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以修身,在逆境中寻求力量

个人日记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怠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岁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诸葛亮的劝子书,寥寥数语,将为学做人、成事智慧传承于世,让为学者坚定态度,浮躁者摒弃旁骛,逆境者觅得睿智,逾越时空,百世传颂,历久弥新,堪称家国智慧。
 
图片
 
  静以修身,是为学者的态度。“水静极则形象明,心静极则智慧生。”静能生慧,心清静则意清静,智慧即涌。古往今来,凡成大事者必有静气。可当下,浮躁盛行,静气全无,一句“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让人趋之若骛,急功近利者、迷茫者不乏于耳。延至个体,在纯粹的自然人中,报有“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观念,而此“高”又意旨何处?读了圣贤书,了却天下事,就乃文化之象征吗?“文化”到底是什么呢?是学历、是经历、是阅历?有人将文化修养归结如下:根植于内心的修养;无需提醒的自觉;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为别人着想的善良!短短几言,无需赘语,精妙绝伦,可叹几人能及。延至家国,唯GDP论英雄,却换回生态危机、食品安全、环境污染等乱象,凡此种种,皆离不开一个“躁”字。传统文化讲求修身处世,浮躁、浮夸、浮浅之风是最大的危害。唯有闹中取静,躁中求静,滤掉浮躁,沉淀平和,方可催生智慧。

  俭以养德,是成事者的智慧。论及“俭”字,延至家国天下,审慎理财,量入为出,人尽其才,物尽其用,按需定产,量入为出,科学规划,勤俭节约,杜绝浪费,废物回收,变废为宝,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宏观控制,均衡协调,循序渐进,与时俱进,不谋劳民伤财之事,不图眼前杯水之利,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赢绿水青山红利,创造美好幸福生活,都可谓之“俭”!秉持好“俭”字,做人成事之智便可了然于胸,不会成为物质的奴隶,不会成为雾霾的俘虏,不会成为贪腐的阶囚。贯通古今,“修身、齐家、治国”都离不开勤俭节约,诸葛亮把“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作为“修身”之道;朱子将“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当作“齐家”训言;毛泽东将“厉行节约,勤俭建国”作为治国经验。佃农出生的朱元璋“四菜一汤”宴请众臣,萝卜韭菜,小葱豆腐,一清二白,贪官见之心慌,又约法三章:今后不论谁摆宴席,只许四菜一汤,谁若违反,严惩不贷,这才叫一个“俭”字啊。

  居安思危,是逆境者的力量。“怠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岁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谆谆告诫,时至今日,依然警醒于世,由此可见,居安思危,方能临危不乱。三世为相的季文子,乃春秋时鲁国贵族,著名的外交家,为官30多年,以节俭为立身的根本,要求家人也过俭朴生活。他穿衣只求朴素整洁,除了朝服,再无几件像样的衣服,每次外出,所乘坐的车马也极其简单。见他如此节俭,有个叫仲孙它的人就劝季文子说:“你身为上卿,德高望重,但听说你在家里不准妻妾穿丝绸衣服,也不用粮食喂马。你自己也不注重容貌服饰,这样不是显得太寒酸,让别国的人笑话您吗?这样做也有损于我们国家的体面,人家会说鲁国的上卿过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日子啊。您为什么不改变一下这种生活方式呢?这于己于国都有好处,何乐而不为呢?”季文子听后淡然一笑,对那人严肃地说:“我也希望把家里布置得豪华典雅,但是看看我们国家的百姓,还有许多人吃着粗糙得难以下咽的食物,穿着破旧不堪的衣服,还有人正在受冻挨饿;想到这些,我怎能忍心去为自己添置家产呢?如果平民百姓都粗茶敝衣,而我则妆扮妻妾,精养粮马,这哪里还有为官的良心!况且,我听说一个国家的国强与光荣,只能通过臣民的高洁品行表现出来,并不是以他们拥有美艳的妻妾和良骥骏马来评定的。既如此,我又怎能接受你的建议呢?季文子的这一番话,说得仲孙它满脸羞愧之色,同时也使得他内心对季文子更加敬重。如若为官者都有此心态,遵循劝诫书所言,遵循习总书记教诲,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居安思危,逆境谋事,进退江湖,大处着想,小处着手,脚踏实地,规划人生,又何愁国泰民安,繁荣昌盛呢?

文章评论

闲云

[em]e179[/em] [em]e183[/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