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窍
倦鸟原创
毛驴就得闭眼拉磨,母鸡就得下蛋抱窝,男人就得养家糊口,女人就得延续香火。可老焦媳妇的肚子不争气,连抱三窝都是赔钱货。老焦不甘心,一定要生出儿子为止。这个念头刚坐定,计划生育就来了,老焦大小是个村会计,就是再想要儿子,也不敢带头犯错,只能把这念头连烟头一起狠狠掐灭。
没有儿子的确是个缺憾,一到过年,别人家的儿子都张罗着发纸放炮的,老焦总是一个人忙里忙外,每到这时候,老焦这心里真不是个滋味。唯一让老焦欣慰的就是这仨闺女都长得如花似玉,尤其是大闺女小松。老焦的字典里虽没有“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这样的句子,但他知道,十里八村,他装闺女自认第二,就没人敢称第一。小松也极小懂事,只要她放假在家,吃饭时老焦一上桌,酒就端上来了。跑个腿学个舌也样样都行。村里人都说小松能当儿子使了。老焦便常常在微醉时,端起酒一饮而尽,把酒杯往桌上一撂说:“嗯!能当儿子使,行了!”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然天没降大任于老焦,却也真真地让老焦苦了好些年。
这话还得从小松说起。小松初中毕业赋闲在家,不愿过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日子。这也正常,漂亮姑娘心气总是高。正好进城打工刚刚兴起,小松就成了第一批进城的农村孩子。
半年后,小松回来了。要不是一声亲亲热热的“爸”,老焦说啥也不敢相信这是自己闺女。头发熏黄了,眼睛抹黑了,短短的裙子仅能遮住屁股,老焦咋看咋不顺眼。
小松在城里赚了大钱,村里人都羡慕得不得了,都想把儿女送到城里去,纷纷来找小松探路。看着村里人谄媚的样子,老焦说不出的得意。人这一辈子活个啥?不就活张脸吗?没儿子,这闺女也给老焦长足了脸,还求啥呀?老焦每每端起酒杯又有话说了。
慢慢地,老焦觉得有点不对劲。走在街上,老焦总觉得村里人的羡慕里还夹杂了别的东西,可他就是说不出来那是啥东西。
这天,天刚擦黑,老焦出去溜达。路过迟家,迟家嫂子是有名的大嗓门,常和老焦开玩笑。老焦听见一群人正在说话,就想进去凑个热闹。刚走到门口,就听迟家嫂子说:“那老焦肯定是不知道,要不还能有脸出门?得亏我家闺女没跟着小松去打工,要不让她带坏了可咋整?那小松一看就不带个好劲,到底是当了小姐吧?”这话无异于晴天霹雳,彻底霹碎了老焦从算盘慢慢转移到闺女身上的优越感。老焦都不知道自己是怎么回到家的。
老焦不吃不喝,在炕上一躺就是三天。老焦媳妇慌了神,急急忙忙把小松叫回来,却被老焦一巴掌又打了出去。“老焦家没有你这丢人现眼的玩意儿。你要是当小姐就别进老焦家的门!”小松捂着脸走了,老焦也想把脸放个别人看不着的地儿,可他放哪啊?
老焦觉得自己突然矮了半截,走在路上总感觉脊梁骨发寒,看见有人说话心里就犯嘀咕,尤其是每次路过迟家,老焦总会探头探脑往院里瞅,总想听听他们又在说啥,听着了心里犯堵,听不着心里还发毛。在这疑神疑鬼,忐忐忑忑里,老焦落下了个毛病,一见别人嘀咕就心口疼。
老焦一定不知道,真正难事还在后头呢。跟这事比起来,这脸面上的事只是小事。
小松当小姐,“苦心志”的不止老焦一个人,老焦的二闺女小燕才是苦不堪言。小燕没小松漂亮,却也是眉清目秀、知情达理。来保媒的也不少,人家一打听,知道小松的事都打了退堂鼓,小燕二十好几了连个对象也没有。老焦还没熄的这股火又上来了,烧得他吃不下睡不着。经常喝个烂醉,醉了就骂老婆,酒喝得眼冒金眼,老婆骂得整天哭哭啼嘀,小燕的对象还是没着落。老焦心散了。
这回老焦可真是病了,醒来时,已经是第三天早上。看着小松红肿的眼睛和手里端着的糖水,老焦把头转了过去。小松妈说:“孩子两天两宿没合眼了,给你跑来跑去找大夫做检查的,你好歹喝一口。”怎么也是亲闺女,听老伴一说,老焦再也绷不住,转回头。小松赶紧盛了一勺糖水递过来。一小碗水空了,小松的泪也满了,趁着小松回头的空,老焦也抹了把老泪,嘴唇翕动着:“作孽啊!”
