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色骄子——葛红福

五谷杂粮

导     语——

非常庆幸。尽管台式计算机一再更新换代,但我却一直保留了一个三寸读盘的软驱。

在办公排架的最下一层有一个多年未动的箱子,箱子里装满了不同时期、不同规格的磁盘。三寸软盘、五寸软盘、MO可擦写光盘,更多的是各类电脑装机用的CD光碟与DVD光盘。

就是在这堆垃圾中,我竟意外发现一张三寸软盘中保留了早年的部分WPS格式手稿电子版,一篇是纪实通讯《蓝色骄子葛红福》,全文约为一万五千字。另一篇则是为节能电视专题片所撰写的解说词。

虽不是什么美文佳作,但毕竟尚具个人“历史”意义,想来与其放在软盘保存倒不如交给腾讯服务器保存更保险、更长久。

1995年国庆前夕,根据领导安排,本人受命前往胶东文登、乳山与荣成,到文中主人公的老家采访,以丰富人物形象,要求在10月中旬前后出稿见报。

出发的日期大约是在那年929日,在胶东采访之前,顺道跨海回家探望家中的白发母亲。在老家,在自己成长的地方,在母亲身边度过了三天的国庆假日。

然而,谁曾料到?这竟是自己与母亲相见的最后一面。翌年4月,母亲与世长辞,母亲的音容笑貌便永远定格在1995年的国庆节,永远定格在母亲与我外甥女包饺子的温馨画面中,所有的一切,也永远镌刻在我的心灵深处。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舐犊之情,反哺之意”,这不过是几句劝世良言。母亲的去世给子女留下了永远的痛与些许遗憾,但,母亲知道我尽力了。

自打领到第一份薪水,我,没有忘记母亲;每逢新春佳节,我,没有忘记母亲,一直到成家立业,为人父母,一直到母亲离开这个世界。

母亲的嘱托、母亲的音容笑貌是我一生奔波的动力;母亲的嘱托、母亲的音容笑貌成就了我的人生;母亲的音容笑貌亦成为了我终生的回忆。

似乎就在眼前,每当回家时候,每当我把内袋中准备好的钱递给母亲的时候,母亲总是重复着那一句话,总是重复着那同一个动作:“都给我了,你还够路费么?”喜欢听母亲说这句话;喜欢看母亲把钱卷起,揣进大襟衣服口袋里那种满足与幸福的神态。

一个母亲,一个为七个儿女,还有外婆操劳一生的母亲,一个为儿女历尽艰辛的母亲。一日三餐,吃了中餐就得惦算着晚餐。吃什么?那个日月能吃什么?无论是饼子还是地瓜,无论是地瓜叶子,还是地瓜干,还是一锅“穷门菜”,一钵咸菜点上一匙白白的猪大油,亦或是一筐打了种子无瓤甜瓜,那就是全家人的一顿饭。如此一餐餐,一天天,一年年,艰难地向前走着,然而,我们都健康地长大成人了。一个受尽穷困生活磨难的母亲,每当她把儿给的钱揣进怀里的时候,儿的眼里总是溢满幸福与快乐的泪水……

最欣赏静涵,一位80后的经典名言:“曾经的磨难,逆境中的自己,不见荤的一日三餐,不够饱量的米饭,累积着那到年关的收获,藏掖在最保险的内袋,迎着母亲的期盼眼神——回家!”这是万千个漂泊在外人的心灵速写。这比那些个“曼妙了眸光”的鬼话更具心灵震憾力,更具文字视觉冲击力!

似乎离题了。

当然,这篇通讯不是大家通讯,也难有读者,更少有共鸣,但她毕竟是自己历史长河中的一个事件。无论有人看还是没人看,都不可否认她曾经存在的事实。

同年,这篇通讯先后在《中国远洋》杂志、《中国远洋报》全文刊载,《中国海洋报》、《中国交通报》刊发了节选,由于种种原因,当地媒体仅以消息形式简编刊载。

                             ——作者   2013-5-21 

        蓝色骄子——葛红福                                                                                    

  蓝色的海洋是人类文明的摇篮。千百年来,她孕育着无数英雄儿女。1492年,航海家哥伦布率船三艘从巴罗斯港向西环航,试图打开通往东方的海上通道。然而,他没有到达预定的中国和印度,但却发现了美洲大陆;1519年,航海家麦哲伦率船5艘由圣罗卡启航西行,人类首次完成环球航行,从而证实了地球是一个球形体;1894年,中日甲午风云,一代民族英雄邓世昌忠烈不朽;1989年,青岛远洋运输公司严力宾舍生灭火,谱写一曲改革开放时代的壮丽凯歌。今天,蓝色大海又划出一道耀眼的光环,一代蓝色骄子在市场经济大潮中涌现。他,就是青岛远洋运输公司金州海轮轮机长葛红福。 

