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1-21 一月

小睡一把

21

王老师今天要来。昨天打了电话。王老师说话依然谈笑风生。

王老师今天来了。果子接了他。一进门,我们对视,大笑着对称:年轻了,精神!

一落座,王老师就问:你读佛经了?

我腼腆地笑, 回:这一年,喜欢,就看看。

王老师说:好,你能读进去。心有多大,志有多高。

我又不好意思地低头,现在不想大志心高,只求一颗清净心。

王老师哈哈大笑,这就对了。

王老师是一个健谈而不吝啬付出的人,

三年前,他一道阴阳说把我引入易经,可惜我听后时停时续。 但对于和合而生的自然大道却从未生起疑。那时,我记住一句:看到的未必是看见的,而看不见的并非不存在。我们很多时候被迷雾遮住意识,即使我们有了科学的头脑,在很多事情面前,却容易迷失,就像这个的问题。

王老师都是笑呵呵地,是那个关于无内无外的无极太极阴阳,让我对生命和自然开始认真。

心底里,

我敬佩他,更是因为他的真诚和善良。

默默而行的不可言,我把它当成了因果。因果之外,我不得不说心之善的伟大。有很多时候,当我解释不了,不能给自己答案,可我知道,做得不够,天大地大,我们不够充足圆满。

别人可以逍遥甚至带着我们认为的恶行为之,不过是把这个空间该恶的地方尽快填满。一阴一阳。从不为日子停留。开始到现在,春分起始到月满日蚀。在该来的时候来,不想走的时候一定有人出来清理。

我们的心呢。

王老师说,存在是因为符合。

我以为那是哲学老师说的,后来发现是大和小之间的比例。

可以如此大。大到无边。

又完全可以细细观小。小到我们看不见,理不明,无可见无可表明。

为什么要明?可以明吗。

你可以看见自己。

定位在自己站何处。

面对面。高三尺。

空间度。宇宙对比。对着王老师相视,我们不再笑。

王老师说,今年,白发多了。我触触:哪里啊,我看你一如青春。

王老师说,今年,你清澈了。我低头:哪里啊,我得你恩泽如沐。
 

16

张老师突然出现。

张老师说要来是因为表哥的邀请,而我并没有特别等待。

张老师来的时候一句“嫂子”,让我们有了各自身份。

张老师 和表哥谈话的时候,我尊敬而做着自己的事情。

他们谈的内容并没有超出我所知道的范围,关于健康,关于运动,但照旧不太想参与,保持着一惯的无主动性也非排除状。一个如此慵懒 的人这样的我,慵懒于自己远离很久、很久。更重要的是,知道一容易着迷的东西,不能叠加,于是理由和借口最好。

午饭的时候,还有其他的伙伴。

我认真地吃着,拿着自己的饭菜,走动而不够约束。

这次回坐,表哥说,哈哈,都听见了,张老师赞你呢,聪明。

嗯?赞?哦。

我不聪明。我不觉得。我懒得去结识已经不会结缘,怎么能叫聪明。

张老师看着我。他谈了他的过往。原来人家生意做得如此大。原来人家朋友遍布。尊敬和诅咒同在。

我试着问,轻轻点点。几句后我不用问,也不想问。

我内心知道。而张老师就这么看着,像个被发现密码的孩子笑开了。突然发现自己有点邪,这种不可思议是让别人对自己不再怀疑。张老师眼睛不看,但他对我说的那种神韵不可视似乎特别认同。

他说,除了他师傅,只有我会看见。

而认同了我的说法,是他知道我在说什么。

我看过张老师的视频,他的太极动作行为间,刚毅 里透出了柔韧之美。我看见了线条和穿透,但我大胆告诉了他:看不见神。

在此之前,张老师与我,神不见形不遇。他不见我。就跟我见不着他一样。我们以曾经相似的熟悉人见面,我们就是一双不曾谋面的人。

他楞地听见我说。他马上对话:这些是心灵深处和韵律。他知道现在达不到我说的那种神韵。我在无知者无罪的宽容下,被认肯。

他说,谢谢你的可视性,于言可表。

我说不是我,是佛。金刚经那么说。

我们谈了世俗时风。我们谈的不在言语。表哥一直看我们谈,一边是他尊敬的太极师傅,一边是他亲近的人我。

张老师忽然言道,双手抱拳:嫂子若讲课招生,我第一个叫你师傅。

我不言语。

笑着对张老师说,三年内你一定在这方面一定有师傅,实践、理论和心灵的结合。张老师说,那也要拜你为师,能看到心的人不多。

我不敢再回。

我知道他们的能量。我只静静地欣赏和祝福。

22

与世俗同在,则我们承担负担不同而不相平等。
认识不同就有不同的话题和表现。在佛理的探知里面,世人说多好,是以世人故事而言为代表。我们说多好,或许可能因为了深入的专题,用了辯知,因缘和合,缘起性空。
就像云手里面的迎来送往那般,不顶不放。