等老焦出院回到家一看,一群人热火朝天地在他家老家子旁边搬砖和泥。小松说:“爸,给个盖个小二楼,一层你们住着,一层就给小燕招个养老女婿吧。”
房子盖好了,小燕的对象也找到了,是迟家嫂子的外甥。再次路过迟家门口,只听迟家嫂子说:“啥有错钱也不能有错,一栋小楼多少钱呢?小松多得是钱,不能要这小楼了,老三上大学了,也不能要。等老焦死了这楼不都得给小燕吗?这入赘过来就擎等着享福了。再说那小燕是个正经孩子,不像她姐,要不我咋能把自己外甥介绍给她们家?”“唉!”老焦长长地叹了口气,转身回家了。
转年,小松在村里承包了几百亩土地,让老焦给张罗雇工。“早种一天,早收十天”,这是谁都知道的理儿。大家都忙着种自己的地,上哪雇人去啊?老焦有点犯难。小松说:“多给点钱就行了呗。现在市场价不是一天一百吗?咱出一百三。”果然,很多人都放下家里的活来了。迟家嫂子冲在最前头,尖着嗓门说:“你看,这城里呆过的人就是不一样,大量儿。”老焦笑了笑,没出声。
尽管老焦再生气窝火,再不愿承认她最疼爱的闺女当了小姐,“小姐”还是钉在了闺女头上,可老焦觉得自家闺女跟别的小姐不一样,觉得自家闺女比她们检点,还有本事。尽管老焦听窗根的毛病越来越重,闲言碎语也没因此而减少,但老焦发现村里人比鄙视藏得更深的还是羡慕,这让老焦多少有些瞧不起。尽管老焦不愿住闺女卖身换来的小洋楼,但他不得不承认,小洋楼的视线极好,往小洋楼上一站,全村的景致尽收眼底,这是他的小平房没法比的。
尽管老焦不断被矛盾心理折腾着,日子还是一天不落地过,年过了是节,节过了还是年。一晃,老焦60岁了。小松说:“爸,60是大寿,咱好好操办一下吧。你啥都不用管,我来张罗。”老焦果然就啥都不用伸手。厨子是小松雇的,菜谱是小松订的,场子是小松搭的,亲友是小松通知的。老焦就只管倒背着手看她闺女张罗,直到这时老焦才发现,自己挺省心的。
小松还真有面子,老焦生日这天,小轿车占满了半个村子,就连乡长都受邀来了,还给老焦的生日致了辞,说小松是回乡创业的典范,说老焦生了个好女儿。这让平时能说会道的老焦有点懵,几杯酒下肚,老焦又有点晕,心里却舒坦得很。老焦眯着眼看小松穿梭于众人之间,把个寿宴搞得热热闹闹。她觉得闺女举手投足有大家风范,是块干事的料。老焦摸摸自己的心,感觉有一股得意凭空升起,憋了多年的一口气终于呼了出来,胸中自是无限地畅快,就像自己当年当会计时,被大家高看一眼的畅快,确切地说,比那时还畅快。
迟家嫂子尖尖的嗓门总是在关键时候作响。她干笑着跟酒桌的人说:“你看人家这闺女多能耐,都能顶俩儿子使了。”说完还朝老焦这瞟了一眼。村里人都觉得迟家嫂子说得在理,纷纷应和,也纷纷往老焦这瞟。老焦倒不以为然,心说:“这话我十年前就说过,还用你们提醒?”
老焦端起小燕女婿敬来的酒一饮而尽,把酒杯往桌上一撂说:“我这一辈子,不白活!”是自言自语还是说给大伙的,老焦觉得不重要。管他呢,人不就活个面子吗?
文章评论
路人
这社会笑贫不笑娼。小说也得很真实,文笔也了得,赞一下。
草长莺飞
想起了唐朝的杨家姐妹。同意楼上的观点![em]e179[/em]
月白如水*沉沦
是想说,这世上的老实本分的庄稼人被这些疯狂的变质的扭曲了的价值观慢慢潜移默化的那么一个过程吧?的确如此,平凡的人们总是这么没有立场,因为他们不知道自己的价值观是什么,他们所谓的价值不过是被耳濡目染了的那些个可以为了一己私欲而不择手段的人所持有的价值观罢了。
晚雨
妹妹的小说没尝试着发表下?
红尘一笑
这世道有钱能使磨推鬼,谁还在乎钱是怎么来的。人家充分发挥自身资源,咱再鄙夷也只能背后说说,人前还不是得笑脸相对
溪林山人
[em]e179[/em]
蓝色の鼠尾草
嘿嘿,现今这世道,钱才是老大[em]e101[/em]
探路者
微小说,耐人寻味。[em]e179[/em]
天际孤星
钱是万能的,没钱是万万不能的。
一片海
不错
蓝天飞鹄
现在的社会。只是羡慕人们有钱人的成功。有几人会想到成功的背后有多少肮脏和龌蹉呢。
心如大海
小姐、小三、二奶是不是一路人呢?文艺界的一些演员又是什么人呢?我认为她们就是档次的不同,依附的群体不同而已。我不知道小说里主人公的对与错,我知道她是弱势群体的一员。我不知道主人公父亲的感受,我知道中国传统道德观念的传承。古有苏小小秦淮河畔传佳话,近有小凤仙高山流水觅知音!如果小松遇见了蔡锷将军说不定也会留下千古佳话!也或许这件事发生在中国,在国外可能你的小说会是另一种情节。小说写的入情入理,耐人寻味。
砖瓦沙石
德与行是两码事,小松这不好好的吗。
砖瓦沙石
小说写得引人深思。前段时间东莞妹做不成生意了,媒体与政府把她们给禁了。但政府从来就没有给过她们一条生活出路。
剑舞江南
[em]e179[/em] [em]e163[/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