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5-11 持修八法
个人日记
隆唐瓦多杰森盖(公元1054—1123)是噶当格西布多瓦的弟子,精通三藏,一生主修噶当派密传菩提心修养法,成就高深,被后人视为菩提道修证典范。他将修行原则归纳为八条,写成了偈颂,就是这著名的“隆唐瓦菩提心修持八法”。原文八法共有八颂,六十四句。我又将八颂的要点,归结成了八句话。现依次简介如下:
一、爱敬一切众生如珍宝
意思是说,要想成佛,首先必须从思想深入,热爱众生,敬重众生,要把一切众生看成最珍贵的如意宝。为什么要视众生为如意宝呢?因为众生是自己成佛的唯一条件,这是因为,成佛首先要发利众菩提心,没有利众心、菩提心的种子就像缺乏必须的湿度和温度一样不能发芽;其次,一切成佛的善行要靠众生完成;第三,成佛后,可以称其为佛的主要原因是利乐众生,如果放弃众生,就和自求解脱的小乘罗汉无异,就不能称其为佛了。因此,修佛道,自始至终要把众生放在第一位,把众生看成修福成佛的主要条件。
二、谦虚和顺恭敬诸众生
意思是说,修行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尊敬别人,要把众生看作父老师长、兄弟姐妹,要始终把自己的地位放在别人的最下边,要把自己看作最无知,德性最差,看别人的优点,学别人的长处;要把谦虚和尊敬别人,待人和顺,盾作菩萨的美德;把骄傲自满,妄自奠大,视自己聪明、别人愚笨,瞧不起别人,认为自己一切都好,别人一无是处的看法,看作是自己愚蠢和思想素质低下的表现。
三、烦恼一露苗头就拔除
意思是说,修行的人就像防止贼寇入侵,毒蛇入屋那样,时时刻刻观察自己的思想意识,是否产生贪、嗔、痴、慢、疑、邪见等烦恼恶毒,如果烦恼一露苗头,就要像灭火和治病那样,一发现就要扑灭、医治,绝不能让它蔓延和发展。因为烦恼是人们的最大的敌人和致命的巨毒,彻底战胜烦恼就是阿罗汉,就是解脱境界。
四、对待恶深苦重更慈悲
意思是说,以慈心热爱众生,以悲心同情受苦的众生,是大乘佛教的根本,但罪恶深重,苦难深重的众生更需要人们的怜悯同情和支持帮助,修行人就应该更加关注那些罪恶深重,下堕恶趣,苦难深重,生活艰难的众生,应更加热爱同情,竭尽力给予支持和帮助,实现解救众生苦难的菩萨誓愿,并把这种行为看成最好的修善积福的方法。
五、自己吃亏便宜让给人
意思是说,慈悲利众是菩萨行的根本,因此,要培养慈悲宽容心、忍让心,别人无论怎样对待自己,如无端找麻烦、造谣诬蔑、欺压侮辱、打骂陷害等等,都视为对方的无明烦恼所致,更应可怜和同情,受烦恼毒害,失去良知的对方,就像忍受精神病患者的行为那样,不计较,不生气,不记仇恨,不进行报复。把取胜、得利、占便宜看作是灾祸的根源,把失利、吃亏看做是免灾消祸;把一切利益,幸福快乐,便宜让给别人,心安理得地承担承受别人的困难。吃亏、吃苦。
六、恩遭仇报视为修忍缘
意思是说,忍辱、忍苦、坚忍不拔是伟人和勇士的庄严品德,行慈行善,帮助别人,拯救别人,别人不但不领情,知恩不报,反而为敌、恩将仇报,这种情况,并不少见。修行人遇到这种情况,不但不应灰心丧气,反而更应该感激对方为自己提供了修忍德的有利条件。阿谀奉承,一切顺心的环境中修不成忍德,别人为你提供修忍德,做伟人、勇士培萨的条件,难道不应该感激吗?
七、苦难自受快乐给“母亲”
意思是说,修行人应该像孝子对待慈母那样对待众生。建立“众生是母”和“众生如母”的思想,思母恩以报母恩的思想发慈悲利众心是生起菩提心的必需条件。母爱是最无私、最传大的爱。众生轮回,无始无终,每一生都有父母,因此,在众生相互之间,有可能构成不止一次的母子关系;其次,人类的生存、生活环境条件,如衣食住房、医药卫生、知识教育、交通道路、生活用品、安全保卫等物质条件都是众生创造,众生提供的,因此,每个人的生存直接和间接地与众生有关系,因此,一切众生,恩同父母。修菩提心的人,就应该把快乐和幸福,奉献给如母众生,众生的苦难自己承受。
八、八病不染破除实执妄
意思是说,修慈悲利众菩提心,恰恰不能离开破除实执妄心的见空智慧正见。如修上述菩提心,首先必须要远离“世俗八病”,“八病”是世俗之人所患的八种致命的思想病症。即喜欢的东西得到就高兴;失去就不高兴,获得光荣就高兴,受到耻辱就不高兴;听到别人说自己的好话就高兴,听到别人说自己的坏话就不高兴;逢到称心如意的事就高兴,遇到不如意民的事感到苦闷不高兴。这种思想情绪,都是无明虚妄心理的表现,实现上得与失、荣与辱,称与毁,乐与苦等用智慧观照,都如梦如幻,患得患失等毫无意义,修菩提心的人,应对得失、苦乐等等量齐观,摆脱世俗虚妄心的控制摆布,修菩提要远离追名逐利的贪心虚荣和得到成就高兴,受到挫折灰心丧气等思想执著。
上述八法,其中前七法,是修大悲心法,后一法是修性空智慧法;前七法是广行般若,后一法是深见般若;前七法是修方便行的基础,后一法是修解脱智慧。佛说八万四千法,归结到一起就是方便智慧二法。将方便智慧二法的修行原理归结为八法,这就是隆唐瓦修行八法的非同一般的绝妙之处。若能在此“八法”中受到一些教益,就不算妄转善界、虚度人生了。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