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恩净空老和尚慈悲开示:一切魔难现前,这些境界现前,念佛都能化解,佛号功德不可思议,这个我们一定要相信。
修行之路
净土大经科注 (第一六九集) 2012/1/31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169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刚才我接到一个电话耽误了半个小时,这个电话也很重要,值得提醒我们同学的注意。现在是乱世,妖魔鬼怪在这个世间很多,人要正信,正信是信佛。这些所谓灵界,我们常常遇到,灵界提到的信息,我讲过很多,可以听,要用智慧去判断,不能完全相信。尤其他要对你什么要求,叫我们要做些什么事情,我们要认真考虑如不如法。法是以佛的经法为标准,来判断可不可以做,不能做的决定不可以做。一般的来说,对社会、对众生有利益的,我们一定要做;对众生没有利益的,说对我个人有利益的,不能做,那很容易上当。对正法有利益的要做,对邪法有利益的不能做,一定要守住。一切魔难现前,这些境界现前,念佛都能化解,佛号功德不可思议,这个我们一定要相信。一个真正念佛人、真正修行人有诸佛菩萨护持,龙天善神保佑。妖魔鬼怪虽多不得其便,他想来干扰的时候他干扰不到,这是所谓是邪不胜正。心要正、行要正,要坚定,不能动摇。
我们讲到《大经科注》第四百八十页,现在我们从倒数第五行后半段念起,这是一段:
「如宋灵芝师曰:凡人临终,识神无主,善恶业种无不发现,或起恶念,或起邪见,或生系恋,或发猖狂,恶相非一,皆名颠倒」。这是我们看到很多临命终人都是这个现象。我在早年,最早看到的是我的父亲过世,看到这个相就是经上讲的。那个时候我们不信佛,不知道什么叫佛,也没有任何宗教信仰,看到这种情形束手无策,不知道怎样去帮助他,苦不堪言。我们接著往下看,「可见凡夫业重」,我们相信。在今天这个世界上,哪个人不造业?几个人造善业?绝大多数的人都是造的不善业,走的时候这种现象是真的,不是假的。现在我们学佛这么多年,我们明白了,我们知道如何应对。说业重,「临终之际,更多颠倒」,这是举几个例子来讲。「复以四大苦逼」,这个我们常说的四大不调,四大不调和,这是说的病痛,生病的时候,病痛,「痛不可言」。尤其我们看到一般癌症的,非常痛苦,我们自己亲眼见过的,要用吗啡,要用这些止痛药,有些未必能止住。
「何能正念持名?」在这个状况之下,虽然经说了,临命终时一念、十念都能够往生,这个时候他痛不可言,他没有办法了,这就是业障。障碍什么?障碍他不能听佛法,他不能够接受。在这个时候你叫他一切放下求生净土,他听不进去,甚至於听的时候起反感。所以,真正在临命终时头脑清楚才行,头脑清楚,有善友劝导他忏悔业障,最重要的是承认过失,后不再造,念佛决定得生。这个净土法门是真不可思议,无论造多重的罪业都可以忏悔,阿弥陀佛慈悲到极处!这个道理我们明了,不明了他怀疑,他造这么重的罪,佛怎么能接引他往生?这种想法、说法似是而非,不懂道理的人听到,他讲得有道理,佛怎么连造五逆十恶、毁谤佛法的人还接受他?真忏悔,我们中国古人所说的,「浪子回头金不换」,人真一回头就是好人,不管他做多少罪业,一回头就是好人。为什么?这个道理是佛在《华严经》上说的,「一切众生本来是佛」。佛是好人,他本来是佛,他造无量无边罪业是一时糊涂,只要肯回头,那就得原谅他,那就不能够计较。你把这些理的东西搞清楚,你就能接受了,这是应该的。不肯认错、不肯回头,那一点办法都没有,我们明白这个道理。
——慈恩上净下空老和尚慈悲开示( 2011 科注 169集)