如果说那些能够再次相见的人若再次在一起,那种能量就是人家说的“好”的倍增。相逢是因缘的相聚,重逢则是福分的叠加。


2601

2601.1
干儿子来时,带来了深海捕的鱼,他的爸爸妈妈说一定得给我。
当然他们先杀好了,完整了带给我。

我敬而收,分之。
这一天,在无执着下,把常识里的“好”分给大家。一份一份。

放下,并非不认烟火独让鞭炮燃放。

2601.2

阿三知道不知道这天上班。我静静地读着书。
阿三在我的沉默时,叫我。我默默抬头见他。
:问一个问题,可以吗?
-:请说。
:如果按现在,信佛的人都和尚,大家都去当和尚,和尚又不用工作,大家都去信佛,光讲精神了,实际事不做了,那社会其他岗位和工作都不用做,社会不是不进步了?
-:你知道当和尚很辛苦吗?不能吃香喝辣,吃斋念佛,讲经修禅,清净无欲。真正信佛的人也未必都能做到完全戒律,何况有些和尚也未必做得完好与长久。所以有些和尚出家一段时间会还俗,这是允许的。和尚也是要工作的,比如要讲法、也要引导世人从善去恶,也就是度人帮人离苦得乐。很多大师在他成为大师之前,也是从小和尚做起,也是要做类似扫地等基础事情,也是可能会受排挤。换做你,让你去当和尚,你愿意吗?很多人还是做不了的。所以说是不可能大家都信佛就出家,也不可能出家人不干活。何况我们都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角色,打个比如未必合适,我的大概意思:和尚是佛陀的传教人,也只是社会的一种角色,就像老师、神父之类的。
:我们看到的和尚很少讲经。我听说很多和尚很有钱。
-:你指的是现在的寺庙商业化现象吧?如果仅仅从我们看见的商业化的寺庙,比如烧高香、花钱供奉、有拜有求等表面现象去谈佛,是不对的。真正的佛是不商业。真正的和尚也一定不会跟你说如果你要烧高香拜佛,佛才保佑你,不然就有什么灾难降临的说法。真正的和尚的钱并非是自己的,钱是寺庙的,钱是大家供奉佛陀的,钱是救助世人和普法的。任何把钱纳入私人口袋或是非寺庙处,都只能说有人借用了或说盗用了佛陀的名义在要钱骗钱。我们自己要清楚地认识,而不能被表面的现象迷惑。
:那你说为什么有人信佛?
-:如果你了解什么是佛,你也会信的佛的。就现在我的了解,佛告诉我们的是符合自然,是教授我们智慧的道理和做法。好比我告诉你这茶好,你若喝了就知道多好;你若无心喝,好不好你就不知道,所以你不合适直接断定茶是好还是不好。



25 

昨天,一周前的约定,松来了,时间比约定的晚半小时。我没有刻意等待他,尽管他父母特地要求自己一定要好好跟他谈谈。


未完。 




。。。。。。。 20140121 小睡

26b

26b-01

作家梁晓声一次在法国,他跟两个老作家一同坐车到郊区。那天刮着风,不时有雨滴飘落。


前面有一辆旅行车,车上坐着两个漂亮的法国女孩,不停地从后窗看他们的车。前车车轮碾起的尘土扑向他们的车窗,加上雨滴,车窗被弄得很脏。他们的车想超过,但路很窄。


他问司机:“能超吗?”司机说:“在这样的路上超车是不礼貌的。”正说着,前面的车停了下来,下来一位先生,先对后车的司机说了点什么,然后让自己的车靠边,让他们先过。


梁晓声问司机:“他刚才跟你说什么了?”司机转述了那位先生的话:“一路上,我们的车始终在前面,这不公平!车上还有我的两个女儿,我不能让她们感觉这是理所当然的。”


梁晓声说,这句话让他羞愧了好几天。

26b-02

这让我想起澳大利亚的侄儿经历的另一个故事:


周末,侄儿随着在澳大利亚土生土长的华人去雪梨周边海域捕捞鱼虾。每撒下一网,总有收获,可是每次网拉上来后,那华人总要挑拣一番,将其中的大部分虾蟹扔回大海。


我侄儿不解:“好不容易打上来,为啥扔回去?” 那华人平静答道:“在澳大利亚,每个出海捕捞鱼虾的公民都知道,只有符合国家规定尺寸的鱼虾才可以捕捞。”


我侄儿道:“远在公海,谁也管不着你呀?” 那华人淡淡一笑:“呆久了你就会知道,在澳大利亚,不是什么都要别人来提醒、督促的!”


26b-03

两则故事,大致告诉了我们什么是“人文”。


“人文” 就是一种植根于内心的素养,以承认约束为前提的自由,一种能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的善良。它关乎公平、正义,就在我们日常的生活,就在人和人的关系中。


想想我们有多少时候,不需要别人提醒,就知道检点自己的行为,就能够自觉地遵纪守法、恪守做人的本分,尽可能为别人着想、帮助他人?

言及此,我想起了那句名言:“文化可以立国”。






文章评论

粲然独笑

真正的佛学修身养性!真正的佛以大爱慈悲之心,普渡众生!“佛渡有缘人“有福了!

日月辉映

“”不是什么都要别&#59415人提醒、督促的”善住人心!标准住人心[em]e179[/em]

肥兔

对话正合口味,如果有这类能让人不喜不悲,只会心一笑的书,那该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