    葛红福 他倒在浮动国土上 

  1995年8月30日凌晨,南通港调高频电话响起急切地呼叫:“金州海有急重病号,请速安排急救!”几乎是同一时刻,南通港急救拖轮在茫茫夜色中向金州海轮急驶……

  就在这同一时刻,警灯闪烁,“120”急救车呼啸着驰往南通港码头……

  就在这同一时刻,金州海轮医生、船长、政委和船员们拥挤在小小的船医室。急救,已在这里开始……担忧、紧张、急切、期待交织在这小小的空间,沉闷的空气似乎星火可燃。三轨李建春来到船医室,看到弥留之际的葛老轨,不顾一切扑到床前,为自己的兄长、为自己的慈父般的轮机长口对口地人工呼吸。他爱自己的轮机长。汗水和着泪水从他脸上流淌。这滚烫的泪水一串串滴落在葛老轨那张憔悴的脸庞。迷离中,葛老轨微微睁开双眼,辨别着周围这些同船与共的船友,一颗硕大的泪珠从他的眼角慢慢地滚落,他慢慢地嚅动着双唇,似乎要说什么,建春急忙俯耳:“老轨,你有话就说吧,我听着呢。”“春子,……我使得慌(我很累啊)……”说完,葛老轨又闭上了双眼。船员们盼望着葛老轨能再度睁开双眼,盼望着葛老轨永远与他们同舟共济啊!船员们忍不住嚎啕起来,老轨啊,你不能离开我们,金州海需要你,金州海的弟兄们需要你啊……

  轮机长,54岁的葛红福穿着平日那件不知让电气焊烧了多少洞洞的工作服,静静地躺在急救床上……

  金州海轮30多位弟兄再也控制不住对自己兄长、慈父、老师的生离死别之情,哭声在静谧的南通港上空回荡。船员弟兄,这群终日与浪共舞,与海共生的男子汉们,呜咽的泪水伴着长江之水滚滚东去……

  8月30日上午8时半,青岛远洋运输公司调度会,庄严、肃穆,参加调度会的机关干部个个心情沉重。李克亮总经理庄重提议向一生奉献远洋事业的轮机长葛红福同志默哀……

  一名普通船员,他的去世在青岛远洋运输公司引起巨大震动和反响。 

    平凡 构筑人生大厦

   葛红福的一生是平凡的,他的一生没有惊天伟业,没有气吞山河的壮举,更没有战场上血与火的生死考验,但他在平凡的岗位上,几十年如一日表现出对远洋事业执著的追求精神;他对事业的孜孜不倦的学习精神;他那种上船就是为了工作,工作就没有时限的拼搏精神;他那种严于律己乐于助人的雷锋精神;他那种勇于创新、勇担重任不计个人得失的奉献精神;他那种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的敬业精神;他那种淡泊名利,视工作为己任的爱业精神;他那种家事再大是小事,国事再小是大事的先公后己精神;他那种时时处处为别人着想,心里唯独没有他自己的共产主义精神,不正是我们时代所呼唤的崇高精神吗?不正是我们的事业所需要的精神吗?葛红福正是以他这种平凡精神的日积月累与升华构筑着他人生伟业的大厦。

  踏寻英雄的足迹,回眸英雄走过的道路,葛红福,这个农民的儿子,这位普通的共产党员的人生轨迹,清晰地展现在我们的面前。

  1960年8月,19岁的葛红福告别生他养他的故乡,胶东文登一个贫困的小山村,成为保卫共和国的光荣战士。人民解放军这所大学校培养了葛红福,锻炼了葛红福,也为他的人生道路铺垫了坚实的基础。9年的军旅生涯,把葛红福从一个普通战士锻造成一名共产党员,从此开始了他一生为党的事业、为共产主义事业的奋斗之路。

  海军轮机兵是一个技术业务兵种。这对于只有小学二年级文化的葛红福来说,不能不说是难于上青天。坚定的信念造就了葛红福不服输、不信邪的刻苦钻研精神。他从买第一本小新华字典入手,开始了他对自己忠贞事业的艰难跋涉。就是这本小字典,几乎陪伴了他的一生,一直是他上船必备的物品。他的学习精神,他那种苦练技术本领的攀登精神,使他从一个无知的山娃子,成长为合格的人民解放军海军战士。军旅9年,他是部队学雷锋标兵,连续5年被评为“五好战士”,三次受到部队的嘉奖。凭着勤奋与刻苦,1963年到1966年,葛红福三次获得部队一级和二级技术能手称号。

胶东的山娃子,偏偏与海有缘。9年的海军生活结束后,1969年,他来到了广州远洋运输公司,成为新中国的海员,开始了他走向世界,为祖国的远洋运输事业奉献毕生的旅途。从此,他与大海、与共和国这块浮动的国土结下了不解之缘。

1977年,青岛远洋运输公司正式接船营运,而立之年的葛红福来到了青岛远洋运输公司。他以自己精湛的轮机技术,高尚的职业道德赢得了企业的信任,在青岛远洋运输公司艰难的创业时期被任命为远洋船舶轮机长,时年36岁。葛红福,一生54个春秋年华,在祖国这片浮动国土上默默耕耘了26个冬夏春秋。1977年到1995年,葛红福在青岛远洋运输公司担任18年轮机长,他用自己的年华伴随着青岛远洋运输公司的发展,他用自己的热血,书写了自己献身远洋事业的壮丽篇章。 

    奉献 一个不等价的当量 

  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是我们的事业、我们的时代需要的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葛红福那种对工作极端负责、对同志极端热忱的精神正是他敬业精神和良好职业道德的集中体现。在远洋工作26年,他以高度的主人翁精神和对事业、对工作高度的责任感为国家创造的财富是不可用金钱计算的,但他以自己刻苦钻研的学习精神,以他高超的业务技术,以他勇于拼搏的奉献精神,为公司节约的各种修费和船期却是可以百万元为单位计算的。