实在讲,造极重罪业的人不是愚痴人,愚痴人做小罪业,不会造大罪业。大罪业都是大聪明人,都是大福报的人,要不然他怎么能做得了?唐太宗往生我们相信,为什么?我们看到他忏悔:我做错了,人家叫我做明君,你看我现在变成这个样子。这是什么?这是表演出来给大家看。他造的罪业,杀人太多,开国的皇帝没有不杀人的。打仗打了十几年,武艺高强,武艺高强就杀人多,结果就要堕地狱。做了皇帝也不行,皇帝也得堕地狱。他之能够出来,实在讲他在做帝王的时候,他是佛门的大护法。不但护持佛教,他什么宗教都护持,那个时候基督教刚刚传到中国,他护持,伊斯兰教也是刚刚传到中国,他平等护持。所以他有功德,有功劳、功德。堕地狱,回头了、认罪了,所以我们在这三愿读完之后,我们相信他能往生。何况他做了一桩大功德的事情,就是《群书治要》,这个对现前的社会有大贡献,能救国家、能救民族、能救世界,他往生是个合理的。
——慈恩上净下空老和尚慈悲开示( 2011 科注 169集)

「而能垂终心不颠倒者,原非自力而能主持,乃全仗弥陀而来拔济」。这是一定的道理,我们见思烦恼没断,那就得依靠阿弥陀佛。你要不靠佛力,你没办法,一定要靠佛力。当然自己对这些情执要淡化,淡化一定要靠听经,听经的时间久了,这些理跟事都明白了,在日常生活当中自然就看轻,不那么执著。真可以放得下,走的时候方便,这个阿弥陀佛是决定能够帮得上忙的。如果情执太重的话,有时候佛帮不上忙,这个障缘太大了。关键就在临终断气那一刹那,那是关键的时候。所以,祖师大德编的《饬终津梁》,就是送终,里面要注意的事情,第一个就是念佛人临终的时候,最好家亲眷属不在旁边。这不是无情,这是送他到极乐世界去。因为家亲眷属亲情重,一哭一闹,一舍不得,好了他这动了感情,他又留下来,这就去不了;去不了就到六道去,这麻烦就大了。
祖师大德这种教诲是真正的慈悲。家亲眷属离开,断气八个小时之后,再叫他们进来。如果是要更安全一点、更有保障一点,最好十二个小时,断气十二个小时之后家亲眷属来。这时候他走了,已经到极乐世界去,不受干扰了,可以。所以,学佛最好全家都懂,都有这个常识,都有这个知识,能够合作。有伤心、有哭的,哭的声音不要让他听到,最好是统统念佛,这个时候要忍耐、忍住,念佛送终,这是最安全的,这是真正对亡人有利益的。所以平常时时刻刻对阿弥陀佛存感恩的心,确确实实是靠弥陀第十八愿、十九愿、二十愿,这个三愿我们这些人才能往生。
——慈恩上净下空老和尚慈悲开示( 2011 科注 169集)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刚才我接到一个电话耽误了半个小时,这个电话也很重要,值得提醒我们同学的注意。现在是乱世,妖魔鬼怪在这个世间很多,人要正信,正信是信佛。这些所谓灵界,我们常常遇到,灵界提到的信息,我讲过很多,可以听,要用智慧去判断,不能完全相信。尤其他要对你什么要求,叫我们要做些什么事情,我们要认真考虑如不如法。法是以佛的经法为标准,来判断可不可以做,不能做的决定不可以做。一般的来说,对社会、对众生有利益的,我们一定要做;对众生没有利益的,说对我个人有利益的,不能做,那很容易上当。对正法有利益的要做,对邪法有利益的不能做,一定要守住。一切魔难现前,这些境界现前,念佛都能化解,佛号功德不可思议,这个我们一定要相信。一个真正念佛人、真正修行人有诸佛菩萨护持,龙天善神保佑。妖魔鬼怪虽多不得其便,他想来干扰的时候他干扰不到,这是所谓是邪不胜正。心要正、行要正,要坚定,不能动摇。
我们讲到《大经科注》第四百八十页,现在我们从倒数第五行后半段念起,这是一段:
「如宋灵芝师曰:凡人临终,识神无主,善恶业种无不发现,或起恶念,或起邪见,或生系恋,或发猖狂,恶相非一,皆名颠倒」。这是我们看到很多临命终人都是这个现象。我在早年,最早看到的是我的父亲过世,看到这个相就是经上讲的。那个时候我们不信佛,不知道什么叫佛,也没有任何宗教信仰,看到这种情形束手无策,不知道怎样去帮助他,苦不堪言。我们接著往下看,「可见凡夫业重」,我们相信。在今天这个世界上,哪个人不造业?几个人造善业?绝大多数的人都是造的不善业,走的时候这种现象是真的,不是假的。现在我们学佛这么多年,我们明白了,我们知道如何应对。说业重,「临终之际,更多颠倒」,这是举几个例子来讲。「复以四大苦逼」,这个我们常说的四大不调,四大不调和,这是说的病痛,生病的时候,病痛,「痛不可言」。尤其我们看到一般癌症的,非常痛苦,我们自己亲眼见过的,要用吗啡,要用这些止痛药,有些未必能止住。
