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非花 深秋季节

个人日记

     “花非花”取自苏东坡的《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 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好一首悲情伤感之作!周国平和王小慧的对话取这样一个“花非花”做书名,我以为更多是取自哲学意义上的“既花非花”的含义。

王小慧不太熟,读这本书才了解的一个艺术家;周国平是我非常喜欢的哲学文学家(我这样称呼,不知可否?)。他的作品拜读过几本,感觉他是一个能将人性用哲学和文学的语言准确表达和赞美的作家。读他的书,有一种淙淙溪流滋润心田、徐徐和风拂面吹过的亲切感,眼中的文字句句字字都像是自己曾经有感但又不知如何发出的人生哲理。读他的书,就像是和自己的内心在交谈,静静地、娓娓的。

《花非花》是我最喜欢的作品,大概是前年读的,非常激动,即刻写了一篇随感,但冷静读罢,觉得太肆意不羁了,有点不符社会身份,于是删掉。不久又后悔,想尽办法,寻找半天,未果,真的丢了。直到现在,还是特别后悔,也许应了那句“失去的才会觉得格外珍贵”,但不得不说,人在有感而发时的文字才是最有价值的,不要轻易删掉瞬间灵感,恰恰相反,应该马上并永久保留。

此刻的我,坐在案头,已全无往日激情,如诗中所言“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当年的想法犹如瞬间绽放的杨花,已随年华逝去变成了一池萍碎。书,还是那本红色花朵般书名的书,读书人没变,但是,读书人的心境变了,读得的感觉也就不同了。正所谓“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这几天又翻阅了一遍《花非花》,两位活跃于不同领域的作家和艺术家用对话的形式阐明了对生活、生命、艺术的理解,我尤其喜欢其中的“人性篇”、“人生篇”部分。关于“阴与阳、灵与肉、得与失、重与轻、实与虚”等等,所述观念,多可共鸣。

“男人和女人”

最优秀的男女都是雌雄同体的,既赋有本性别的鲜明特征,又巧妙地揉进了另一性别的优点。大自然仿佛要通过他们来显示自己的最高目的——阴与阳的统一。”在我们周围,经常听到“大女人”和“小男人”的说法,人们常说的“大女人”就是豪气十足、性情刚烈的女人,而“小男人”就是有些优柔寡断、唯唯诺诺的男人。可是,谁又能肯定“大女人”就没有多情善感、小鸟依人的那一面?谁又能断定“小男人”就没有英气冲天、敢作敢为的时候?所以,正如书中所说,只要是真实的表现自己就好,在性格上,没有绝对的好和坏,只是在人和人之间的交往中更加喜欢某几种,那另外的若干种也不能说有什么不好。其实,越发感觉到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对周围的人和事包容度越来越高,这种变化,会使我们的内心越发平静和安适。

“男人凭理智思考,凭感情行动,女人凭感情思考,凭理性行动,所以,在思考时,男人指导女人,在行动时女人支配男人。”这段话够经典!对男女思维和行动的差异,想必每个人都有一肚子的话要倾诉,特别是姐妹们到一起,话题离不开家长里短的事,也一定离不开对丈夫们的评判,有赞赏、喜欢,有气恨、嗔怪,你一言我一语的叽喳中,也渐渐了解了男人和女人天生就有的共性差别。以我的经验,在夫妻模式中,那种能够互相欣赏,交流顺畅的家庭往往生活幸福、事业有成。你想,男女之间思考和行动的出发点和激发点有着这么大的差异,当然只有互相学习、互相欣赏才会比较圆满的解决问题。

“态就是内在的神的外显,有神才有态,合起来叫神态。一个女人因为神韵充沛,才会仪态万方。”在我所见的女人中,最不喜欢的就是神情麻木酷似死人的那种,我喜欢灵性水韵,颦笑自然的那种可人的女人。想必没有比那句“女人因为美丽而可爱,不是因为美丽而可爱”更准确表达的了。希望这个世界多一些可爱女人,少一些自以为漂亮无比、美丽绝伦的空壳女人。

心灵的谷仓

“人分两种,一种有往事,另一种没有往事”。“人生有许多东西是时间和空间不能割舍的,比如真正的友谊、亲情。虽然你不能把它带走,但是它永远在那里,即使你远在天涯海角,就好像是一个半径无限大的圆一样,你是圆心,这个圆会永远包着你”。想来真是,人生经历的各种往事,不会因为时间消失而消失,不管是幸福的还是不幸的,是快乐的还是痛苦的,那种种感觉会自动存入心灵的谷仓,随着谷仓里的存储量的增多,人的内心也愈见丰饶。

我们常常为生活的单一而抱怨,为什么不走出家门去世界行走;我们常常为生活的枯燥而感到无趣,为什么不发挥创意,制造属于自己的浪漫;我们往往认为自己缺少真正地朋友,为什么你不能率先做一个真诚者……心灵的谷仓需要各种丰满的谷粒,有一天我们会悉数数来,将其串成一生最珍贵的回忆。

我既羡慕王小慧在机场圣诞节的夜晚陌生人送给香水的经历,又珍惜一家人坐在餐桌旁共进晚餐的时时秒秒,也喜欢和朋友推杯换盏的热闹场面。总之,只要是出于真诚,人生的经历没有好坏,只有增分,没有减分,谷仓里的种子颗颗饱满,因为那是用真诚浇灌的。

命运和神秘主义

现实中,越来越多的人相信命运,自小受到唯物主义思想教育的我从不相信这些纯唯心的东西,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经历了一些事情,对“命”、“运”两个字我已深信不疑。

“命”,来自于偶然,归于偶然。它有长短,也有好坏,但是,每个人的命数是谁说了算,是投胎时就定了的,还是老天爷根据后天的表现来定的呢?若是出生时就定了的,为什么天生不足的人还有很多长寿的?若是根据后天的表现定的,为什么那么多公认的好人竟然英年早逝?“运”,更是不可琢磨,有的人在关键时候总是有如神助,而有的人却总是百事不顺,冥冥中,似乎有一种神秘的力量在左右着每个人的命运。在命运面前,每个人都是他的臣民,只有屈从,无力挣脱,俗话说得好:人不可与命争。但是我更喜欢这句:尽人力,听天命。

记得那年夏天去内蒙草原看到路边的各色野花,那份闲适、轻盈、摇曳的自由神态好是让我欢喜。我喜欢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现实中的花儿,这样,我们每个人看到的花儿才是自己心中的花儿,而非花儿本身。

一三年八月十三日

文章评论

红泥

[em]e106[/em] 刚发现,以前发表过。江郎才尽,只好炒冷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