  早在70年代后期,葛红福在武胜海轮工作时,船员们把葛红福描绘为“三个不离手,一个粘满手”。那就是,葛红福“扳手螺刀不离手,电焊把子不离手,书本图纸不离手,油污粘满手”。葛红福的“三个不离手”生动刻画出葛红福在船兢兢业业、勤恳工作的形象。

  70年代中后期,正是青岛远洋运输公司的初创时期,创业之艰难可想而知。当时的辽海轮是一艘十分破旧的老龄船。1978到1982年,葛红福三上辽海轮,他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与轮机部的同志们一道为公司创造和节约着每一分钱。

  节约能源是航运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措施。作为航运企业的经营成本,能源消耗大约占经营总成本的1/3以上。当时的辽海轮副机仍然使用轻柴油。 葛红福上船后,决心改造副机燃油以重油代轻油,节约燃油成本。副机更换重柴油,需要一套重油加热器和一套辅助管路。如果交给船厂做,省心省事又省力。但费时费料又费钱。葛老轨毅然决定自己干。于是,在他的带领下,轮机部自己制作重油加热器,葛老轨巧借副机淡水作加热剂,重新安装燃油管路,完成了辽海轮副机“以重代轻”的大工程。葛红福在船总是以主人翁的姿态,以极端负责任的敬业精神对待工作。难干的活他主动去干;难啃的骨头,他主动去啃;能自己干的工作,他绝不交给船厂。多少年来,凡是葛老轨所在的船,船舶备件费就少;凡是葛老轨所在的船,安排航修的次数就少。兴远船务工程有限公司烟台航修站的同志说,只要葛老轨在船就没有航修工程这一说。他们感慨地说,青岛远洋运输公司如果有30个葛老轨,我们也就只好卷铺盖回家了。

  1982年7月,葛红福来到岱海轮。上船伊始,他照例了解船上有没有影响开航的问题。轮机员们反映,这艘船一天洗澡用水,锅炉就要耗掉两吨燃油。葛老轨一听,心里又惊又痛。怎么能消耗这么多燃油呢?他仔细观察分析洗澡水的加热系统,找出了浪费的症结,提出改造加热器的大胆想法。他决心要把岱海轮加热系统,由单一的蒸气加热,改造为蒸气、电加热两用设备。这项工程仅在热水柜部分,就要破开热水柜在里面弯弯曲曲铺设200多米水管。葛老轨知难而进,没白没夜地干了起来。他自己设计制作加热器,又自己设计制作了两个自动水温控制箱,加接了100多米洗澡水管路,增加了6个洗澡喷头,经试用,一切达到了使用要求,既方便了船员们生活,又节约了燃油。过去一天洗澡水要烧两吨油,改造后,每天洗澡用水只需要燃油10公斤左右。

  雷州海轮船员不会忘记。1994年春节前夕,葛红福告别妻子儿女,肩负着公司解决雷州海轮主机工况不良的重任在天津港登上了雷州海轮。

  近年来,雷州海轮长期期租国外,紧张地航行任务,使得雷州海轮没有一点喘息休整的机会。劣质燃油的使用导致主机活塞头烧蚀,缸套磨损,主机工况每日愈下。雷州海,这艘6万多吨的巨轮主机,像一头受伤的猛兽,艰难地喘息着。葛老轨一上船,便走遍了机舱的每一个角落,查遍了所有设备状况。白天,他一身汗水两手油污;晚上,他铺开图纸查看资料;上工,他第一个下到机舱;收工,他最后一个上来。主机透瓶是高速旋转的精密件,解体透瓶一般要由船厂来做。雷州海主机工况不良的一个主要原因正是主机透瓶问题,怎么办?艺高人胆大,葛老轨一拍桌子,解体。于是,葛老轨带领机舱的同志不分昼夜、加班加点地工作,一鼓作气解体、修整两个主机透瓶,大大改善了主机工况。那还是葛老轨在天津刚上船的时候,他发现船方报修项目中有因排烟管漏烟而更换主机排烟膨胀结头一项工程,葛老轨着急了。更换膨胀结头不仅工程浩大,而且既耗船期又要花上一大笔修理费用。一个轮机长的高度责任心,促使他围着排烟管── 一个包裹的里三层外三层的庞然大物仔细观察,细细分析漏烟情况。凭经验,他断然决定暂缓更换。他带领机舱的同志拆开排烟管的金属外皮,解下厚厚的隔热材料,漏出排烟管的最里层金属。结果正如他的判断,排烟管膨胀结头垫床并没有坏,只是在膨胀结头与法兰的结合部有一道小小裂纹。问题找到了,葛老轨用电焊轻轻一点,裂纹封住了,漏烟问题解决了,避免了更换膨胀结头造成的巨大工程浪费。

  雷州海轮船员不会忘记。葛老轨的到来使得雷州海轮主机工况愈来愈好,但葛老轨工作节奏却愈来愈快。50多岁的葛老轨,在机舱是一位长者,他那清癯的面庞总是汗水流淌,他那干瘦的双手总是握着工具,他那身工作服总是汗水涔涔,焊洞累累,他那双浓眉下的大眼总是闪着智慧的光芒。葛老轨累了,政委劝他休息,他只是笑笑;机工们劝他休息,他习惯鞠躬敬礼表示感谢;医生不让他干了,他摇摇头说不行;机工长夺下他手中的扳手,他又抓起套筒螺刀……

