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李*厨子
个人日记
一、错拿了行李
我们中学同学那个微信群,相当热闹。上百个生活在世界各个角落的同学,把个群搞得跟个家似的,天天互相问候,顺带讨论各种各样的问题。谁有点高兴事儿了,献花、艳羡、鼓掌一串一串地,要是能敲锣打鼓,也一准儿有人跟着;假如哪位遇到点困难,全民总动员似地给他出主意想办法,至少送个抱抱……
我们也琢磨过,在别的群里感觉完全浪费时间的事,为什么在这个群人人津津乐道?归结起来就是——“娃娃亲”。自小一起长大的人,互相知根知底,语言方式也十分趋近,沟通起来毫不费力费神;尤其运气的是,上世纪80年代中期,我们那所著名中学集中来的我们这一批孩子,恰好都齐整地具备助人为乐、积极向上、重义轻利、诚实守信等各类优秀品质。当然,我们自夸起来,更是全体冒泡儿一个不少!
前几天H突然发个哭脸儿,说她刚从香港回来,买了很多好东西,进家门打开箱子正打算显摆,傻了,箱子里的东西一件也不认识!脑袋嗡嗡响的同时隐约记起,托运行李的时候看见过,有人跟自己拿个一模一样的箱子,到达后取行李的时候也同样看到了这俩一样的箱子,不曾想一忙乎,两次都只顾瞟了眼箱子,根本没顾上看拿箱子的人什么样……H事业很成功,属于钱多到从来没见她身上带过钱那种人,她要是因为价格而心疼那些东西,那一定相当费了些钱!
发现不是自己的箱子,又没有找到任何可供联络原主的信息,H一秒钟没犹豫,把人家的箱子原封不动送回机场——我们这一代人,遇到这种事的第一反应必定如此。想当年,我们这一群孩子中,数不清有多少人次,在路边捡到财物马上交到派出所,或者干脆原地等待,直至失主寻将回来。没有人会在事后张扬,即便偶然被失主感激了来,做好事者也就是对大家谦和一笑,那个时候社会和家庭教育给我们树立起的观念和行为举措,就是如此。
要说应该很顺利地交换回自己的箱子了吧?但是,两天过去,音讯全无!要不H怎么会发哭脸在群里呢。大家一起出招儿:联系航空公司,他们应该帮忙;查行李单,条码里有信息,至少能知道姓名;报警,派出所比谁都有办法……似乎所有能做的都做了,但是,又过去整整半天,除了这个箱子主人的名字,没见到真主,更没见自己的箱子。H急,我们跟急,一开始说的那些安慰话,逐渐带出了些许怨愤,波及机场行李检验制度、航空公司的服务意识、公安系统的办事效率等。
当最新信息表明,拿错箱子的另一方是个19岁女孩儿,大家的措辞不约而同地转向猜疑:这姑娘没有非分之想吧?两天多了,不会没发现拿错的情况!不是对箱子里的东西起了贪念,怎么会一直不联系机场?要是她存心“昧”了那些好东西,给你来个不理不睬怎么办?或许是焦虑的时间长了?猜疑竟然非同寻常一致性的负面。对方的电话号码已然在手,但是大家又为直接打电话给那个姑娘的可能不良后果,热烈地担忧起来,直到有个同学突然说“我们给一个19岁姑娘一点信任好吗?”才停……其实原本,直接电话联系、直接洽商时间地点、直接交换箱子完事儿,才是我们的惯性。
第四天上午箱子回到了H手中,没有一个人问她东西是否齐全,H最后说的一句是:没有派出所出面,没戏!
