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殊,曼殊、、、
个人日记
契阔死生君莫问,行云流水一孤僧。无端狂笑无端哭,纵有欢肠已似冰。——这是苏曼殊的一首自画像小诗,也是他短暂一生的真实写照。
诗僧、画僧 、情僧、小说家、翻译家、革命者——人们曾经给了苏曼殊太多的尊称与殊荣。在那个风雨飘摇的二十世纪初,他的才情 、他的胆识、他的特立独行的个性,让当时人们的心生无限感叹,称誉其“天纵英才”,很难找到一个文采、胆略、风流皆能出其左右者。直至今天,当我们重新审视他的时候,仍觉得他像一颗耀眼的流星,瞬间划过夜空,留下了令人眩目的凄美光晕。
——他是画僧。苏曼殊擅长绘画,他的画格调不凡,意境深邃。画风萧疏淡远,得南宗风致,体现了曼殊的古典文人趣味。关于苏曼殊的画,2001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了黄永健的《苏曼殊诗画论》,系统论述了苏曼殊的绘画及其身份、苏曼殊绘画的风格、苏曼殊的诗与画的融通及苏曼殊画论,断言曼殊为“文化转型时代一位将中国大乘禅学精神推至空前高度的现代禅僧。”
——他是小说家。从1912年起,他陆续创作而成的小说有《断鸿零雁记》、《绛纱记》、《焚剑记》、《碎簪记》、《非梦记》等6种,另有《天涯红泪记》仅写成两章,未完。这些作品都以爱情为题材,展示了男女主人公的美好追求与社会残酷现实间的矛盾冲突,作品多以悲剧结尾,有浓重的感伤色彩。苏曼殊注重对主人公心理的矛盾揭示,实际是其内心痛苦挣扎的真实写照。行文清新流畅,文辞婉丽,情节曲折动人,对后来风靡一时的鸳鸯蝴蝶派小说,产生了较大影响,堪称此文学流派的鼻祖。他的小说既保留了中国小说情节曲折、故事完整、描写简洁等优点,又吸收了西洋小说注重描写自然环境、人物心理、人物外貌等长处,从而提高了小说的文学性。在中国的近现代文学史上,应该有他的一席之地。
——他是翻译家。他是令人敬佩的语言大师,精通日文、英文、法文、梵文,是我国近现代较早的翻译家之一,与严复、林纾并称清末民初三大翻译家。除节译过雨果的《悲惨世界》外,还译过《拜伦诗选》和印度小说《娑罗海滨遁迹记》。他还是一个知识渊博的学者,编撰过《梵文典》、《初步梵文典》、《梵书摩多体文》、《埃及古教考》、《汉英辞典》、《英汉辞典》、《粤英辞典》等多种专著,不幸均已失传。据有人统计,苏曼殊在短短的十五年时间里,著述共达三十种以上,也可以算得上是一个多产的作家了。
——他是一个坚定的革命者。他是同盟会最早的成员之一,也是国民革命的元老之一,堪称年轻的民国老人。还在日本留学时,他就加入了军国民教育会,参加了抗俄义勇队,从事暗杀活动。他追随中山先生,与孙中山先生结下深厚情谊,孙中山先生赞扬他是“兵火头陀”、“革命和尚”。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时,他发表了著名的《讨袁宣言》,传诵一时。
——他是一位社会活动家。如果把苏曼殊的生前友人一个一个排列起来,差不多就成了一幅民国以来领袖、文人、名士的缩影图:孙中山、黄兴、陈独秀、廖仲恺、何香凝、章士钊、章太炎、柳亚子、陈天华、陈其美、陈果夫、宋教仁、蒋介石、胡汉民、沈尹默、鲁迅、蔡元培、周作人、包天笑、李叔同、马君武、汪精卫、刘半农、刘季平(即刘三)、于右任、叶楚伧……看看苏曼殊的这些朋友,谁敢说曼殊只是如烟往事中的一个过客和尚呢?这些中国近代史上的风云人物,都曾在某个领域或数个领域,各领风骚,独挡一面,他们的光芒照亮了一个世纪的中国,时至今日,依旧有人在借他们的光烛,破解迷津,去暗除幽。但是,他们都有一个共同之处:都曾是苏曼殊和尚的座上宾客。
不仅如此,苏曼殊的好友名单中还有赛金花、小杨月楼、花雪南以及金凤等当时名噪一时的交际花、名伶和歌妓。柳亚子曾经说曼殊本人“奢豪好客,肝胆照人”,“海内才智之士,鳞萃辐辏,人人愿从玄瑛游,自以为相见晚。”
1918年5月2日,苏曼殊在上海广慈医院病逝,年仅35岁。死于肠胃病。临终遗言:“但念东岛老母,一切有情,都无挂碍。”遗物只有数枚糖果,一只破旧的箱子,几盒胭脂和香囊。除此而外,再无一物。
1924年6月9日,在苏曼殊离世6年后,由孙中山出资千金,由陈去病、柳亚子出面,将苏曼殊的遗骨葬于杭州西湖孤山,离他的坟墓不远处,长眠着鉴湖女侠秋瑾和一代名妓苏小小。
杭州幸甚!西湖幸甚!它秀美的湖山,又收留了一位优秀儿女的毅魄。自此之后,在西湖的文化记忆里,又增添了一处靓丽的景致——明月夜,曼殊坟。
著名诗人刘大白,在拜访了苏曼殊之墓后曾撰诗:“残阳影里吊诗魂,塔表摩挲有阙文,谁遣名僧伴名妓,西泠桥畔两苏坟。”
然而对于苏曼殊这个名字,今天的人们,或许早已淡忘了!悲夫!痛哉!!!
清风斋何叟完稿于得胜河之畔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