  看到小兄弟们跟着自己拼命,他心疼了,常把自己冰好的冷饮硬塞到大家的手里。葛红福自己不喝酒,他却常买酒给别人喝,说是奖赏犒劳有功的弟兄。

  雷州海轮的船员不会忘记。就是在雷州海轮第66航次抵港前6天,租家电告:雷州海要加速超过同目的港的另一艘船。主机日志记载,雷州海轮此时主机转速已到日常的上限。怎么办?船长找到了轮机长葛红福。时间就是效益,时间就是信誉。干!葛老轨仔细查阅了主机有关技术参数,翻阅大量辅助资料,采取更有效的主机冷却办法,开始了提高主机转速的大胆创新。成功,意味着胜利;失败,轮机长的责任事故责无旁贷。这是平凡工作中对一个党员党性的考验。他可以不干,平安保险没有责任;他可以不干,因为有客观原因种种。但是,葛红福就是这样一位敢于创新,敢于冒险,勇于承担责任的同志。干!才是真格的,不干,什么奇迹也不会出现。为了防止意外,葛红福几天几夜守候在主机旁边,时刻观察主机运转工况。一天、二天……葛红福眼圈黑了,葛红福瘦了。同志们也为葛红福捏了一把汗,能行吗?转速表准确无误地显示:主机转速在一转一转地增加,船速在一天一天加快,成功也在一天一天临近。他胜利了,主机转速在原来基础上提高了5转,创造了雷州海主机转速最高纪录。雷州海提前4个小时抵达目的港,为租家赢得了时间,赢得了金钱,也为青岛远洋运输公司赢得了租家的信誉。租家不仅奖励了雷州海船员,还与雷州海轮续租了合同。喜讯传来,船员们同喝庆功酒。但是,船员们发现,葛老轨不在餐厅。政委在葛老轨的房间找到了他,此时的葛老轨一身工作服躺在沙发上睡意正浓。他太累了……

  雷州海轮的船员们不会忘记。是葛老轨又使雷州海轮再现青春。主机工况明显改善,机械设备都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50天时间,葛老轨为雷州海船员解放了高强度的劳动,可谓“终生受益”。

  雷州海分油机设计上采用的是冷水冲洗,油水分离状况一直不好,是葛老轨自己动手改造分油机,变冷水冲洗为热水冲洗。过去每隔二三天,机工就得解体分油机清理一次,现在每隔一个星期分油机才需要解体清理一次。

  雷州海轮船员不会忘记。在50天后的上海港,葛红福替班结束。接班轮机长已上船交接了工作,葛红福可以离船了。但主机吊缸工程没有完成交给别人,这不是他的作风。结果他还是与接班轮机长一起,圆满完成主机吊缸后,这才挥手告别雷州海轮……

  1980年以后,青岛远洋运输公司自办的期刊《青岛远洋》和职工报,陆续刊载葛红福以党员的高标准要求自己,以船为家,苦干巧干带头干的赞誉文章不下20多篇次。葛红福去世后,船员们缅怀、追忆、悼念和学习葛红福光辉一生的纪念文章雪片般飞到青岛远洋运输公司编辑部。

  1982年,《青岛远洋》刊载《勇于创新的人─记岱海轮轮机长葛红福同志》;1984年,《青岛远洋》载《优秀轮机管理者葛红福》;1984年,《青岛远洋》载《他是以主人翁精神对待工作──记武胜海轮轮机长葛红福》;1990年,《青远职工报》载《葛红福修理延时冲水阀节约近万元》;1992年以来,青岛远洋运输公司一报一刊陆续刊载过《葛红福爱船如家》、《一切为了修船》、《葛老轨专攻难关》和《在与葛老轨同船的日子里》。一篇篇赞美的文章,一件件平凡的小事,织就了葛红福献身远洋、奉献远洋的人生彩带。

  1993年,整个交通系统开展了学习“华铜海”活动,葛老轨精湛的技艺和忘我的工作精神更加展现了一个共产党员无私奉献的精神。

  华铜海轮是交通系统双文明建设的典型。华铜海轮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方针,提倡船员勤劳致富。葛红福在学习华铜海的过程中,付出多少心血,解决了多少难题,创造和节约多少财富无可度量。

  1993年8月,葛红福带技术攻关组赴在山海关船厂的崖州海轮。解体两台透瓶,治好了主机喘振,更换了320多米液压管路,拉出了船厂拉不出来的主机缸套,仅这次修船就为公司节约25万元修费。

  一个高小未毕业的山娃子成长为出类拨萃的的远洋船轮机长,他一生在学海中要比别人多付出多少心血和汗水,难以想像。他从购买第一本小字典入手,开始了他一生对事业追求的刻苦钻研与学习。他从不会写信到掌握轮机技术;从不懂电器到掌握现代化机舱自动控制。他不是天才,他是靠自己的拼搏和努力,他是靠对自己事业的坚定信念一生在学海中苦苦行舟。葛红福去世后,人们在他的遗物中发现,50多岁的他仍在啃读日本最新版本的轮机自动化管理一书。正是他这种敬业、爱业的精神,驱动他不断从实践中总结、提高自己轮机管理业务,从不会写信到可以发表令人折服的专业论文:《武胜海轮主机(SUIZER)扫气箱着火原因与对策》。正是他这种敬业、爱业的精神,为远洋事业做出了平凡而又伟大的贡献,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走出了一条自学成才的道路。 

