
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微韵)

在格律诗的创作中,虽然“孤雁入群格”和“孤雁出群格”都可以使用,但是,这两种“格”不可以在一首诗里同时出现。也就是说,在同一首诗里,“孤雁出群格”和“孤雁入群格”是不允许同时并用的。原因就是:律诗称为“四韵诗”,它要求一首诗至少使用同一韵部里的四个韵脚。如果在一首诗里,同时采用“孤雁出群格”和“孤雁入群格”,那么,这首诗同韵部里的韵脚只剩下三个了,显然不符合“四韵诗”的概念界定。


二、绝句
“孤雁入群格”与“孤雁出群格”同样适用于绝句(五绝、七绝)。
(一)孤雁入群格:

例一、春怨(金昌绪)

打起黄莺儿(四支),莫教枝上啼(八齐)。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八齐)。

例二,雪梅(卢梅坡)

梅雪争春未肯降(三江),骚人阁笔费评章(七阳)。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七阳)。

(二)孤雁出群格:
一般来说,诗人创作绝句时,很少使用“孤雁出群格”;但是,毕竟还是有人采用了这种方法(“孤雁出群格)。下面就是两个运用“孤雁出群格”的例子。

例三,故行宫(元稹)

寥落故行宫(一东),宫花寂寞红(一东)。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二冬)。

例四,呼陀河(范成大)

闻道河神解造冰(十蒸),曾扶阳九见中兴(十蒸)。
如今烂被胡羶浣,不似沧浪可濯缨(八庚)。
在看我一首绝句:七绝·朱山石刻(飞雁出群格)
铭刻千年山顶存,(存:十三元)久经风雨石留痕。(痕:十三元)
群臣祝寿随心记,字体新奇感后人。(人:十一真)
按平水韵不合,若按飞雁出群格完全合格。

  以上是自己的几点粗浅看法,不对之处,请拍砖。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