「何能正念持名?」在这个状况之下,虽然经说了,临命终时一念、十念都能够往生,这个时候他痛不可言,他没有办法了,这就是业障。障碍什么?障碍他不能听佛法,他不能够接受。在这个时候你叫他一切放下求生净土,他听不进去,甚至於听的时候起反感。所以,真正在临命终时头脑清楚才行,头脑清楚,有善友劝导他忏悔业障,最重要的是承认过失,后不再造,念佛决定得生。这个净土法门是真不可思议,无论造多重的罪业都可以忏悔,阿弥陀佛慈悲到极处!这个道理我们明了,不明了他怀疑,他造这么重的罪,佛怎么能接引他往生?这种想法、说法似是而非,不懂道理的人听到,他讲得有道理,佛怎么连造五逆十恶、毁谤佛法的人还接受他?真忏悔,我们中国古人所说的,「浪子回头金不换」,人真一回头就是好人,不管他做多少罪业,一回头就是好人。为什么?这个道理是佛在《华严经》上说的,「一切众生本来是佛」。佛是好人,他本来是佛,他造无量无边罪业是一时糊涂,只要肯回头,那就得原谅他,那就不能够计较。你把这些理的东西搞清楚,你就能接受了,这是应该的。不肯认错、不肯回头,那一点办法都没有,我们明白这个道理。
——慈恩上净下空老和尚慈悲开示( 2011 科注 169集)
这底下说,「不能持名,何得往生」?临命终时,一句佛号都念不成,这个人往生的缘就没有了、就断了。「故知凡夫往生,非凭自力」,这八个字重要。不是靠自己,靠自己,特别是造作罪业深重的,怎么能往生?全靠阿弥陀佛第十九愿、第二十愿,靠这个,这连起来三个,十八、十九、二十,就靠这三愿,这个三愿保证你往生。「全仗弥陀大愿加被,令不颠倒,始能往生」。这是弥陀大愿加持,就是第十八、十九、二十,十八十念必生,十九发心念佛,二十,生到极乐世界皆作阿惟越致菩萨,不但往生,品位之高出乎我们意料之外。
——慈恩上净下空老和尚慈悲开示( 2011 科注 169集)
「如《圆中钞》曰:娑婆众生,虽能念佛,浩浩见思实未伏断」。浩浩是广大的意思,广大什么?见思烦恼。见思烦恼里头最重要的一关,就是情执。你看唐太宗到现在,大概一千六、七百年,忘不了他的皇后。所以他堕地狱与这个有关系,障碍他往生也是这个关系。这个他要是明白了,往生之后再去度他的皇后,这就正确了。他们夫妻感情好,这历史上就有名的,好像长孙皇后过世的时候三十六岁,很年轻。皇后走了之后,他一生不再立皇后,就是纪念她。而且皇后葬的坟墓,他自己住的房子窗户打开可以看到,念念不忘。现在从地狱出来,头一个还找皇后,你看这个情执多重,这个麻烦多大!所以,见思烦恼没有断,这是真的,你看虽能念佛,见思烦恼没断。
祖师大德这种教诲是真正的慈悲。家亲眷属离开,断气八个小时之后,再叫他们进来。如果是要更安全一点、更有保障一点,最好十二个小时,断气十二个小时之后家亲眷属来。这时候他走了,已经到极乐世界去,不受干扰了,可以。所以,学佛最好全家都懂,都有这个常识,都有这个知识,能够合作。有伤心、有哭的,哭的声音不要让他听到,最好是统统念佛,这个时候要忍耐、忍住,念佛送终,这是最安全的,这是真正对亡人有利益的。所以平常时时刻刻对阿弥陀佛存感恩的心,确确实实是靠弥陀第十八愿、十九愿、二十愿,这个三愿我们这些人才能往生。
——慈恩上净下空老和尚慈悲开示( 2011 科注 169集)
「虽非正念,而能正念」,只要这一句佛号不断,这就是正念。虽非正念是什么?你里头还有见思烦恼没断,这就不是正念。而能正念,在这个时候念念都是阿弥陀佛,其他一切妄念暂时放下。「故得心不颠倒,即得往生」,《弥陀经》上给我们说了八个字,「一心不乱,心不颠倒」。一心不乱是平时功夫,心不颠倒是往生的这一刹那,这个时候非常重要,但是心不颠倒是从平时功夫里头锻炼出来的。这个世间什么缘都要放得下,在日常生活当中就要训练,喜欢的不贪恋,瞋恚的能忍住,不至於有怨恨心,不如意的事情没有怨恨,常常保持清净平等,这叫真功夫。