    数字 家庭与事业的砝码 

   人家过年都往家跑,葛红福过年却往外跑。葛红福在青岛远洋运输公司工作18年,担任轮机长也是18年。但是,这18个年头所引出的一串数字就像一串跳荡的音符,奏出了葛红福一生高亢、和谐、悦耳的奉献远洋事业之歌。

  18个年头,6480个日夜,葛红福海上工作日就长达5640个昼夜;

  18个年头,6480个日夜,葛红福每年在家休假不足47天;

  18个年头,葛红福工作过的船舶竟达26艘次;

  18个年头,葛红福在浩缈的大海上度过了14个除夕之夜;

  18个年头,葛红福竟有10次是在春节前几天上船工作。

  这串数字运算的结果和答案是简单的。但是,透过这简单的结果和答案,我们发现了葛红福高尚的人格品德和无私奉献的共产主义精神。

  18个年头,5640个工作日,意味着葛红福18年间与妻子儿女相聚的时间不足840天;葛红福18年在海上度过14个春节,意味着青岛远洋运输公司有14位轮机长分别在14个年头里与家人共度春节;18个年头,葛红福有10次是在春节前几天上船工作,意味着有10个轮机长可以在春节前高兴地离开船舶与亲人团聚,意味着10个船员家庭得以过个团圆年。因为远洋船上离不开轮机长,有轮机长在家休假,就得有轮机长在船上工作;有在家过春节的,就得有在船上过春节的,远洋船永远不会停开!人家过年往家跑,葛红福过年却往外跑。葛红福没有家吗?葛红福没有妻子儿女吗?葛红福也有一个温馨和睦的家庭,也有温存可爱的妻子儿女。葛红福这种服从组织、服从调配的精神不正是他一生时时处处为别人着想,心中唯独没有他自己的雷锋精神、共产主义精神吗?不正是他高尚人格情操和品德的再现吗?

  人以群分,物以类聚。人是有感情的,人们的婚恋家庭,人们的朋友交往正是基于这种感情。葛红福是一个共产党员,一名普通的船舶基层干部──轮机长,一个有血有肉有妻子儿女,有七情六欲的活生生的人。他有一个和睦的家庭,善良的妻子和两个儿子。他也倦恋自己温馨的家,他也想念自己的儿女。但追寻他的人生轨迹,我们不难发现是一种什么精神驱动葛红福时时处处为别人着想,那就是共产党员的品德──

  活着就要替别人着想。家事再大是小事,国事再小是大事。忘我的工作精神,近乎发狂的工作热情,没有使他的感情世界泯灭,他倦恋着家中的妻子儿女。每到港口,他总是先给妻子发封平安信。这几年,家里有了电话,每到港口,无论国内国外,他首先是给妻子拨个电话。每当这时,老妻总是感动地话说不成句,只是一个劲地流眼泪。

  葛红福人生54个春秋,从部队到远洋,结婚30多年与妻子儿女一起过了5个春节。妻子能不委屈吗?儿女能不埋怨吗?30多年来,妻子每天掰着指头数日子,盼望老葛回家休假,盼望老葛回家过年。 

    爱 奉献人生的杠杆 

  文登城东与广袤田野的交界处,坐落几排四合院的平房。葛红福的家就住在这里。

  笔者望着黑漆大门,静悄悄的院落,心不由地往下沉。拍打门环好长时间,大门方徐徐打开,面对步履蹒跚,银丝缕缕,面容憔悴的中年妇女,可以断定,这就是葛红福的妻子刘红娥。

宁静的四合院,敞开的正屋门,大厅正中桌子上,摆放葛红福同志的遗像。一缕斜阳抖落在大厅脚下。当她得知老葛单位来人时,这位坚强的女性,泪如泉涌。  

“我不是一个好老婆呀,我没有照顾好老葛,每次都是公司一来电报,他就立马就走,他总说,不能总歇着。咱是一个党员,现在公司需要咱,咱得去工作啊!”  

刘红娥,这是一位善解人意,理解自己丈夫的船员妻子。她了解丈夫,她知道自己的丈夫爱远洋,她知道自己的丈夫离不开自己热爱的远洋事业。没有她的理解和支持,就没有葛红福的平凡和伟大。结婚30多年,刘红娥习惯了远洋事业夫妻一次次离别和一次次相聚。葛红福这次上金州海轮前,答应妻子今年一定回家过春节。

“可你走了,怎么就不回来了呢?”哭声中断了刘红娥这位伟大女性的诉说。

  作为远洋船员可以周游世界各大港口城市,作为船员家属,走遍国内各大港口城市是她们得天独厚的条件。但是,葛红福远洋工作26年,他的家属仅仅跟他上船两次。“老葛啊,你怎么就不领我出去逛逛呢?”