我们的群随后竟然一天没人说话,从未有过的静默 文青、小资们去宋庄,多是为艺术而去,我却总是为口腹之欲去。每次到通州看望好友老魏时,我们俩就跑到宋庄一家湖南小馆子吃饭,这个传统已经延续了至少五六年。 老魏大约在七八年前为了养狗,搬到了通州的一个大院子里,一个人住,懒得开火做饭时,就跑到宋庄这个“艺术村”里吃饭,就是那会儿,他认识了这个湖南小馆。 这个小馆坐落在一堆画廊、镜框店中间。记得我第一次去时,店里也跟周边的画廊一样,挂着油画,也是很现代的那种画,怎么说呢,就是挂家里有点吓人,挂外边有点儿诡异的那种画儿。细问才知,原来店主人也是个画画儿的,画儿卖得不好,就改开饭馆了,不知是否开始他还想着边开饭馆边卖画儿,反正后来每次去,我都发现画儿挂得越来越少了,吃饭的人却是越来越多了。 如果说这家湖南小馆有什么特色,那就俩字——家常,当然是湖南菜的家常。在那儿吃饭,还真有一种在家吃饭的感觉,上菜时不用盘子,全是大碗装,而且量很足,其次是他家的菜不像很多餐馆那样油腻,简而言之,家里怎么做,在馆子里就怎么做了,所以我估计这里的厨子可能没有什么厨师证之类的东西,只是家里的做菜高手而已,当然,这事儿没好意思问过人家。只要饭菜好吃,我们才不管他有没有厨师资格证。他家的小炒牛肉、腊肉笋干和烧草鱼块,实在好吃,喜欢吃点儿辣的人,点这三个菜一定不会后悔,配上一小木桶米饭,三个人正好一餐。 不久前又和老魏去宋庄,却发现小馆已经被拆了,去向不明。吃惯了这口,还真有点儿不适应了。带着依依不舍之情,只好跑到更远一点的地方,吃了顿不咋样的川菜。说实话,川菜原本也可以做得很家常、很好吃的,可是偏偏让一些伪厨师们给毁了,以为狂加油、狂放辣椒、花椒就是川菜了,就上档次了。所以我以为现在是川菜遍天下,好吃没几家。 上周末又去老魏那儿,老魏兴奋地说:“我找到那家湖南馆儿了,晚上我们接着去那儿吃。他们搬到村子里了,不好找呀!”我问:“那你怎么找到的?”“哪儿是我找到的?是我侄女找到的。我带她吃一次,她就喜欢上了。这孩子也是个爱吃的,专门给美食网写点评的,听我说这家店没了,她不甘心,愣在网上搜到了这个小馆,一搜到就立刻告诉我了”。 一家小饭馆能开成这样,不能不说相当成功。我觉得这是生产精神产品的失败者,转而投身物质生产的成功范例,而且在我看来,炒菜这门艺术,绝不比画画儿低下。当然,也没准会画画儿的厨子手艺更高! 从这家湖南馆,我想到了另一家消失已久的饭馆,一说起来,已经是上个世纪的事儿了,它叫“京侨餐厅”,是一家印尼风味儿的小馆,坐落在五四大街红楼把角处,貌似是个国营或集体所有制的小馆,里面有长条桌子八九张,现在看来那是相当简陋,菜品也不多,服务员是街道大嫂级的人,没有职业的微笑,但朴实里面带着几分亲切。 京侨餐厅最好吃的就是沙爹(当时翻译成沙代)肉串、沙爹饭、鸡汤、卤蛋以及一些沙爹小菜,估计卤蛋是本土产物,与印尼无关。如果不标签化,非拿正宗不正宗来衡量这家小馆的话,我得说这家做的肉串,是我吃过的最好吃的,尽管后来在高档餐厅或酒店的印尼餐厅也吃过不少高大上的肉串,都没有京侨做的好吃。后来去印尼旅游,发现印尼街边的肉串,倒是和京侨做的很接近。由此我想到这恐怕也是家常和酒店的区别吧。 我上大学那会儿就馋,毕业也一样,经常坐着103无轨电车到京侨餐厅解馋,想起来惭愧,我那会儿的胃口怎么那么好,每次去都能吃下10个肉串和一份沙爹饭,临走还会打包带些肉串、卤蛋回家。记得特清楚的一回是,我对面坐着一对母女,她们两个分吃一盘沙爹饭和两三个肉串,她们不时用异样的眼睛看着我这个“大胃”,看得我很有犯罪感,实在扛不住了,换到了背对她们的桌子上。 后来五四大街改造,京侨餐厅就没了,我曾多次上网搜索,盼着这家餐厅能在哪儿重新开张,但是再无音讯。唯一有点儿安慰的是,我发现网上有不少人都在想念这家街头印尼餐厅。好餐厅当然是靠众嘴们吃出名声来的,但最高境界是靠腿走出来的,想吃饭了,不用过脑子,两条腿就不由自主地带你去的那个餐厅,一定是好餐厅。活这么大岁数了,这样的餐厅京侨和那个湖南小馆儿各算一个。 我特希望社会上多漂着的点儿来自五湖四海的画家,没准哪天又冒出几家好餐厅呢!
二、会画画的厨子手艺更高
文章评论
出水清荷
祝浮生及家人早日康复!
我心依旧
真心祝愿。。。慢慢享受。。。享受你那天籁般的文字,回味无穷
清平&乐
如荼弟,愿您早日康复![em]e163[/em][em]e163[/em][em]e163[/em]
我心依旧
怎么啦?兄弟。
紫藤
祝愿朋友一切安好!
寒塘孤雁
祈愿安好![em]e7068[/em]
匆匆那年
祝你的双亲安享晚年,健康长寿!也祝你这位才子兄弟早日康复!
山里人
道一声珍重,祝一声平安,依然望着能够保持联系。你是个优秀的人!
心与菊
浮生珍重,安好
舒阳
本家兄弟,早点好起来哦!
[em]e257418[/em]Sky
这样的文字充满了浓浓的生活气息,喜欢。祝福浮生及你的双亲身体康健,幸福平安!
毛毛
如荼,保重。愿早日康复!
荷语风情
保重!
临渊独舞
祝福
才下眉头
三个小时的手术,听着挺让人担心的。浮生,上网不重要,你的健康最重要。你的健康对你的家人也重要。在远方,为你祈祷!!!同时祝福你的双亲!!!