「证诸小本唐译与《悲华》两经,此意益显」,前面讲过,底下有,底下他又引用。「小本唐译」,小本是《阿弥陀经》,唐译是玄奘大师翻译的。这个本子很少流通,很少人看到,一般人看到是鸠摩罗什大师翻译的。玄奘大师翻译的,经题叫《称赞净土佛摄受经》,就是《阿弥陀经》。经文是这么写的,「临命终时,无量寿佛与其无量声闻弟子、菩萨众俱,前后围绕,来住其前,慈悲加佑,令心不乱」。这八个字好,这个心不乱是佛菩萨加持的,不是佛菩萨加持,这个功夫很难得,不容易。临命终时佛来接引你、来加持你。我们平时念到功夫成片,佛光一加持就到不乱,这个力量太大了。我们自己念到功夫成片,是生凡圣同居土,得到佛力加持,我们令心不乱,就算是事一心,是方便有余土,你看提升多少。如果是理一心,那就提升到实报庄严土,这都有可能。所以善导大师讲,「四土三辈九品,总在遇缘不同」,缘多重要。「可见凡夫临终心不颠倒,亦不散乱,正念持名,全因弥陀慈悲加佑之力」,这经文上有。
又《悲华经》有这么一段经文,「临终之时,我当与大众围绕」,这个我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跟这些诸佛菩萨围绕,「现其人前,其人见我,即於我前,得心欢喜,以见我故,离诸障阂」,这个阂就是阻碍、就是障碍,「即便舍身,来生我界」,我界就是西方极乐世界。诸位这个地方要记住,往生是活著往生的,见到佛了,再把身体舍掉,走了,不是死了以后往生的。所以,这个法门真正不死,没有生死,活著去的,到极乐世界也是活著一生成佛。当生成就的佛法,不是第二生,我们这一生跟阿弥陀佛那个地方是接起来的,是一生不是二生,活著过去的。「又说愿曰:所有众生,若闻我声」,这个声就是名号,「发愿欲生我世界者,是诸众生临命终时,悉令见我与诸大众,前后围绕。我於尔时入无翳三昧,以三昧力故,在於其前而为说法。以闻法故,寻得断除一切苦恼,心大欢喜。其心喜故,得宝窴三昧。以三昧力故,令心得念及无生忍,命终之后必生我界」。
——慈恩上净下空老和尚慈悲开示( 2011 科注 169集)


「证诸小本唐译与《悲华》两经,此意益显」,前面讲过,底下有,底下他又引用。「小本唐译」,小本是《阿弥陀经》,唐译是玄奘大师翻译的。这个本子很少流通,很少人看到,一般人看到是鸠摩罗什大师翻译的。玄奘大师翻译的,经题叫《称赞净土佛摄受经》,就是《阿弥陀经》。经文是这么写的,「临命终时,无量寿佛与其无量声闻弟子、菩萨众俱,前后围绕,来住其前,慈悲加佑,令心不乱」。这八个字好,这个心不乱是佛菩萨加持的,不是佛菩萨加持,这个功夫很难得,不容易。临命终时佛来接引你、来加持你。我们平时念到功夫成片,佛光一加持就到不乱,这个力量太大了。我们自己念到功夫成片,是生凡圣同居土,得到佛力加持,我们令心不乱,就算是事一心,是方便有余土,你看提升多少。如果是理一心,那就提升到实报庄严土,这都有可能。所以善导大师讲,「四土三辈九品,总在遇缘不同」,缘多重要。「可见凡夫临终心不颠倒,亦不散乱,正念持名,全因弥陀慈悲加佑之力」,这经文上有。
又《悲华经》有这么一段经文,「临终之时,我当与大众围绕」,这个我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跟这些诸佛菩萨围绕,「现其人前,其人见我,即於我前,得心欢喜,以见我故,离诸障阂」,这个阂就是阻碍、就是障碍,「即便舍身,来生我界」,我界就是西方极乐世界。诸位这个地方要记住,往生是活著往生的,见到佛了,再把身体舍掉,走了,不是死了以后往生的。所以,这个法门真正不死,没有生死,活著去的,到极乐世界也是活著一生成佛。当生成就的佛法,不是第二生,我们这一生跟阿弥陀佛那个地方是接起来的,是一生不是二生,活著过去的。「又说愿曰:所有众生,若闻我声」,这个声就是名号,「发愿欲生我世界者,是诸众生临命终时,悉令见我与诸大众,前后围绕。我於尔时入无翳三昧,以三昧力故,在於其前而为说法。以闻法故,寻得断除一切苦恼,心大欢喜。其心喜故,得宝窴三昧。以三昧力故,令心得念及无生忍,命终之后必生我界」。
——慈恩上净下空老和尚慈悲开示( 2011 科注 169集)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