  上船就是工作,工作就没有什么时间和价钱。这是葛红福的工作信条。忘我的工作精神“慢怠”了自己的妻子儿女。他没有时间陪妻子逛街,他也不愿意让妻子看到自己工作的苦累。

  烟台与文登只有几个小时的路程。1993年春节前夕,泰白海轮停靠烟台港。妻子得知后不请自到,条件并不高,她要与老葛一起过个年。听说老伴来了,老葛放下手里的活急忙去迎接老伴。当他满脸汗水两手油腻地站在老伴面前时,妻子流泪了。“老葛,你怎么累成这个样子?”但是,妻子打算在船共度春节的愿望破灭了。老葛第二天便送走了自己的妻子,答应年三十就回家。结果,老伴在家一直等到初三,大年过完了,葛红福才回来,嘴里直说对不起。委屈的泪水泉涌而出,看到回家就躺下睡着的葛老轨,妻子能说什么呢?多少个大年初一,葛老轨的妻子总是把孩子打发出,自己一个人在家默默流泪……

  后来,船友张宗平告诉老葛的妻子,过年那几天,老葛为解决泰白海主机驾控失灵问题,与机舱的同志几天几夜连轴转,终于解决了这个船厂和院校专家没能解决的难题,直到试车成功,老葛这才回家,可时间已到了正月初三。

    葛红福就是这样,总是把家事再大看作是小事,国事再小看作是大事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18年来,不仅是他个人做出了巨大牺牲,而且,他的家庭为了他的工作也做出了巨大的牺牲。为了工作,葛红福可以不顾一切,甚至是他自己的生命。家属多么期盼他能在家多休息几天,多么期盼他能在家多陪她一会儿。“他总说是公司规定不让家属上船,我多少次想上船去看望他,可他总是以这个为借口不让我上船,总说他在船很忙,答应我等回家后一定好好地陪伴我。小青年的家属可以上船,难道我们老夫老妻就不可以上船看看吗?老葛,你知道吗?我在家想你啊!”委屈的泪水在葛红福妻子的脸上流趟。

远洋,这个人们已不陌生的行业,从事远洋行业的本身就意味着奉献。

葛红福的小儿子骏伟,现在西昌读大学。骏伟6岁时,突患神经炎住进了医院,神经炎导致孩子四肢不会动弹。住院治疗26天,骏伟才只有一个大拇指勉强能动。葛红福与妻子昼夜陪伴着孩子。也就在这个时候,葛红福接到了公司调令,望着妻子那双期望的双眼,老葛捏着电报的手在剧烈地抖动。“老刘,对不起啦,我得走了。”就这样,葛红福撇下了四肢不能动的孩子,踏上了远航的征程。

  大儿子16岁那年,有一次葛红福离家上船刚4天,大儿子遇到了车祸,剧烈的冲撞使儿子的耳朵流白,这可急坏了妻子。怎么办呢?好心的邻居帮她给公司发了加急电报,电报又从青岛转至大连外代,几经周折,才到了葛红福手里。葛红福接到电报后,回到了文登。看到车祸后耳朵流白的儿子,老葛掉泪了,摸着儿子的头,黯然神伤:“儿子,爹对不住你,明天下午船要开航。”结果,老葛回来看了孩子一眼,又匆忙赶往大连,使船舶按时开航。

  自古忠孝不能两全。先忠后孝,还是先孝后忠,这也是衡量一个党员党性的砝码。葛红福一心扑在工作上,一心扑在他热爱的远洋事业上,心里唯独没有他自己。他的老母临终为没能见到自己的儿子而遗憾终生。

  1979年,葛红福远在大洋彼岸,老母在家病重住院。在医院里,病若游丝的老母亲总是念叨老葛的名字,祈盼着儿子能够回来看上一眼。

  军人的家属可以千里寻夫到边关,然而,远洋船员家属却是望尘莫及。4个月后,葛红福所在的船舶从欧洲回到了国内港。这位孝子千里迢迢,日夜兼程赶回文登,他多么期望尽早见到自己的母亲,期望能在家伺候自己的老母亲,尽上自己的孝道。然而,就在葛红福赶回家的前6天,他的老母亲已永远闭上了那双望儿的双眼。
 
    雷锋 一个不朽的名字 

  助人为乐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葛红福献身远洋26年,好事做了26年。船员们说,葛老轨一生做的好事万吨巨轮装不了。采访过程中,凡是与葛红福同过船、共过事的船员,无论职位高低、年龄大小,无不伤心落泪。大家异口同声:“葛老轨是好人,葛老轨就是我们见到的雷锋!”

  “葛老轨帮我修的手表至今还没有停摆……”

  “葛老轨给我修的摩托车,我至今还骑着……”

  “葛老轨给我修的电视机,我们家还在看着……”

  “葛老轨帮我修的电冰箱,现在家里还在用着……”

  “葛老轨为我缠绕的音响变压器到如今也没坏……”。

  一桩桩,一件件,桩桩件件的积累,表现出葛红福一生助人为乐的思想品德。

  船上的船员们有句口头禅:“要修要焊找老葛,大家有难有事还是找老葛。”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老葛在船上的为人。葛红福上船,总带着一套修理工具。这些小工具是专门修理小东西的。公家的事,个人的事,只要老葛在船上,大家都去找老葛。

  葛红福助人为乐,小到手表半导体,大到彩电冰箱摩托车,他究竟为大家做了多少好事,无法统计。

  一件小事,就像大海里的一滴水,足可以折射出太阳的光芒。现代远洋船无论是航海导航设备,主机动力控制设备,还是通讯设备都是相当现代化的。但是,船上吃饭、开会都有一个用手摇铃的习惯。泰白海轮就是这样,吃饭开会听铃声。只要清脆的铜铃一响,大家就知道开会或吃饭的时间到了。1992年,葛红福在泰白海轮工作。泰白海的铜铃不清脆不悦耳,刚上船的葛红福听在耳里却放在了心里。第二天晚餐,当泰白海上重又响起铜铃悦耳的响声后,大家谁也没在意。可手摇铜铃的大台在餐厅里却吆喝上了:是谁做好事修好了我的铃铛?听着大台的喊声,大家不约而同地把目光转向了低头吃饭的葛红福。面对大家投来的赞誉目光,葛老轨憨厚地笑着站了起来,习惯地向大台开了个鞠躬敬礼的玩笑,感动得大台眼眶子直发热。

  葛红福身为轮机长,每当上船接班,问的第一句话是船上有没有影响开航的问题要解决。每当他要离船休假,他总要问一问船员,大家有没有需要帮忙解决的问题。在泰白海轮工作休假时,葛红福照例征询着大家的意见。葛红福收拾行装就要离船了,大厨不好意思地找到葛老轨,说厨房冰箱坏了。站在一旁的政委对着大厨生气地说,早干什么啦,没看我在送老葛下船吗?大厨嗫嚅地说:“老轨在船太忙,平时一点空没有,这冰箱又是前两天刚坏,要不修,这开航后……”葛老轨听到这里,脱下衣服换上工作服,叫来弟子三轨李建春,师徒二人干了起来,一直把冰箱修好才离开泰白海轮。

  葛红福去世后,人们在整理遗物时发现,葛老轨留下一套修表工具和三块尚未修好的手表。他死后,青远驻上海办事处,金州海轮船员和不少得到过葛红福帮助的船员向葛红福的家属捐款数千元,表达他们对葛红福的敬意、谢意和缅怀之情。

     插曲 “老葛买肉不要票!

   1984年,葛红福的家乡文登县建起了一座大型冷藏库。那时的葛红福已是小有名气的技术能手─远洋船上的轮机长。家乡人建起了冷藏库,也自然想到了曾经干过冷藏、机电,技术全面的葛红福。于是,乡亲们找到了葛红福。

  10年前的中国老百姓,在党的开放搞活政策指引下,已经有了市场经济的基本雏形。他们知道,要想挖人才,必须要高薪聘请。他们深信“舍不得孩子打不了狼”这句谚语。他们以高于远洋的待遇,再加上其他一些优厚的条件为代价聘请葛红福做冷藏库的技术负责人。然而,家乡人的一厢情愿破灭了。

  家乡父老情真意切。“县里建了冷藏库,你高兴不?”“家乡经济发展了,我怎能不高兴呢?”“可家乡没人管理这冷藏库你管不?”“家乡父老的事就是我的事,我怎能不管呢?”“那么父老乡亲请你下山,咋你就不行呢?”

  家乡事,亲人心,让老葛不能不动情,论工作、论待遇、论条件,也使老葛不能不动心。官不高,禄却厚,但葛红福在这优厚的条件下没有改变他的人生信念。他婉言谢绝了家乡父老的厚意。他说:“论技术,我胜任,论待遇,比远洋高,论条件,比船上好,还可以与老婆孩子在一起。但是我知道,我这个上了小学二年级的穷娃子,从一个马达匠干到了远洋船轮机长,是远洋培养了我,造就了我。我不能为了自己见利就上,那不是一个共产党员。人不能为了钱丢了做人的良心吧?”

  葛红福朴素的感情打动了家乡父老,乡亲们点头称赞:“好小子,讲良心,有种!”

  时隔不久,葛红福实现了家乡事也要管的诺言。新建的冷库由于缺乏技术管理终于出了毛病。硕大的冷库,几千吨鱼肉开始化冻。看着滴水的猪肉,县商业局长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这不仅是国家财产和金钱的损失,别忘了,那时我们吃肉是凭票供应啊!这化冻的猪肉变成臭肉,那就是说全城的百姓手里有票也吃不上肉!商业局长能不急吗?

  危难之际,家乡的父老还是想到了在家休假的葛红福。可有人说,他在船上可以,这么大的冷库他玩得转吗?再说,他能来吗?葛红福听了情况后,二话没说,跟着乡亲们直奔冷库。到了现场,葛老轨凭着他多年对制冷设备的实践经验,迅速判断出冷库化冻的原因和症结。他脱下衣服,找到工具,一头便钻进冷库制冷设备室。真是名不虚传,葛老轨三下五除二,停转的制冷机便轰鸣起来。看着渐渐冻起来的猪肉,感动的商业局长和众乡亲不知如何感谢是好。给钱?不要;给肉?不要。那你要么呢?什么也不要。这可难坏了父老乡亲和商业局长。“好!”商业局长猛一拍桌子,“老葛,这事也千金难谢,这样吧,我给你写个条子,从今往后,文登城所有的肉铺你老葛买肉不要票了!”。

     敬业 职业道德的天平

   敬业是衡量一个人职业道德水准的天平。葛红福在青远做轮机长18年,也正是他这种敬业精神,他为青远培养了一批轮机专业的骨干力量。在青远的轮机行业中,葛红福已是桃李满天下。今天青远年轻的轮机员如武桂生、李建春、李照等等都是他的得意弟子,他们当中不少是公司的劳动模范。

  1995年9月,笔者在采访中目睹了一幕令人泪湿的场面。王志松船长,这位农民的儿子,手捧千元人民币,在朴素的言谈追忆中,倾洒出一串对葛红福的无限怀念和无比感激的情怀……

  人的一生将与无数个第一次相遇。人生第一次又往往是人生的一个重大转折,成功与失败的关键一步。1993年,王志松第一次做船长,这是他事业前途的关键一步。但王志松船长是幸运的,第一次在台州海轮做船长,他的搭档,轮机长就是葛红福。王志松船长回忆了与葛红福共事的日日夜夜,心情显得十分激动和感慨……

  第一次做船长,心里没有底数啊!国家财产、船员的生命一下子好像都唯系在自己手中。每当遇到困难,每当遇到大风浪,一种担心甚至是害怕的心理就会涌上心头。但是,我幸运的是遇到了葛老轨。每当这个时候,葛老轨总是以长者的身分帮助我、鼓励我,我从他那里得到了信心,增强了勇气,使我顺利地走过了我航海生涯中的第一关口。

  记得有一次,那是在大西洋的摩洛哥拉尤恩港。这个港口简易的不能再简易。整个港口没有任何防浪设施。大西洋滚滚而来的巨大涌浪猛灌拴在码头上的船舶。船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开始了装货。6万多吨的台州海轮在码头上上下颠簸涌动三四米高。还没有放下的左舷梯随着大船的上下颠簸与码头摩擦牵扯的声音刺耳钻心,可船上没有任何办法。我眼看着舷梯被撕扯撞击,眼看着舷梯被损坏,心里说不出是一种什么滋味,这是一种责任啊!就在这个时候,葛老轨来到我的背后,他看透了我当时的心情。他拍着我的肩膀,看着被撕扯碰撞的舷梯对我说:“你不要在这儿看啦,看也没有用。你现在唯一能做到的是与港方加紧联系,加快装货速度。舷梯坏了不要紧,开航后我来负责修理。在当时,听了葛老轨的话,我心里暖融融的,眼泪直在眼圈打转。

  葛老轨乐于助人,关心培养年轻干部船员那种坦荡胸怀,让我们永远怀念。王志松船长眼含热泪当场拿出一千多元人民币请船舶管理处的同志转交给葛红福同志的家属,以表达他对葛红福同志的一生感激之情(船舶管理处同志只收下200元转达他的心意)。

     名利 不是他人生的追求

   淡泊名利,是葛红福一生追求的座右铭。金钱面前不伸手,荣誉面前躲着走。葛红福在事业的追求中可谓一片冰心!葛红福在青远担任18年轮机长,先后6次荣获青岛远洋运输公司先进工作者、文明职工标兵和增收节支标兵,四次被评为青岛远洋运输公司优秀共产党员。多少个年终评比总结,船上选举推荐,公司评比,老葛就是不要这个荣誉。他觉得自己做得太少,他总是把荣誉让给年轻的轮机员们。葛红福所在的船舶管理二处得悉噩耗后,同志们为失去这样的好同志而落泪。处长陈高荣沉痛地说:“每到船员春节换班困难时,我们就调配葛老轨,哪条船上有不安全隐患,我们就想到了葛老轨,哪儿有技术难关,我们就想到了葛老轨。这些年,我们一直想让他做我们的指导轮机长,可葛老轨倒下了。我们没有照顾好葛老轨,我们对不住葛老轨家的马大嫂和孩子啊!”李进副处长泣不成声:“葛老轨即使在家休假,还常打电话提醒我不该让第一次做轮机长的年轻同志上老旧船上工作,这样搞不好会影响年轻人今后的前程,他是自己想到这最困难的地方工作啊!葛老轨做得太多太多,可他得到的又太少太少!”

  笔者在他的家里发现葛红福的妻子为他保存的各种荣誉证书和奖状。他的妻子道出一段令人回味的往事。

文章评论

忘忧草

葛红福的事迹如今用手机浏览有些困难,倒是文中开头博雅的回忆让人感动……回忆,那么的珍贵[em]e160[/em][em]e121[/em]

秋妞

现在读这样的文章感觉怪怪的,不知道远洋运输现在还有没有葛红福这样的人物?

秋妞

文章实在太长,跳跃节选着读还是把浑身累个生疼……

悠悠

当了妈妈,才知道自己的妈妈的不易,也更深刻地理解了全天下所有妈妈们。是妈妈的爱, 创造了这个世界,这么说一点都不过分。喜欢看您写的回忆过去的文字,也喜欢您最自己的妈妈的描述,字里行间,浓浓的感情

忘忧草

原来博雅也是个孝顺的孩纸。[em]e179[/em]

静雅

[em]e100[/em] 平凡中的伟大,感动,为好人,为作者。

雁在林梢

葛紅福式的英雄只能在傳奇故事中尋找了!至於大師回憶母親的那段,更能引起感動共嗚!

黄梅独秀

母亲那段深深的体会到您的孝心。感动!

小雅·清风

太长了,我表示还没看完就不耐烦了[em]e118[/em]

玉石仙人掌

欣赏你的文采,敬佩你的孝心; 经历了最亲的亲人的生离死别,才知心中痛有多痛的滋味。[em]e181[/em]

静雅

[em]e100[/em] 光阴荏苒,毕业数年后,恍若昨日。当今社会,我们依然需要这样的奋斗精神,敬业精神乃至献身精神!问安老师!

素颜 [em]e257378[/em]

[QUOTE]引自:雁在林梢 于2013年06月01日 09时23分59秒发表的评论 葛紅福式的英雄只能在傳奇故事中尋找了!至於大師回憶母親的那段,更能引起感動共嗚![/QUOTE] @{uin:1292855485,nick:雁在林梢,who:1,auto:1} 同感[em]e178[/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